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5-10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近年來,河北民歌文化影響力不斷下降,阻礙了河北高校對省內民歌教學的創新發展。有鑒于此,本文提出強化對河北民歌人類學田野調查和采風攝錄、在線下打造河北民歌主題精品劇目推動藝術實踐創新、錄制河北民歌音畫MV開拓線上文娛市場等舉措,探討在
【摘 要】近年來,河北民歌文化影響力不斷下降,阻礙了河北高校對省內民歌教學的創新發展。有鑒于此,本文提出“強化對河北民歌人類學田野調查和采風攝錄”、“在線下打造河北民歌主題精品劇目推動藝術實踐創新”、“錄制河北民歌音畫MV開拓線上文娛市場”等舉措,探討在信息時代通過積極藝術實踐反向驅動河北民歌教學創新與變革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信息時代;河北民歌教學;藝術實踐;創新變革;方法
河北省是一個民間音樂資源大省,受傳統時期交通便捷、商旅輻輳等因素的影響,河北省內孕育并傳承了多姿多彩的民歌音樂曲目。比如,作為“昌黎三花”之一的“昌黎民歌”,以及流傳于魏巍太行腳下的平山尤家莊民歌等,均已被收錄于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中;其他諸如流傳于冀中南一帶的民歌《放風箏》《小白菜》《回娘家》以及南皮民歌《茉莉花》等,更是膾炙人口,傳唱不衰。而張家口民歌《紅彩妹妹》,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憑借美籍俄裔鋼琴家齊爾品的藝術改編而名播海外。由此可見,河北民歌堪稱“歷史悠久,名曲輩出,群星璀璨,薈萃一堂”。然而,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大眾傳媒、網絡傳媒的蔚然勃興,在通俗流行音樂的強勁沖擊之下,河北民歌卻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成為了老一輩人“記憶中的歌曲”。既然文娛消費對河北民歌的“需求”不振,那么自然也就無怪乎河北民歌的創作與教學“不興”了。當前,縱觀河北省內高校,只有河北師范大學等少數院校的音樂院系開展了常態化的民歌教學活動。而對于其他大量省內高校來說,地方民歌進課堂的美好愿景卻是難以實現的。作為培養高級音樂人才的高校尚且如此,就更遑論河北民歌在中小學校中的教學情況了。有鑒于此,下文將主要從創新河北民歌文娛生產的實踐角度切入,來分析當前推動河北高校民歌教學創新改革的方法與策略,為河北民歌在新時代的創新傳承工作提供具有一定價值的參考。
一、深入河北民歌流傳地區開展文化人類學田野調查及采風活動
河北民歌要保護,要傳承,更要創新。然而,創新與保護傳承之間是“一體兩面,相輔相成”的關系。對于河北民歌的藝術創新,不能走了神,變了樣,反而要“遺貌取神”,在保留傳統審美風格韻味的基礎上,對其藝術形式展開適應當前觀眾審美趣味的大膽創新,方有望收獲理想的效果。由此可見,對于河北民歌的藝術創新,是建立在對其“活態傳承”基礎之上的。
相關期刊推薦:《戲劇之家》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導與理論研究的藝術類專業優秀理論期刊。藝術類:戲劇、音樂、舞蹈、美術(含舞蹈、設計、雕塑、攝影、書法)等方面論文以及劇本創作。文藝評論:文學作品、藝術作品的鑒賞評論,電影、電視等文藝形式評論。教育前沿:各類院校教學經驗、教學藝術交流、技巧和經驗總結等。群眾文化:群眾藝術、文化館、工會、文化宮、博物館等文宣工作者的管理理論、方法、經驗交流等。民間藝術:民間藝術的發掘與研究、管理經驗、學術論文等。
有鑒于此,筆者呼吁河北省內各高校音樂院系,應通過自身的日常教學及科研活動,主動承擔起河北民歌的活態傳承之責任,從而為其藝術實踐中有的放矢的創新活動積蓄“內勁”。具體來說,河北省高校音樂院系應組織專人接受民族音樂學與影視人類學的培訓活動,掌握相應的攝錄技能,然后組隊深入到河北民歌的流傳地,按照文化人類學的要求開展田野調查和采風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攝錄河北民歌原生態的表演場景,而且可以忠實記錄河北民歌賴以起源、傳承的文化生活背景,從而為我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地探究、把握河北民歌藝術神髓和風韻提供一手資料的支持。做到了這一點,就有望為河北民歌的創新式的藝術生產和教學活動指明方向、“保駕護航”,從而達成預期的理想效果。
二、從藝術實踐端反向驅動河北民歌的教學創新
如前文所述,當前高校河北民間歌曲教學普及程度以及教學成果之所以不盡如人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缺乏藝術實踐的驅動。如果學生走出校門之后,發現河北民歌在文藝團體的日常演出當中、中小學校以及社會性音樂教育機構的日常教學當中都難以找到較為充裕的用武之地,那么無論是學校方面開展河北民歌教學還是學生方面參與河北民歌教學,其積極性都會大打折扣。所以,河北省內高校要推動河北民歌的教學創新,就必須從“應用”這一端來優化其藝術實踐,拓展河北民歌的文化影響力,賦予河北民歌更為強勁的文化市場競爭力。這樣,把“應用端”的“市場需求”開拓出來、提升上去之后,再同步強化及創新發展高校河北民歌的日常教學活動,也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了。而要創新開拓河北民歌的藝術實踐形式與路徑,可以從“線下”和“線上”兩個角度來切入開展相關工作:
