所屬分類:教育期刊瀏覽:次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簡介: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師范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主辦: 福建教育學院,周期: 雙月,出版地:福建省福州市,語種: 中文;,開本: 大16開,國際刊號:ISSN1673-9884,國內刊號:CN35-1240/G4,復合影響因子: 0.175,綜合影響因子: 0.118,創刊時間:1988
2014年06期《福建教育學院學報》論文發表目錄:
德育與公民教育
兒童生活——道德生命成長的搖籃…………………………………郭惠彬9-10
心理區角在中職學校班本化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程衛平11-12
教育管理
書香校園創新發展與載體建設研究——以福建省中小學為例…………………………………張志剛;徐小敏;蔣德鴻13-16
課程·教材·教法
美讀鑒賞古詩法探析…………………………………葉偉碧29-30
小學語文課堂“五度”教學探微…………………………………蔡品團31-33
文本意境的分享閱讀…………………………………周衍宗34-35
讓“初讀”課文理性“歸位”…………………………………陳艷梅36-37
小學生快速閱讀能力培養初探…………………………………王冬鶯38-39
玩轉小古文 輕叩文言大門…………………………………楊麗芬40-41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感悟…………………………………杜海虹42-43
教育論文發表:淺談大學生教學管理的模式發展
摘要:盡管外部黨委成員基于自身工作性質與條件及其精力時間的限制導致在參與大學共同治理活動中產生困難,但作為大學連接社會的根本通道,其在大學治理中的作用不容忽視,應積極吸納。
高等教育具有公共性屬性,大學是一個公共領域。因為大學本身是一個公共場合,大學本身是一個由“包括教師、學生、管理人員、校友、政府、家長、捐助者和納稅人等利益相關者”組成的一個交往網絡。諸多利益相關者共同圍繞大學這個公共領域的公共性的實現進行討論與協商,“進行公共批判,形成一個公共理性的重要策源地,將一個真實的世界呈現給學生,有助于公共理性的形成。”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大學在治理中就要強調實行一種公共治理或共同治理。
“治理是一個上下互動,通過合作、協商、伙伴關系、確立認同和共同的目標等方式實施對公共事務的管理。”這樣的治理方式所遵循的具體路徑是“通過權力分享的方式實現大學權力之間的制衡,形成一種新的決策機制,集合各種利益,實現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本質上它是一種決策機制”。說大學的公共性是對其選擇共同治理的依據的話。那么,這種共同治理還有其基本道德前提條件:一是學術機構的自主空間不斷縮小,政府機關能夠影響大學的決策,如果大學治理機構能夠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權衡各種利益,那么在一些重要決策上應當可以達成共識;二是大學為教師們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與生活待遇對于大學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三是整個利益相關者應該明白他們之間需要互相依存,及時溝通,具有采取共同行動的能力,這些都將極大地增強他們解決大學問題的能力。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