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28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經濟思想史學科是具有重要文化價值與傳承意義的冷門學科,通過對古往今來經濟學家們的思想梳理以及對當時政策提出的社會背景的研究,古學今用,為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與創新基
摘要:經濟思想史學科是具有重要文化價值與傳承意義的冷門學科,通過對古往今來經濟學家們的思想梳理以及對當時政策提出的社會背景的研究,古學今用,為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與創新基礎。文章對經濟思想史學科發展邊緣化的幾點原因進行探討,認為在新時代背景下應重視中國經濟思想史學科發展,提出在本科教育階段開設“經濟思想史”課程作為經濟類相關專業的基礎核心課,采用集中備課的形式提高主講教師的知識儲備與授課技巧,并在此基礎上通過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平臺,構建研討式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新時代人才培養目的。
關鍵詞:經濟思想史;新時代;學科發展
1經濟思想史課程的重要性
經濟思想史是具有重要文化傳承意義的冷門學科。首先,經濟思想史學科發展可以增強我們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繼承與發展中國自己的經濟學,在探索中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道路。
我國歷史悠久,是擁有5000年的文明的古國。我國的經濟思想萌芽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我國經濟思想受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古代思想家的影響,歷經各朝歷代,直至與現代先進文化融合,形成了當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北京大學校長助理黃桂田在北京大學召開的“經濟思想史與中國經濟學發展”研討會上指出,要從經濟思想史上進行總結提煉,把人類迄今為止在經濟學發展方面取得的優秀成果進行總結和提煉,才可能建立起具有長遠解釋力的理論體系,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框架形成的基礎工作[1]。因此,經濟思想史是中國經濟學發展的理論基礎,是對中國五千年來的優秀經濟理論的繼承與發展。
其次,要確保一些具有重要文化價值的冷門學科代有傳承。經濟思想史學科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文化遺產,經濟思想史學科的發展不僅為這一重要文化培育新一代傳承人,也為建立和發展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培養高質量創新型人才。
2經濟思想史專業與其課程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從經濟思想史學科專業來說,作為經濟學二級學科理論經濟學分支,這一學科的發展前景不如西方經濟學等學科,不受重視,甚至趨于邊緣化。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其一,經濟思想史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比較窄,主要就業方向是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且大部分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的錄取條件之一為博士,因此,該專業碩士研究生很難就業。
其二,經濟思想史專業招生難,經濟思想史作為理論經濟學,與應用經濟學相比,缺乏更直觀的現實意義與應用效果,因此學生們在選擇專業時會優先選擇他們認為對就業以及未來生活更有作用的熱門專業。
其三,經濟思想史學科由于經濟思想流派較多,知識點內容繁多且難,學生們學習起來吃力枯燥,無學習的熱情與動力,久而久之導致對經濟思想史的研究越來越少,專業發展也越發艱難。
從經濟思想史專業相關課程來說,該專業主要的核心課程包含外國經濟思想史(西方)、中國經濟思想史、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但這些核心課程的教學研究相比于其他經濟學課程較弱。其原因可能有:
其一,致力于研究中外經濟思想史的教學科研人員較少,較難參與交流研討,因此經濟思想史課程的研究創新與教學改革步履維艱。
其二,經濟思想史理論經濟學,本身學科屬性就相比于應用經濟學更難創新,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創新對該領域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要求較高。
其三,這三大核心課程的配套教材屈指可數,教師們備課的參考書目寥寥無幾,無法做到備課充分與多維度講授等。
其四,這三大核心課程發展不均衡,中國經濟思想史相較于另外兩門核心課程的教學與研究較弱,由于我國歷史源遠流長,中國經濟思想流派與發展規律更難掌握與研究。
3對經濟思想史課程的幾點建議
3.1在經濟學相關專業設置經濟思想史基礎課程
經濟學相關專業在本科與碩士階段都應增加經濟思想史相關課程,包含中西經濟思想史。經濟思想史是研究古往今來人們對于經濟問題的各種主張與見解、探索經濟發展規律的學科。無論是本科還是研究生階段,經濟思想史都應該作為經濟學專業的基礎課程。經濟學專業應適當增加學分與課時學習中外經濟思想史,盡管是在本科階段,不要求學生們對經濟思想史進行深入研究,但也需要對中國經濟思想略知一二,從而讓學生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想有一定的了解與認識,從根本上意識到中國有自己的經濟學理論且沿用至今。
