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普惠性幼兒園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以武漢市為例

發布時間:2021-02-2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通過對武漢市武昌區、洪山區、江岸區、硚口區、東湖高新區及新洲區等區70余所幼兒園園長或負責人集中訪談,對區教育局幼教負責人、教研員訪談,了解武漢市普惠性幼兒園存在的經費問題(資金狀況,學位數)、師資問題(穩定性,培訓,職稱等)、管理問題(幼兒

  摘要通過對武漢市武昌區、洪山區、江岸區、硚口區、東湖高新區及新洲區等區70余所幼兒園園長或負責人集中訪談,對區教育局幼教負責人、教研員訪談,了解武漢市普惠性幼兒園存在的經費問題(資金狀況,學位數)、師資問題(穩定性,培訓,職稱等)、管理問題(幼兒園布局科學性,幼小銜接,“過渡裝修”等)。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對策略:完善收費標準,“拯救”學前教育資源(完善幼兒園收費標準;努力保住已有學位);提高教師待遇,穩定師資隊伍;加強管理,充分發揮政府職能(科學布局;理性投入;明晰幼小銜接責任主體)。

普惠性幼兒園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以武漢市為例

  關鍵詞武漢市;普惠性幼兒園;問題;解決途徑

  有效緩解“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的指導意見》精神,課題組在武漢市委、市政府指導下對武漢市的普惠性幼兒園開展深入調研,了解存在的問題并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

  1武漢市普惠性幼兒園存在的問題

  為了解武漢市普惠性幼兒園的辦學現狀,2019年4月,對武昌區、洪山區、江岸區、東湖高新區及新洲區40位園長或負責人進行調研;2019年9月,對硚口區31所幼兒園園長或負責人進行調研;2019年10月,對武漢市部分地區幼教負責人、幼兒園園長及教研人員共8人進行電話訪談。通過深入調研,發現武漢市普惠性幼兒園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1收費不合理且資金使用不當

  一方面因為收費不合理,有的幼兒園存在建設資金不足的現象;另一方面因為“過度裝修”,又存在資金浪費現象。

  有園長稱,因為收費太低,幼兒園是開一所虧一所,缺乏自我造血功能。無論公辦民辦,亦無論資源優劣,所有新辦幼兒園收費一律從三級園240元/月開始。有投資上千萬的優質公辦園,開始收費依然是240元/月,收費標準與辦園質量極不匹配,連家長都懷疑是不是少了一個“0”。一些企事業園、高校園,如一級園,收費270元/月或300元/月,收費標準多年不變,虧損較大。如中南財大附屬幼兒園7個班的規模,僅園長一人有編制,其余教師全部為聘用人員。聘用人員的工資由幼兒園自籌,僅此一項開支數額都不小,每年虧損200萬元,需要高校補貼。同濟醫大幼兒園(70年園史),9個班的規模,生均撥款沒有執行教育部門的政策,只能遵照高校自行規定。用園長的話說是“沐浴不到學前教育的春風”,園所聘用教職工占半數,其薪酬同樣需要幼兒園自籌,開支比較大,幼兒園無法進行硬件投入,比教辦園更艱苦。近兩年,同濟醫科大學為幼兒園撥款400萬元進行補貼,但是幼兒園如果還希望學校撥款進行修繕,學校則頗感負重。

  其次,部分幼兒園過度裝修追求“高、大、上”。近年來,部分園所為吸引家長眼球,贏得更多生源,不管自身條件好壞,其著力點不是放在園所內涵建設的“軟功夫”層面,而是在裝飾裝修的“硬功夫”上做文章,追求“高、大、上”甚至“新、奇、怪”。節儉既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教育理念,合理使用資源更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上個世紀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曾揭露我國幼稚園的三種病癥:外國病、花錢病、富貴病。他主張“我們要建設省錢的、平民的、適合國情的鄉村幼稚園。”時隔近百年,我們仍然停留在追求幼兒園外觀的“高大上”,膚淺地迎合家長的“口味”,犯著百年前的“老毛病”,而不是去追求教育的本質,辦“真教育”。

  1.2教師待遇偏低導致師資流失

  (1)薪酬偏低。幼兒教師相比其它行業待遇偏低,其月收入相當于或低于當地地保姆的收入水平,十余年來這種情況改進不大。2007年,武漢市最低工資標準為580元。2008年,曾經對武漢市29所幼兒園(包括省、市示范園9所;一級園15所;二、三級園5所)73名保育員的薪酬調查發現,保育員的平均月薪近630元。其中,保育員月薪在600元以下的,省、市示范園占38%,一級園占57%,二、三級園占88%。可見,幼兒園等級越低,辦園條件越差,保育員月薪底薪段所占比例越大[1]。目前,武漢市保姆市場平均在4000元及以上水平,但是,武漢市幼兒教師(含聘用)薪酬水平在4000元以下,相當一部分在2000-3000元之間。這種狀況一直沒有得到改進。

