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4-14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近年來,經濟全球化加速了文化的全球化,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已經逐漸走入世界,漢學熱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分析和研究帶來了積極的作用,既拓展了學術研究的空間,也顛覆中國傳統文學的觀念。在漢學熱的影響下,不僅社會群體的思想價值出現復古態勢,就
【摘要】近年來,經濟全球化加速了文化的全球化,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已經逐漸走入世界,漢學熱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分析和研究帶來了積極的作用,既拓展了學術研究的空間,也顛覆中國傳統文學的觀念。在漢學熱的影響下,不僅社會群體的思想價值出現復古態勢,就連當代文學的分析和欣賞也出現新的格局。本文在漢學熱的背景下,探討中國現代文學分析,一來闡述漢學熱與中國現代文學分析的聯系,二來闡述漢學熱對中國現代文學分析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漢學熱;中國現代文學;影響與聯系
漢學是指學者研究中國歷史文化的一種學術表述,在全球一體化的格局下,我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來往越來越密切,文化交流也在逐步拓展。與傳統意義的漢學進行比較,現代的漢學在文化語境的影響下體現文化價值這一特殊性。對于現代文化的研究而言,漢學家需要通過新的研究視野、新的研究方式,改變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分析和鑒賞。面對漢學熱這一趨勢,我國學者和作家更應該積極面對,吸收其中的經驗,借鑒其中的理論性成果,在創新發展的同時形成具有本土特色化的文學研究。
一、漢學熱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建設的影響
(一)顛覆傳統文學史觀
我國傳統的文學史觀是以敘事為主流的。在興起漢學熱之后,中國傳統的文學研究模式做出了極大的改變,一批被時代淹沒、被主流文學作品淹沒的作家得到重視,那些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文學作品也被重新挖掘出來。通過文本的再次解讀和熱門文學的研究,我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有了巨大的突破,這與海外漢學研究者的聯系更加密切。歷史上由于年代的劃分,文學史被劃分為古代文學史、當代文學史、現代文學史,而在漢學熱的背景下,文學史著不再按照年代進行劃分,而是將其作為一個整體,對其中的文學作品進行共性和個性的分析。敘事線條也加入了一些獨到的見解,如日常敘事、非主流敘事等方式,中國現當代文學分析也已經客觀地認識到文學歷史發展中的錯誤,批評錯誤的同時汲取其中的經驗。也就是說,在漢學熱的影響下,傳統的文學史觀不復存在,文學的研究層面逐漸拓寬,研究深度逐漸加深。
(二)拓展學術視野
在漢學熱的影響下,中國現當代的文學視角逐漸延長、研究范圍逐漸拓寬,上升空間逐漸變大。在借鑒海外學者全新研究視角的基礎上,我國現當代文學的分析研究取得更優異的成績,除對主流作家進行挖掘和分析之外,還關注一部分邊緣人物。在研究視野和研究領域的拓寬中,研究成果得到學術界的認可,如夏志清所著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從全新的視角分析胡適。邊緣作家不再被主流拋棄,通過站在邊緣化的視角,既可以重新看待社會的發展,也可以尋找新的切入點,展開新的敘事。例如沈從文在文學中的地位逐漸上升,就體現研究視角的不斷拓寬[1]。
(三)改變中國當代文學的研究格局和研究方法
在漢學熱的影響下,目前學術界可以學習和接受發達國家先進的思想,借鑒西方社會前沿的理論工具和探究方法,對中國當代文學進行實際的分析和研究。既能反映現當代文學的實際情況,也可以在閱讀經典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創新創造。在漢學熱掀起之后,解讀文學作品的方式并非對其現象進行闡述,而是通過闡述其現象,歸納總結其中的含義,并根據意義結構揭示歷史發展。這種解讀文本的方式既可以體現文學作品的內部敘述邏輯關系,也可以體現外部的重構和意識形態。全新的探究策略使文學史的敘述下出現新的研究格局。
(四)合理借鑒
盡管西方漢學研究對我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具有重大影響,讓我國不斷突破傳統的文學研究方式,但我國研究者在引用西方漢學研究的過程中,仍需要遵循主次之分,不能盲目跟從西方的研究理論而是在中國特色的基礎上進行文章的闡述,結合我國民族、社會的歷史文化特色,在辯證中思考和分析,在借鑒的過程中進行本土化創作[2]。在越來越多海外學家對中國文學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中國文學與世界的對話活躍程度也會越來越高。在這種背景下,中西方思想上的差異,文學分析上的方法需要互惠融通,通過擴大文學成果的分享,顯示中國文學界的文化自信。
相關知識推薦:與文學評論相關的雜志有哪些
二、漢學熱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
(一)清晰文學界限
