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0-14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西北內陸干旱區近年來在全球變化及人類活動雙重影響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緊急啟動實施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已迫在眉睫。該研究開展了流域水資源配置方案、取耗水量許可總量控制指標、地下水超采區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等的研究,提出了流域地下水總量控制方法
摘要:西北內陸干旱區近年來在全球變化及人類活動雙重影響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緊急啟動實施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已迫在眉睫。該研究開展了流域水資源配置方案、取耗水量許可總量控制指標、地下水超采區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等的研究,提出了流域地下水總量控制方法和措施以及地下水超采區管理方案等,對于加快推進流域重點治理工作、落實流域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現流域重點治理目標,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西北旱區;水資源;流域管理;用水量;取水許可;地下水;超采
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是生態與環境的控制性要素。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管理,不僅是解決全國日益復雜的水資源問題的迫切要求,也是關系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局的重大任務。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明確要求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應建立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等四項制度;《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提出,“嚴格控制流域和區域取用水總量。加快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覆蓋流域和省市縣三級行政區域的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實施流域和區域取用水總量控制。”這些都為盡快確定流域和區域用水總量控制紅線和取水許可總量控制紅線提供了政策依據。
要研究制定流域不同水平年各行政區行業取耗水總量控制指標,開展流域地下水超采區管理方案研究,為流域取水許可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撐,進一步鞏固流域重點治理已取得的成果,完善流域各行政區行業取耗水總量控制機制,對保障流域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
一、研究主要目標與技術思路
針對流域內嚴峻的水資源形勢,深入貫徹新時代“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積極實行流域用水總量控制,完善管理制度,嚴格考核制度,保障流域有限的水資源更好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按照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統籌兼顧、改革創新、完善體制機制的基本原則提出主要的研究目標與內容[2]。
1、研究目標
收集流域內社會經濟及水資源利用資料,對流域“三生”需水進行預測;研究流域內水資源供需平衡關系;建立水權初始分配方案,控制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制定行業取耗水總量控制方案和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制定地下水超采管理方案。
2、技術思路
收集資料,對流域內的主要河流和地下水源地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河流生態狀況進行調查分析。
以流域內“三生”協調用水為原則,對既滿足生活生產用水又維護適宜生態目標的河流河道,確定外取水及生態用水控制方案。
從需水管理角度對農業、第二產業(特別是高耗水行業)、第三產業、居民生活用水的用水定額、用水效率和節水發展進程進行系統分析,提出流域內行業取耗水總量控制方案。
對不同類型取水戶進行實地調研,提出流域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
對流域內的地下水開采量進行評價,研究地下水超采區管理方案。提出研究的結論及相應建議。
二、流域行業取水量與耗水量控制指標的確定
摸清流域在天然狀態下的水資源特性,掌握在各種復雜條件下的水循環規律,對于采取可行措施合理利用水資源、進行流域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供需平衡分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根據流域水資源供需平衡計算結果,在新的水循環條件下,以供需平衡狀態時可供水量作為區域和行業水資源配置量,即流域的取水總量。針對流域內自然環境特點和經濟生活發展狀況,充分滿足城鄉生活用水,保障穩定基本生態用水,滿足重點工業用水及一般工業的生產用水,公平保障農民生存的農業基本用水,協調分配生態用水、農業用水、環境用水及其他用水[3]。按照上述水資源配置原則,依據不同水平年水資源供需平衡計算成果,經測算,流域各行業水資源配置就是各行業取水總量控制指標。
三、研究成果與建議
1、研究成果
深入分析了流域內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流域水資源管理現狀,探討了流域開發利用及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歸納總結了流域治理取得的成效。
在干旱內陸區提出了流域水權制度建設框架意見,擬定了流域內水權界定的四項原則和初始水權界定條款。根據流域實際情況,在初步建立流域水權制度的基礎上,從水權細化、量化管理、水權交易等方面對水權制度的落實進行了探討。
相關知識推薦:農業工程領域期刊推薦
在流域取水許可現狀分析評價的基礎上,確定了流域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確定的原則和依據,提出“集體水資源”和“公共水資源”的區別。“集體水資源”暫不辦理取水許可申請,“公共水資源”對應取水許可總量。在實地調查分析基礎上,擬定流域分行業“集體水資源”占取水總量的份額,提出了流域行業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4]。
在流域地下水資源開采調查評價的基礎上,分析地下水資源的利用現狀。針對流域地下水超采區生態脆弱特性,提出流域地下水四區劃分,即控制開采區、保護開采區、調蓄開采區、限制開采區,并分區提出取水管理措施。
在分析流域地下水管理現狀基礎上,結合現行國家地下水超采區管理相關政策,提出流域相應的地下水取水許可審批制度和管理辦法,制定了流域地下水超采區管理方案。
2、政策建議
(1)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
如果流域內水資源貧乏,水資源承載能力低,環境容量小,人類活動過度開發利用流域水土資源,會造成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態環境惡化嚴重的后果。通過制定石羊河流域水資源費征收管理的特殊政策,建立科學的水價形成機制和合理的水價體系。積極探索建立流域水市場,開展水權有償轉讓的有關工作;征收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補償費,促進節約用水和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在流域水資源配置和管理調度中逐步改變水價,通過穩步推進水價改革,發揮經濟手段的調控作用,促進流域用水結構的不斷優化[5]。
(2)加強地下水管理制度建設
流域內要優先利用地表水和外調水,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通過調整用水結構,逐步壓縮地下水超采量。流域內已建的地下水取水工程應結合地表水等替代水源工程建設,限期關閉,嚴格控制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取用地下水。抓緊制定地下水超采區水資源管理和保護的法律法規,明確各部門對地下水的管理職責,依法行政,強化監督,實行最嚴格的地下水資源管理制度。——論文作者:王歡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