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從美學視角看待繪畫及藝術設計的詩性精神

發布時間:2018-01-05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

摘 要: 美學思想一直在文明社會千年傳揚,百世流芳,下面文章就是從美學視角解析當下的詩性精神,詩性精神起源于18世紀,被定義為心物和融的主體精神,深情且智慧、立象以盡意是詩性精神具體表象的概括。文中以美學視角著眼,從繪畫造型和藝術設計造型兩個方面,淺

  美學思想一直在文明社會千年傳揚,百世流芳,下面文章就是從美學視角解析當下的詩性精神,詩性精神起源于18世紀,被定義為心物和融的主體精神,“深情且智慧、立象以盡意”是詩性精神具體表象的概括。文中以美學視角著眼,從繪畫造型和藝術設計造型兩個方面,淺析詩性精神的具象表現。

  關鍵詞:美學視角,繪畫造型,藝術設計造型,詩性精神

  美是縹緲的,精神是虛無的,美學視角下的詩性精神,像風像雨像云。一切捉摸不透的美,須得以形式展現,方可醉心鉆研。立足美學角度,遵循美學理念,以傳統審美經驗和偏好為導向,剖析設計造型中的詩性精神,淺談造型背后的情意與智慧,是我們鉆研美學和詩性精神關系的必經之路。自古,美和詩便貫穿著歷史,或繪畫或鐫刻或撰寫在一代代人的記憶里。繪畫造型和藝術設計是美學與詩性結合最為突出的表現形式,探索之路,便由此展開。

  一、美學視角下繪畫造型的詩性精神

  (一)情真意切,表意抒情

  繪畫造型藝術即指運用一定的繪畫技術,通過具體客觀的物質材料將所思所想繪于紙上,一種借具體意象傳情達意的藝術。繪畫造型是物象客體與主觀認知的辯證統一,是現實與想象、理智與情感的和諧糅合。繪畫藝術的造型體現著畫者的內心情懷,與畫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個人情思密切相關。

  中國傳統繪畫常常被作為傳情寫意的媒介,一卷畫軸、筆墨丹青,畫山畫水畫心情,看似含蓄之外的直抒胸臆,是中國古代畫家的慣常繪畫手法。扁舟、山川、湖水、庭院、芭蕉,這些繪畫作品中的?鸵呀洺蔀榱司哂写硪饬x的意象,思鄉、別離、憂思,被一筆筆勾畫傾注于這些繪畫造型中。墨竹、臘梅、勁松、幽蘭,都是現今繪畫藝術作品中常見的托物言志之意象造型。南宋時,東坡居士手繪一幅《古木怪石圖卷》,干枯扭曲的枯樹,于怪石中竭力生長,展現掙扎頑強、不甘于此的錚錚鐵骨,寥寥幾筆,將內心深處的磊落不平宣泄得淋漓盡致[1]。

  (二)超然物外,智慧丹心

  古人曾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2]。景無情不活亦然如此。詩畫一體、密不可分。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成為了指導繪畫的警言妙句。善于丹青的墨客們在繪畫形似的基礎上,盡情釋放內心情懷,于世俗之間超然物外,以哲學的美感去進行美學繪畫創作。一根青絲萬重山,畫中世界一言難以蓋之。

  新安畫派的創始人弘仁,精山水、善書法、長工詩,美譽“詩書畫三絕”!饵S山松石圖》《黃山真景冊》是弘仁嘔心瀝血一生的經典之作。由于十幾年間一直云游四方,后期定居黃山與五岳之間,日日觀見老樹虬松、層巒疊嶂,觀摩、模仿、借鑒、升華,弘仁筆下的黃山自有一種偉岸深厚之感,突破傳統山水繪畫的千篇一律,少了荒涼孤寂之感,更顯境界悠遠寬闊、筆墨凝重。遠離官場世俗、摒棄名利追逐、靜心鉆研佛法禪意,弘仁筆下的黃山之景,兼具寫生與傳神兩大妙處,畫風清新秀美,如此真性情。

