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黃江河國家濕地公園植物多樣性初步研究

發布時間:2021-09-04所屬分類:園林工程師瀏覽:1

摘 要: 摘要:對貴州荔波黃江河國家濕地公園的植被類型及植物種類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濕地公園共有維管束植物115科274屬485種,其中蕨類植物16科23屬26種,裸子植物共有5科9屬11種,被子植物94科242屬448種,其中以被子植物居多,占總種數的92.37%;濕地公園分

  摘要:對貴州荔波黃江河國家濕地公園的植被類型及植物種類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濕地公園共有維管束植物115科274屬485種,其中蕨類植物16科23屬26種,裸子植物共有5科9屬11種,被子植物94科242屬448種,其中以被子植物居多,占總種數的92.37%;濕地公園分布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2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8種;從植物區系分布來看,熱帶成分占主要,但向溫帶過渡的性質已經非常明顯,地理成分較為復雜;濕地公園內植被類型可分為5個植被型組,10個植被型,22個群系,其中:針葉林、闊葉林群系8個,占總群系的31.82%,竹林、灌叢、草叢群系15個,占總群系的68.18%,具有貴州喀斯特濕地特點的植被類型,建議加強保護和管理。

黃江河國家濕地公園植物多樣性初步研究

  關鍵詞:黃江河國家濕地公園;植物多樣性

  1區域概況

  黃江河國家濕地公園位于貴州省荔波縣甲良鎮境內,地處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冬暖夏熱、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8.3℃,年平均年降水量1268.9mm。地理坐標為北緯25°30'53"-25°36′57",東經107°38′0"-107°47′55"之間,包括荔波縣境內黃江河、及其支流漂洞河、懂奎河的部分河段、河流上的石板水庫與者呂水庫。黃江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長23km,規劃面積389.9hm2,濕地率47.6%,是典型的貴州高原喀斯特濕地。規劃區內河流濕地、森林濕地、巖溶喀斯特濕地、農田濕地等豐富,黃江河河谷兩岸自然景觀優美,生物多樣性豐富。

  2調查方法

  調查采用線路調查和樣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對濕地公園區域沿各河道兩岸進行線路調查,確定濕地公園區域范圍內的植被類型。在線路調查的基礎上,根據地形、海拔、坡向、坡位、土壤及植物群落的生態結構等特征,采取典型取樣的方式設置樣地,調查不同群落類型的物種組成、結構等,并據此確定濕地公園植被的群系和群叢等基本單元。依據不同群落類型植物種類的復雜程度,根據不同調查對象設置不同大小的樣地對樣地中的各物種進行調查記錄。

  3結果與分析

  3.1植被類型

  根據《貴州植被》分區,本區域位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帶-貴州高原濕潤性常綠闊葉林地帶-黔東南中山峽谷具南亞熱帶成分常綠栲林松杉林地區-荔波麻尾灰巖低山丘陵常綠樟栲林及石灰巖植被小區”[1]。在植被區系上的分區屬于泛北極植物區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的滇、黔、桂地區[2]。

  根據《中國植被》、《中國濕地植被》、《貴州植被》等專著的分類標準,結合調查區域的植被資料進行分析,濕地公園及周邊的植被類型可劃分為5個植被型組10個植被(亞)型22個群系。主要植被類型如下:

  3.1.1針葉林

  針葉林主要為山地暖性針葉林,在濕地公園面積不大,僅在地勢較陡、立地條件相對較好的區域有零星分布。有馬尾松群系、杉木林群系2個群系。

  (1)馬尾松群系Form.Pinusmassoniana

  該群落蓋度約70%。群落結構層次鮮明,其組成種類也非常簡單,尤其是喬木層,常常以馬尾松占相對優勢,除馬尾松(Pinusmassoniana)外混生有一些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光皮樺(Betulaluminifera)等喬木樹種。由于馬尾松多是近年來森林植被遭砍伐后次生的,因此林木相對于來說不是很高大,一般平均高度在8-15m之間。灌木層比較發達,覆蓋度可達60%左右,種類相對較多,以小葉蚊母樹(Distyliumbuxifolium)、油茶(Camelliaoleifera)、鐵仔(Myrsineafricana)等為主,因其喬木層和灌木層較發達,故草本層植物種類相對較為單一,主要為芒萁(Dicranopterisdichotoma)、里白(Hicriopterisglauca),扭黃茅(Heteropogoncontorus)等。

