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醫學期刊瀏覽:次
《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學術期刊是一級學會——中國體視學學會的會刊,1996年創刊。全面反映中國體視學理論和圖像應用技術研究的學術性綜合刊物,報道國內外有關三維結構與圖像的定量分析和表征的最新理論和方法,內容涉及體視學,圖像分析,三維視覺等。
欄目
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 [1] 設有:論著、綜述、動態與信息等欄目。
收錄
已成為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全文收錄,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收錄,《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 收錄,《中國生物醫學科學引文數據庫》收錄,并獲得《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的榮譽稱號。
讀者
主要讀者面向從事體視學研究與圖像分析的高中級科技工作者、高校教師和研究生、高年級本科生。
報道
內容涉及體視學,圖像分析,三維視覺,三維成像與可視化,相關圖像的獲取(如各種顯微鏡、CT、特種攝影技術)和處理技術,相關數學原理的研究(幾何概率、分形理論、數學形態學),計算機仿真與信號處理,三維圖像技術及其在各專業領域(如生物學、醫學、材料科學、地學、礦物學、農學、遙感、計算機、航空等)中的應用。
投稿須知
1 文稿的篇幅、卷面、結構、首頁注釋、層次標題
1.1文稿的篇幅(包含文摘、圖、表、參考文獻,以出版版面計算):一般不超過7000漢字(英文文稿,長度不限)。
1.2文稿內容應包括:文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分類號(英文稿不需要)、首頁注釋、正文、(致謝、)參考文獻、及英文部分。
1.3 文稿首頁地腳注釋(以下格式中,空格、標點符號照寫。)
收稿日期: yyyy-mm-dd
基金項目:基金項目類別(項目編號)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職稱。
通訊聯系人:姓名,職稱,E-mail:……
第一作者為研究生、博士后時,應當以作者中的導師為通訊聯系人;
其他情況時,在作者簡介后直接加E-mail,不寫通訊聯系人。
1.4層次標題序號
1.4.1層次標題左頂格。
1.4.2采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碼。例如,
一級標題使用1,2,3 …;
二級標題使用1.1, 1.2, 1.3, …;
1.4.3層次標題以下,還可使用1), 2), 3), …。這時,退2字起排。
再以下,使用a), b), c), …。這時,退2字起排。
1.4.4引言部分不寫編號和標題。
1.5其他序號
圖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號,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順序,全文統一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碼。
1.6插圖和表格在文中的位置:應隨文給出,先見文,后見圖、表。
2文題、作者姓名、作者機構、摘要、關鍵詞和中圖分類號
2.1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字。
2.2作者姓名:按署名順序排列。作者之間以“,”分隔。
2.3作者機構
作者機構應寫正式全稱,不用簡稱,后加城市名、郵政編碼及國名。
在作者隸屬多個機構的情況下,機構名稱之前加編號,同時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應編號。
機構之間以“;”分隔。
2.4摘要
中文摘要的篇幅200~220字,信息具體。
摘要中的縮略語應說明后再使用。
摘要應包括4個層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研究結論。
摘要不分段,獨立成篇,意義完整;信息具體:使用科學性文字和具體數據,不使用文學性修飾詞;不使用圖、表、參考文獻、復雜的公式和復雜的化學式。
2.5關鍵詞
2.5.1應有3~8個關鍵詞。
2.5.2第一個關鍵詞與分類號對應。
2.5.3關鍵詞之間用“;”分隔。
2.5.4其中的符號和縮略語應先加以說明。
2.6 中圖分類號
