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基于聚類分析的中國低齡老年人力資源水平區域差異研究

發布時間:2021-12-13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 要】2012年中國60~69歲低齡老年人口已達1.12億,數量、規模呈不斷上升態勢。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中國低齡老年人力資源質量亦在不斷優化。中國幅員遼闊,地區差異極大,開發低齡老年人力資源必須要考慮地域差異性。人力資源既有數量特征

  【摘 要】2012年中國60~69歲低齡老年人口已達1.12億,數量、規模呈不斷上升態勢。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中國低齡老年人力資源質量亦在不斷優化。中國幅員遼闊,地區差異極大,開發低齡老年人力資源必須要考慮地域差異性。人力資源既有數量特征,也有質量特征?v觀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低齡老年人力資源大致呈現東部沿海地區“質優量差”、中西部內陸地區“量優質差”的基本特征。而低齡老年人力資源水平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體現在“質”“數”差異上的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卻難以互補;低齡老年人力資源水平的差異歸根到底是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引起的;中西部地區人口資源向人力資源轉化存在嚴重不足;合理延遲退休年齡是未來低齡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必然選擇。

基于聚類分析的中國低齡老年人力資源水平區域差異研究

  【關鍵詞】低齡老年人力資源;人力資源開發;區域差異;聚類分析

  低齡①老年人力資源是指年齡在60~69歲具有勞動意愿和勞動能力的人群。在中國②現行政策下,這部分人群已經進入退休人口行列。在十多年前世紀交替之際,中國已經邁入了老齡化國家的行列,2012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和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分別達到 14.33%和9.4%,該比重還在呈上升趨勢。[1]但是總體而言,中國當前低齡老年人口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較高,其預期余壽、健康和教育程度均處于較高水平。另一方面,復雜多樣的地理尺度空間形成了 不同的區域發展水平,[2]人力資源在我國的分布亦是如此,低齡老年人力資源數量和質量在空間分布上出現了嚴重失衡。所以,低齡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既擁有很大潛力,在現實中也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

  一、中國低齡老年人力資源基本特征及開發意義

  (一)低齡老年人口數量不斷上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低齡老年人口數量僅為7 648.43萬人,到2012年底,低齡老年人口已達到 11 192.06 萬人,12 年內增長了 3 543.63 萬,相對增長率為 46.33%,年均增長率為 3.22%。依此增速,至2020年低齡老年人口將接近1.5億人,2030年將達到2億。

  龐大的低齡老年人口數量給我國當前養老基金、社會保障等領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與日俱增的低齡老年人口數量在一定程度上開始倒逼國家和地方開發低齡老年人力資源。[3]另一方面,將低齡老年人口社會壓力轉化為低齡老年人力資源經濟動力,不僅有利于減輕低齡老年人口的社會負擔,還可以壯大當前勞動力隊伍,有利于解決中國當前勞動力供應緊張、“人口紅利”消失等問題。[4]

  (二)低齡老年人口預期余壽不斷延長

  我國低齡老年人口預期余壽從2000年19.31歲增加到2011年22.75歲,十余年增長了3.44歲,總體來看,預期余壽呈波動上升趨勢。

  低齡老年人口預期余壽延長,一方面說明低齡老年人口退出勞動崗位后仍有漫長的生命需要度過,加重了社會負擔;另一方面也表明其身體質量越來越好,開發潛力越來越大。預期壽命延長是社會經濟發展進步的結果,未來隨著我國小康社會和現代化的實現,預期壽命將進一步延長,老齡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客觀上增加了開發低齡老年人力資源的緊迫性。從勞動力市場來看,長達20余年的預期余壽,表明低齡老年人還可以有較長的工作年限,60歲退休以后仍然可以被“再雇傭”,使得開發低齡老年人力資源越來越成為可能;從老年人自身來看,讓這部分人重新進入勞動力隊伍,讓老年人老有所為,有利于提高其精神質量;從社會發展來看,讓這部分數量龐大、余壽較長的低齡老年群體根據自身條件重新參與勞動,有利于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發展。

  (三)低齡老年人力資源豐富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從主要生活來源來看,低齡老年人口中有42.55%的人口以勞動收入為主,遠高于排名第二的家庭其他成員供養(28.75%)。從低齡、中齡、高齡老年人口的對比來看,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機能的退化,勞動收入的比重持續減少,而家庭其他成員供養的比重不斷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已經處于退休年齡的低齡老年人口,仍有近一半從事著勞動相關的工作,這本身就說明了一個事實——低齡老年人口有較強的勞動能力或者勞動意愿,開發低齡老年人力資源既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也符合老年人口對于勞動的需求和要求(見表1)。[5-6]