  (三)氣韻悠然,畫意詩情

  人心感物,景由心造實乃中國古代山水繪畫的至臻境界。美學意境,或平淡秀逸、或繁蕪靡嫚,自帶飄然的詩韻氣質。文人畫的一大考核標準:不在畫里考究藝術功夫,而是畫外考核是否能使關注產生意外聯想,窺知畫者內心情志,與畫者心意相通。文人作畫,知畫之唯意。心有多廣,畫有多意,心境決定畫境。思思悠悠的畫意詩情總是能被古往今來的繪畫大師躍然勾勒于紙上,傳閱千古。

  宋人喜繪山水花鳥,《出水芙蓉》便是宋人花卉藝術創作中不可多得的佳品[3]。整篇畫作無一處線條,盡是色彩的鋪陳和渲染,淡粉色的花瓣、嫩黃色的花蕊,花瓣上似有若無的凝結著一滴晨起的露珠,晶瑩璀璨,畫作如斯清新,沁人心脾,渲染著芙蓉一塵不染的高潔形象,勾畫出眾人皆濁我獨清的高潔品質,隱隱以表心志。如此,境界油然而生。

  (四)立象盡意,人性之畫

  “情景人”是繪畫造型亙古不變的主題。傳情、表意、明志之外,繪畫造型的另一詩性精神便是人性。人性美丑的勾畫需要一雙善于發現的敏銳眼睛,更是需要一顆海納百川的溫暖心靈,有心有神,如此,便能真誠的刻畫人性。提及人性畫作,弗朗索瓦·米勒、埃貢·席勒、李子健等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映入腦海。

  米勒,高貴不朽的人性畫家,其畫風凝重質樸、造型簡約、親切感人[4]。由于生活困苦,與民眾生活在一起,米勒筆下的民生百態是真實的、感人的,一筆一劃皆是對法蘭西農民的真摯謳歌!恫シN者》《慈母的愛》《倚鋤的人》《牧羊女》等代表作,便是米勒對農民最熱烈的表白,作品存放盧浮宮,亦是藝術對他最大的褒獎。20年間遠走海外諸國,臺灣著名油畫家李子健攜個人畫展《人性與愛》光榮回歸,《南京大屠殺》《龍的傳人》等系列畫作全國巡展,這些飽含深情的作品寄寓了畫家感恩濟世的博大胸懷。

  二、美學視角下藝術設計造型的詩性精神

  (一)各民族地方情懷的直抒胸臆

  中華56個民族,百花齊放;世界諸多民族,萬家爭鳴。藝術設計離不開民族情懷的灌溉與陶冶,民族文化是藝術設計賴以生存的沃土,生生不息的源泉。藝術設計造型的民族情懷與文化的表現媒介,而民族文化情懷是藝術設計造型的精神內涵所在。

  民族情懷在千百年的積淀之后,自成一派民族文化,更有著其獨特的藝術設計造型,以彩陶、青銅古器、建筑雕刻、木雕石雕、剪紙、泥塑、刺繡等形式流芳千古。不同民族造型元素的排列組合,自有不同的藝術效果,盡顯民族美學特色和詩性精神。

  中國一直號稱“衣冠之國”,各民族的服飾文化深深浸淫著歷史的古樸風味,在千年輾轉間自成風格。北方少數民族一向注重倫理,衣著端莊有型,服裝造型設計上偏于飽滿溫潤的線條。北方少數民族除卻端莊之外,滿腔柔情,善于服裝刺繡,并長于將民族圖騰和心態情懷精細繪注于服裝之上,并會相應搭配一些增添魅力和個性的小飾品。那些動物、植物、生活百態、民族信仰、裝飾點綴,都被心靈手巧的少數民族女性細致地裝點在民族服飾上。

