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連云港市東�?h沭南灌區用水現狀及存在問題

發布時間:2021-10-13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278次

摘 要: 摘要:通過對連云港市東�?h沭南灌區用水現狀進行實地調查和統計分析,研究表明沭南灌區存在用水管理方式粗放、灌區配套設施不足、農業水費收取模式不完善、水資源利用率不高、灌溉回歸水影響下游河道水質等問題。針對灌區用水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措施建議

  摘要:通過對連云港市東�?h沭南灌區用水現狀進行實地調查和統計分析,研究表明沭南灌區存在用水管理方式粗放、灌區配套設施不足、農業水費收取模式不完善、水資源利用率不高、灌溉回歸水影響下游河道水質等問題。針對灌區用水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措施建議,因地制宜推行農業節水,以進一步提高灌區水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水資源使用量,降低下游水環境污染風險。

連云港市東�?h沭南灌區用水現狀及存在問題

  關鍵詞:用水管理;農業節水;水污染;沭南灌區

  1、灌區概況

  連云港市石梁河水庫沭南灌區屬國家水利部在冊大型灌區,位于連云港市東海縣中東部,新沭河以南、石安河沿線以東、淮沭新河以北,地理位置為北緯34°25'~34°45',東經118°43'~119°10'之間。灌區土地總面積5.28萬hm2,耕地面積3.68萬hm2,設計灌溉面積3.2萬hm2,實灌2.8萬hm2,其中自流灌溉1.5萬hm2,提水灌溉1.3萬hm2。灌區地形西高東低,地面高程多在3.0~18.0m之間,最高地面高程38.0m;土質大部分為黏土、亞黏土,含少量砂壤土及鹽堿土。灌區轄12個鄉、鎮、場,總人口45.6萬人,農作物種植主要以水稻、小麥為主,兼種玉米、果林等其它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沭南灌區已經成為東�?h商品糧重要生產基地。

  2灌區工程概況和管理現狀

  2.1工程概況

  灌區內有4級渠系:總干渠、分干渠、支渠和農渠。灌區總干渠1條,即石安河,北起石梁河水庫,南至安峰山水庫,貫穿東�?h中部,全長55km;分干渠32條,長148km;支渠226條,長918km;斗農渠2484條,長1727km。灌區建成混凝土防滲渠道長741.5km,渠道襯砌率為22.6%。灌區內有魯蘭河、烏龍河、磨山河3條排澇河道橫貫東西,灌區上游形成的澇水,經石安河截流后,分別由青湖閘、埝河閘、范埠閘排入磨山河、魯蘭河,形成高水高排;灌區下游一般為低洼地區,澇水經各級排水系統匯集后由分布在3條排水干河旁的排澇站或灌排結合站抽排,最終匯入薔薇河、新沭河。灌區內有大溝145條長229km,中溝644條長654km,小溝1085條長1177km;建有灌排泵站185座,384臺套機組,總裝機容量13340kW,總灌排流量169.4m3/s�,F灌區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589,灌溉保證率為75%[1]。

  2.2灌區管理現狀

  灌區管理單位為東�?h沭南灌區管理所,隸屬東�?h水務局,其中新沭河灌區、青湖閘、范埠閘灌溉渠首由灌區管理所設專人管理,其他灌溉配套設施由各行政村管理。總干渠石安河沿線共54個取水電站,其中28個由東�?h水務局管理,26個由沿線行政村管理。

  3灌區用水情況和存在問題

  3.1灌區用水情況

  沭南灌區灌溉水源主要為連云港市石梁河水庫。為了解灌區用水情況,本文統計2010—2019年沭南灌區用水總量,并與沭北灌區(位于連云港市贛榆區)用水總量進行對比分析,沭南灌區實際灌溉面積為2.8萬hm2、沭北灌區實際灌溉面積為2.3萬hm2。根據石梁河水庫向沭南、沭北灌區年供水量,統計計算2010—2019年沭南、沭北灌區年用水量與每公頃用水量(圖1)。根據《江蘇省農業灌溉用水定額(2019年)》,選取黃淮平原區(P=85%)水稻灌溉用水綜合定額8400m3/hm2,麥類灌溉用水綜合定額1125m3/hm2,計算沭南灌區灌溉年額定用水量為26670萬m3,沭北灌區灌溉年額定用水量為22225萬m3。與沭南、沭北灌區實際用水量進行對比分析,沭南、沭北灌區近十年均未超定額用水,但沭南灌區每公頃用水量為沭北灌區的1.4倍,表明沭南灌區仍有較大節水空間。

  相關知識推薦:水利職稱有哪些專業

  本文采用SPSS19.0軟件對灌區年用水量和年降水量進行單因素分析,探索以年降雨為自變量,灌區年用水量為因變量的相關性研究(圖2)。結果表明:對沭南灌區年用水量與年降水量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得出P=0.239,P>0.05,沭北灌區年用水量與年降水量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得出P=0.126,P>0.05;二次線性回歸判定系數R2在沭南灌區(R2=0.168)與沭北灌區(R2=0.267)均小于0.9,顯示灌區年用水量與年降水量極不顯著相關,灌區年用水量受水量供給、用水管理等因素影響更大。

