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醫學期刊瀏覽:次
《國際口腔醫學雜志》簡介
《國際口腔醫學雜志》(雙月刊)曾用刊名:(國外醫學.口腔醫學分冊)1974年創刊,是介紹國內、外口腔醫學及相關學科的新動態、新進展、新理論、新技術和新經驗的專業性醫學刊物。為促進口腔醫學學術交流和口腔醫學事業的發展服務,采用論著、綜述、譯文、文摘等報道形式。主要供從事口腔醫學及相關學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者以及在校學生閱讀!秶H口腔醫學雜志》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辦單位:四川大學,國內統一刊號:51-1698/R,國際標準刊號:1673-5749
《國際口腔醫學雜志》欄目設置
論著、綜述、譯文、文摘等。
《國際口腔醫學雜志》收錄論文:
嗜酸性粒細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腫的免疫研究進展 ………………………………………陳青立;Srijana Dwa;Karmesh Bajracharya;龔忠誠;
生物膜在位點保護中的應用 ………………………………………朱宸佑;鄧佳;曹鈺彬;劉孟軻;楊醒眉;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修飾鈦材料表面的研究進展……………………………………… 徐基亮;夏榮;
定量時間空間控制在生長因子促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徐孟丹;鄒多宏;
三維立體攝影技術在顏面部軟組織中的應用……………………………………… 謝柳萍;張衛兵;
微環境對牙周膜干細胞分化的抑制和誘導作用……………………………………… 潘有條;王一飛;趙洵;曾憲卓;張貞;程鈞君;李夏寧;劉威;趙紅宇;
模式識別受體和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及其在牙周病防御中的作用 ………………………………………劉雙;李紓;
富血小板血纖蛋白在牙槽嵴位點保存中的應用……………………………………… 廖軍;徐普;
《國際口腔醫學雜志》投稿須知
一、是介紹國內、外口腔醫學及相關學科的新動態、新進展、新理論、新技術和新經驗的專業性醫學刊物。為促進口腔醫學學術交流和口腔醫學事業的發展服務,采用論著、綜述、譯文、文摘等報道形式。主要供從事口腔醫學和相關學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者以及在校學生閱讀。
二、選題按照預防與治療、普及與提高、理論與實際、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原則,突出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指導性和可讀性,同時避免重復選題;綜述、論著參考文獻應以親自閱讀過的發表于國內外正式出版物的近5年內文獻為主(約占70%),文摘應選用近1年內國外期刊論著性文章,以突出先進性,縮短報道時差。
三、對文稿的要求
1.論著文稿要求論據可靠、論點明確、重點突出、數據準確、文字精練、簡明易懂、書寫工整,必要時進行統計學處理。內容應注意保守國家機密。請附200~300字的中、英文摘要以及3~8個中、英文關鍵詞。摘要為結構式,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部分。
2.綜述應當深入報道某一課題的最新進展,既有分析、綜合,又有評價。選題以“小”為好,重點突出。全文字數(參考文獻除外)4000字以內(包括中、英文文題,中、英文摘要,中、英文關鍵詞和文內圖、表)。關鍵詞3~8個,列于摘要之后。摘要應能全面、準確地反映正文的實質性內容,主要包括研究的目的以及范圍、主要方法、結果、結論等。
投稿時應注意:①關鍵詞盡量使用《IndexMedicus》中的醫學主題詞表(MeSH)內所列的主題詞或自由詞;②生物醫學名詞以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為準;③簡化字遵照國務院1986年公布的《簡化字總表》的規定書寫;④計量單位與單位符號按1991年中華醫學會編輯出版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執行;⑤統計學符號按國家標準GB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規定書寫;⑥縮略語首次出現時,先敘述中文全稱,再用括號注明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⑦外國人姓氏縮寫請按姓前名后,姓全稱,名縮寫的要求書寫;⑧外文期刊刊名縮寫按ISO833-1974規定執行;⑨參考文獻、正文內作者姓名應書寫準確,需經核實對照,以保持與參考文獻表內作者名一致。本刊采用順序編碼制,按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連續編碼列于文末,文內引用處以角碼標注,著錄格式如下。
引用期刊格式:作者(1~3人全部列出,3人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al”).刊名,年,卷(期)∶起頁-止頁.
引用書籍格式:作者(同上).題(篇)名.∥書作者.書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頁-止頁.
引用會議錄、論文集、論文匯編格式:作者.題(篇)名.∥整本文獻的編者姓名ed.(多編者用eds)文集名,會議名,會址,開會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次.
3.譯文需征得原作者書面同意,內容與書寫要求同綜述。
4.文摘應選取近1年內國外期刊論著性文章為主,摘出研究目的、方法、重要數據、主要結果和論點。一般不超過800字,投稿時務必附原文復印件,否則不予刊用。
文摘稿著錄格式:題名[文種]/作者(如系多位作者,只寫第1位,后加…)∥刊名.-年,卷(期).-起頁-止頁.正文另起行。
四、來稿以Word格式1.5倍行距A4紙單面打印。電腦制圖者需提供激光打印圖樣。同時請在文稿首頁下方補充以下內容:[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職稱,學位;[通訊作者]姓名,電話。全部作者姓名、單位名稱(中英文)、郵政編碼和第一作者的E-mail地址均出現在首頁,第2頁正文和英文摘要中不列作者姓名和單位(因本刊采用雙盲審稿)。
五、修改稿件返回編輯部時,務必在信封上注明“修改稿”字樣,可將修改后的打印稿寄編輯部或發E-mail,若2個月內不修回者視為自動撤稿。
六、作者收到稿件刊用通知后,務必在所通知時間內復函表明是否同意支付發表費,否則作不同意刊用處理。若稿件需修改或補充,請將修改后的文字稿寄交編輯部,或以E-mail方式發回。
七、請勿一稿多投。來稿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作者收到收稿回執3個月后,可向本刊查詢審稿情況,若改投他刊請事先與本刊聯系。本刊錄用的所有稿件,均以紙載體和光盤版、電子期刊等形式同時出版。故來稿一經接受刊登,需由作者親筆簽署論文專有使用權授權書,專有使用權即歸本刊編輯部所有。編輯部有權以電子期刊、光盤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文稿,未經編輯部同意,該文稿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稿件一經刊用,酌致稿酬(含入編數據庫光盤版的報酬)每半年計付1次,并贈送本期期刊1冊,寄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收。
八、來稿請注明第一和通訊作者的聯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郵政編碼、手機號碼、電子郵件地址等,作者單位如有變動,應及時告知編輯部,以便聯系。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