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從語篇層面開展高中英語完形填空教學的探究

發布時間:2021-08-13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瀏覽:1

摘 要: 英語教師

《從語篇層面開展高中英語完形填空教學的探究》論文發表期刊:《英語教師》;發表周期:2021年07期

《從語篇層面開展高中英語完形填空教學的探究》論文作者信息:江波

  【摘 要】闡述語篇分析的重要性及其在高中英語完形填空中的運用。通過課堂教學案例,提出教師應立足語篇,獲取故事情節發展主線,分析語篇的框架及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系,解析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描寫,深刻理解故事的主題,體會文章的主旨及蘊含的思想感情。

  【關鍵詞】語篇分析:完形填空;高中英語

  一、語篇分析的重要性及其在高中英語完形填空中的運用

  語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已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教學領域。著名語言學家韓禮德(Halliday)指出,語篇是一系列意思連貫的話語,且最好把語篇看作語義單位(sentence unio,即不是形式單位,而是意義單位。語篇是“語言形式所承載的內容”和“承載內容的語言形式”的統一體,形式和意義都必須有相應的完整性,但各自又有一定的獨立性和依存性。因此,語篇中不存在單純的內容,也沒有孤立的形式。語篇是語義連貫、相互關聯的符號,而不是彼此無關的信息,缺乏整體性、連貫性就談不上語篇。人們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語境和銜接使語義連貫。語篇分析可以使學生透過詞的表面理解,感悟閱讀材料中更深的內涵,從而駕馭語篇。

  完形填空作為殘缺型的閱讀語篇,在教學中往往是個難題。學生在解答完形填空題時傾向碎片化理解文本傳遞的信息,缺乏整體語篇意識,導致完成效果不佳。因此,在實施完形填空教學時,教師需立足語篇,聚焦語篇的語言特征,深入挖掘和闡釋語言特征所承載的信息、所表達的意義及所蘊含的主題。在關注形式、探究意義的同時,讓學生充分理解形式與意義的語篇連貫和銜接。完形填空將理解語篇的主旨大意、掌握語篇的整體要領作為命題的基本內容,重點考查學生捕捉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從語篇層面開展高中英語完形填空教學

  (一)教學內容

  本堂課使用的完形語篇介紹了作者在新年第一天去銀行辦理業務的故事。文章的主要人物是作者和銀行工作人員。文本通過兩人之間的言語互動及對作者心理活動的細膩描寫,在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同時,引領讀者感受兩位主人公的情感變化,并最終傳達學會感恩的主題內涵。

  (二)教學思路

  閱讀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能對英語學習和思維能力發展產生重要影響。閱讀過程并不是簡單的信息傳遞和讀者被動地接受信息的過程,而是讀者不停地對視覺信息進行解碼、加工和處理的過程,涉及讀者的預測機制、認知能力和語篇分析能力。閱讀是一個構建過程,也是一個猜測和推理過程,是作者與讀者雙方參與的言語交際和思想交流過程。讀者通過積極、主動的思考與文本互動獲取信息,并結合社會和自身生活經驗反思文本內容,表達個人見解。“教師在組織閱讀課堂教學時要考慮文本內容理解與信息加工、思維能力培養、語言學習、策略水平提升等方面的因素。"(葛炳芳2015)。下面從讀者、作者、文本等維度進行教學思路設計。

  1,激活讀者認知圖式

  以圖片和課題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預測文本,猜測即將閱讀的文本中可能發生的故事。

  2,驗證文本預測

  通過閱讀文本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驗證學生的猜測,并突出作者情感的最終落腳點"Thankful",激發他們對情感變化過程的興趣,也就是閱讀文本內容的興趣。

  3·明確文本故事情節的發展

  通過分段閱讀,讓學生回答表層問題,獲取故事情節的發展:通過深層次思維性問題,幫助學生深入解讀文本,把握文本的明、暗線。所謂明線,是作者與銀行工作人員之間的顯性互動-肢體語言和口頭語言;所謂暗線,是兩位主人公在整個故事發展的不同階段所展現的情感變化,尤其是文章最后一段的描述,體現了作者情感的升華,與文章標題相呼應。

  4,讓讀者表達觀點

  學生通過解讀文本對其中的話題“學會感恩”

  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懂得感恩身邊所有為自己提供便利的人。通過探討開放性問題,讓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并能簡單運用本堂課習得的語言表達觀點,提升語用能力。

  (三)教學過程

  1,關注標題和插圖,預測語篇內容課堂導入既要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他們原有知識背景的作用,又要找準切入口,直奔主題。語篇中的標題和圖片蘊含豐富的信息。學生從標題和圖片能展開豐富的聯想和預測,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激發閱讀興趣和求知欲,促進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為深層閱讀打下基礎。

  大多數完形填空有標題和插圖。教師在導入環節可充分利用這一語篇特征,引導學生預測文本內容。教師向2生提問:"What can you see in a Cloze physically?"自然引導其根據自身學習體驗說出完形填空中通常有標題和圖片。然后追問標題和圖片的作用是什么,接著出示本語篇的標題和圖片,并要求學生根據標題和圖片預測語篇中可能發生的故事。