  (2)杉木林群系Form.Cunninghamialanceolata

  杉木林大多數為人工林,其結構整齊,層次分明。喬木層僅一層,樹種單一。灌木層種類相對較多,覆蓋度一般較大,可以達到50-60%,不同的生境下其優勢種類略有差異,一般向陽干燥地段以馬桑(Coriariasinica)胡枝子、鐵仔、等為主,陰濕地段以杜莖山(Maesajaponica),油茶及麻櫟(Quercusacutissima)、楓香(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等的幼樹。草本層多以蕨類植物占優勢,常見的優勢種有蕨(Pteridiumaquilinum)芒萁、里白等。

  3.1.2闊葉林

  闊葉林主要包括山地常綠闊葉林、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及落葉闊葉林。其中常綠闊葉林有潤楠群系、甜櫧栲、絲栗栲群系2個群系;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有青岡-檵木-木姜子群系1個群系;落葉闊葉林有響葉楊、光皮樺群系、旱冬瓜、光皮樺群系2個群系。

  (1)潤楠群系Form.Machiluspingii

  潤楠群系是公園地帶性植被被破壞后重新恢復起來的次生常綠闊葉林的主要群系類型,該群落高度為4-5m,群落蓋度約55%。主要位于河岸兩邊的山上,以黑殼楠(LinderamegaphyllaHemsl.)、川黔潤楠(Machiluschuanchienensis)、潤楠(Machiluspigii)等為優勢種,還有少量櫟類;灌木層高度約2m左右,群落蓋度僅20%左右,主要物種有刺果衛矛(Euonymusacanthocarpu)、香葉樹(Linderacommunis)、紅果黃肉楠(Actinodaphnecupularis)、野八角(Illiciumsimonsii)、繼木(Louopetalumchinensis)、闊葉十大功勞(Mahoniabealei)等;草本層高度僅0.3m左右,蓋度約為10%,主要物種有粗毛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尼泊爾老鸛草(Geraniumnepanensis)、鵝腸草(Myosotonaquaticum)、假蒟(Dicranopterisdichotoma)、西南委陵菜(Potentillafulgens)、頂芽狗脊(Woodwardiaunigemmata)等。

  (2)甜櫧栲、絲栗栲群系Form.CastanopsiseyreiCastanopsisfargesii

  本群落受人為活動影響較大,群落的結合和樹冠不連續,林下灌木和草本層相對破壞較大。群落的外貌深綠色,季相變化不明顯,闊葉樹中;焐幸恍┽樔~樹種,如馬尾松、刺柏(Juniperusformosana)、柏木(Cupressusfunebris)等。群落垂直結構可以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3個基本參次。喬木層覆蓋度可達到50%左右,主要樹種有甜櫧栲、絲栗栲、川黔潤楠、潤楠、馬尾松、麻櫟等。灌木層相對于來說較稀疏,主要種類有木荷(Schimasuperba)、銀木荷(argentea)、繼木(Louopetalumchinensis)等。草本層較稀疏,有少量的西南委陵菜、土牛藤(Achyrantheaaspera)、里白等,層外植物常見的有光葉崖豆藤(Millettianitida)、龍須藤(Bauhiniachampionii)、中華旌節花(Stachyuruschinendid)、菝葜(Smilaxchina)等。

  (3)青岡-檵木-木姜子群系Form.Cyclobalanopsisglauca,Loropetalumchinensis,Litseacubeba

  青岡-檵木-木姜子群落高度約6m,群落一般分為3層,喬木層高約6m,蓋度約60%,優勢種除青岡櫟外,另有一些黃連木(Pistaciachinensis)、貴州鵝耳櫪(Carpinuskweichowensis)等;灌木層高約1~2m,蓋度約50%,主要種類有顯耳玉山竹(Yushaniaauctiaurita)、小鐵仔(Myrsineafricacna)、馬桑(Coriariasinica)等。草本層高度約0.3~0.5m,較為稀疏,蓋度僅約10%。主要物種有沿階草(Ophiopogonbodinieri)、頂芽狗脊(Woodwardiaunigemmata)、藎草(Arhraxonhispidus)、地桑(Ficustikoua)等。

