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計算機互聯網中個人信息保護策略的有效探討

發布時間:2021-10-19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瀏覽:1

摘 要: 信息記錄材料

《計算機互聯網中個人信息保護策略的有效探討》論文發表期刊:《信息記錄材料》;發表周期:2021年07期

《計算機互聯網中個人信息保護策略的有效探討》論文作者信息:段續峰(1985-),男,山西五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

  【摘要】互聯網信息技術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風險,主要是由于用戶在使用互聯網功能時,隱私信息會有泄露的風險。因此,要想保證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正常使用,就必須提高個人信息保護重視度,營造健康、高效、和諧的網絡環境。本文就計算機互聯網中個人信息保護策略,展開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為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應用,提供一些幫助和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個人信息保護;保護策略

  1引言

  在現代社會發展中,互聯網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和領域,這不僅改變了社會生產和生活的方式,還極大地提升了人們生產和生活的質量。由于互聯網信息技術具有共享性、交互性、時效性等特點,所以人們在使用互聯網技術時,常會發生個人信息泄露的安全風險。因此,不論是國家政府還是個人用戶,都必須將維護互聯網信息安全,作為當前使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重心。這就要求國家必須制定完善的網絡保護制度,以及要求用戶個人養成良好的信息保護意識,以此為維護互聯網環境作出貢獻。

  2計算機互聯網環境下個人信息保護存在的問題互聯網信息技術在為社會和人民群眾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安全風險和應用問題。下文主要針對計算機互聯網下個人信息保護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相關分析,希望對保護互聯網環境下的個人信息,提供科學的幫助。

  2.1計算機互聯網中的安全隱患隨著現代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大家可以很快在互聯網這個龐大的數據中查找到相應的知識,其為人們提供了足夠的便捷。但在龐大的數據中,存在著各種騷擾廣告、圖片,還有一些攜帶著病毒,更有大量第三方捆綁軟件的垃圾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威脅到了網絡安全,甚至會嚴重影響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這為規范網絡平臺帶來了不小阻力。隨著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發展,黑客技術也在不斷提高,它們主要以破壞網絡安全、盜取網絡信息數據為主,甚至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完全破壞、盜取個人或企業名下的財產利益。但在實際網絡應用中,人對網絡應用知識的匱乏,不能規范使用網絡,不懂得利用網絡規范流程來保護自己,這就為黑客、病毒入侵提供了便利條件。

  2.2計算機互聯網中安全管理人員技術問題第一,由于工作人員缺乏系統的管理辦法,導致在計算機互聯網數據管理中網絡數據安全管理凌亂,無法及時處理龐大的信息數據。第二,由于網絡安全管理工作人員缺乏相應技術,導致處理網絡安全問題較為緩慢。第三,由于一部分工作人員沒有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要性,行事散漫,讓網絡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第四,由于網絡技術也在迅速更新換代,部分網絡安全管理人員不能及時解決當新型安全技術,這也導致網絡用戶個人信息丟失,甚至遭受財產損失。所以,計算機互聯網中安全管理人員要實時更新學習計算機互聯網安全技術,以防計算機互聯網安全隱患的發生,不讓網絡黑客有可乘之機。

  2.3計算機系統問題

  計算機新系統的更換,修補了舊系統中存在的漏洞。但在正版系統需要付費的情況下,一些人發現了盜版系統存在的巨大商機,盜版系統隨之產生。兩種版本看似功能一致,大部分用戶選擇了盜版系統。但盜版系統往往存在較多系統漏洞,容易被網絡不法分子用于盜取個人信息數據。

  2.4網絡保護制度有待完善

  科學合理的網絡保護制度是提升互聯網使用安全性的主要手段,但是就當前我國互聯網保護制度而言,其存在著諸多問題,從而嚴重影響了網絡信息技術的安全性和體驗性)。首先,關于網絡安全方面,并沒有形成系統性和全面性的制度,這就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繼而威脅到個人用戶的信息安全。其次,網絡保護制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防沉迷網絡制度為例,用戶需要填寫自己的詳細信息,如姓名、年齡、證件號和聯系方式等信息。此種制度雖然可以起到控制青少年沉迷網絡的作用,但是也造成用戶信息處在泄露的高風險下,進而為不法分子制造出了有利條件,如不法分子可以通過病毒軟件等一系列方法,盜取用戶的個人信息,而后再利用信息謀取經濟利益,這不僅會對用戶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還有可能直接威脅到用戶的人身安全。

  2.5計算機技術和設備相對落后

  我國在計算機信息技術方面,具有起步晚、發展快的特點,但是在實際發展和應用過程中,計算機設備和發達國家之間,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就互聯網安全技術而言,一些網站和網頁制作技術相對落后,甚至在網站、網頁制作理念上,也存在忽視安全保護的問題,從而極大地增加了用戶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2。此外,在計算機設備方面,發達國家不斷研發和更新設備的性能,而我國在此方面卻存在一定的短板,這就導致計算機設備的性能,始終無法達到保護用戶信息的需求。

