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20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瀏覽:1次
摘 要: 讀寫算
《心理健康與德育教育在日常教學中的融入》論文發表期刊:《讀寫算》;發表周期:2021年15期
《心理健康與德育教育在日常教學中的融入》論文作者信息:楊翠
摘要:不管是現在還是過去,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一直都是家長和社會關注的點,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外界對于小學教育的評判要求升高了。現在,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成了家長為孩子選學校的一大重要標準。那么為什么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如此受重視呢?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德育教育的現狀如何?教師應該如何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與德育教育呢?
這都是教師應該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心理健康;德育教育;小學
在小學階段,學生往往會完成從兒童到青少年的轉變,并且他們在小學階段往往會發現家庭與學校存在較大的差距,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心智會發生較大的改變,不可否認的是,許多人在小學接受的教育會影響其一生的思想以及行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教育對學生的德育發展有著更高的要求,而學校作為教育的主要場地,更要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以及塑造。本文將從德育教育面臨的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德育教育在日常教學中融入的必要性。
一、小學心理健康與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都說小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中國未來的希望,他們的成長和祖國的將來息息相關,因此國家很重視人才的培養。我國傳統教學中德育教育一直都是教育教學的重點之一,但是早期教師大都覺得小學應該是無憂無慮的時期,從而忽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直到近年來很多低素質的人被聲討時才從他們的話語中聽出他們行為上的問題從小學就開始有了苗頭。小學是小朋友開始系統專業地接受教育的第一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站。小學時期是學生思想性格、思維方式、言行舉止高效培養的黃金時期,小學時的教育教學對于學生一生的影響都十分重大,每一位教師都竭盡全力為學生創造出最好的教學環境,最優質的課堂效果。但是教師也不能只抓學習而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這直接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性格養成有直接關系。很多學生在長大成人之后還對于小學時發生的事記憶猶新,那些好的、不好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他們成長,但也不缺少因為小學時的遭遇而在成長的道路上自卑,成為沒有生活動力的人。很多人也會覺得說自己有心理方面的疾病是在無病呻吟,吸引眼球,博取關注,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現代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往往在小時候就已經埋下種子,有了征兆。據統計,中國如今抑郁癥患者人數居全球第一,雖然中國人口基數大算是一個原因,但是這一統計就足夠讓人們將心理健康問題放在考察一個人品行的重中之重。要想讓祖國的花朵苗壯成長就離不開教師和家長以心理健康與德育教育為養料辛勤的澆灌。
二、小學心理健康與德育教育的現狀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的教學工作在以前常常是不受大家重視的方面,很多時候這些相關的課程也會被文化課占去,而且小學生心理健康這門課程是近幾年才加入到小學課程中去的,以前只有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中會帶到心理健康相關的知識。因為人們以前關注點都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學習成績好就一定是個認真聽教師講課、在家孝敬乖巧的好孩子”這一觀點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親戚間串門很少問“你在學校開心嗎?你們班今天有發生什么新鮮事嗎?"
這種在他們看來沒有那么重要的話題。他們見到孩子的第一句一般都是“你考得怎么樣啊”,然后就各種對比,近年來
“別人家的孩子”熱度一直高居不下,也是有它的道理的。基本每個學生都生活在“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之下,每個事件出現都是有它的必然性的,不妨透過“別人家的孩子”這一流量看清學生學習以及生活中的狀態。近來很多家長反映學生回到家之后和父母的交流變少了,他們好像沒有以前那么喜歡和父母說笑主動分享學校里的趣事了,有時還頂撞父母。學生的成長問題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嚴峻局面中來,我國青少年犯罪趨向低齡化。近20年來內,青少年弒父殺母案中犯罪者的平均年齡從17歲下降到13歲左右,未成年人實施嚴重犯罪的案件時有發生,我國的刑事責任年齡也隨之降低,如此多觸目驚心,令人遍體生寒的案件無一不在向人們敲響警鐘,落實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迫在眉睫,教師也不能只擺出花架子,還是應該盡自己所能教授學生,讓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快樂地長大。
三、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的具體措施
(一)重視教師的核心素養,提高課堂效率