  (4)響葉楊、光皮樺群系Form.Populusadenopda,Betulaluminifera響葉楊、光皮樺群落高度約5m,群落一般分為3層,喬木層郁閉度達0.6,以響葉楊、光皮樺、云貴鵝耳櫪(Carpinuspubescens)和刺楸(Kalopanaxseptemlobus)為主要優勢種;灌木層覆蓋度達40%,種類較多,主要有算盤子(Glochidionpuberum)、落萼葉下珠(Phyllanthusflexuosus)、楮(Broussonetiakazinoki)等;草本層覆蓋度約30%,主要種類有蛇莓(Duchesneaindica)、毛柱鐵線蓮(Clematismeyeniana)、野胡蘿卜(Daucuscarota)、薺菜(Capsellabursa-pastoris)等。

 、莺刀、光皮樺群系Form.Alnusnepalensi,Populusadenopda,Betulaluminifera旱冬瓜、光皮樺群落高度約8m,群落一般分為3層,喬木層郁閉度達0.7,以旱冬瓜、光皮樺為主要優勢種;灌木層覆蓋度達60%,種類較多,主要有錐花小蘗(Berbdrisaggregata)、小葉蚊母樹(Distyliumbuxifolium)、繼木、落萼葉下珠(Phyllanthusflexuosus)、楮(Broussonetiakazinoki)等;草本層覆蓋度約30%,主要種類有蛇莓(Duchesneaindica)、毛柱鐵線蓮(Clematismeyeniana)、薺菜(Capsellabursa-pastoris)、野葛(Puerarialobata)、救荒野豌豆(Viciasativa)等。

  3.1.3竹林

  竹林主要為低山丘陵河谷竹林植被型下的光籜篌竹群系,該群系主要分布在濕地公園河流兩邊。

  光籜篌竹群系Form.PhyllostachysnidulariaMunrof.glabrovagina在濕地公園河流兩側有成片竹林,呈帶狀分布,主要由光籜篌竹組成,桿高6~8m,郁閉度達0.7以上,林下種類較少,灌木常見為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黃泡子(Rubuschangensis)等,草本有天名精(Carpesiumabrotanoides)、西南委陵菜和蛇莓(Duchesneaindica)、扭黃茅(Heteropogoncontorus)、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等。

  3.1.4灌叢灌叢主要由2個植被型,分別為常綠闊葉灌叢和落葉闊葉灌叢。其中常綠闊葉灌叢主要有小葉蚊母樹群系和窄葉蚊母樹、球核莢蒾群系2個群系,落葉闊葉灌叢主要有火棘、小果薔薇群系1個群系。

  (1)小葉蚊母樹群系Form.Distyliumbuxifolium

  群落高度約2m,覆蓋度達50%。群落主要建群種為小葉蚊母樹,同時還有湖北算盤子(Glochidionwilsonii)、油茶、柞木(Xylosmaracemosum)、猴歡喜(Sloaneasinensis)、厚葉山礬(Symplocoscrassilimba)、火棘等,草本層覆蓋度達50%,,主要種類有土牛藤(Achyrantheaaspera)、過路黃(Lysimachiachristinae)、西南繡球(Hydrangeadavidi)等。

  (2)窄葉蚊母樹、球核莢蒾群系Form.Distyliumbuxifolium,ViburnumpropinquumHemsl

  群落高度約3m,覆蓋度達60%左右。群落主要建群種為窄葉蚊母樹、球核莢蒾,同時還有、油茶、柞木、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馬桑、繼木、火棘等,草本層覆蓋度達40%,主要種類有中華旌節花(Stachyuruschinendid)、團扇秋海棠(Begonialeprosa)、山莓(Rubuscorchorifoius)土牛藤(Achyrantheaaspera)、過路黃(Lysimachiachristinae)、西南委陵菜、西南繡球等。

