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教育期刊瀏覽:次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簡介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季刊)1979年創刊,是綜合性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主旋律,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提倡理論聯系實際和積極探索的科學精神,為高校教學科研服務,為繁榮學術研究、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做出了突出貢獻。本刊前身系創刊于1979年的《語文教學與研究》,1981年更名為《承德師專學報》,1985年國內外公開發行;1992年,承德師范高等?茖W校更名為承德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也隨之改為《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0年承德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本科),2012年,《承德民族師專學報》正式更名為《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歷任主編:楊振芳、睢文龍、李殿臣、楊殿成、單連臣、宋志祥,F任主編:王建!逗颖泵褡鍘煼秾W院學報》主管單位:河北省教育廳,主辦單位: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國內統一刊號:13-1414/G4,國際標準刊號:2095-3763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堅持學術性,突出民族性、師范性和地方性,特色欄目"納蘭性德研究",目前已由承德拓展到全國乃至海外,集中了國內一批納蘭性德研究專家,從而成為研究納蘭性德的固定陣地;另一特色欄目為"避暑山莊學",以世界文化遺產避暑山莊和外八廟為研究對象,充分利用區域優勢和承德市少數民族聚居的特點,圍繞避暑山莊和外八廟營建的歷史意義和政治意義、清代民族宗教政策及民族融合、清代執政者的治國思想、清代建筑的園林藝術及建筑藝術等專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這兩個欄目被多次評為"全國高校學報特色欄目"、"河北省高校學報特色欄目"。本刊為中國期刊網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數據庫來源期刊,并加入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多家數據庫及檢索機構,歡迎校內外作者投稿。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投稿須知
1.內容:立意新穎,觀點明確,內容充實,論證嚴密,語言精煉,資料可靠,能及時反映所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為歡迎有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的稿件和專家稿件。
2.格式必備與順序:標題、作者、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或參考文獻。篇幅以2200-8800字為宜。2200字左右為1個版面。
3.請在來稿末尾附上作者詳細通訊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區、街道名稱、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務必準確。論文有圖表的,請保證圖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對應。
4.本刊實行無紙化辦公,來稿一律通過電子郵件(WORD文檔附件)或QQ發送,嚴禁抄襲,文責自負,來稿必復,來稿不退,10日未見通知可自行處理。
5.本刊來稿直接由編輯人員審閱,疑難重點稿件送交相關專家審閱,本刊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客觀”的審稿原則,實行“三審三校”制度。
6.來稿一經采用,雜志社將發出《用稿通知單》,出刊迅速,刊物精美,稿件確認刊載后,贈送當期雜志1冊。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投稿論文:乾隆帝與藏傳佛教中的文殊菩薩
一、文殊菩薩在藏傳佛教中的地位藏傳佛教是我國佛教中的重要一系,俗稱喇嘛教,歸屬于大乘佛教,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13世紀傳入蒙古。元朝建立后,西藏正式隸屬中國版圖,忽必烈尊喇薩迦派第五代祖師八思巴為國師,藏傳佛教也開始向中原傳播,成為當時最主要的宗教。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崇信藏傳佛教,其后的仁宗、宣宗、玄宗等亦然,至武宗正德后藏傳佛教在北京的發展才逐漸式微。滿清建立政權后,為籠絡蒙藏上層王公貴族,爭取藏蒙人民對中央政權的歸屬感,滿人放棄了原本信奉的薩滿教而改奉藏傳佛教,開始優禮喇嘛,推行藏傳佛學,藏傳佛教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文殊菩薩(Majusri),全稱“文殊師利”,又譯作“曼殊室利”,是佛教中地位極為特殊的一位尊神。文殊菩薩三世果位均為佛(過去為龍種上佛,現在為歡喜藏摩尼寶積佛,未來為普見佛),但因其要助釋迦牟尼教化眾生,故此以菩薩身顯現于世,是佛部地位最高的菩薩,集諸佛智慧于一身。文殊菩薩的造像通常表現為右手持金剛寶劍,寓意以智慧斬斷一切無名煩惱,左手拈青蓮花枝,上托“般若經”,代表以般若之智教化眾生。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