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網絡語言中詞語的重疊現象分析

發布時間:2021-10-20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瀏覽:1

摘 要: 名作欣賞

《網絡語言中詞語的重疊現象分析》論文發表期刊:《名作欣賞》;發表周期:2021年23期

《網絡語言中詞語的重疊現象分析》論文作者信息:鄭慧敏,碩士,太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摘 要:文章針對網絡語言中的詞語重疊現象展開討論,根據當前網絡語言中常見的詞語重疊形式與類型,分析產生詞語重疊的根本原因,探討網絡語言中詞語重疊的深層次含義及其與傳統漢語語法中重疊式的差別,以期能夠為今后的網絡語言分析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網絡語言 詞語重疊 互聯網 社交媒體

  目前,我國互聯網行業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智能通信設備以及社交媒體也在人們的生活中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在網絡社交平臺中,人們不僅可以獲取到最新的時事動態,還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新聞,可以說計算機網絡和社交平臺成為人們每日獲取信息及學習娛樂的一個重要渠道。在社交網絡飛速發展的當下,網絡語言變化速度飛快,而且多與熱點事件同時產生,呈現出時效性和熱點性的特征。以熱點事件為背景的網絡詞語,一旦相應事件的熱度降低,那么網民使用對應網絡詞語的頻率便會衰減。如果依然有個別網絡詞語在互聯網環境下得到使用,就會逐漸成為人們日常交流的常規詞匯。詞語重疊是網絡語言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語言形式,尤其在亞太地區語言中比較常見。

  一、網絡語言與詞語重疊現象

  根據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3月份,中國網民規模達到了9.04億,與2018年底對比增長了7508萬,而互聯網普及率也高達645%,手機網民規模達到8.97億,網民通過手機上網人數占比為99.3%。由此可見,在網民數量急劇增長的現在,人們利用互聯網進行購物、實時交流、了解社會熱點成為參與社交活動最為常見的一種形式。

  尤其是進入新媒體時代之后,越來越多的信息傳播渠道使得網絡語言影響力不斷提升。在新媒體環境下,人們之間彼此交流互動更加自由。經濟、網絡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使得各個國家之間交流更為密切。中外文化不斷融合,也使網絡語言有了更加完善的發展環境。當前流行的網絡語言中,不難發現其中蘊含的外語元素,例如一些中英結合的網絡語言,如"hold住”。此外,一些國外發生的熱點事件也會利用互聯網快速傳播,這是網絡語言形成非常重要的素材之一。為了在網絡交流中以更加幽默的形式表達情感、提升交流效率,網民所采用的口語化語句、特殊符號組合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網絡用語的傳播與應用直接反映出現階段社會熱點和網民思想情況。詞語重疊按照重疊前、后被分為不同的形式,其中詞語重疊前的形式稱作“基式",重疊后的形式則是“重疊式”。一般將漢語中的重疊分為非詞重疊、語句重疊和詞語重復這三種類型。非詞重疊是構詞法層面的重疊,詞語重疊為構形法和句法層面的語法手段,語句重復主要是指基代層為一個詞或短語,甚至句子、句群,經過重疊之后形成新的短語、句子,甚至是語篇,屬于句法與超句法角度的重疊。對于網絡語言中的詞語重疊字數,一般有無限重疊和有限重疊兩種,兩者之間區別在于重疊字數不同,例如"2333333"便屬于最為常見的無限重疊詞語,"555""86"等是有限重疊網絡詞語。

  整體來說,網絡語言中的詞語重疊以ABB式、AAB式最為常見,例如“小姐姐"“小哥哥""XX子”等,這兩種形式構成的重疊詞語,不僅形式新穎、言簡意賅,而且與廣大網民追求快節奏的文化心理十分契合,所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廣泛傳播。重疊詞語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對社會時事新聞以及現象進行概括,是在人們基礎認知以及語言規則的基礎上產生。遵循認知凸顯原則、語言經濟原則,將社會事件關鍵部分進行語言方面的加工。其中認知凸顯原則可以理解為轉喻動因,而經濟編碼原則是轉喻機制的直接體現。這種形式的網絡詞語與熱點事件關聯十分密切;反之,社會熱點事件也是ABB式疊詞產生的編碼依據。另外,社會事件框架當中涉及的背景與知識理論也可以逐漸構成特殊知識結構,即為網絡重疊詞語產生的必備條件。

