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文學期刊瀏覽:次
《中華遺產》(月刊)雜志于2004年創刊,最初由中華書局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國家文物局、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聯合協辦,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基金會、中國民俗攝影協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代表處支持的中國第一份全面、系統、深入的遺產行業類雜志。
《中華遺產》雜志2008年,正式與《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合作,雜志由原先的零碎文章組合模式轉變為重視大策劃、大主題的期刊。改版后的雜志組織了“最中國漢字”、“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等頗具影響力的評選活動。
中華遺產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中華遺產職稱論文投稿范例參考
我們都是風俗中的人 黃秀芳;6觀察
老字號,如何為你取洋名? 路峰;王儉;14-15
博物館免費開放之后 姜玉濤;郭麗芬;肖春道;16-17通鑒
戲劇化的清帝南巡 王學泰;18-21特別策劃_春天重歸上巳節_討論
今天我們該怎樣繼承傳統? 24-27特別策劃_春天重歸上巳節
春游還是游春 于汐;唐晉;姚天新;28-41
上巳節:從驅邪到懷春 施愛東;42-47
上巳節:盛唐狂歡在曲江 貝堤栗;董建成;48-61特別策劃
皮影,在落寞與孤獨中前行 唐丹妮;陳團結;62-75
雞公車,運載木牛流馬的千年傳說 白郎;古亞東;76-87
京張鐵路:穿過長城一百年 史文義;88-107
十里紅妝女兒夢 何曉道;范佩玲;鄭旭明;108-115
夜郎,一個“自大”古國的回聲 116-117
威寧中水 打開夜郎之門? 李飛;118-131
夜郎自大還是真大?
相關論文范文閱讀:紹興社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
【摘要】紹興社戲與水鄉地域特點結合,凸顯出地域性民俗特征,帶有地域坐標的信息性,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戲是紹興完整的文化信息記憶鏈中的重要環節,帶有中國鄉村農耕社會的集體記憶。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