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文學期刊瀏覽:次
《中華文史論叢》專門發表研究中國文學、歷史、哲學等學科論文的學術刊物。季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62年創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編輯出版,羅竹風、李俊民和陳向平主持領導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1978年復刊,由朱東潤、李俊民、羅竹風任主編。以言之有物、不尚空論為宗旨,倡導理論與考據相結合,重視把文史哲作貫通研究,注意發表海外中國學研究者的論文。內容涉及從先秦到五四時期的文學、史學、哲學、語言文字學、版本目錄學、中國古代科技、敦煌學、民俗學和中外關系、文化交流等領域。該刊專業性較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
《中華文史論叢》是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下屬上海古籍出版社主辦的學術刊物,創刊于1962年,甫一問世便以刊發高質量的研究論文為海內外學術界所矚目,至2005年共出版了八十輯,聲譽歷久不衰,1989年后改為叢刊,以書刊號出版。但北京大學等著名高校仍將其歸入一級專業刊物。近年來,各高校、科研機構形成了一股持續高漲的研究熱潮,2006年《中華文史論叢》經過一年多的醞釀正式恢復雜志刊號出版。
《中華文史論叢》不設主編,而是組建了一個29人的陣容強大的編委會,包括朱維錚、李零、周振鶴、陳平原、章培恒、李學勤、葛兆光等著名學者。所刊文章不拘作者資歷,流派,希望有總結舊說、發展新知的文章發表,更期待新視角、跨學科,具有新高度的研究水準的論作,也刊發新見史料(含資料鉤沉)、國內外相關學術動態綜述、讀書札記、書話、學術書評等。實行匿名審稿缺席。謝絕商務廣告與出資刊文,以嚴肅學術,崇尚品格。
中華文史論叢收錄情況/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知網收錄期刊。
中華文史論叢欄目設置
本刊內容涉及從先秦到五四時期的文學、史學、哲學、語言文字學、版本目錄學、中國古代科技、敦煌學、民俗學和中外關系、文化交流等領域。
中華文史論叢雜志社介紹
1.文章標題:一般不超過300個漢字以內,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最好并譯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寫單位名稱(一、二級單位)、所在城市(不是省會的城市前必須加省名)、郵編,不同單位的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語,100-200字為宜。
4.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
5.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過1萬字,用A4紙打印,正文用5號宋體。
7.數字用法: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字。
8.圖表: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9.注釋:是對文章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文字與標點應與正文一致,注釋置于文尾,參考文獻之前。
10.參考文獻: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普通圖書[M],會議論文[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匯編[G],檔案[B],古籍[O],參考工具[K]。
11.基金資助: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12.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現供職單位全稱及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請勿一稿兩投,并請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審查。審查通過編輯部會通知您一般雜志社審核時間是1-3個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給你論文代發請詳細看。
《中華文史論叢》范例
八代傳敘文學述論(節選)
太平道與天師道——札記十一則
釋潨——兼論《毛詩》的訓詁方法一則
《論語·里仁》“君子懷德”章考辨
從詩騷辨體看“風雅”和“風騷”的示范意義——兼論歷代詩騷體式研究的思路和得失
吳兢《樂府古題要解》的體例及影響
論庾亮
陳朝建立之際的合法性訴求及其運作
唐代的“執衣”與執衣錢
唐五代敦煌種植“紅藍”研究
唐代杜氏在長安的居所
《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考偽》質疑——兼考蜀稱“江漢”的由來
《弢園文錄》史事鉤沉——兼說稿本《弢園文錄》的史料價值及學術意義
何震的無政府主義“女界革命”論
論周初的鄂國
再談“迦沙”
豳國地望考
再説滹沱——趙惠文王遷中山王於膚施考
《四庫總目提要》訂正
“萬(萬)舞”與“庸奏”:殷人祭祀樂舞與《詩》中三頌
孔子名字由來考
更多相關論文范文:素質教育中高中歷史教學形式怎樣優化
在素質教育不斷落實的今天,傳統應試教育中高中歷史教學組織形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對于人才的成長也是十分不利的。為此本篇文章重點強調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重要性,在這個基礎上需要對以往的高中歷史教學組織形式加以改革,提出了新的實施策略,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快樂學習。
關鍵詞:歷史教學,高中階段,組織形式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