  2,閱讀語篇首尾段,抓住情感變化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語篇的首尾兩段。首段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等故事要素。閱讀首段能讓學生很快地進入文本,融入情境。學生對文本中的兩個主人公,即作者和銀行工作人員形成初步認知;還能了解故事發生在一個特殊時間,即新年第一天(on New Year's Day;更能準確地把握故事發生的背景,并與自身的現實生活相聯系,從而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情感。

  通過閱讀文本最后一段,學生能夠獲知作者的感恩體悟。語篇尾段關注作者情感的變化。學生將最后一段的變化與第一段的內容進行比較,能夠獲知作者在故事結束時的情感與故事初始時完全不同。學生通過解讀最后一段能夠獲知作者此時的情緒是感動、親切和感恩的。教師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情感變化,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當閱讀變成主動而自發的行為時,學生就能帶著愉悅的心情和探究意識學習文本。

  3,快速閱讀,掌握語篇大意

  “教師所設計的問題首先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凸顯文本主線,圍繞文本主題、注重文本事實。”(葛炳芳2013)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能夠更清晰地掌握故事發展的脈絡。教師要求學生運用略讀(Skimming)策略快速瀏覽全文,厘清故事發展的脈絡,對故事情節發展有初步了解。學生通過快速閱讀獲取故事梗概,梳理文本主線,找到作者情感變化的轉折點"a cup of cold tea",

  4,深層閱讀,分析情感變化

  在學生整體把握文本信息后,教師引導他們進行分段閱讀。閱讀策略定位為獲取文本的具體信息:分析每段的內容,通過解讀字里行間的信息內容獲知故事中兩個主人公的情感變化。通過解讀文本中"I sat therewhy we had computerized banking if we were sill filling in forms."這句話,獲知作者對于在銀行填寫過多表格感到不滿,從而獲知作者此時的情感是unsatisfied,銀行工作人員用just nodded回應作者的"Happy new year",可見,銀行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不足。這樣能讓學生深層次思考,進而培養語篇分析能力,獲取作者在等待過程中發生的情感變化,從內心活動的unsatisfied到外顯的impatient。這也為作者和銀行工作人員的第一次正面交鋒埋下伏筆。通過解讀文本中的"He shouted even without looking at me.Nothing is done,it will take time!"可以獲知銀行工作人員此時的情感已經從最初的cold轉變成angry,學生能逐步關注并分析兩位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句子與句子之間往往有表明其內在聯系的詞,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上下文的關系。學生利用文本中的just then和suddenly能夠進一步從語言角度獲知作者情感的轉折點。此外,學生通過對文本的深層解讀和分析,能對作者的人物性格進行簡單描述,進而為post reading環節的討論作鋪墊。

  分段閱讀幫助學生把握故事中的兩位主人公的情感變化:The writer:kind-unsatisfied—impatient-understanding-touched-thankful The bank person:cold-angry-friendly

  5,通讀全文,深層理解

  在學生建構完整語篇后,教師應引導他們從人物評價、主旨大意、標題確立、目的意圖、預期基調等方面設計任務,展開深層思考,感悟文本內涵與語言精妙,從而提升其綜合素養。

  有生命力的閱讀過程中一定有學生的思維參與。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所表現出的水平和特點。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基于學生對文本深層次的理解,要求他們形成有效的語言輸出。在本堂課的最后,教師設計了一個開放性問題:"Do you want to make a friend with the writer?And why?"學生基于對文本的深入理解,梳理作者的行為,分析作者的性格特點,然后作出個性化的判斷。“在學生理解文本的事實性信息和深層次涵義后,教師需要就話題、內容、語言或者思維等方面設計一定的評估性問題。”(葛炳芳 2013)此項活動通過評估性問題幫助學生內化文本內容及思想,為其提供實踐、參與、體驗和思考的機會,并進行語言構建,培養和訓練他們的思維品質和創新能力,以及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這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其深層次思維具有重要作用。

  結束語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認識到詞匯、語法和句子等是如何相互聯系和構建出完整語篇的,同時應重視對語篇的微觀和宏觀分析,幫助他們建構語篇分析能力,從而提高其閱讀能力。在完形填空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獲取故事情節發展的主線,分析語篇的框架及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系,解析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描寫,解讀人物的性格特點,深刻理解故事的主題,體會文章的主旨及蘊含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從語法、詞匯等角度對文本進行微觀分析,還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完形填空的語篇特征,預測語篇內容,聚焦情節發展,梳理線索,通讀全文,深層理解。此外,教師還應幫助學生基于語篇的整體理解,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抓住故事發展的主線,體會語篇中人物的情感發展。

  引用文獻

  葛炳芳.2013.英語閱讀教學的綜合視野:內容、思維和語言[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40.

  葛炳芳.2015.英語閱讀教學的綜合視野: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94.

投稿方式: ·郵箱: sdwh_2001@126.com投稿時郵件主題請寫明文章名稱+作者+作者聯系電話
·在線: 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