應按《中國圖書館分類法》查找。
3 英文摘要
3.1文題
3.1.1內容與中文標題相應。
3.1.2長度一般不超過100個字母。
3.1.3除第一字母及專有名詞應大寫以外,一律小寫。
3.1.4第一個詞不用冠詞。
3.2拉丁字母拼寫的作者姓名
3.2.1拉丁字母拼寫的作者姓名內容和順序均與中文相同。
3.2.2中國作者姓名應按漢語拼音寫法:例如:WANG Dazhong。
3.3作者機構的英文:應寫正式全稱,不用縮寫。城市名和郵政編碼后,要加國名。
3.4摘要正文
3.4.1字數為100~150單詞。
3.4.2其內容應與中文摘要的內容相應。
3.4.3其中縮略語應加以說明。
3.4.4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
1)第一句話不應與文題重復;
2)盡量使用簡單句;
3)盡量使動詞靠近主語;
4)不用第一人稱作主語;
5)以重要的事實開頭,而不以輔助從句開頭;
6)在有動作主體的情況下,使用主動語態,不使用被動語態。
3.5關鍵詞
3.5.1關鍵詞的內容、數量和順序,均與中文關鍵詞相應。
3.5.2除專有名詞應大寫以外,一律小寫。
3.5.3關鍵詞之間用“;”分隔。
3.5.4縮略語應先寫全稱再寫簡稱。
4 量名稱、量符號與量單位
4.1嚴格執行國家標準,正確使用量的名稱、量的符號與量單位的符號。
4.2文中所用量符號,應在首次出現時加以定義。同一個量的符號,應全文統一。
4.3量符號、一般函數及其變數等,一般用單個斜體拉丁字母或希臘字母表示,可帶有角標或帶有括弧中的說明。
4.4量的數值與量的單位之間,留一空格。如“10毫米”應為“10 mm”。
5 字符的正體和斜體
5.1斜體
1)量的符號、
2)從量的符號轉化的角標、
3)一般函數符號、
4)變數符號。
5.2黑斜體
1)矢量(向量) 的符號、
2)矩陣的符號、
3)張量的符號。
5.2正體
SI詞頭和量單位、
從文字轉化的角標、
阿拉伯數字、
敘述性文字、
化學元素符號、
縮略語、
儀器的規格型號、
某些常數的符號(僅限于自然對數的底 e、圓周率π、復數的虛部 i 或 j )、
數學運算符(如: 矩陣轉置號T、微分號d、偏微分號 、連加號∑、對數號(lg、ln、lb)、及sin、tan、lim、min、max等)。
6 數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數
6.1數值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6.2合理地選取數值的有效位數。
6.3數值中從小數點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一格。如“π=3.141 592 6”。
6.4合理地使用SI詞頭或10的冪,使數值范圍在0.1~999之間。
7 插圖
7.1插圖的數量:一般不超過12幅。
7.2插圖的幅面:h×w= 50 mm×70 mm。
7.3插圖的精度:約600 dpi。
7.4圖注的字體、字號
字體:漢字用宋體;英文和數字用Times New Roman。
字號:統一用8 point。
7.5圖線要求:主、輔線分明。
輪廓線、框線、曲線用粗線(0.8 p,或0.3 mm);
尺寸線、指引線、坐標軸用細線(0.4 p,或0.15 mm)。
7.6函數圖要求
標目中,使用量符號與該量單位符號之比,如“p/ MPa”;
標線數目:3~7個;
標線方向:刻度朝向圖內;
標值圓整:宜為2、5的整倍數。
7.7照片、灰度圖:清晰。
7.8地圖、顯微圖:以比例尺表示尺度的放大和縮小。
8 表格
8.1表格的寬度:一般限25漢字(或48字符)。
8.2表示量值的表格宜用“三線表”。
8.3三線表的表頭應放在第一行。
8.4三線表的表頭中,應使用量符號與該量單位符號之比,如“p/ MPa”。
9 參考文獻
9.1參考文獻的要求
9.1.1只列出正式發表的文獻資料。研究型論文的參考文獻一般不少于6條。
9.1.2參考文獻中應包括兩篇以上在《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上發表過的論文。
9.1.3按參考文獻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順序,對其編碼,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標引處。
9.1.4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西方作者的名字部分縮寫,不加縮寫點。
9.1.5作者不超過 3 人的姓名都寫,超過 3 人的,余者寫“,等”或“, et al”。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