  (3)火棘、小果薔薇群系Form.Pyracanthafortuneana,Rosacymosa

  火棘、小果薔薇群落高約1.5m,主要物種有火棘、小果薔薇、及黔滇木藍(Indigoferaesquirollii)、野丁香(Leptodermispotanini)、香葉樹(Linderacommunis)、小鐵子(Myrsineafricacna)、馬桑、繼木等;草本層高度約1m,蓋度約40%,主要物種有藎草(Arhraxonhispidus)、小柴胡(Bupleurumhamiltonii)、拂子茅(Calamagrostisepigejos)、鵝腸草(Myosotonaquaticum)、假蒟(Dicranopterisdichotoma)、西南委陵菜、頂牙狗脊(Woodwardiaunigemmata)等。

  3.1.5草叢

  草叢主要有莎草型濕地植被型、禾草型濕地植被型、雜類草濕地植被型3個植被型,其中莎草型濕地植被型有水莎草群系(Form.Juncellusserotinus)、水蜈蚣群系(Form.Kyllingabrevifolia)、藨草群系(Form.Scirpustriqueter)、扁穗莎草群系(Form.Cyperuscompressus)4個群系;禾草型濕地植被型有狗牙根群系(Form.Phragmitesaustralis)、蘆葦群系(Form.Phragmitesaustralis)、類蘆群系(Form.Neyraudiareynaudiana)、五節芒群系(Form.Miscanthusfloridulus)4個群系;雜草型濕地植被型有土大黃群系(Form.Rumexnepalensis)、野燈心草群系(Form.Juncussetchuensi)、水蓼群系(Form.Polygonumhydropiper)3個群系。

  (1)莎草型濕地植被型

  主要分布于河岸、河漫灘和河心洲等地,共有水莎草群系、水蜈蚣群系、藨草群系、扁穗莎草群系4個群系。水莎草群系高度約40~50cm,蓋度約40%,主要伴生種類有棒頭草(Polypogonfugax)和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水芹(Oenanthejavanica)等;水蜈蚣群系高度約為0.3m,群落蓋度40%~50%,主要伴生種有鳶尾(Iristectorum)小果菝葜(Smilaxdavidiana)、狗牙根等;藨草群系高度約40~50cm,蓋度約60%,主要伴生種類有水芹和水蓼等;扁穗莎草群系高度約為40cm,蓋度約為30%,主要伴生種類有狗牙根、水芹、五節芒等。

  (2)禾草型濕地植被型

  主要分布于河岸、河漫灘和河心洲等地,共有狗牙根群系、蘆葦群系、類蘆群系、五節芒群系4個群系。狗牙根群系群落高度0.4m,蓋度約65%,伴生種有雙穗雀稗(Paspalumpaspaloides)、磚子苗等;蘆葦群系群落高度1m左右,蓋度約50%,伴生種有回回蒜(Ranunculuschinensis)、石龍芮(Ranunculussceleratus)、黃背草(Themedajaponica)、芒萁等;類蘆群系群落高度0.8m左右,蓋度約30%,伴生種有雙穗雀稗、小果菝葜、黃背草、芒萁等;五節芒群系群落高度0.5m,蓋度約40%,伴生種有大狗尾草(Setariafaberii)、早熟禾(Poaannua)、委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等。

  (3)雜草型濕地植被型

  主要分布于河岸、河漫灘和河心洲等地,共有土大黃群系、野燈心草群系、水蓼群系3個群系。土大黃群系群落高度0.2m,蓋度約40%,伴生種有蛇莓、委陵菜、雙穗雀稗等;野燈心草群系群落高度0.5m,蓋度約60%,伴生種有水芹、水蓼、委陵菜、雙穗雀稗等;水蓼群系群落高度0.6m,蓋度約50%,伴生種有水芹、扁穗莎草、委陵菜、狗牙根、雙穗雀稗等。

  3.2植物區系

  3.2.1植物區系的基本組成

  經過野外調查及相關文獻統計,荔波黃江河國家濕地公園共有維管束植物115科274屬485種,其中蕨類植物16科23屬26種,裸子植物共有5科9屬11種,被子植物94科242屬448種。其中南方紅豆杉、掌葉木為國家I級保護植物,金毛狗、短葉黃杉、香樟、華南五針松、翠柏、香果樹、馬尾樹、潤楠為國家Ⅱ級保護植物。

