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0-14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發展對于我國經濟和社會進步發揮著基礎性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在此背景下,強化農業水資源管理,提升水資源利用率,無疑
[摘要]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發展對于我國經濟和社會進步發揮著基礎性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在此背景下,強化農業水資源管理,提升水資源利用率,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系統地分析我國農業水資源利用現狀及管理對策。
[關鍵詞]農業水資源;利用;管理
加強農業水資源管理,關系到水資源的長期利用,其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當前,應提高農業水資源管理質量,提升農業水資源利用率,以適應我國農業發展的需要。
1農業水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對于農業發展而言,加強農業水資源管理,能更為合理地開發和利用水資源,實現農業生產良性發展,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農業水資源管理最主要的目標是更為合理地開發自然水資源,解決農村用水問題,保障農民生活用水和農業生產用水安全。而在我國大力推進發展生態農業的背景下,農業水資源的管理目的更為多樣、綜合性更強、計劃性更高,對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鑒于此,當前農業水資源管理工作勢必會發揮更大的作用。首先,加強農業水資源管理可以保障農業用水質量,并保障水資源長期穩定供應。其次,加強農業水資源管理能進一步提升農村地區水資源整治效果,有效提升水資源利用率,如通過建設先進的灌溉排澇泵站及農田灌溉系統等,實現對農業生產的進一步優化升級[1]。最后,加強農業水資源管理能提升水資源利用的專業化水平。通過更為專業的手段和理念分析水資源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制定專業的管理方案,強化人員培養管理,有助于全方位提升水資源利用率,并強化對水污染和過度開發問題的管控。
2我國農業水資源利用存在的問題
2.1水資源供需矛盾仍然嚴峻
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明顯,已成為保護水資源的重要影響因素。雖然目前我國不斷革新灌溉方式,如積極推廣滴灌方式,但是從實際表現來看,當前農業生產用水仍然非常緊張。尤其是北方地區,某些年份降雨量大幅度減少,春旱問題明顯,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而地下水的開采量極大,使得地下水位不斷下降,但缺乏水源的有效補給,嚴重影響了水資源的供需平衡。加之近些年對于一些荒地的開采以及鹽堿地的改善,使得需水量不斷提升,造成目前部分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仍然非常突出。
2.2水生環境不容樂觀
在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鄉村地區的水資源用量不斷增加,鄉村地區強化了對地表水、地下水及過境水的管理和開發利用。這造成部分地區地下水開采量增大,形成了漏斗區,而地面沉降也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進而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地質問題。而這些地質問題反過來會進一步造成水質惡化,用水功能區的水質得不到保護,加之一些工業、生活污水大量排放,使得水資源污染程度加深。而鄉村地區的一些河流渠道水體自凈能力有限,無法有效稀釋污染物,導致無法有效恢復水生環境,最終造成鄉村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
2.3水資源利用率低
水資源利用率低是當前農業水資源管理面臨的重要問題。目前,在我國農業生產中水資源浪費問題較為嚴重,平均重復利用率較低,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2]。同時,對于地表水的攔截和地下水的超采行為是村民挖潛取水的重要方式,但對于雨水和污水的處理利用沒有形成完善的機制,多雨季節沒有做好蓄水工作,而旱季缺水問題較為嚴重。在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用水需求量不斷提升的情況下,水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更為突出。
2.4污水回收利用率低
對于農村污水處理而言,許多地區存在回收利用率較低的問題。隨著農村自來水管道的不斷完善以及洗衣機、沐浴等設施的應用,家庭用水量不斷增加,同時增加了生活污水排放量。這些污水往往無序排放,沒有經過處理,對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了嚴重污染[3]。同時,化肥的大量使用對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也造成了較大影響。目前,在農業污水處理過程中,雨污分流雖然得以推進,但是仍然處于探索階段,規模小、效果差。加之污水處理管理人才缺失,污水處理場地有限等,導致污水回收利用率仍然較低。此外,為了節約成本,部分農村地區在水質監測方面,以按期取樣監測為主,缺乏系統的監測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污水回收效果。
2.5水資源保護、治理效果不佳
