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0-14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瀏覽:1次
摘 要: 東方收藏
《鄉村振興背景下和田地區工藝美術產業發展初探》論文發表期刊:《東方收藏》;發表周期:2021年11期
《鄉村振興背景下和田地區工藝美術產業發展初探》論文作者信息:鄭興龍,講師,藝術學碩士,單位:和田師范?茖W校美術教育專業,研究方向:美術學
摘要:推動工藝美術產業發展,是推進和田地區鄉村振興的重要策略,是強農興農、生態鄉村建設的重要途徑,是推進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手段,是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前提。
關鍵詞:鄉村振興;工藝美術產業;初探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推動鄉村繁榮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推動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和田地區脫貧攻堅戰贏得全面勝利后緊接著的又一項重要任務。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生態宜居、鄉鳳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傄蟮氖滓獥l件,也是關鍵之點。和田特殊的人文地理環境,已經使其成為旅游旺盛點、打卡點,其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技藝精湛,產業發展較為緩慢但具有廣闊的前景,工藝美術產業未來必將形成一個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市場,將有效推動和田地區第三產業的發展,極大促進鄉村振興,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工藝美術是美學和生活的結合,是藝術和科學的產兒,和人民生活緊密相連,它通過衣食住行等生活各個方面服務于人民。從工藝美術的種類分,可分為生活日用品和裝飾欣賞品兩大類[1]
1,和田地區工藝美術產業狀況
《史記大宛列傳》載:“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閱,其山多玉石。”和田,古稱于聞,藏語意思是“產玉石地方",素有“玉石之都”美名,和田玉作為“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經雕飾成為精美工藝,早在西漢中期就已進入中原,成為達官貴族把玩的工藝品。同時,和田素以“地毯之鄉”著稱,品種有鋪毯、掛毯、坐墊毯、梅毯等,圖案豐富,以幾何形狀為主,紋飾多樣,造型豐富、富有韻律,色彩多樣、顏色高雅、獨具風格,富有生活氣息,充分體現了少數民族的審美特點。“商胡販客,日款于塞下。”古代和田,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是西域三大絲都之一。公元前二世紀前后,和田絲綢貿易就已興起,艾德萊斯絲綢色澤艷麗,圖案造型以二方連、三方連為主,充分體現出少數民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向往。另外還有發明于漢代,被稱為人類紙業“活化石”的桑皮紙,質地柔嫩、拉力較強、吸水能力較強,現仍為人們廣泛使用于生產、生活及藝術創作之中。同樣,(雕、燙、彩)葫蘆、桑皮紙工藝、木雕、木碗雕刻、泥塑、手繪盤等多種工美藝術傳承至今,但形成規模產業仍然還需要繼續探索。
2助力于鄉村振興
助力鄉村經濟振興。“十萬、百萬、千萬、億”級農業主導產業,助力和田地區產業向規;F代化升級,為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良性循環下,進一步帶動了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吸引了廣大農牧民參與其中,在產品自足的前提下,外銷的市場逐漸打開,發展更為美好。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使地區綻放無限光彩,增添無窮魅力,進一步刺激消費市場特別是旅游市場,自2016年以來,和田地區的旅游人數在不斷高漲,為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強勁動力。
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引導農牧民群眾立足鄉村文明,吸收城市文明成果,帶動了廣大農牧民群眾學習技能、創收致富的積極性,吸引了更多農民參與至工藝美術制作中,進而傳承了傳統工藝美術的技藝,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了村民鄉親的文化素質,保護了中華文化的遺產,深層次推動鄉村振興。工藝美術產業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態,促進了鄉村文化建設,推動了文化市場的繁榮。
助力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工藝美術助于引導群眾深刻認識主動學習文化知識技能,學習蘊含其中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深刻感知美的體驗,自覺抵制歪風邪氣,建設美麗綠色鄉村,振興傳統工藝,建設幸福美麗的新家園的重要性。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對于推進文明鄉村建設,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文明素養具有重要作用。
助力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工藝美術催生美好心靈.
