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省級論文征稿

所屬分類:教育期刊瀏覽: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關注()
期刊周期:月刊
國內統一刊號:CN64-1004/G2
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5-8214
主管單位:寧夏圖書館學會;寧夏圖書館
主辦單位:寧夏圖書館學會;寧夏圖書館
上一篇: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欄目設置
下一篇:長春大學學報省級職稱期刊征稿
學術服務咨詢服務項目咨詢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簡介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雜志創刊于1979年。原名為《寧夏圖書館通訊》,不定期內部發行。1986年更為今名并獲準面向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季刊,2000年改為雙月刊。屬圖書館學、信息資源管理學專業期刊。該刊銳意改革,矢志進取,始終注意把握與反映業界的理論與實踐的最新進展,以求實、創新、嚴謹、質樸塑起形象,連續5屆蟬聯全國圖書館學優秀期刊,多次多項入選全國社會科學信息科學類核心期刊和若干大型學術期刊數據庫來源期刊。《圖書館理論與實踐》連續五屆蟬聯“全國圖書館學優秀期刊獎”,連續四屆蟬連“中國心期刊”,兩次入選“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2002年進入寧夏社會科學十大一級期刊,CSSCI南大核心期刊。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主辦: 寧夏圖書館學會;寧夏圖書館,周期: 月刊,出版地: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語種: 中文;,開本: 大16開,國際刊號:ISSN1005-8214,國內刊號:CN64-1004/G2,郵發代號:74-17,創刊時間:1979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主要欄目

  當代圖書館人、綜合評述、信息學·文獻學、學術探討、工作研究、業務知識講座、海外鏈接、圖書館數字化技術平臺。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論文投稿

  1 我國公益性數字文化服務體系發展策略研究 …………………………………………魏大威 謝強 1-5

  2 我國區域性數字文化服務體系構建——以天津市和平區為例 ……………………………………李丹 胡昱曉 5-9

  3 圖書館供應商網站隱私政策內容分析…………………………………… 田甜 10-12

  4 高品質數據庫系統與信息素養的耦合作用研究……………………………………曹學艷 鄧發云 13-15

  5 論科技查新中的科學技術要點和查新點……………………………………朱玉奴等 16-18

  6 后MARC時代書目數據關聯應用探討 ……………………………………梁亮 陳琦 19-20+34

  7 面向殘障兒童的圖書館閱讀服務*——基于“悅讀1+1”項目的研究…………………………………… 蔣麗 21-23

  8 科技論文“通訊作者”檢索問題及對策 ……………………………………張威等 24-25

  9 公共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的團隊建設…………………………………… 張任躍 呂毅 26-27

  10 圖書館創建“青少年閱讀、科技、創意實踐園”的構想 ……………………………………王惠明 28-29

  11 高校圖書館讀者滿意度評價研究綜述…………………………………… 李志芳 鄧仲華 30-34

  12 基于ArXiv探索開放獲取旋律下高校圖書館開展的嵌入式服務 ……………………………………李紅霞 35-37

  13 農村信息化主要問題研究……………………………………湯曼 夏建群 38-41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投稿小技巧

  1、來稿均要求有中英文的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的郵政編碼、摘要(篇幅為100-300字)、關鍵詞(3-8個)。

  2、作者簡介包括:性別、學歷、學位、職稱、職務及主要著作(論文)等。另外,請注明通信地址、聯系電話、電子信箱。

  3、各類參考文獻,均要求統一按標準的編寫格式排列于文末,具體情況如下:

  (1)中文專著、文集、學位論文、報告的編寫格式:“[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標識類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獻標識:專著M.論文集C.學位論文D. 報告R.標準S.?疨.其他文獻Z)

  (2)中文期刊文章的編寫格式:[序號]主要責任者. 文獻題名(J).刊名,年(期號).

  (3)中文報紙文章的編寫格式:[序導]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稱,出版年月日(版次).

  (4)外文譯著、譯文的編寫格式:與中文文獻的格式相比,譯著、譯文的編寫格式中多了[原作者國別]和中文譯者,具體如下:[序號][原作者國別]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標識類型].中文譯者. 中文本的出版社所在地名:中文出版社或中文報刊名,出版年、或年卷期號或出版年月日(版次)。

  (5)文集中的析出文獻的編寫格式: [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名[A]論文集.主要責任者.主要題名.[100].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論文刊發簡析歷史教學管理的創新思維模式

  摘要:歷史科國家標準的制定經歷了兩年多的時間。在1992年春季,就由美國的“全國人文科學基金會”和美國 教育部“教育研究與改進局”開始了歷史科國家標準研究計劃,邀請了上百名的歷史教師、督學、社會學科的 專家、學校官員,以及幾十名歷史學家,還有各種專業團體和社會團體,共同研究和編制全國統一的歷史科課 程標準,重點是在制定“具有世界級水平”的教學目標和使全體學生有平等的機會受到歷史理解和歷史思維的 培養。1995年1月,歷史科的國家標準分別以《美國史》和《世界史》兩大本(均是大16開,近300頁)正式頒 發。

  本文所要著重介紹的,是美國的歷史科國家標準中對歷史的理解和歷史思維能力的闡述,以期對我國中學 歷史教學的改革發展提供借鑒,促進我們對學生能力培養方面的深入研究。

  歷史的理解

  在歷史科的國家標準中,歷史理解是教學的目標之一。對歷史理解的界定是:表明學生是了解他們國家的 歷史和世界的歷史。要使學生通過學習人類歷史上社會的、科技的、經濟的、政治的和文化的五個方面的記錄 ,理解人們活動的追求、奮斗、成就以及失敗。要求學生還能夠運用歷史的眼光去分析當代公民所面臨的現實 問題。

  下面是國家標準中對歷史理解的標準所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