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教育期刊瀏覽:次
《甘肅教育》簡介:
《甘肅教育》雜志為教育類綜合半月刊, 它面向基礎教育,兼顧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以中小學、幼兒園、師范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教研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甘肅省社科一級期刊,編校質量達標期刊!陡拭C教育》主管單位:甘肅省教育廳,主辦單位:甘肅教育社,國內刊號:62-1024/G4,國際刊號:1004-0463,郵發代號:54-9,出刊周期:半月刊,期刊級別:省級,所屬省份:甘肅
《甘肅教育》它集教育與教學于一體。其欄目眾多,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可讀性強,富于指導性和實用性。注重教學理論研究,突出教學教改指導,薈萃典型經驗,傳播教改信息,剖析教材重點、難點,指點教學規律、訣竅,介紹教學新方法,提供教改新思路。是教書育人的向導,教學教改的指南。
《甘肅教育》雜志論文征稿目錄:
反思: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白惠彩
農村中學校本師資培訓如何有效開展”……………………………王宗謙
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現狀及對策”……………………………杜銀社
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之我見緱鋒強發揮班級文化功能創設良好學習氛圍”……………………………康鵬
做好家園共育工作的三個關鍵點”……………………………汪海英
利用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英語學習氛圍”……………………………茍莉莉
淺談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和方法”……………………………王鋒
精心打造完美教室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姚國文
摭談班主任的情感管理藝術”……………………………代玉紅
新時期初中班主任工作點滴談魏萬喜班主任應做到“五個善于””……………………………毛金龍
《甘肅教育》雜志寫作小技巧:
1.文稿要求觀點正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語言通順,文字精煉,一般不超過6 000字(含圖、表),題目不超過20個字。作者應標明工作單位全稱、詳細通訊地址、郵政編碼、E-mail地址及聯系電話。并附上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職稱、學位以及研究方向)。
2.文稿應有摘要、關鍵詞和中圖分類號。摘要屬報道性文摘,以200字左右為宜,采用第三人稱,內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等。關鍵詞是能反映文稿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每篇文稿標注3~8個(以便于文獻檢索或文獻標引)。
3.信函來稿請附有軟盤;也可直接將原稿以附件形式發至《甘肅教育》期刊電子信箱。
4.文中外文字母及符號的大、小寫,正、斜體必須打印清楚;上、下標字母、數碼和符號,位置高低要區別明顯;易混淆的外文字母,請標注清楚。
5.文中插圖隨正文排,圖注排于圖下方,插圖應有圖號、圖名;文中表格隨正文排,表格應采用三線表,且有表序和表名。
6.文中量、單位和符號一律采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和有關使用規定。
7.參考文獻只列入最主要的、發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文獻須在文中作標引,并按在文中出現的次序依次編排。常用的幾種文獻書寫格式如下:
(1)著作[序號]作者。書名[M]。出版城市: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2)期刊[序號]作者。文獻題名[J]?(外文可縮寫),年,卷(期):起止頁碼。
(3)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A]。論文集主要責任者(任選)。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4)報紙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稱,出版日期(版次)。
(5)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類型標識/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8.請勿一稿多投。來稿恕不奉還,請作者自留底稿。自稿件發出之日起三個月未收到本刊決定刊登的通知,可自行處理。
9.作者應保證對作品擁有合法的著作權。期刊不承擔由于作者原因產生的著作權糾紛的任何連帶責任。作者向該刊投稿即為向該刊轉讓印刷方式及電子方式等的出版使用權,若無特殊聲明,將被視為被各種文摘刊物和文獻數據庫摘引。
甘肅教育論文刊發:
摘要: 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學校中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廣泛認同,對改變學校風氣,塑造良好風格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調查過程中,有著考試作弊、拖欠國家貸款等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調查分析,研究對策
一、大學生對誠信的認識和理解
在調查過程中,將近68%的學生認為要言必行,行必果,對誠信有一個很客觀的認識;32%的學生認為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有失行為;只有一人對誠信認為無所謂。由此可知,有三成學生對自己的誠信問題上會影響態度、生活和學習。在認為誠信是否重要的問題上,占77%的學生認為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不可缺少,應以誠信為重;6%的學生認為誠信的地位越來越低;16%的人認為生活中有時會出現不誠信的現象,我們也要堅持誠信;只有不到1%的認為自己講誠信就夠了。由此可知,學生認為誠信已占生活交際的主導地位。但是在具體實際生活中,需要加強誠信教育。
由此可知,當前大學生的誠信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