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19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化,農業經濟也逐漸出現了轉機,但在核心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等方面仍沒有徹底擺脫傳統經濟的限制和約束,故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有時會出現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對此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筆者闡述了鄉村振興發展與生態文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化,農業經濟也逐漸出現了轉機,但在核心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等方面仍沒有徹底擺脫傳統經濟的限制和約束,故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有時會出現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對此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筆者闡述了鄉村振興發展與生態文明之間的關系,提出了相關優化措施,以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關鍵詞:生態文明;環境污染;鄉村振興;法治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發展極大地助推了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但也出現了不少亟待解決的社會環境問題。在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大背景下,農業生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目前農業生態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需要進一步加強保護農業生態文明的法制建設,以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1 生態文明與鄉村振興概述
生態文明是指人們在改變大自然過程中為了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以及獲得的結果,體現了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進步狀況。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五位一體”的布局,發展是基礎,政策體系建設是保障,文化是魂魄,經濟社會體系建設是要求,生態文明建設是前提,五大工程建設必須相互要求、相互推進、密不可分、各有分工,唯有堅持五大工程的全面推進、統籌發展,方可保障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完成 [1]。構建美好國家,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健康發展的長期總體目標,而構建美好國家的最基本道路、方式和手段,便是生態文明建設。
鄉村振興是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滿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發展總目標,不斷探索完善城鄉協調發展的管理體系和制度,不斷提升農業農村經濟的現代化發展。為了能夠快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計劃,黨中央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推動農業農村經濟邁上新臺階:2035 年實現農村經濟的跨越性發展,2050年全面實現鄉村振興[2]。
2 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1)促進農業經濟發展。隨著農民文化知識水平的提高,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式也在不斷變化。打造集約化發展道路,促使農村自然資產升值,讓農業資源實現價值的最大化,推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以來,在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中,通過改革創新和市場化等方式,為促進鄉村資源開發利用、農戶的商業意識覺醒帶來了助力。因此,生態文明建設一直是我國農村振興的強勁驅動器 [3]。2)促進城鄉共同發展。為滿足我國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克服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要堅持建設現代化城市“一盤棋” 的執政理念,而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就是實現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最好途徑。加強農業生態文明建設,就可以極大地改善生活生產環境,為完善基礎設施、完善法規、引進人力物力財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相關知識推薦:適合生態文明領域論文投的中文期刊
生態文明建設體系為實現資源環境保護和人類永續發展提出了嶄新的思想理論與途徑,生態化文明體系則是解決“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重要行為規范制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生態文明,需要形成體系完善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制度,將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制度確立成為國家的重大決策,既是問題倒逼的必然成果,是中央政府的重大戰略抉擇,也有著重要現實和歷史意義[4]。農業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作為在我國以農村為主的廣大區域建立生態文明社會而開展的制度試點,是結合農業特色地區的生產、生活方式與需求,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健康和諧發展的關鍵路徑。創建環境優美新鄉村,打造生態文明新城鎮,努力推進鄉村振興[5]。
3 鄉村振興背景下生態文明現狀
3.1 鄉村生態治理投入不足
在農業生態社會發展中,不管是資金投入還是在技術、政策措施等領域的投入力度,鄉村生態社會發展都弱于城市生態社會發展。農村生態只靠農戶自身發展是不行的。事實上,鄉村生態文明設施并不完善,特別是鄉村污物處理設備。由于農戶生活廢棄物、家畜糞便等無處不在,又缺乏統一聚集的垃圾處理樞紐站,導致鄉村生活生態環境臟亂差。在部分鄉村內建有的垃圾中轉站和生活污水凈化廠,卻因為設備成本高、技術人員水平低和農戶意識差等諸多原因而停止運行,形同虛設,大量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向了水塘和水溝中,既污染了水也污染了空氣。
