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醫學期刊瀏覽:次
《護理學雜志》簡介:
《護理學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護理學術期刊,于1986年5月創刊。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湖北省優秀科技期刊、華中科技大學權威期刊。2004年已改為半月刊(上半月版、下半月版)。
《護理學雜志》語 言:中文,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辦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創刊時間:1986年,出版周期:半月刊,國內刊號:CN42-1154/R,國際刊號:ISSN1001-4152,郵發代號:38-125(綜合版);38-342(外科版)
《護理學雜志》辟有論著、?谱o理、基礎護理、護理教育、護理管理、新技術新方法、綜述、中醫護理、精神衛生、藥物監護、康復護理、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個案護理、護理與法律、護理倫理、研究生專欄、畢業生論文、國際交流、護士生活、讀者園地、學術爭鳴、講座、專家論壇等欄目。
《護理學雜志》在全國近30種同類期刊(含醫學期刊中的護理版和尚無刊號的期刊)中名列前茅,多次受到衛生部、教育部主管領導的好評。根據2006年《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年度報告》,《護理學雜志》論文總被引頻次居第三位,影響因子居第五位,論文基金比在同類期刊中排第一位。2006年經湖北省科技期刊專家委員會質量研究組統計報告:《護理學雜志》在湖北省170種期刊中引用頻次排第2名,載文量排第3名,全省醫學期刊中引用頻次及影響因子綜合排第5名。
《護理學雜志》以提高質量為重點,以優化結構為主線,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實施“精品戰略”為手段,堅持開拓創新,形成指導性和創新性風格。在刊物編輯方面,按照“分級負責、通力合作、統一調控、狠抓落實”的原則,嚴格執行“三審制”和 “三校二讀制”的編輯準則,有效降低了雜志的差錯率,報道時差逐年縮小,信息密度不斷擴大,發行量不斷上升,期刊影響因子和被引頻次逐年上升,辦刊質量穩步提高。2000年被列入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3年進入《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2004年獲得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2005年與2006年連續兩年獲湖北省優秀科技期刊獎和先進集體稱號。
《護理學雜志》的宗旨是及時傳遞護理學科發展的新動向及新信息,交流護理經驗;突出護理學科的科學性、理論性及實用性;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本刊以各級護理人員及護理專業院校師生為讀者對象,讀者群來自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四大洲的幾十個國家及地區。
《護理學雜志》論文投稿查詢:
手術患者身份識別核查程序的改進…………………………陳云芳
手術室區域?品纸M排班與層級管理的實施與成效…………………………劉新蓮 戴紅霞 常后嬋 鐘愛玲
胸腔腹膜后聯合入路行腎動脈上型腹主動脈瘤手術的配合…………………………楊英 何江慧 阮滿真
重慶地區PICC導管相關性靜脈血栓預防護理現狀調查…………………………潘龍芳 楊相梅
手術患兒屈膝45°外展位行大隱靜脈留置針輸液效果探討…………………………陽春容 褚蘭芬 周娟英
電子文獻著錄格式…………………………
應用恒溫護墊預防PICC置管致機械性靜脈炎…………………………張麗華 唐紅蘭 錢湘云 殷飛
護士崗位分級管理及實施成效…………………………劉于 汪暉
關鍵事件分析法在手術室護理安全培訓中的應用…………………………吳瓊婭 彭翠香 王非凡 翁湘
護理學論文:淺談傳染病護理教學的新發展應用技巧制度
摘要:有些學生對自己要求不高,認為護士只要掌握護士該掌握的知識就可以了,對于那些她們認為應該是醫生掌握的知識,在學習之前就有排斥心理,覺得會不會無所謂,或者認為自己根本就學不會。在乙肝兩對半結果判讀的教學中,筆者不止一次體會到這點。病毒性肝炎兩對半結果判讀在學生學習傳染病護理學之前的課程(如基礎學科以及健康評估)中出現過不止一次,但是由于授課時間限制,學生很難在較短的時間掌握判讀的方法,因此再次在傳染病護理學接觸這個知識時,學生的第一反應是:怎么又見到了?我不會怎么辦?然后自我安慰:這是醫生要掌握的,我不懂沒有關系!之后就不會認真聽這個內容。針對學生心理,筆者在講授這部分內容之前,把學生的想法以她們學長想法表達出來,指明了這種想法的不正確性,希望她們做到別人懂的自己會懂,別人不懂的自己也懂。并且告知在這次課之后她們的學長都能正確地判讀乙肝兩對半的結果。在學生樹立了信心后,使用盡量簡單、口語化的講授,再請同學按照筆者教授的記憶方法進行大量的兩對半實例分析,大部分學生基本上能在課堂上掌握,小部分學生課后通過復習筆記也能很好掌握。在期末考核中,這部分內容得分率很高。
關鍵詞:教學器材,傳染病,護理教學,護理師論文下載
隨著教學器材等硬件設施的不斷完善,我校已給所有教室安裝了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實現現代化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通過教學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既解決了臨床病例資源不足或匱乏等難題,加強了學生對疾病的感性和理性認識,又有利于將相關的醫護知識以簡明、快捷和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傳遞給他們,提高了教學效率和吸收效果。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如何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在多媒體課件的編輯、制作和運用中需要繼續探索。筆者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截取典型的臨床病例圖片,將臨床教學內容形象地表現出來,縮小了課堂教學與臨床教學的距離,提高了教學質量。注重學科間聯系,筆者自制《瘧疾》課件所使用FLASH源自外文寄生原蟲網站瘧原蟲的生活史,此外,筆者還查找了“在POWERPOINT中插入FLASH,并控制其播放和暫停”的方法,做到邊講授邊控制動畫播放,達到更加生動、形象、直觀的教學效果。筆者憑《瘧疾》參加學院組織的多媒體教學競賽,并獲得了二等獎。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