  3.2存在問題

  通過對沭南灌區實地調查,結合近十年灌區用水情況分析,研究發現沭南灌區用水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灌區用水管理方式粗放。灌區約一半提水電站為村或農場所有,灌區主管部門無法有效調度全部灌溉工程,存在無序取水現象。且灌區管理人員較少,工程管理方式粗放,部分群眾節水意識淡薄,放水時存在漫灌、串灌問題,水資源利用率較低。

  (2)灌區配套工程不完善。灌區自運行以來,陸續興建了一批配套工程,但由于經費不足等原因,現配套率仍然較低,目前灌區內仍有部分土渠,輸水標準低,跑、冒、漏、滴嚴重。且由于渠道工程路線長、管理人員配備不足、缺乏維修養護經費等因素,工程維護管理不到位,難以對渠道進行正常維修和清淤,導致渠道過水能力較低。

  (3)農業水費收取模式不健全。由于灌區供水管理較粗放、缺乏必要的計量設施,農業水費無法實施計量收費,2019年農業水費收取方式仍為按畝收費,部分用水戶對水費征收方式、額度有異議,部分行政村和用水戶以灌溉水量不足、灌溉不及時等為由拖延繳費,造成不良循環。

  (4)灌溉回歸水造成下游河道水質惡化。沭南灌區主要以水稻、小麥兩季作物為主,種植結構較為單一。近年來,灌區直播水稻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占比約90%,因直播稻種植需集中漫灌、施肥施藥、集中排放,造成每年6~7月份大量攜帶小麥秸稈還田漚水、高濃度氮磷農田廢水和村莊生活、養殖污水的農田回歸水通過溝渠、支流迅速回流至主河道,經淮沭新河、魯蘭河等進入薔薇河,污染連云港市市區主河道,造成水質急劇惡化。

  4措施建議

  (1)加強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加大投入對灌區渠系、田間工程進行防滲襯砌,續建配套工程,修復損毀渠段,加強節水改造,提高渠系水資源利用率,為灌區節約水資源提供有力的基礎保障。

  (2)加快灌區計量監控設施建設。計量體系建設是灌區節約水資源的基礎性工作。總干渠石安河沿線取水電站無取水計量設施,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水資源高效利用。建議加快石安河沿線計量監控設施建設,完善灌區計量設施體系,為水資源計量收費、灌區健康運行打下良好基礎。

  (3)加快灌區水利信息化建設。灌區信息化建設是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關鍵舉措,是提高灌區科學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礎。建議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沭南灌區信息化建設,實現灌區取水口在線監控。

  (4)實行灌溉用水總量控制。沭南灌區用水主要依賴石梁河水庫水源供水,為加強資源節約,建議實行用水總量控制,沭南灌區年用水總量按照2億m3控制,沭北灌區年用水總量按照1.2億m3控制。

  (5)加強灌溉用水管理。合理調整灌區工程管理權限,加強人員配備,建立良性工作機制,完善灌溉管理制度,實行計劃用水,將用水指標分配到各鄉鎮(場),加強用水管理巡查,同時設立水務公開欄,增強灌溉費用透明度,便于群眾監督。推廣新型節水灌溉技術[2],建議水稻灌溉采用“淺濕間歇、雨后深蓄”節水灌溉制度,推廣淺灌勤灌、豐產經驗和非充分灌溉等農業綜合節水技術[3-4],實現灌區全方位節水。

  (6)合理調整灌區農業種植結構。農業結構布局與農作物需水量的關系極為密切,根據沭南灌區水資源在地域和時空上的分布特點,建議東�?h引導灌區種植戶合理調整農作物種植比例,減少直播稻種植面積,改良作物品種,推廣優質水稻,發展省水高產作物[5],從根本上減少水資源使用量,降低下游河道水環境污染風險。

  5結語

  由于沭南灌區管理缺位、配套設施不完善、部分群眾節水意識淡薄、種植結構和方式不合理等原因,灌區存在水資源浪費、利用率低等問題,且每年夏種夏插期大量農業回歸水排放導致下游河道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加強灌區農業節水迫在眉睫。建議當地管理部門通過采取加強續建配套設施建設和計量設施建設等工程措施,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加強用水管理和合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等非工程措施,因地制宜推進灌區農業節水,以進一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降低灌溉用水總量,節約水資源并減少對下游河道水環境污染。——論文作者:邵潤澤,舒飛,李麗娜

声明:①文献来自知网、维普、万方等检索数据库,说明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恭喜作者.②如果您是作者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文献信息,可联系学术顾问予以删除.

现有选题 早选早安排

咨询心仪选题

鎴戜滑鐨勬湇鍔�
鍏ㄥ绉戞湡鍒婃帹鑽� 涓嫳鏂囧彂琛ㄦ寚瀵�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