雖然目前我國出臺了各種法律法規及相應的政策,來強化對水資源的保護,但是從實際表現來看,水資源的保護、治理效果仍然不佳。各種法律法規及政策的實施過于表面化,缺乏細化把控,加之部分農民法律意識淡薄,使得農業水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效果有待進一步優化。
3我國農業水資源管理對策
3.1強化水資源綜合管控
強化對農業水資源的綜合管控,形成良性發展環境,可全方位提升農村用水效果。為此,水利部門和相關部門需要進一步提升水權市場的管控質量,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市場發展規律,提升水權交易的有效性,進而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礎上,推進農業水價改革,完善農業用水機制;不斷優化農田灌溉工程體系,并搭建完善的節水獎懲機制;通過供需一體化建設,推進終端水價建設,全面提升農業水資源管理精細化水平。同時,相關部門要統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構建高效的灌區管理體系,并進一步推進農產品結構優化調整,適當控制耗水量較大的農作物生產數量,實現農業良性發展、土壤和水體良性保護[4]。此外,政府部門要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戶加入用水保護等各種組織機構,通過良性引導和扶持,不斷提升農民的節水意識。
3.2推進農業用水生態保護
推進農業用水生態保護,有助于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讓水資源得以長期高效利用。為此,要制定針對性的管理機制和協調辦法,強化對水污染的管控。尤其是要加強對地表水的管控,可以在鄉村基層設置河長、河管及督查巡河方案,并針對性構建考核機制,全方位提升地表水管控效果。同時,要持續強化污水治理,提升中水利用率,不斷完善水生態修復工程,全方位提升河流水質,并努力推進全方位治水格局建設,強化污水整治、澇災防控、節水管控及供水保障體系建設,真正打造良好的水生態環境。
3.3強化高效節水技術應用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要注意強化高效節水技術的應用,全方位提升農業水資源管理質量;诂F代農業生產的需求,強化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和推廣,大力發展、推廣應用以噴灌、滴灌為代表的高效農田節水技術,減少或避免澆地、泡地等灌溉方式的應用,并積極推廣水肥一體化灌溉方式,有效提升水資源利用率。同時,可以根據不同的作物,推廣應用以膜下滴灌及水肥一體化為主的節水、節肥技術以及以壟膜溝灌為主的地膜覆蓋節水技術,以此來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此外,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來提升農業水資源管理質量。例如,借助大數據全方位分析作物生長情況,結合當地氣候及水文變化情況,科學判斷作物的需水量,之后自動化灌溉給水。同時,可以基于精準灌溉技術來實現節水管理,如應用大數據來實時管控作物的生長情況,精準確定作物的灌溉時間點,從而保證農作物健康生長。
3.4強化污水回收利用
在新的發展背景下,農業水資源的管理和利用要更為科學、合理,要借助新興工藝手段來提升污水的過濾回收效果。例如,可以利用厭氧工藝來降解生活廢水,借助厭氧膜生物反應器(AnMBR)的多孔膜來針對性滯留和濃縮固體和污水中90%以上的溶解有機物。通過延長材料的降解時間,1m3污水可產生25%~100%甲烷。同時,可以通過氣體或真空技術對90%以上的溶解態甲烷進行提取(濃度為10~20mg/L),整個過程的耗能僅需0.05(kW·h)/m3。AnMBR大規模、工程化應用的最大挑戰是“膜堵塞”或“膜污染”。使用氣泡或流化顆粒活性炭沖洗膜表面,需要耗能0.20~0.60(kW·h)/m3,基本與活性污泥法的能耗相當。另外,可以借助微生物電化學電池(MXC)來處理廢水,其以微生物燃料電池的模式直接產生電力,或者在微生物電解電池中產生富含能量的化學物質,如氫氣[5]。MXC的產品——電或氫氣比甲烷更有價值,并且易于使用。但所涉及的反應過程緩慢。因此,提議將MXC與AnMBR集成,以加速有機物質的轉化,同時產生甲烷和電或氫。又如,對于水體營養物的回收,可以通過離子交換和電滲析等方法來有效捕獲、濃縮磷和氮,從而有效降解水體中的污染物。此外,鄉村要大力推進污水回收利用設施建設,完善大型污水處理廠建設,提升污水處理效果。
3.5完善水資源管理法律法規
基于農業水資源管理的客觀需要,針對性完善水資源管理法律法規,并積極構建系統的地下水保護機制,完善地下水位預報預警機制,嚴格落實責任,強化監督和懲處,以此避免亂采超采行為。對于水權管理,也要針對性制定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水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等,并通過法律來規范水權交易對象、水價等。另外,可以考慮構建相應的激勵和補償機制,對于因為節水而出現損失等情況,針對性給予補償,從而提升農戶的節水積極性,并保障農戶的用水權益。
4結語
農業水資源的良性管理和利用,關系到我國水資源的長久利用,而且對新時期農業乃至農村的和諧發展有直接影響。特別是在當前農業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提升水資源管理質量更為迫切。因此,要轉變認識、統籌規劃、強化建設,從理念認知、規章制度、技術措施、設施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農業水資源管理質量,為鄉村建設提供有力支持。——論文作者:李鑫文
相關期刊推薦:《鄉村科技》雜志以服務農村、農業、農民為宗旨,以實際、實用、實效為特色,以農村基層政府工作人員、農業科技人員、廣大農民和各類農村專業戶為讀者對象,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推薦新優品種,介紹致富經驗,傳遞農業信息,普及科技知識,融科學性、實用性、通俗性、趣味性為一體,是新時期農民的優秀科普讀物。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