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8-14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瀏覽:1次
摘 要: 新課程研究
《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有效培育》論文發表期刊:《新課程研究》;發表周期:2021年15期
《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有效培育》論文作者信息:作者簡介:董馬峰,甘肅省禮縣實驗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足球教學。
摘 要:體育可以提高身體素質,也可以增強心理素質,是中學階段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仍有待提高。所以,對中學生來說,不僅要學習好文化知識,還要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強健自己的體魄,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所以,中學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體育課程,讓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進而為我國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關鍵詞:中學體育;體育教學;終身體育
青少年是我國未來的人才,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把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作為中學教育的目標之一。強健的體魄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前提,也是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體現。在體育教育中,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并讓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教師要進行多樣化教學,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同時,教師要重視學生體育品質的培養,有針對性采取體育活動,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促進學生心理、身體的健康發展,為學生進入社會打好基礎。因素
一、中學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
1.傳統人才觀念的阻礙。中學階段是學生身體和心理正在成長的階段,但是他們在學校期間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文化知識,學科內容非常多,學習任務緊張。在這種背景下,中學體育課堂無法兼顧體育教學和文化教育,特別是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部分學校把時間留給了其他課堂,學生的體育課堂被其他課堂占用現象十分嚴重;初中體育課堂往往也是自由活動,教師并沒有重視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家長、教師和學校都認為中學體育教育沒有實際意義,要求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忽視了體育對學生的重要意義。
2. 功利性學習的制約。在實際的教學中,也有教師和家長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他們希望提高學生的體育水平,但是這些教師是希望學生通過體育活動為班級爭光,因而他們鼓勵學生參加比賽。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存在著較強的功利性,把體育活動和班級榮譽掛鉤,沒有認識到體育對自己的真正意義。同時,部分教師提倡勞逸結合,其出發點是好的,他們鼓勵學生在經過大量的腦力勞動以后,進行體育鍛煉。"但是,教師的這種觀念是不全面的,他們把體育課堂看作是文化課堂的補充,認為體育課程的意義是服務文化課堂。學生處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很難對體育有深刻的認識,學生的體育鍛煉帶有功利色彩,無法真正投入到體育活動中,限制了體育的發展。
二、培育中學生養成終身體育意識的作用1,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強健的身體素質是學生立足社會的根本,我國中學生的身體素質令人擔憂。青春期正是身體結構成長的關鍵期,但是學生長期伏案學習,缺少體育鍛煉。學生的身體很容易出現問題,加之學生的心理壓力大,經常會出現一些慢性疾病。隨著部分疾病慢慢年輕化,中學生的身體狀況令人擔憂,每年因身體疾病引起的青少年死亡人數非常多。而培育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可以喚醒學生的身體機能,讓學生在繁重的學業下得到放松。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身體素質,為以后的發展打好基礎。
2. 進行教學結構改革。一味重視學生成績并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教師在學校僅僅重視學生的文化教育,并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在新的發展背景下,急需進行優化教學結構。體育可以打造高效的課堂效率,提高教育質量。體育教學和學生的其他方面學習關系非常密切,只有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才能重視鍛煉身體;教師只有重視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才能挖掘學生的潛能,踐行我國教育改革的方針。
3.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目前,學生的考試分數很高,但是其動手操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思維能力較弱。學生畢業后的能力并沒有達到用人單位的期望。原因是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較大,短期內很難改變。培育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可以完善學生思維,督促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素質。教師在課堂中,通過豐富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提升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育途徑
1,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認識影響著體育終身意識的培養,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基礎。作為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常規體育鍛煉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讓學生感受體育鍛煉的價值,明白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性。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僅僅通過自己的示范,讓學生進行練習,并進行練習效果檢驗,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產生了疲倦感,沒有主動探究體育的欲望。1因此,教師要正面引導學生,讓學生正確認識體育,通過體育游戲,情景模擬等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計劃,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2.激發學生運動興趣。中學階段的學生雖然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但是他們對未知的事物充滿著希望,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興趣出發,引導學生正確進行體育鍛煉。部分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操作不規范,缺少團隊精神,運動習慣較差。因此教師要適時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教師要本著學生為主的原則,在教學中改革教育形式,讓學生感受到體育的美好。
3.教師發揮榜樣作用。教師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和引導者,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體育技能的強弱都對學生有著深刻的影響。在中學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中,教師要以身作則,發揮帶頭作用。首先,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認識到體育鍛煉對學生以后的影響,并在教學中給學生滲透這種思想,在教師之間、學生之間進行積極宣傳,讓其他教師認識到體育的意義,避免其他教師的占課行為,保證學生能正常享受體育課堂。1其次,教師要完善自己的體育技能,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平時多看新聞報紙,多留意體育方面的信息,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讓學生脫離功利性的體育學習,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體育觀念。
4,完善體育教學體系。中學生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心理焦躁的情況明顯,他們大部分被學習束縛著,完善的教學體系可以幫助學生脫離應試教育的束縛,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巧,還可以讓學生領悟到體育的內涵,進而讓學生自發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讓每個學生都享受到體育帶來的樂趣。1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簡單的訓練,對身體素質好的學生,進行拓展訓練;對男生進行力量訓練,對女生進行柔韌性訓練;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既要給學生講解一些體育理論知識,也要監督其實踐訓練。
在素質教育的推動下,中學體育教師要認識到體育對學生的重要意義,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在體育活動中,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訓練中來,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參考文獻:
[1]張利興,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有效培有[J.體育鳳尚,2019,(9).
[2]王曉飛.淺析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7,(6).
[3]王歡,淺析職業高中體育教學中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策略[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8,(19).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