  網絡語言中的詞語重疊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也能夠形成深刻的記憶,不管是哪種形式的詞語重疊,人們都通過互聯網了解到豐富的網絡語言。由于網絡語言本身具有靈活性、豐富性,加上重疊的詞語更容易在人們的記憶中留下印象,所以當了解到重疊形式的網絡語言之后便會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使用,從而擴大了網絡語言傳播范圍。另外,廣大青少年群體作為網絡語言傳播的主體,也是創造重疊式網絡語言的主要對象。雖然網民群體覆蓋每一個年齡段,但實際上真正傳播群體依然是青少年。一方面因為青少年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即便是更新換代較快的網絡語言,也可以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含義與使用方法。另一方面,重疊式網絡詞語在實際交流中并不常見,但青少年群體憑借其年齡與性格的特點,可以更加廣泛地傳播與使用。

  二、不同類型的網絡語言詞語重疊現象

  (一)按詞性分

  1,名詞重疊。網絡語言中名詞重疊在詞語重疊這一現象中比較普遍,一般可以總結為從式重疊、AAB式重疊這兩種形式。所謂從式重疊,如“什么東東",表達可愛俏皮的語言形式與情緒,也可以弱化雙方對話中的嚴肅感。AAB式重疊,在網絡對話中有利于縮短雙方之間的距離,使彼此之間的關系更為親近。例如,近期受到人們廣泛關注的"XX子”這一疊詞形式。作為一種全新的網絡語言,這種疊詞形式既可以用來自稱,也可以稱呼對方,其來源是熱播電視劇《清平樂》,作為名字的一種稱呼形式,被用在網絡語言中,可以使雙方對話更為俏皮可愛。

  2,動詞重疊。動詞從式重疊是指單音節動詞的一種重疊形式,如果是重疊后重疊式,其詞性則是以動詞、名詞為主。例如,雙方對話過程中,為了表現內心的恐懼有時會用“好怕怕哦”這一單音節動詞。雖然屬于網絡語言,但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對話與影視作品中也十分常見,通過這一動詞從式重疊,將對話中的嚴肅感弱化,還能夠表現出內心的幽默諷刺之感。與此同時,“怕怕”這一重疊詞語也可以用來表現一種裝無辜的情緒,通常是以女性群眾為主要使用對象。另外,動詞的從式重疊,單音節及物動詞基式重疊也十分常見。動詞詞性下的ABB式疊詞,例如“暗戳戳",形容暗地里、私下里偷偷摸摸地進行某件事。從語義和情緒層面理解,在網絡用語中,"暗戳戳"不僅可以直截了當地概述對應含義,也呈現出可愛、厚的語言情緒。

  3.形容詞重疊。形容詞的從式疊詞,例如“鐵憨憨”“弱弱”。其中“鐵憨憨”最早源自于陜西方言,形容人愣頭青、傻傻的樣子,多形容一個人又傻又楞。“弱弱”更多是在對話中與其他詞語結合使用,如“弱弱地問一句…….”“這個人好像有點弱弱的"。

  前者若表現詢問時底氣不足的樣子,也可以理解為詢問者經驗不足,謙虛地向其他人請教,后者多作為形容詞,形容人、物十分脆弱且讓人同情。除此之外,形容詞BAA式疊詞也十分常見,如“棒棒",有兩種含義,其一,面對人或物,形容其有可取之處,多用作“棒棒噠”;其二,通過帶有嘲諷的語氣形容內心的想法,如“你很棒棒哦"。