  (2)職業發展路徑不明顯。上升通道不暢一直是幼兒教師的一塊“心病”,主要體現在職稱上。有序地進行職稱評審,既是對在崗教師工作的一種激勵,也是吸引優秀人才的一種良方。目前對武漢市幼兒園教師職評存在職評次數少、職評間隔年限長、指標嚴重不足等問題。公辦園職評機會尚且不足,更不用說民辦園了。

  (3)培訓機會不均。20多年來,由于資源有限,學前教育教師培訓一直以來過度向公辦園傾斜,導致出現學習機會被浪費、重復學習(同一個人連續兩年甚至三年同類參訓)或“被迫”學習(為了完成“任務”)等現象,而民辦園教師則培訓機會很少,一位難求。近年來,國家制定政策,有意向邊、少、民、貧傾斜,民辦園教師受訓機會逐漸增多。但在政策落地過程中,仍難以在短時間內滿足民辦園教師的培訓需求。

  同時,武漢市園長培訓出現空白。武漢市幼教培訓中心(原設于江漢大學實驗師范學院,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前身)1997年成立,從1997-2006年,曾對全市1000余幼兒園園長、骨干教師及部分保育員持續培訓,僅園長培訓班多達八期,時間長達十年,武漢市園長培訓幾乎全覆蓋,效果好,反響熱烈。由于武漢市幼教培訓中心于2007年在機構改革中被取消,曾一度十分紅火的武漢市幼教培訓,特別是園長培訓被迫處于停滯狀態,武漢市迫不得已從湖北省幼教培訓中心(負責全省幼兒園“國培”“省培”項目,對幼兒園園長、骨干教師、鄉村教師進行培訓)“爭取”一定的名額,但名額又十分有限。近年來,由于二孩政策,新生人口增加,對學前教育需求加大。幼兒園所逐年增加,以武漢市東湖高新開發區為例,2017年共有園所82所,2018年100所,2019年125所。兩年內增加43所幼兒園。這些園所往往提拔工作年限不長的骨干教師擔任園長,這些新手園長既沒有管理經驗,也沒有專門提升管理能力的培訓機會。而一位園長對一所幼兒園具有帶頭與引領作用,園長的能力與素質對幼兒園發展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對這些新手園長發展的扶持,仍然是一塊“處女地”,恢復武漢市的園長培訓不能不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4)師資流失嚴重。由于幼教工作性質,任務繁重,薪酬待遇較低,職業發展路徑不明顯等原因,幼教工作吸引力大打折扣。幼兒園缺少教師,尤其缺少專業教師。特別是民辦園,出現“幼師荒”。幼兒園留不住人,教師流動性大。有的園所聘用人員太多,收取的費用全部用于人員開支。特別是“紅黃藍事件”之后,對幼兒教師的社會認可度及信任度更為下降,幼兒教師自我價值得不到體現,有時還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種種原因導致幼兒教師沒有從事幼教工作的恒心,可以干一陣子,但不會干一輩子。幼兒園教師流失的方向主要有兩種,一是流向早教機構,二是流向其他行業,后者則是一種真正的人才流失。如果行業吸引力不足,別說吸納優秀人才,就是留住現有教師也非易事。最后勢必影響幼教事業發展及質量保障。

  1.3管理運行效率偏低

  首先,園所布局科學性不足。根據武政規[2017]63號文件精神,武漢市幼兒園配建標準約為42座/千人,1200戶(約3840人)起配,同比其他城市在全國領先(北京30座/千人、南京36座/千人、上海27座/千人等)。42座/千人的配置標準是否合理?幼兒園布點需要審慎思考,進行合理規劃,如武勝路地段人口密集,學位需求甚高,但僅有一所幼兒園,供不應求,應增設2-3所幼兒園。又如東湖高新某地段園所較密集,不能說有錢有地就可以開設幼兒園,如果不進行合理規劃,一旦開設園所過多,則會導致惡性競爭;當競爭失敗時,園所自然倒閉,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其次,學位明顯不足而又浪費嚴重。高校、部隊幼兒園現有學位減少或損失嚴重。因為缺少人員經費,需要主管部門“倒貼”,同濟醫大附屬幼兒園,從2011年開始學校就不允許招收校外子弟,幼兒園被迫從14個班減少到9個班。按照每班30個孩子計算,平均每年浪費150個學位。而該園地處市中心,地段好,幼兒園擁有優質資源卻不能充分利用。同濟醫院附屬幼兒園情形類似,亦不允許對外招生。部隊由于政策原因,情形更為特殊,學位損失更大。僅以武漢空軍部隊為例,部隊只允許師級以上以及中心城區的示范幼兒園存在,其余的全部拆除。如漢陽空軍某團一所一級園(7個班),東西湖空軍某團某園(9-10個班),2019年開始拆除,共損失學位500余個。因為各種政策原因導致不同類型幼兒園學位大量減少或損失,這也是導致目前幼兒園學位緊缺的原因之一。