  3.2.2種子植物區系成分分析

  3.2.2.1科的組成與分析

  將公園內種子植物中含2種以上的科進行統計,并按科所含屬數多寡及種數多少排列,其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屬數在10屬(不含)以上的有2科,即薔薇科及禾本科,共25屬,占總屬數的9.96%;其總種數為44種,占總種數的9.59%。含6~10屬的科有5個,分別為大戟科(10屬)、樟科(9屬)、蝶形花科(9屬)、菊科(9屬)、蘭科(8屬),共45屬,占總屬數的17.93%;其總種數為75種,占總數的16.34%。含2~5屬的科有45個,占總科數的45.45%;屬數為134個,占總屬數的53.39%;其種數為246種,占總種數的53.60%。25個科只含1個屬,占總科數的25.25%,占總屬數的9.96%;其種數為78種,占總種數的16.99%。

  種數在20種(不含)以上的科只有薔薇科,種數為27種,占總種數的6.06%。16~20種的科有4科,分別是大戟科18種、樟科和禾本科均為17種、蘭科16種,各占總種數的3.92%、3.70%、3.70%、3.49%。10~15種之間的科有5科,分別為蕁麻科(14種,3.05%)、蝶形花科(13種,2.83%)、菊科(11種,2.40%)、苦苣苔科(11種,2.40%)和小檗科(11種,2.40%)。5~9種之間的科數有26科,占全部科數的26.26%;總種數為169種,占全部種數的36.82%;其中含9種的只有2科(殼斗科、?),含5種和6種的分別有7科和8科。含2~4種的有41科,占全部科數的41.41%,總種數為119種,占全部種數的25.93%。22科只含有1種植物(表3),占全部科數的22.22%。

  3.2.2.2科的地理成分分析

  根據吳征鎰等中國種子植物科的分布區類型[3]統計,本區域的種子植物可劃分為18種類型及變型(表4)。其中世界分布的有28科,占總科數的28.28%。熱帶性質(表4中2~7-4)的科有45科,占總科數的45.46%,其中泛熱帶分布的有25科,占總科數的25.25%,由此可看出熱帶性質的科占絕對優勢,表明此植物區系具有較強的熱帶性質,同時也反映該植物區系起源受古熱帶植物區系較深影響。溫度性質(表中8-14SH)的科有25科,占總科數的25.25%,表明該區系仍具有較強的溫帶性質,同時從熱帶性質科與溫帶性質科所占有的比例來看,該區系植物具有從溫帶向熱帶過渡的成分,并偏重與熱帶成分。同時,該區系還具有1個中國特有分布科,即杜仲科。

  3.2.2.3屬的數量統計與分析

  荔波黃江河國家濕地公園種子植物共有251屬,不含10種以上的多種屬,其中少種屬(5~10種)共9屬,占總屬數的3.59%。榕樹屬7種,冬青屬6種,槭樹屬6種,石楠屬、薔薇屬、冷水花屬、杜鵑花屬、菝葜屬、剛竹屬等6個屬均為5種,共含49種,占總種數的10.68%。含2~4種的寡種屬共有105個,占總屬數的41.83%,共有植物種類266種,占總種數的57.95%。其他的115屬均為單種屬,占總屬數的45.82%,總種數的25.05%。在單種屬中含有較多起源古老且珍稀的樹種,掌葉木屬的掌葉木(Handeliodendronbodinieri)、香果樹屬的香果樹(Emmenopteryshenryi)、馬尾樹屬的馬尾松(Rhoipteleachiliantha)、紅豆杉屬的南方紅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杜仲屬的杜仲(Eucommia.ulmoides)等。

  3.2.2.4屬的地理成分分析

  對公園區域內植物屬的地理成分進行分析,其252屬可分為13個分布區類型,15個變型(表5)[4]。熱帶分布類型(表5中2~7)在植物區系中占主導地位,熱帶分布屬共122屬,占總屬數的48.41%;其中泛熱帶分布的屬有42個,占總屬數的16.67%,熱帶亞洲(印度-馬來西亞)分布的屬有29個,占總屬數的11.51%,這兩種類型是熱帶成分中排前兩位的類型,表明該區系偏重于亞熱帶植被類型。溫帶分布(表5中8~11)的屬共72個,占總屬數的28.57%,主要是北溫帶分布類型(38屬,占總屬數15.08%)。