雖然漢學熱的興起為當代文學提出了新的借鑒意義,學者也可以根據社會文學發展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但目前基本的研究都囊括在現代文學的概念上,從現代文學概念層面來處理研究結果。這種研究方式還需做出進一步的處理和調整,隨著20世紀80年代后興起的文化研究風行,文章在情感結構、華語語系等方面仍需要不斷探索,如可以利用跨學科處理內容的方式,讓文章內容和處理對象更加細密,更能反映現當代文學的特點。通過跨學科的調用,讓現代文學產生新的理論性價值,拓展新的研究理論和研究方法,通過文本產生對話的碰撞。漢學熱無疑會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分析產生深遠的影響,其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新的創作方法和新的價值取向,因此,中國在社會主義的洪流之中,也需要重視中國作家在海外的影響力,通過清晰的文學界限,走出中國格局,講述中國故事。
(二)抓住文學重點
海外漢學熱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影響主要有學術影響和創作影響兩個部分,其中對文學學術的影響更大、更深遠,由于海外學術界對文學理論的傾向比較明顯,因此,需要從中國歷史的角度來探討文學議題,利用新穎的概念和方法對文學進行研究。只有抓住重點,才能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分析具有啟發性的作用。而創作影響也不可忽視,我國學者在分析中國現當代文學的過程中,需要抓住文學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文學理論和文學切入方法,尋找國際參照和前沿動態,在嚴謹認真的基礎下進行時代學術研究。這種研究方式是文學在改革和創作過程中的必然趨勢,海外學術界和本土學術界共同構成一個學術整體,雖然其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并不相同,但研究領域的狀況是相似的,因此需要在過程中彼此促進,不斷對話,通過刺激和影響,走中國的審美方向,適應中國的消費環境和消費口味,取得持久性的成功。
(三)促進文學走出去
目前漢學熱的興起使越來越多的海外學者加入到中國文學的研究行列里來,海外學者不僅是漢學的研究者,也是漢學的翻譯者,其對文學作品的選擇不光是一時興起,也是在不斷研究、不斷發現中選擇[3]。具有內涵的作品更受學者歡迎,這也使得一部分邊緣化的作品走入海外學者的視線,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漢學家可以搭建海外學者和中國現當代文學之間的橋梁,通過海外學者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正確認識,讓中國文學走出去發揚光大,發揮更大的作用,形成中國文學、傳播中國文化。漢學研究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學術研究,其囊括對中國文學、中國文化的探究,因此,在促進文學走出去的過程中還需要盡可能將中國的文學歷史、社會現實等展現出來,以正確的文學分析態度來應對漢學熱,通過文化介入,讓世界對中國文化產生認同感。
三、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發展
(一)存在的具體問題
目前中國在現當代文學分析的過程中,部分海外學者習慣以現代視角進行文學研究,這種脫離具體歷史語境的研究會讓現當代文學的論述有一定差異,甚至有部分論述違背作品本意。因此,在對海外漢學家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和借鑒的過程中,還需要擁有一個客觀性的評價,通過嚴謹認真的態度、正常寬容的心態進行理論性的學術交鋒。由于每個學者對同一種歷史文學現象的理解并不相同,因此,在采納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成果的過程中,也需要接納批評的聲音,通過批評和鼓勵構建中國文學的自信。目前在漢學熱影響下,部分海外學者只對作家和作品的分析為主,忽視對作家的背景了解,也忽視從歷史的角度去客觀地理解中國現當代文學。在推廣和研究中國文學的過程中,學者還可以譜系化地理解中國現當代文學,通過翻譯國內學者著作,與中國現當代批評家進行互動和交流,一來擴大研究的層面,二來提高學者的研究動力,其三也可以增加作品的研究專輯,創造研究成果的推廣機會。
(二)中國現當代文學分析的未來發展
由于漢學熱的出現,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發展前景十分可觀,在國學熱潮、文學復興的背景下,中國現當代文學可以作為代表,提高國際對中國文化的關注程度[4]。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分析具有獨立的模式,其發展具有可持續性和長久性,在漢學熱的逐步推廣下,中國更多作家的作品會得到廣泛傳播。因此,需要借鑒西方理論和學術發展中的經驗,對中國作品的重要性和理論性意義進行深入研究,以寬廣的胸襟對待不同的觀點,既要提高中國當代文學的分析格局,也要樹立中國文學的文化自信。中國現當代文學更多反映的是中國現當代的社會現狀,無論是本土文化的繁榮,還是世界文化的復蘇,中國現當代文學分析都需要在世界文學的語境下進行整體觀照,在中國本土化的語境下進行文學研究和文學應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漢學熱給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帶來了良機,在新一輪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中,需要將焦點聚焦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作用和未來前景。通過冷靜思考和理性探討,既要給當代中國文學的分析帶來新的思路,也要讓中國現當代文學應對時代的挑戰;通過批判和現代轉換,給中國現當代文學賦予新的精神內涵,煥發中國現當代文學新的生機。——論文作者:武小元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