3.2 鄉村生態知識宣傳不到位
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人們關心的焦點仍是經濟收益,對自然生態效益的合理利用卻缺乏關注。首先,不少鄉鎮領導干部唯政績論英雄,甚至為獲取政績而大做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或者一味追求 GDP 卻忽略了鄉村自然生態環境的合理維護 [6]。身為領導干部,如果自身沒有生態文明意識,就很難向下面群眾做好宣傳推廣工作。其次,因為農戶社會文明程度并不高,人們接受新的思想觀念也比較慢,再加上生態文明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不突出,在短時間內農戶根本感受不到它所帶來的經濟利益,這也造成了很多農戶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淡漠,只看到了眼前利益而看不見長遠利益[7]。
3.3 鄉村生態制度不健全
隨著我國農村發展的滯后,農村的部分制度、法律法規方面也出現了問題,特別是農村生態文明機制、體系等方面不完善,比如農村生態環保的立法體系不完善,實施機制不健全,落實力量不足,缺乏相應的機制等,這都導致了農村的生態文明建設并沒有很好地落到實處 [8]。我國立法層次的環境治理規范缺位,使得我國農業污染整治方面缺乏了前置性的法制基礎,而縱觀我國當前農業污染整治方面的相關立法,也可以看出,我國目前缺乏一套專門針對農業生態方面的專業性法規,同時在農業環境治理的具體事務上,還面臨著不同程度的立法不足。盡管我國已建立了一個以《環境保護法》為核心內容的環保法制系統,可是在有關規定中沒有明確各級人民政府在鄉村生態綜合治理方面的責任[9]。
4 鄉村生態文明發展策略
4.1 加大治理投入
毋庸置疑,當前我國加大了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環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資金投入。首先,在資金投入方面,十分注重對農村廢棄物的清理與處置,以及排污管道的設置等,不少地方設置了相應的廢棄物收集車和垃圾箱,以確保將農村生活廢棄物統一分類處置。其次,要加強對新型環境保護技術的推廣工作,以幫助村民改善其生活生產環境,比如秸稈還田技術可以減少農業化肥的使用量,農村沼氣轉化技術可以有效降低農村家畜糞便的污染量等。最后,要加大對農村區域的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力度,使其重視環境污染防控,利用針對性的政策如鄉鎮污水處理廠免費、信貸補貼等,幫助本地的生產企業關注環境污染治理并實施環境污染防控[10]。
4.2 加大生態知識宣傳力度
政府相關部門需要繼續加強對自然資源知識宣傳力度,以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民的節儉意識、環保意識、生態建設意識,建立綠色消費的良好社會風尚,營造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良好風尚。通過舉辦技術培訓,大力推廣生態建設知識,培育農民生態環保意識。
4.3 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7 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在此背景下,必須創新農業產品科技,通過大力推廣無害性養殖,逐步減少農村肥料、殺蟲劑的應用,通過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病蟲害綠化防治、農作物廢棄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等,逐步增加綠色生態農業示范田的栽培覆蓋面,改變傳統的過分關注農耕產量的制造管理模式,把循環經濟發展、綠色生態健康快速發展等理念融合到農業現代化中。由此可見,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村發展顯得極為重要。
4.4 增強農民生態文明意識
環境保護部門應當建立專門的宣傳組織機構,利用好傳統媒體以及新媒體,如免費發放環保宣教手冊,利用門戶網站、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實時向農村干部、民眾講解污染環境的危害性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應當定期派出環保宣傳人員深入鄉村,深入田間地頭,對農戶進行環境理念的教育,增強農民生態文明意識。 5 結束語綜上所述,為進一步提升生態宜居鄉村建設效果,政府相關部門要堅持因地制宜、統籌指導、有序推進的工作方針,滿足群眾對農村生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要求。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更應加大農業環境治理力度,提高農民環境意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護好農村生態環境,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論文作者:張 蕓
參考文獻:
[1] 劉芳.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智慧農業發展路徑研究[J].智慧農業導刊,2021,1(10):75-78.
[2] 譚平.鄉村振興進程中農村地區經濟與環境協同發展策略[J]. 南方農機,2020,51(22):85-86.
[3] 駱育芳.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研究 [J].現代農業研究,2020,26(3):53-55.
[4] 普朝德.關于鄉村振興中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的思考[C]//.云南環境研究: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管理,2019:129-133.
[5] 李博,黃敏佳.鄉村振興中傳統生態智慧的傳承與發展 [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3(6):110-114.
[6] 穆懷彬,王建英,戴雅婷,等.淺析農村生態文明法治建設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J].山西農經,2019(16):25-26.
[7] 楊鐘悅.比較視野下的生態文明與鄉村振興戰略[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10(2):15-17.
[8] 拉加.鄉村振興推進生態文明和產業融合 [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11):60.
[9] 鄧小玲.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J].人民論壇,2018(26):74-75.
[10] 常紀 .鄉村振興中的生態文明考量[J].西部大開發,2018(7): 101-104.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