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28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自我認知是一個人對自己生理我、社會我和心理我發展性的認知過程,一個人的自我認知能力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成為合格的公民。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精神內核,以中華傳統文化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養,以傳
[摘要]自我認知是一個人對自己生理我、社會我和心理我發展性的認知過程,一個人的自我認知能力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成為合格的公民。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精神內核,以中華傳統文化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養,以傳統文化武裝自我,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嘗試將認知自我與中華傳統文化有機融合,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自我認知;中華傳統文化;生理我;社會我;心理我
作為實施學校教育最后一站的高校,該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認知自我,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勇敢面對困難,正確解決問題,引導學生適應社會,成為合格的公民,是每位高校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什么是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是一個人對自己生理我、社會我和心理我發展性的認知過程。具體包括個體對自身的外貌、身材、性別等生理自我的認識,個體對性格、能力、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道德品質等心理自我的認識,以及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身份、角色、地位、名譽,自己與他人關系的社會自我的認識。自我認知是一個人的基礎能力,影響著一個人的成長、成熟和社會化,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成為合格的公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個人對自我認識得越清晰,就越能夠掌控自己,明白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知曉自己該成為什么樣的人、怎樣成為這樣的人,明確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向和目標。當代大學生往往存在價值觀模糊等自我認知失當的問題,一個人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才能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如果一個人沒有正確的價值觀,那么即使他在某方面的造詣很深,其對社會的危害并不會銳減,相反,造詣越高,危害越大。作為高校學管教師,如何培養大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習總書記提出:“人而無德,行之不遠。沒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想修養,即使有豐富的知識、高深的學問,也難成大器。”德是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高等院校引導學生立什么樣的德,就決定培養什么樣的人。千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德”,在整個文化體系中,孔子八德處于傳統文化的核心。以孔子八德為主線,將孔子八德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生養成教育中,培養學生孝順父母、兄弟友愛、忠于祖國、誠實守信、知禮守法、堅持正義、清正廉潔、自強自立等優秀道德品質,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下,引領學生知己與成己,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相關知識推薦:論文發表期刊真假辨別方法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地處偏遠農村,堅持鄉村辦學60余年,堅守服務“三農”初心不改,在糧食主產區就地服務“三農”,積淀形成“學校在農村,課堂在田間,教研在基地,成果在農家”的辦學特色。學院不斷探索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策略,課活聯動,理實結合,課上注重以孔子八德思想培育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課下以活動為引領,舉辦孔子八德等中華傳統文化系列活動,注重在活動中感染學生,在活動中感化學生,在活動中塑造學生,以實現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發展,有知識、有技能、有能力、有良好道德品質的高素質人才的目的。
二、自我認知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具體做法
(一)舉辦匠心苔情講座
黨委副書記為全院師生做《師意農經匠心苔情》講座,以清代詩人袁枚的《苔》為引,講述苔的精神——苔花如米粒大小,卻能夠開花,結出果實,繁衍后代,憑借頑強的毅力,自強不息,煥發青春的風采。引導全院師生積極學習苔的品質,面對逆境,自強不息。同時,引導師生辯證認識自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閃光點,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能因自己的優勢而驕傲自大,也不要因為自己的不足而自卑,要全面地認識自我,完整地接納自我。如同苔花,僅如米小,卻不自卑、不埋怨,盡最大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以苔精神凝練出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不與牡丹爭嬌艷,也學苔花奮力開”的特色精神品質,引導全院師生不忘初心,躬耕不輟,繼續傳承農經精神。
(二)舉辦“奮進新時代,中華傳統美德職教行”活動
2018年9月,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被確定為黑龍江省“中華傳統美德職教行”活動牽頭單位。同月,制定了《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奮進時代中華傳統美德職教行活動方案》,通過了11條具體措施,保證了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活動如期順利開展。10月份,在體育場舉辦了“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活動啟動儀式,全院近6000名學生進行了會操表演;顒娱_展期間,積極進行各項改革,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各項養成教育活動中,比如,提前候課讀經典,早操融入太極拳、五禽戲等,以中華文化傳統經典內容激勵學生,用美德浸潤學生的心靈。
(三)孔子八德千人誦讀活動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吟詠的時候,對于探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大聲朗誦能夠培養語感,加強印象,也能夠提高理解,產生自信。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定期開展《千人誦讀》活動,通過活動引領學生養成讀經誦典的好習慣。
(四)開展“孔子八德,詩意苔情”主題文藝演出
文藝是影響人的心靈、提高人的素質、豐富人精神的利器。文藝作品是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的有力武器。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文藝匯報演出是塑造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方式。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有八個分院,各個院系依據孔子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分別認領一字,并以此字為主題舉辦文藝匯演。以財務管理學院為例,財務管理學院以“恥”為題,舉辦主題《明禮知恥,崇德向善》文藝演出活動,演出內容包括歌舞、小品、相聲、詩朗誦等12個節目。詩朗誦《八榮八恥》以中華詩詞形式展現了中華禮儀之美,小品《車在囧途》以短小故事形式,通過刻畫不同人物特點生動傳達了“人人平等,不分高低貴賤”的道理。歌伴舞《國家》《心中紅》講述了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心系國家,節目將主題融入優美的舞姿、動人的旋律、生動的形象,讓學生在感受視覺盛宴的同時得到精神的洗禮。朗誦《八女投江》生動演繹了女戰士們面對日軍逼降,誓死不屈,為國、為民族解放,不惜犧牲個人生命的愛國情懷。通過主題晚會,倡導以一顆明禮的心對待我們身邊所有的人,以明禮知恥、崇德向善作為精神引領,講道德,樹明禮向善之風,做一個明禮知恥的人。其他各分院分別以“孝行遍天下,忠義滿農經”“先慈悌順,誼切苔岑”“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信守八德,弘揚美譽”“禮儀傳天下,苔情滿農經”“弘揚八德傳統,續寫農經精神”“梅蘭竹菊,廉潔自律”“明理知恥,崇德向善”為主題,通過文藝匯演形式,講述八德故事,傳承美德精神,使得八德精神入心、入耳、入腦,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以八德精神為引領,積極踐行,追求卓越,不斷進步。
(五)開辟“匠心苔情”文化網絡講堂
學院開辟了“匠心苔情”文化網絡講堂,通過網絡向學生繼續傳達孔子八德思想,使學生聽懂、領會、悟透八德思想精髓。本次活動由團委學工部老師擔任主講,各位老師引經據典,結合當代時事,闡釋孔子八德的核心思想,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規范教育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結語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將活動作為教學的補充,積極探索以活動中引領學生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效果更為顯著。因為活動更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感悟。以中華傳統文化為核心,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引導學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對于學生道德品質的提高至關重要。
學生素質往往在重大事件中才能體現出來。學生把個人的理想和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在國家危難之時,以身作則,挺身而出,以自身的實際行動為社區、為家鄉、為國家做貢獻,既能體現學生的素質,又能彰顯學生的家國情懷。學生素質養成教育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全體學管教師認真思考、刻苦鉆研、積極探索提升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策略,也需要各個院校間不斷交流,彼此分享經驗,攜手共同努力,共擔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任,才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論文作者:任運國,萬春秀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