在小學的學習中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心情以及學習效率。在教師眼中學生都像是自己的孩子,在進入校園的時候教師就應該保護和教育他們,他們在什么都不懂的時候進入全新的環境,陌生的一切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充滿恐懼的,所以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一定要好,對于那些內向脆弱的學生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對于那些頑皮活潑的可以一定程度上制止他們,體罰是一定不能有的,F在的小學生對于在別人面前的“形象”看得極其重要,所以教師有什么要批判的點盡量單獨找學生談話,切忌將成績好與成績差的學生區別對待。近年來,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單獨成為一門小學需要學習了解的學科,它相當于學生小學生活的啟蒙書,這對于迷茫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四個單元分別是:認識自我、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書里都是最簡單的話語,沒有任何辭藻的堆砌,舉的例子也是最常見的例子,但卻是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明白的四件事。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這門課程就很考驗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所以要想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先提升教師的語言表達和教學水平。每個教師都應該在自己教授的課上融入學生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比如在數學方面新出現的“數學繪本閱讀”的教學方法就可以很大程度上保留學生的童真和對世界的好奇與探索。語文課上可以在學習課文時講解文章作者遇到難題時的解決方法,或者在講古詩詞時告訴學生應該以史為鑒,做事之前要想到事情發生的后果。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就可以根據書中的例子,再結合生活中的例子告訴學生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二)讀萬卷書永遠都不過時
雖然小學期間學生的詞匯量有限,但同時小學時期是學生對于漢字學習最熱情、記憶最好的時期,這個時候學生的作業不多,而且對于課外書有種求知若渴的執念,教師應該合理利用這一特點,和學生家長溝通買一些適合學生成長的故事書,或者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類似于《十萬個為什么》這種益智類的書籍。我國從很早以前就已經意識到讀書對一個人氣質的影響是巨大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也是從古至今一直都被認可的一件事,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的時候帶領學生體會中國文化對于人們日常行為有何影響。中國是禮儀大國,孔夫子對于禮儀的要求一向都很嚴苛,而受儒家思想熏陶的華夏人群自然十分注意禮儀的教化,德育教育中禮儀禮貌有著很高的地位,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是最基本的禮儀,在古時候坐姿站姿有著明確的規定,古代文獻有記載孟子入戶視之,自其母曰:“婦無禮,請去之。”母曰:“何也?”曰:“踞。”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孟子有一天回家看到妻子沒有按照禮儀跪坐而是踞坐(踞坐的意思是腿伸開類似于簸箕),孟子一看妻子不守禮儀就打算休妻。筆者在這舉這個例子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地了解到禮儀在我國的地位,所以要想高效地進行德育教育就必須讓學生懂得禮儀,做個有禮貌的學生。讓學生在平時見到教師時可以大方地問道:“老師好!"而不是耗子見了貓一樣一溜煙就跑不見影了。
(三)行萬里路釋放壓力,回歸學生的天真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大多都是因為學習壓力太大或者學習和家庭氛圍不好,這個時候其實他們只要丟掉一切,全心全意在田野里撒歡、在草叢里打滾就可以緩解心理的壓力,學?梢越M織春游、秋游等活動,以班級為單位帶領他們去附近的公園或者山上游玩,對于小學生來說一群人親近大自然,在一起玩耍絕對是很解壓的事。當然游玩之前要先通知家長一聲,讓他們準備好食物和要用的東西,有備無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游玩時的突發狀況,給學生一場完美的旅行。游玩活動不僅對于學生的心理有很大的愉悅作用,而且對于班級的氛圍有很大幫助,小孩子總是很容易成為朋友,那么試想如果他們一起做游戲、一起唱歌學習,這對于擴展他們的交際圈、提升自己的交際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很有幫助。教師和他們一起游玩、爬山、做游戲可以很快地被學生接納,學生會覺得教師是親切的,可以和他們成為朋友的人,這樣也有利于學生有什么心理問題,或者學習生活中遇到什么難題時向教師傾訴,然后教師再根據具體問題具體解決,不要丟失學生這份來之不易的完全信任。學習和生活中都要講究勞逸結合,對于學生來說任何小的快樂都可能成為他們積極向上、心情愉悅、學習熱情、充滿信心的原因,所以要想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天性,教師不能強行壓抑他們的自由發展,而是帶領他們翱翔在童真活潑的天空,在他們迷失方向、無力飛翔時為他們指明方向,帶他們沖出迷霧。(四)教師與家長多溝通
小學時期,學生在學校和在家的時間差不多相同,只有從這兩個方面同時下手才能穩抓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都說家是一個人的避風港,學生們對家長的依賴往往都是很大的,所以家長的心情和教育方式對于學生來說也是影響他們一生性格的重要因素,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時間安排太過密集,往往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和特長班,這可能會對學生學校課程的學習效率產生影響,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和家長協商,學校和家庭對于學生的教育應該采取的具體方法,讓家庭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生的避風港,讓學校和班級成為他們心目中第二個家。學生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的教學不僅僅是教師的重任也是家長的重任。
四、總結
人類是一種很復雜的動物,人類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人有豐富的情感,善于利用外部條件學習,而人脆弱的原因有時候往往也是因為豐富的情感。有時候心理上的基本比身體的疾病更難以接受,小學生正處于懵懵懂懂的時期,他們就像早上八九點的太陽,已經開始發出光芒準備灑向大地了,教師希望他們以后可以如日中天,而不是在上升的過程中被鳥云遮擋。只有有了強大的內心才能驅散身邊企圖遮擋光芒的烏云,強大的內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擁有的,需要從小培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是驅散烏云的有效途徑,教師也會以自己十二分的努力為學生指明方向,豐富他們的羽翼。
[參考文獻]
[1]劉拉新.淺析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2:223.
[2]陳建文.淺談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滲透[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2)227.
[3]羅吳淺談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滲透[J].才智,2019(21):116.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