  4副詞重疊。重疊詞語中包括單音節副詞與多音節詞的重疊,例如“真真真真真的"非非非非非常"等。一般情況下,重疊詞語數量與想要表達的語氣程度有直接關系。

  5,數詞重疊。在網絡語言中數詞重疊是最為常用的一種,例如"86""555"23333333300",通過諧音的方式,用數字表達不同的含義。

  6,量詞重疊。網絡詞語中的量詞重疊最為經典的是“一下下”,例如"你再堅持一下下"“我只用一下下”。

  (二)按形式分

  按照詞語重疊形式劃分,可分為固定重疊、自由重疊兩種。

  1.固定重疊詞語。所謂“固定”,代表詞語內部語素穩定無法替換,一般分為位置固定、數量固定。如果詞語中出現重疊成分位置固定,意味著固定詞無法任意重疊,需要著重分析重疊成分和詞語內部結構之間的聯系,判斷是重疊在前還是重疊在后。若是重疊在前,比較常見的有“非非非非常”,若是重疊在后,包括“哎呀呀呀呀呀呀"。另外,網絡詞語中的語素重疊數量存在限制,即為數量固定,例如“一下下”“小哥哥”“小姐姐”,這一類重疊詞語不能隨意增減重疊語素。

  2.自由重疊詞語。對于自由重疊的網絡詞語,包括位置自由和數量自由兩種形式。第一,位置自由,位置自由的重疊式詞語比較獨立,各個語素之間不存在依賴性,在對話中也不需要對重疊部分的位置進行考慮,一般是以單音節詞為主;第二,數量自由,按照語言表達需求與想法,可以無限制的重復語素。

  三、網絡語言中詞語重疊產生的根本原因

  (一)互聯網環境下的娛樂態度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詞語重疊十分常見,尤其是在幼兒群體中,有時家長為了更好地與幼兒溝通也會采用重疊詞匯,例如“吃飯飯"“開車車"“餅干干"。

  但在網絡環境下,部分網友將這種重疊詞匯運用在日常交流中,營造出十分可愛、撒嬌的感覺,由此便產生了詞語重疊的網絡語言,并且被很多網友接受。作為網絡流行語言得到應用比較常見的有“么么噠”“棒棒噠”“萌萌噠”等。作為以互聯網為背景產生的語言文化,網絡語言中重疊詞語的形成可以表達出親昵、俏皮、可愛幼稚的感覺,人們在網絡聊天時也會使用“棒棒”“傻傻”等詞匯,故意通過疊詞的方式模仿幼兒用語,或者是以贊語的形式表達出很嗲的語氣。網絡環境下網友進行語言交流,無須考慮年齡、身份等因素,盡可能地表達內心想法與情感,而這種詞語重疊現象在這一環境下也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二)滿足審美取向

  一直以來,在人們的審美觀中,“對稱美”始終占據重要位置,而這一點也可以在建筑中得到體現,即視覺上追求整齊和諧的對稱美,語言方面的審美取向自然也包括“對稱”這一內容。進入互聯網時代后,網絡語言逐漸形成,詞語重疊得到廣大網友的喜愛與使用。這種詞語重疊現象的出現,代表著人們的審美取向,重疊式語言無論是視覺還是聽覺都能夠保證對稱性,甚至聽覺方面也可以形成雙聲疊韻效果,營造出循環式的和諧感。

  四、網絡語言中詞語重疊的內涵網絡語言中的詞語重疊現象具有深厚的內涵,主要表現在突出特征與作用、營造活潑可愛的感覺、強調諷刺效果這三個方面。

  第一,重疊式的網絡語言必然會涉及語素重疊現象,在網絡環境下使用有利于吸引廣大網友的注意,了解重疊詞語背后的含義與社會事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早期流行的“范跑跑”這一重疊式詞語,透過詞語本身能夠馬上聯想到教師在發生地震時拋下學生自己逃跑的事件。