  如此,造就北方少數民族服飾樣式華麗、造型繁復的典型特征。與之相仿,昌寧苗族的服飾也是華麗非凡。苗族服飾的典型特色是重彩、繁密、絢麗。對襟披肩裙裝儼然已是苗族服飾的代言詞,成為苗族群眾主觀堅守的審美志趣。崇尚自然與人文的天人合一,苗族善用棉麻制衣,并根據不同的年齡、性別、婚姻、場合指定個人服裝的版型與制式[5]。苗族服飾的一大特色是錯彩描金,絢麗張揚,極具美感。這與本民族的文化習俗和歷史傳統密不可分。

  民族文化元素的放大和提取設計,充分展現了各民族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民族情懷,再現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

  (二)千百年智慧結晶的脈脈相傳

  藝術設計造型元素一從民族文化中傳承而來,一從自然景觀的智慧發現中延續。五千年的智慧結晶散布在中華藝術設計的各個角落,剪紙、建筑、泥塑、雕刻無一不彰顯泱泱大國的美學修養和詩意精神[6]。

  云南剪紙被作為工藝品和美術品流傳于民族之間,傳揚著當地人的生活百態、個人意趣、宗教信仰、思想情感,剪刀起舞之間,不僅是作品的逐漸成型,更是內心精神的快意表達。剪紙最早是作為宗教祭祀和佛教裝飾而用,帶有典型的宗教色彩,在往后的千年間,智慧勤勞的云南人民將剪紙藝術發揚光大,剪紙開始運用于燈花、禮花、窗花和衣帽刺繡裝飾等。最先單調的民族圖案、神話傳說等花樣也開始豐富起來,逐漸增加了自然界的花鳥魚蟲、福祿壽花紋樣式等。提及云南剪紙技藝,不得不推崇彝族和白族的藝術設計特色。

  彝族善用漢化的四喜圖案,以期家和萬事興。造型或圓或半圓或三角形或多角形,美輪美奐。白族善于剪蝴蝶類的小昆蟲像,靈巧可愛,秀美清新。剪紙藝術中常以龍虎圖案期許民族的發揚光大,以欣欣向榮的動植物表達對自然的深厚情感,石榴、葫蘆、蓮子、葡萄等預示民族昌盛,給予當地生殖崇拜的質樸思想。因為寓意深刻,別有一番含蓄的藝術設計魅力。美兮,詩兮,千百年的藝術設計智慧結晶在美學勘測下綻放詩意光芒。

  三、結語

  從美學角度入手,我們看到繪畫造型和藝術設計造型內涵里的詩意精神在熠熠生輝。繪畫造型與藝術設計是現當代藝術表現的典型。欣賞藝術,不僅是對客體表象的點評指摘,更是透過現象勘破本質,接近藝術作品的靈魂,探索造型設計背后的詩性精神。理解其美學內涵,造型設計、藝術表現以及精神情懷,是我們鉆研藝術美學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付蓉.生活美學思潮下的當代藝術價值[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6,(12):128-129.

  [2]王柏勻.得意忘象——中國傳統工筆人物繪畫的造型觀念及特征[D].北京:清華大學,2015年.

  [3]高玉.線條美學——造型藝術表現的靈魂[J].大眾文藝,2015,(07):147.

  [4]安思宇.回歸直覺,重形尚意——從唐代“意象”美學看當今工筆人物繪畫造型語言[J].美與時代(下),2011,(11):92-93.

  [5]林良瓊.基于服飾造型藝術和視覺色彩下苗族服飾美學思想及審美創造[J].人文天下,2016,(18):114-116.

  [6]范例.云南民族剪紙的藝術造型和美學特點[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3):110-112.

  推薦閱讀:藝術科技是核心嗎

  《藝術科技》不是核心期刊。但是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浙江省文化廳主管、浙江舞臺設計研究院主辦的藝術和科技綜合學術期刊。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