傳承優秀美德,弘揚民族精神,推動鄉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對于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有重要作用,強化了農妝民的社會責任意識、規矩意識、集體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引導農民珍惜美好生活,主動抵御滲透破壞,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自覺維護社會穩定,積極推進長治久安。
3推動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初步建議加大培訓力度。加大同對口援疆省市的溝通交流,積極引進工藝美術產業公司和高技術人員,定期組織開展培訓,引導農牧民掌握工藝制作基本要求、操作方法和技術要點。
鼓勵高校、文化館及工藝美協等共同研究開發地區工藝美術精品課程,編寫教材教程,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特殊專業人員培育,積極構建校企合作,積極開展同內地學校、企業的溝通交流,探索線上線下培訓的方式,完成有關高級工藝美術崗位技能培訓的課程,建立完善激勵幫扶、考核鍛造人才隊伍機制。通過技能培訓、實踐鍛煉、學歷教育,積極培育先進典型,發掘可塑人才,更有助于推動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有助于人才儲備,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支撐。
打造文化品牌。創新驅動,以鄉鎮為單位,鄉村合作社為基礎,在地方原有工藝美術基礎上,靈活設置標準,建立及時回收、檢驗、銷售的聯動機制。深入開展“樹立大師品牌,打造工匠精神”系列活動,通過優化服務、補齊短板,推動工藝美術產業傳承與發展。
積極聯合地區文化館、美術家協會、縣市文化活動中心成立工藝美術協會,為工藝美術品牌化、產業化搭建公共服務平臺,設立展館,加大宣傳力度,結合工藝制作,設置半成品式作品,開展體驗式旅游,打造特色旅游,吸引游客親身體驗、感悟少數民族特色文化魅力,不斷增強工藝美術普及作用,進一步增強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構建可持續健康發展機制。建立政府支持幫扶機制,積極建立地區、縣市、鄉村三級幫扶機制,制定長期、中期、短期的幫扶工作方案和計劃,完善知識產權地方性法律法規的服務體系,建立政府督導、基層監督、市場激勵的管理服務體制。積極搭建產學研橋梁,激發市場活力,引導高質量發展,實現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相結合,既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又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改革。加強工藝美術產業園建設,構建同鄉村振興發展相促進的網絡式、立體式體系,推進建立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模式。充分發揮融媒體、電視臺、日報、微信公眾號及宣傳欄、文化墻等新舊媒體優勢,加大地區工藝美術宣傳力度,弘揚大師工匠精神,營造良好氛圍。
深入開展產業化發展研究。持續開展地區工藝美術企業、匠人及相關產業的走訪調研,了解實際困難訴求,研究相關扶持政策措施。積極構建校企合作二元化育人機制鼓勵工藝美術大師走進課堂,學校教師走進工藝美術企業,簽訂合作協議,達成合作意向,真正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積極探討在“一帶一路”倡導下,以新絲綢之路為契機,深入思考如何推動地區工藝美術產業推陳出新、優化發展.
如何融入國家戰略,如何把握機遇“走出去"“走出國門"。
從戰略高度長遠謀劃、扎實推進,深入分析地區工藝美術文化優勢,全面掌握地區工藝美術蘊含的豐厚非遺基礎和人文底蘊,深刻研究推動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布局,全面把握長遠發展的市場空間,分析優勢、明晰不足,研究突破短板的方式方法,穩扎穩打、穩步推進,"敢撤大網”、“重點培養”,以點帶線、輻射帶面,推動整個地域的各種工藝美術健康發展起來。
結語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是鄉村振興的全面體現,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對于改善農牧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深層次推動鄉村振興有重要意義。對此,地區要站在文化強國、文化潤疆的高度,立足豐厚的文化資源,發揮自身優勢,培育地區工藝美術產業,與時俱進,加快體制機制建設,推動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提高文化產業影響力、競爭力,進而有效推動地區鄉村振興,推進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在新時期的和田地區落地落實落細。
參考文獻
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85。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