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新舊動能轉換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學徒制探究

發布時間:2020-02-08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 要: 在充分認識和了解新舊動能轉換的經濟和時代特點的基礎上,分析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特點,針對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模式,提出適合本專業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F代學徒制是深化產教融合從而實現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是融產教一體、校企互動、

  摘 要: 在充分認識和了解新舊動能轉換的經濟和時代特點的基礎上,分析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特點,針對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模式,提出適合本專業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F代學徒制是深化產教融合從而實現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是融產教一體、校企互動、協同育人的職業教育模式。

  關鍵詞: 新舊動能; 機電一體化; 現代學徒制; 工學交替

新舊動能轉換下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學徒制探究

  一、新舊動能概述自 2015 年李克強總理提出了“新舊動能轉換”以來,開始出現在國家領導人的講話和文件中,并在 2016 年開始頻繁出現在互聯網中。進入 2017 年以來,“新舊動能”的內涵才逐漸豐富和完善起來。所以“新舊動能”作為官方用語來說,沒有嚴格的概念界定,但我們從一系列政府文件中和領導講話中可以理解為:新舊動能轉換的實質就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是轉型升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壯大新動能、提升傳統動能,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在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的經濟驅動下,我們職業及教育的教學模式也應該進行相應的轉換才能夠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

  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創新”是驅動校企合作的有利元素,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要被取代,現代學教學模式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將成為主流。

  二、現代學徒制概述

  國外的現代學徒制的發展主要是在以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的基礎上,聯合了社會各類主體來共同參與,以達到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的,他們在全國設有統一的職業教育與培訓課程的質量保障體系和認可標準,及統一的培訓計劃,并將工作與實踐緊密結合,德國的雙元制更是將校本理論教學與未來工作實踐緊密結合的系統培訓。

  期刊推薦:《時代農機》(原名:湖南農機)創刊于1974年,由湖南省農業機械管理局主管主辦。時代農機的宗旨是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傳播農機科技,發布行業信息,推薦典型經驗,跟蹤國際態勢,探討農業發展,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嚴格遵循“嚴謹,唯實,品質”的方針,力求體現“高層次”,“跨學科”,“開放性”,“理論性”,“性”,“指導性”,“實用性”等特色,立足湖北,面向全國,為我國農業發展探討出路。

  最近幾年,現代學徒制是我國高職院校比較推崇的人才培養模式,并確立多個試點。通過實踐,現代學徒制是深化產教融合從而實現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是融產教一體、校企互動、協同育人的職業教育模式。但在我們國家還沒有具體的形成標準,也沒有系統的培訓計劃和實施要求。

  三、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采用現代學徒制的意義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具有較強的專業特色,它是以實踐為主的工科專業,在我們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中,有機械方面的基礎知識,也有電氣自動化控制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在新舊動能轉換的經濟形勢下,創新和轉型升級將成為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主旋律。企業也需要大量的能夠在生產第一線從事現代機電設備安裝、調試、維護、運行和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這種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就需要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只有采用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才能讓同學們在校期間就能夠有機會參與實踐,將課本知識吃透并領悟并應用到生產實踐中。也可以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問題,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解決和創新。

  四、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中的具體實施

  ( 一) 首先是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

  新舊動能轉換下,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 AA 專業課程體系,校企合作共同設計實施“4+8+1”工學交替的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校企合作雙主體育人。

  “4”是在第一學年,在校學習基礎理論知識,上企業進行 4 個周的專業認知和崗位認知的學習;“8”是在第二學年,在校學習專業理論知識,通過實訓室、課訓練專業基本技能后再上企業根據崗位需求,到企業進行 8 周的崗位技能鍛煉;“1”是在第三學年,學生進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

  ( 二) 其次是人才培養方案的轉變

  新舊動能轉換下,校企兩方共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根據課程設置和師資要求,共同選拔、培訓任課教師,合作開發工作項目,設置工作任務,建立新的課程體系,體現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雙育人模式。

  (三) 最后是選擇合適的校企合作方式

  現代學徒制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必須有企業的參與,不論是人才培養模式的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等,都是建立在學校和企業深度合作的基礎上的。目前校企合作的方式主要有校辦企業、引企入校和建立合作企業等多種方式。

  校辦企業是學校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適應經濟形勢,由學校出資、出技術、出管理人才所建立的企業,企業的運營和管理由學校說了算,在實行學徒制培養模式上有很大的便利。但是高校企業的缺點也很明顯,它只能針對自己強項來開辦企業,滿足不了高校多種專業的學徒制培養模式。

  引企入校是學校將企業引入校園,企業將生產車間建立到學校,企業和學校共同創建以生產實際產品為主的一體化實訓基地,此實訓基地具有濃厚的企業文化,在生產的基礎上能夠進行教學實訓等。這種共享性實習基地的建立,需要雙方投入、風險共享、效益共享,是一種比較合理的長效合作機制,加深了學校與行業企業的合作,推動了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但限于學校用地及實訓室的規模等狀況,很難有大型企業注入學校,解決不了所有專業學生的實習和就業等情況。

  因此很多的高校還在校辦企業和引企入校的基礎上,建立合作企業來推廣現代學徒制,滿足大部分專業的實習實踐需求。

  不管是選擇哪種培養模式或培養方案,都需要有強大的師資力量和實踐平臺,在新舊教學模式更替的大環境下,努力提升教師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才能保證現代學徒制順利實施。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