其一,河北高校音樂院系在“線下”積極參與河北民歌的文藝匯演活動,力求打造河北民歌精品節目。這里所說的“線下”,實際上就是指網絡之外、現實當中的傳統文藝表演路徑。近年來,隨著“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戰略的逐步深入實施,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文藝產品和節目之間互通有無的交流活動變得日益頻繁,這也就為河北民歌的藝術實踐創新開拓了全新的方向。而河北省內高校音樂院系就應抓住這一契機,以河北民歌作為一項基本素材,連同其他民間藝術形式打造一些精品舞臺節目,力求在京津冀三地文化一體化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中為河北民歌藝術爭得一席之地。比如,自2015年“京津冀精品劇目展演”機制創立以來,河北、北京、天津三地每年都會選拔優秀舞臺節目分赴對方主要城市院線展開互動交流式的演出活動。六年以來,河北省赴京津兩地的舞臺劇目多為河北梆子《李保國》、蔚縣秧歌劇《魏象樞》等新編地方現代戲。而京津兩地推送至河北的舞臺節目除戲曲作品之外,還包括諸如《津津有味》等交響歌舞劇、《古城暗戰》等章回鼓書,其在演藝形式的豐富程度上要勝過河北。這提示我們,除了戲曲之外,以包括河北民歌在內的省內民間音樂、曲藝為主要素材來打造內容獨特、形式新穎的精品舞臺節目,不僅是大有可為的,而且是勢在必行的。所以,河北高校音樂院系應緊緊盯住“戲曲之外的河北省舞臺精品節目”這塊“價值洼地”,以河北民歌為素材,大膽創新,積極創作、排演以河北民歌為主題元素的舞臺精品劇目,力圖在未來的“京津冀精品劇目展演”活動中推出能夠一炮打響的河北民歌主題精品節目。這樣就有望大幅度提升河北民歌的文化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為其在京津冀文化一體化協同創新的“頂層設計”中爭取到有利的發展態勢,也就能反向強勁驅動高校河北民歌教學的大幅度創新與變革了。
其二,就是在“線上”開拓屬于河北民歌的“音畫MV”藝術實踐形式。當前,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型社交分享平臺的大規模普及,“音畫MV”正成為當前這個“視覺為王”時代的文娛“新寵”。所以,河北省高校音樂院系應瞄準這一新的動向,不等不靠,主動地把實踐舞臺搭在移動互聯網和新媒體平臺的廣闊“虛擬空間”中,以期推動河北民歌占領新時代網絡文娛的“制高點”。具體來說,高校音樂院系可與影視院系聯手,打造融入Flash動畫的“音畫MV”推向新媒體平臺端,先以免費的形式吸引市場關注,提升河北民歌影響力。
在這方面,山西民歌的網絡化推廣給我們帶來了良多的啟示。董立榮在《地域文化的再生——山西民歌動畫創作解析》一文中,闡述了作者為《走西口》《大紅公雞毛腿腿》等山西民歌編配Flash動畫進行宣傳推廣而獲得成功的心得經驗。此后,山西民歌就在Flash“音畫MV”式的推廣之路上愈走愈遠,越創越新。比如,2020年8月唱響網絡的《左權民歌匯》,其主角其實就是兩個動畫人物“小親”和“疙蛋”。在這兩個動畫形象的協調之下,“音畫MV”促使原汁原味的左權民歌借著網絡傳播走進了萬千網民的文娛視野和娛樂生活之中,有效提升了山西民歌的文化競爭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況且相鄰兄弟省份的民歌藝術生產和傳播活動已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更值得我們汲取有益經驗,為我所用。所以,河北省高校音樂院系也應在改良河北民歌唱法的同時,大力加強“音畫MV”的創作與開發,幫助河北民歌在“分眾文娛”的今天爭取到一席之地。而河北民歌中確實也不乏適宜改編的作品,比如大名縣的這首《摔西瓜》:“姐在呀房中正描花,情人得病我去瞧他喲,思想著沒有啥的拿,哎喲,思想著沒有啥的拿。丁字呀煙來大葉兒茶,四兩螃蟹二兩蝦喲,懷抱著大西瓜,哎喲,懷抱著大西瓜。天上哎下雨地一滑,失足跌在泥水洼喲,摔一個撲楂楂,哎喲,摔一個撲楂楂。撒了哎煙來撂下了茶,跑了螃蟹蹦了蝦喲,摔破了大西瓜,哎喲,摔破了大西瓜。”這是一首極具畫面感的民歌作品,若改編成Flash“音畫MV”,定能在新媒體平臺端大放異彩,贏得萬千年輕粉絲的關注。所以,河北省高校音樂院系應抓住新媒體文娛蔚然興起的契機,積極聯手其他院系創作音畫俱佳的“河北民歌MV”作品,在虛擬網絡世界中為河北民歌贏得受眾,打開市場,爭取文化企業針對河北民歌創新的“校企合作”式投資發展。這樣,當“需求端”被打開之后,再順勢推動高校河北民歌教學的創新發展,自然也就變得水到渠成了。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制約河北高校音樂院系對于省內民歌教學創新的“瓶頸”因素,實際在于當前文娛市場對河北民歌的“需求不振”。對此,河北省高校不能坐等文娛市場興起“河北民歌熱”后再去強化教學活動,而應積極承擔責任,汲取國內外類似項目的寶貴經驗,積極開展對于河北民歌的人類學田野調查與采風攝錄活動,以“活態傳承”促進教學創新。并在此基礎上主動從線下和線上兩個角度切入,首先推動河北民歌藝術實踐形式的創新,為河北民歌重新贏得受眾、市場和文化影響力、競爭力。待藝術實踐端一炮打響之后,再回過頭來反向驅動河北民歌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創新,開發河北民歌校本課程,也就變得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故本文基于上述思考提出若干策略,謹以此與同仁共享探討,兼向方家請教。——論文作者:宋永全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