  2.6用戶個人缺乏安全意識

  人是使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和資源的主體,所以造成用戶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與用戶個人缺乏安全意識,存在很多的聯系性[],首先,用戶個人的安全防范意識不足,有些用戶會在不同的設備上,隨意登錄自己的賬號,從而為信息泄露埋下了泄露的風險。此外,很多用戶會根據自己的需求,隨意瀏覽網絡中的信息,卻不知不法分子會將病毒植入網頁和網站中,從而竊取用戶的個人信息。其次,用戶在個人信息保護手段上存在嚴重的不足,例如很多用戶只重視計算機的使用速率和上網體驗,而嚴重忽視了計算機安全防護軟件的作用,如用戶會下載安裝游戲軟件、辦公軟件,卻不會主動安裝殺毒軟件和安全防護軟件。由此可見,影響互聯網個人信息安全性的問題,不僅僅局限于網絡安全制度,還與用戶的個人意識和習慣,存在直接的聯系。因此,要想營造出安全、高效、和諧的網絡環境,就必須從多個方面著手改進,如健全互聯網法律法規、提升用戶個人的安全意識和加強計算機安全防護技術等。

  3互聯網環境下個人信息保護策略3.1健全相關信息保護法律法規科學合理的網絡法律法規,對網絡使用起到了良好的約束效果,也就能夠有效地提升互聯網環境的安全性,所以國家要針對網絡使用,制定出完善、系統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首先,國家負責網絡安全的部門,應該健全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以此對用戶個人信息實行有效的保護。其次,相關部門還要針對破壞網絡環境的行為,制定出嚴格的法律法規,用以打擊不法分子運用信息技術犯罪的行為。最后,國家還要針對非法傳播和制造病毒的違法行為,制定出科學的法律制度,用以凈化和改善互聯網環境。

  3.2創建強有力的計算機技術保護個人信息計算機技術是影響互聯網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所以相關單位和部門,應該著重加強計算機技術的保護手段,用以維護互聯網環境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以及防止用戶個人信息的泄露[3]。首先,計算機技術研發人員應該提高計算機網絡的技術含量,將信息保護措施合理科學地植入計算機設備或者程序軟件中,以此達到提高網絡安全性的目的。例如,研發人員可以在網站和網頁中,增添信息防泄露技術,也可以增設網絡用戶的訪問權限,尤其是針對可信度低的訪問請求,加以阻擋和防范。其次,計算機技術研發人員,還應該研制出高質量的安全防護軟件和程序,從而對用戶的電腦使用情況做好全面的跟蹤和分析,一旦發現用戶注冊或者瀏覽不良網站,可以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如全面檢測殺毒、阻止網站、網頁彈出等。通過不斷研發和升級安全防護軟件,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病毒的入侵,繼而達到保護用戶個人信息的效果。

  除此之外,還應該建立個人信息保護評測機制,進一步加強用戶信息安全保護工作。當然,互聯網運營商在測評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對用戶個人信息保護進行不斷完善,促使各項管理工作的標準得以實現,有效增強用戶個人信息的安全保護,從而推動互聯網的穩定、健康、全面發展。此外,計算機互聯網技術性保護措施不僅只是使互聯網安全得到保障,同時也能夠有效消除和預防用戶個人信息不受到侵犯。實質性保障計算機互聯網個人信息的保護工作,只有結合企業運營商、用戶自身的實際情況,將最為適宜的技術性保護設置起來,這樣才能讓個人信息安全得到保障。

  3.3強化個人保護意識

  用戶個人使用電腦和信息防護的意識,是影響網絡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所以為了凈化互聯網環境,還需要從用戶個人的保護意識著手。首先,致力于提升用戶個人的信息保護意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用戶不能隨意泄露自己的隱私信息,如賬號、密碼等,以免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第二,用戶不要在陌生設備上,登錄自己的賬號和密碼,因為不法分子極有可能將病毒植入陌生設備中,從而造成用戶個人信息的泄露。第三,用戶個人要嚴格遵守網絡使用的法律法規,嚴禁傳播不良信息。同時,用戶必須控制自己的行為,杜絕在互聯網中,瀏覽不正規或者存在風險的網站和網頁。第四,用戶必須重視采用各種信息保護軟件和程序,尤其是病毒查殺軟件,同時還要養成良好的查毒和殺毒習慣,尤其是在下載網絡資源時,必須對下載的內容做系統全面的病毒查殺,一來確保下載資源的可靠性,二來確保用戶個人信息的安全性。通過增強用戶個人的信息保護意識,能夠有效提升互聯網環境的安全性,從而營造出安全、和諧的網絡環境。

  4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信息技術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不僅要重視其性能和職能的發揮,還要重視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安全性。因此,針對計算機互聯網影響信息安全性的問題,可以通過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加強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研發和提升用戶個人的信息安全防護意識等方面著手改進。其中,用戶個人作為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使用主體,必須規范網絡運用的行為和思想,以此為營造安全、可靠的互聯網環境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肖敏,呂弘,郭美,大數據與個人隱私保護模型研究[J].福建電腦,2021,37(3):56-58.

  [2]蔡牧,大數據時代流動的隱私及其保護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20.

  [3]汪霖整,互聯網隱私權保護的國際法規制[D].北京:外交2院,2020.

  [4]仲相杉,社交網絡用戶信息安全意識影響因素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20.

  [5]劉玉拴,網絡文化安全治理體系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校,2019.

投稿方式: ·郵箱: sdwh_2001@126.com投稿時郵件主題請寫明文章名稱+作者+作者聯系電話
·在線: 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