  東亞成分的也有較多屬分布,共有30屬,占總屬數的11.90%。該植物區系還含有中國特有分布類型(表中類型15)和古地中海成分(表中類型12-3),分別有6屬和1屬,占總屬數的2.38%和0.40%。

  4結論和建議

  4.1結論

  根據上述分析,貴州荔波黃江河國家濕地公園植物多樣性具有以下特征:

  (1)區系成分復雜,過度性質明顯

  在中國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類型的15個類型中,除中亞分布區類型以外,其他14個類型在本區系內均有分布。在屬的分布區類型中熱帶成分與溫帶成分各占總屬數的48.41%和40.87%,說明本區域熱帶成分占主要,但向溫帶過渡的性質已經非常明顯,體現了該區域植物區系成分的復雜性,是研究亞熱帶植物區系、熱帶向溫帶過渡植物區系及東亞北美間斷分布植物區系的典型區域及理想場所。

  (2)植物種類豐富,鈣生性質典型

  荔波黃江河國家濕地公園共有維管束植物115科274屬485種,其中蕨類植物16科23屬26種,裸子植物共有5科9屬11種,被子植物94科242屬448種。其中以被子植物居多,占總種數的92.37%。由于本區域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具備低山、丘陵、河谷、盆地等多種地貌形態,而且本區域還分布有奇特的森林喀斯特、錐狀喀斯特地貌,形成了特殊的喀斯特森林生態與顯著的生物多樣性?λ固氐孛蔡厥獾拟}質生境,使得在其中生長的植物產生了喜鈣、嗜鈣的特性,石山木蓮(Manglietiacalcarea)、石山花椒(Zanthoxyumcalcicolum)、圓葉烏桕(Sapiumrotundifolinm)、柏木(Cupressusfunebris)、貴州懸竹(Ampelocalamuscalcareus)等。

  (3)起源古老,特有、保護植物種類多

  松柏類起源于石炭紀晚期,在本區域分布的松柏類保護植物有松科短葉黃杉、華南五針松,柏科的翠柏,紅豆杉科的南方紅豆杉等。被子植物中柔荑花序類是第三紀孑遺的原始類群,在區域內分布的該類植物有杜仲科的杜仲,馬尾樹科的馬尾樹等。另外,區域內分布的區域特有植物也較豐富,荔波鵝爾櫪(Carpinuslipoensis)、荔波旌節花(Stachyuruslipoensis)、荔波槭(Acerlipoense)、貴州鵝耳櫪(Carpinuskweichewensis)、貴州懸竹、貴州瓜馥木(Fissistigmawallichii)、貴州瓊楠(BeilschmiediaKweichowensis)、貴州小蘗(Berbdriscavaleriei)等。濕地公園分布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植物2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8種。

  (4)植被類型多樣。濕地公園內植被類型可分為5個植被型組,10個植被型,22個群系,其中:針葉林、闊葉林群系8個,占總群系的31.82%,竹林、灌叢、草叢群系15個,占總群系的68.18%,具有貴州喀斯特濕地特點的植被類型。。

  4.2建議

  (1)公園及周邊分布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如紅豆杉、掌葉木、華南五針松等,個體數量不多,建議各級政府加大資金投入與管理力度。

  (2)公園內的植被類型豐富,大多分布在喀斯特地貌上,土層淺薄,巖石裸露,一旦被破壞,將難以恢復。目前保存好這些植被,是動、植物的基因庫,生物多樣性的典型代表,是非常寶貴的自然財富,建議加強日常管理。——論文作者:姚炳礬,姚際托

  相關期刊推薦:《山東林業科技》創刊于1971年。報道內容涉及林果種苗與育種、造林、森林經營、森林經理、森林生態與水土保持、林木與野生動物保護、自然保護區建設、經濟林建設、城鄉園林綠化、林產品加工與儲藏保鮮、林業經濟及環境保護等研究領域。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