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6-17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網絡教學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課堂APP已經存在于大多數學生的手機中。以江蘇大學為例,在分析課堂APP需求的前提下,對幾款較普遍的課堂APP進行對比,結合問卷調查,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期提高大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手
摘要: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網絡教學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課堂APP已經存在于大多數學生的手機中。以江蘇大學為例,在分析課堂APP需求的前提下,對幾款較普遍的課堂APP進行對比,結合問卷調查,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期提高大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手機課堂APP、教學過程、功能分析
一、研究背景
隨著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在當今“互聯網+”較為普及的時代下,使用課堂APP已經成為一種潮流。陳亞紅、楊香玲研究了課堂APP對于學生學習動機和態度的改變[1]。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今課堂中,教師利用APP進行簽到、布置作業、批改作業,學生利用APP進行測驗、溫故。
江蘇大學目前有使用“云班課”、“學習通”、“千筆教學”等手機APP。不僅方便了教師進行授課、批改作業等教學活動,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傳統的被動學習,改變為學生的主動學習。
相關期刊推薦:《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月刊)創刊于1980年,是由湖南科技大學主辦的教育學術理論刊物,主要面向新時期教師教育的新形勢、新特點,積極探索和反映基礎教育中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及時報道教師教育研究的新動態,新成果,竭力為基礎教育服務,推動教師教育水平的提高。
傳統課堂中,學生上課玩手機情況極為普遍,祝燕芳在因智能手機逐漸普及而影響課堂質量且不太方便控制管理的情況下提出的手機APP與課堂的結合,建立的一種新的課堂模式[2]。李蘇芳則基于當代大學生課堂上普遍出現的低頭問題以及教學模式中的師生溝通較少的問題,分析了“云班課”使用在教學課堂中將會帶來的師生方面和教學精細化的改善[3]。這樣一來,手機在課堂上發揮了真 正的用途,有效地解決了學生上課玩手機導致效率低下的弊端。但同時,由于手機課堂輔助教學APP發展還不成熟,在師生使用過程中也暴露出了許多功能缺陷。如何填補這些缺陷已成為當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江蘇大學為研究對象,旨在研究如何促進APP與課堂的融合,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提高課堂的效率。
二、關于幾款教學APP的研究分析
(一)課堂APP的基本需求
通過模擬教學過程,了解課堂APP的基本需求,有利于后期從基本需求著手進行多方面對比,進而反映出當前課堂APP存在的短板。
縱向地看,以普通本科生為例,一門完整的課程需要經過以下步驟:對應地,站在教師的角度,需要完成以下步驟:
圖2 教師角度課程分解步驟橫向來看,具體地,主要有以下兩個細節:
(1)評分功能:該校本科生課程成績主要由平時分(約為30%)和考試分(約為70%)組成,其中平時分由出勤、課堂參與度、學習資料完成度、課后作業完情況和參與討論度等眾多方面組成,傳統的教學和學習過程中除了紙質性的作業、試卷、論文等外,很少有記錄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的數據,一方面缺乏記錄教學過程數據的意識,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獲取有效的數據[4]。因此課堂APP要有完整詳細的計分功能和分析數據功能,這樣才能使每位學生的實時學習進度反映給學生和老師,從而制定更好的學習計劃。
(2)編輯功能:一方面,學習資源師生共享是課堂APP的一大特色,教師需要便捷的編輯功能,方便隨時增減學習資源,同時也方便學生清晰明了地找到自己所需要地資源,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隨時調整作業截止時間,修改因操作失誤或系統問題導致個別學生加分錯誤、作業無法提交、簽到失敗等問題。由此可見,一款具有人性化的編輯功能的課堂APP會更受廣大師生的青睞
(二)江蘇大學三款課堂APP的對比分析
(三)問卷調查
(1)問卷設計內容與發放回收情況
問卷采用網絡問卷調查的形式,共設計了七個問題:使用過以下哪些課堂APP(多選),總體滿意度(多選),流暢度、功能、資源滿意度(三道多選),是否對教學有幫助(多選)和有什么建議(主觀題)。有效時間內共收到260份有效問卷。
圖4以江蘇大學校內隨機抽取學生為調查對象,圖5在圖4的基礎上,以三種APP均使用者為調查對象。
圖5 三款課堂APP的使用情況
(四)分析結果及建議
由圖表可得,在三款課堂APP中,千筆教學占用內存最小,習題功能強大,且能及時反饋答題情況,但其他功能不齊全,而且適用范圍不夠廣,使用人數少,只有53名學生使用過,受限較多,適用于學生課上做練習,鞏固知識點,其他教學活動還需教師自行解決,或借助其他課堂APP;云班課占用內存適中,且具有較為全面的功能,適用范圍廣,調查范圍內僅有7名學生沒有使用過,是一款比較普適的教學APP。但由問卷調查結果來看,53名被調查者中有近半數認為云班課運行不夠流暢,可能對課堂效率造成影響;在260份有效問卷中,被調查者均使用過學習通,眾所周知,學習通是一款網絡上比較熱門的課堂教學APP。根據表四調查數據顯示,在“功能齊全”這一選項中,學習通要比云班課少9票,反映出學習通在功能類別上要稍遜于云班課,如果能增加一些新的實用功能,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
結合課堂APP基本需求與以上三款APP的分析結果提出一些建議,以下建議同樣可為其他課堂APP提供參考:
1、在軟件的不斷更新升級中,逐漸成為一個具備一套完整的線上簽到、提問、搶答、討論、測驗等功能的APP,盡最大努力地使其融入大學課堂,服務師生。
2、支持各種類型的學習資源上傳。當學習者利用移動終端進行學習時,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學習內容和決定學習進度,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5]
3、具備全面的評價反饋和數據統計功能。全面的反饋模式能夠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進程和學習感受[6],強大的數據統計功能有利于準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利于課程成績的公平性。
4、具備強大的服務器,保證運行流暢且不能僅僅局限于某一區域,保證課上教學過程順利,課下學生仍能充分利用學習資源。
此外,課堂APP應充分結合教師的不同教學風格,讓教師能夠在APP中找到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方式。
三、結語
綜合以上分析,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手機課堂APP在大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取得以下成果:不僅有效激發學生在課堂內外的學習興趣,方便教師遠程教學、資料分享以及學習情況統計,同時豐富了師生之間溝通交流的方式。但一些APP的功能仍需改進,例如:云班課APP運行不夠流暢;學習通APP在課堂互動方面功能較少;千筆教學APP適用范圍局限且功能較為單一,等等。這些方面給教師與學生帶來了考驗與挑戰,想要通過手機課堂APP的運用來提高課堂效率,一方面需要軟件的不斷優化和升級,另一方面需要師生作出靈活的調整適應,不斷總結經驗并創新,以此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論文作者:季志凡 張名瑀 任杰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