  第二,疊詞在對話中使用能夠營造生動、活潑、幽默的感覺,因為疊詞多為幼兒使用,所以作為網絡用語也可以給人可愛、幼稚之感。網友在對話中使用重疊詞語,表達出語言對話中的幽默。

  第三,重疊詞語包括單音節疊音詞和雙音節疊音詞兩種,在對話中使用均可以營造幽默的效果,如果作為社會事件的形容詞,也會被賦予諷刺性意味。結合網絡中比較常見的重疊式詞語,是以網絡環境為背景,所以與傳統形式重疊式詞語存在差別。在形式、語氣、語用這三個方面也呈現出不同的含義。

  第一,形式。處于互聯網社交環境下,重疊式詞語大量出現在人們對話交流中,網絡環境遵循自由平等原則,所以創造網絡詞匯也具備了靈活性特點,無須遵循傳統語法學要求。例如傳統語法學規定絕對性質形容詞、消極單音形容詞,不能重疊,但作為網絡用語這兩類重疊詞語十分常見,例如“臭臭”和“壞壞”?梢娮鳛榫W絡用語重疊式詞語,在形式上與傳統規定存在一定的差異。

  第二,語氣。在對話時想要起到強調的效果,有時會采用重疊式詞語。網絡語言中的重疊詞匯便滿足了強調性作用這一需求,可以同時強調數量、程度與頻率等。有一些重疊網絡詞匯也可以表達出幽默可愛的感覺,而且這種語氣的重疊語言突破性別限制。在互聯網環境下,人們進行虛擬的網絡交流,無須考慮年齡、性別、身份等因素,采用重疊式詞語,有時可以更加直接地表達內心的想法。

  第三,語用。立足于語用角度,重疊詞語既能夠體現量度改變,又可以表達主觀色彩變化地;谔厥馇榫常ヂ摼W環境下有時會主觀層面地違反合作準則,想要表達出主觀意愿,由此便體現出重疊網絡詞語的重要性。一般可以站在四個角度理解,即量、質、關系、方式。無論任何一種形式,均能夠滿足人們在網絡中的語用需求。

  五、結語

  綜上所述,網絡語言中的詞語重疊符合漢民族的審美文化心理,盡管很多網絡用語更多是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但其實本質上與對稱性、和諧的審美需求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所以,基于互聯網產生的重疊詞語,作為一種新興語言現象得到廣泛的關注,不僅能在網絡中使用,實際生活對話也可以使用,能夠滿足人們日趨多元化的語言表達需求。

  參考文獻:

  [1]牟佳.網絡語境中的語言變異現象探究[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5(1).

  [2]周佳靚,梁曉玲說網絡新興象似性重疊格式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20(4).

  [3]楊曉輝淺析現代漢語詞語的重疊格式[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9(5).

  [4]宋聚磊.漢語名詞重疊及其空間性特征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哲社科學版)2020(8)

  [5]鄧夢林,韓景泉漢語重疊動詞內在句法結構的分布式形態學解釋[J]漢語學習,2020(1)

  [6]牟曉明現代漢語"AA"式結構詞語分析-以部分高,F代漢語教材為例[J]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9,36(3).

  [7]高興亮,英漢AA式疊音詞、重疊詞比較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

  [8]袁明淙試論主流媒體對網絡流行語的取舍[J].傳媒評論,2020(8).

  [9]李鑫藝語氣詞“啊”的網絡變體“鴨”及其認知功能考察-兼論“啊”音變的發展規律[J]新鄉學院學報,2020,37(7).

  [10]王元芳.網絡信息背景下網絡語言在漢語言教學中的應用-評《嬗變中的網絡語言》[J]中國科技論文,2020,15(10)

  [11]王玉嬌,網絡新興社交語言構詞方式探究[泉州師范2院學報,2020,38(5)

  [12]劉淑娟,淺析網絡語言對社會文化的影響及意義[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9(5).

投稿方式: ·郵箱: sdwh_2001@126.com投稿時郵件主題請寫明文章名稱+作者+作者聯系電話
·在線: 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