相關知識推薦:論文要寫多少字
另一方面,當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經濟學相關專業都偏重于西方經濟學,這使大部分學生們只知凱恩斯、李嘉圖、亞當·斯密、馬歇爾、馬爾薩斯,卻不知唐代劉晏經濟改革理論、《管子》的輕重理論和奢靡思想、范蠡的經濟循環論和貿易理論、孟子的分工思想等等[2]。因此,各大高等院校應提高對經濟思想基礎課程的重視,在本科階段就應該開設經濟思想史課程,特別是中國經濟思想史。
3.2基于互聯網技術平臺,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教育現代化的改革發展如火如荼,如“互聯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教學模式的采用,而疫情防控的需要更加快了線上線下的混合式課程改革的推進。經濟思想史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強、知識面廣、歷史跨度大的綜合性學科,學生學習難度較大,因此這一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新迫在眉睫。
縱觀互聯網線上教學平臺,主要有中國慕課MOOC、同步與異步SPOC、超星學習通、雨課堂、騰訊課堂等,新興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對分課堂、BOPPPS、PBL、翻轉課堂、研討式教學等,這些互聯網技術平臺與先進的教學方法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給教育改革帶來了新思路與新理念。教師可以充分地運用線上教學平臺,引進新興的教學方法,構建經濟思想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課堂講授與考核體系的改革與創新。
例如,經濟思想史課程基于異步SPOC平臺,可以在中國慕課上學習名師對經濟思想史課程的講解。教師可結合BOPPPS教學設計,彌補該門課程傳統課堂效率低的缺點,通過引入、設定學習目標、前測三個環節讓學生在線上完成預習與自學,初步學習該章節內容并了解自身薄弱點,然后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等模式,增加課堂趣味性、互動性、參與性,使學生們主動學習,引發思考,強化知識點記憶;接著通過線上后測環節,評估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后總結內容,補短板。
這類的教學模式改革創新不僅節約了教師備課、評閱改卷、整理成績檔案的時間,同時還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更高效地完成90分鐘課堂學習。
3.3集中教師統一備課,開展教學研討
經濟思想史課程主要教材與參考教材的可選性上較窄,教師在備課時候就需要花大量時間收集相關文獻,以對知識點更深入地了解,但經濟思想史的流派較多,若每個流派都需要收集相關資料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因此,可以調動經濟思想史的主講教師集中備課,根據知識點進行任務分配,開展教學研討會,相互分享。
目前,經濟思想史課程內容多、知識點難,大部分教材適合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本科階段的中西經濟思想史的教材幾乎沒有。因此,若要在本科經濟學相關專業設置該門課程,更需要教師統一備課,收集整理一套適合給本科生講授的中西經濟思想史教學資料,有條件的可編寫一本適合本科生學習的簡易教材。
3.4構建研討式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參與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全面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學生刻苦學習,養成良好學風”[4]。通過構建研討式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與熱情,擺脫紙上談兵的純講授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首先,研討式教學模式對課堂主導教師的要求較高,主導教師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較強的課堂引導能力及組織開放性課堂的能力等,因此可挑選多名對經濟思想史課程有一定研究基礎的副教授及以上職稱教師進行授課。其次,采用“大班授課,小班研討”的方式,主講教師根據章節內容自行分配,如先秦時期的經濟思想、李嘉圖經濟思想、宋元經濟思想等,每位教師根據主講的經濟思想進行授課與研討。其三,可提前發布研討問題給學生,如孟子與色諾芬的分工思想比較、儒家大同思想與柏拉圖的理想國比較等[4],讓學生們在課前收集文獻并進行研究,在小班研討上進行成果分享。
研討式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使教師們互相交流經濟思想史課程的教學心得,相互促進,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學生的課程參與感,化主動為被動學習,提高學生積極學習的熱情,從而高質量完成課堂的授課效用。——論文作者:葉凌寒,葉芳,唐曉蕊,吳曉凱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