  最后,大班生源流失嚴重。幼小銜接,即幼兒園與小學兩個教育階段的銜接,是為學前兒童進入小學時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是兒童學習、生活中的一次很重要過渡。[2]但幼小銜接不等于小學化。目前出現的問題是社會教育機構與幼兒園爭奪大班生源。這個問題非常突出,是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不能不引起重視。無論城市鄉村,也不無論公辦園還是民辦園,多存在著大班生源流失現象。流失生源從三分之一到一半,再到三分之二,有的幼兒園到了大班甚至只剩下幾個孩子,無以成班,不得不將剩下的孩子合并成一個班或干脆轉交其他幼兒園。調研結果顯示,社會教育機構,甚至某“知名”教育機構的幼小銜接班,僅將兒童活動室設置成教室形式,活動空間狹小,對大班兒童進行拼音、識字、數學教育,小學化傾向相當嚴重。一些校外教育機構沒有戶外場地,使幼兒身體發展受限,對大班幼兒進行小學化教育,表面上看是多識了幾個字,實質上是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對孩子發展十分不利,對家長也是一種誤導。

  2武漢市普惠性幼兒園發展政策分析

  武漢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人社局、市編制辦、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等各行政部門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從政策層面支持武漢市普惠性幼兒園發展。

  武漢市教育局發布《武漢市教育局關于做好2019年全市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扶持工作的通知》,以完善學前教育服務供給體系,提高學前教育服務保障水平。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出臺《武漢市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獎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堅持學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放專項資金進行重點扶持。武漢市發改委制定《武漢市學前教育建設規劃》,為構建廣覆蓋、保基本、多形式、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高我市學前教育公平普及程度、公益普惠程度、群眾滿意程度,提出了以下三項措施:(1)著力優化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多渠道增加資源,實現供需基本平衡。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向民辦幼兒園購買學位以及新建住宅區強制配建公辦幼兒園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2)努力完善學前教育布局結構。根據學前教育人口變動趨勢,結合不同區域學前教育資源空間匹配狀況,前瞻性地配置學前教育資源,提高學前教育資源供求的空間匹配度。(3)積極引導社會力量辦幼兒園。鼓勵企事業單位、部隊、高校、街道(鄉鎮)等辦園,滿足本單位職工(員工)入園需求。通過轄區政府接收、優質公辦園品牌延伸、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鼓勵其面向社會提高普惠性服務。市財政局為努力保障學前教育經費,采取多種措施,一是進一步擴大投入規模。2018年,全市學前教育投入41.4億,比上年增長26.45%。二是進一步加大保障力度。優化學前教育投入機制,提高保障水平,健全教育資助,加大重點項目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公益性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補助政策,積極探索公益性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政府購買服務支持方式,引導扶持社會組織和個人舉辦公益性普惠性幼兒園,努力擴大我市普惠性幼兒園供給總量。市人社局加強人才引進,創新招聘形式,通過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示范性學校招聘、接收公費師范生等途徑,補充幼兒園教師;為適應幼兒園發展和人才成長需要,調整崗位設置方案,提高了中小學幼兒園高等級崗位比例和數量。武人社發[2017]25號文件提出,提高幼兒園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特別是高級崗位由原來的2-5%提高到3-7%。市編制辦也堅持編制資源向學前教育等重大民生工程領域傾斜,在近年來因事業單位改革和機構改革凍結進人的前提下,加大學前教育用編保障,支持公辦幼兒園通過每年的事業單位招錄補充一定數量專任教師,增強我市學前教育師資力量。2017年12月,市教育局會同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擬定并報請市政府出臺《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住宅配套幼兒園建設和管理的意見》(武政規[2017]63號),該《意見》在規劃條件、土地供應、方案審查、規劃驗收及不動產登記等環節落實幼兒園配建要求:一是科學預測我市二孩政策及人口增長帶來的入園需求,判定全市幼兒園的整體需求及各區域需求,針對入園矛盾較大的重點缺配地區,加大建設力度。二是加大力度增加公辦園的辦園比例,對現有優質幼兒園采取異地選址新建、擴大用地、現有建筑改擴建等方式擴大辦園規模。三是拓寬幼兒園建設渠道,出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幼兒園的政策,降低門檻,調動社會及企業辦幼兒園的積極性,通過政府和企業共同參與,加快全市幼兒園建設。在市委、市政府各級各部門共同努力下,使“入園難”得到一定緩解,武漢市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向好。——論文作者:張雪萍

  相關期刊工推薦:《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主管,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季刊),雜志,于1985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正式創刊,CN:42-1652/Z,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的特點,其中主要欄目有:文史哲、語言研究、教育教學等。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