  (四)低齡老年人口健康狀況較好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長表數據中健康狀況數據,低齡老年人口健康比重為55.65%,即超過半數低齡老年人是完全健康的,高于全體老年人口(43.82%)、中齡老年人口(32.14%)和高齡老年人口(18.92%);其中,男性老年人口健康狀況優于女性。

  較高的健康水平說明低齡老年人口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他們仍然可以從事社會上大部分的工作,可以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低齡老年人口較高的健康水平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證工作的連續性,將帶給生產經營活動較少阻礙,更不會大幅度增加醫療健康維護成本(見表2)。[7-8]

  (五)低齡老年人口智力程度較高

  從受教育程度來看,低齡老年人口中具有高中及以上學歷的比重為10.33%,接近全體人口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24.55%)的一半,高于中齡老年人口(8.48%)和高齡老年人口(4.56%);其中,男性的受教育程度優于女性。

  較高的受教育程度表明低齡老年人力資源具有較高的學識和再學習能力,其從事高智力工作仍然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開發低齡老年人力資源,是對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本的合理再利用(見表3)。[9-10]

  二、中國各地區低齡老年人力資源差異分析

  (一)各地區低齡老年人力資源狀況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將區域人力資源水平分為人力資源數量水平和人力資源質量水平兩大類。綜合考慮指標的普適性、可操作性和數據的可獲得性。在數量層上,本文選取低齡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作為潛在低齡老年人力資源的評價指標,選取主要生活來源以勞動收入為主的低齡老年人口數量占所有低齡老年人口數量的比重作為現實低齡老年人力資源的評價指標。在質量層上,本文選取預期余壽和健康狀況作為身體質量的評價指標,選取高中及以上學歷的低齡老年人口數量占所有低齡老年人口數量的比重作為智力質量評價指標(見圖3)。[11-12]

  1. 潛在低齡老年人力資源。低齡老年人口基數是低齡老年人力資源的來源,低齡老年人口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潛在低齡老年人力資源,因為從理論上講,如果人力資源開發策略充分且得到,人皆具有價值。

  2. 現實低齡老年人力資源。低齡老年人口中以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人群在現實中已經是人力資源,因為他們通過勞動創造了財富并且對社會做出了貢獻。這部分人口規模的大小直接體現了當前低齡老年人力資源的數量。

  3. 低齡老年人力資源身體質量。在宏觀人力資源研究領域,國內通常用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和健康狀況指標來表示人力資源的身體質量水平。預期壽命越長,健康狀況越好,表明人力資源身體質量越佳。

  4. 低齡老年人力資源智力質量。受教育程度的高低體現了人力資本投資的高低,而更高的受教育程度可以體現更高的智力水平,也往往可以帶來更高的產出。國內在使用受教育程度指標時,一般采取平均受教育年限或者學歷比重,結果并無本質差異,本文采用后者。

  (二)各地區低齡老年人力資源單一指標聚類結果①

  1. 各地區低齡老年人口比重

  低齡老年人口比重專指各地區60~69歲人口占地區總人口的比重。聚類結果:

  一類地區:重慶市(10.09%)、四川省(9.45%)。

  二類地區:江蘇省(8.76%)、遼寧省(8.65%)、安徽省(8.50%)。

  三類地區:湖北省(8.20%)、山東省(8.19%)、湖南省(7.98%)、吉林省(7.88%)、上海市(7.84%)。

  四類地區:黑龍江省(7.76%)、河北省(7.67%)、陜西省(7.59%)、甘肅省(7.55%)、貴州省(7.39%)、天津市(7.37%)、河南省(7.35%)、浙江省(7.34%)。

  五類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6.93%)、內蒙古自治區(6.61%)、山西省(6.58%)、北京市(6.46%)、江西省(6.41%)、云南省(6.12%)、福建省(5.99%)、寧夏回族自治區(5.8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75%)、青海省(5.71%)、海南省(5.49%)、廣東省(5.02%)、西藏自治區(4.59%)。

  從聚類結果看,一類地區低齡老年人口占地區總人口比重超過9%,以重慶市為最,川渝地區具有很強的共性;

  二類地區低齡老年人口比重處于8.5%~8.8%之間,江蘇省最高,其次是遼和皖;三類地區低齡老年人口比重處于7.8%~8.2%之間,湖北省最高,其次是魯、湘、吉,上海市最低;四類地區低齡老年人口比重處于7.3%~7.8%之間,比重最高為黑龍江省,其次是冀、秦、隴、黔、津、豫,最低為浙江省;五類地區集中了最多的省級行政區,比重處于4.5%~7%之間,以西部省區最為集中,在13個五類地區中占到8個,東部沿海地區的京、閩、瓊、粵亦在此列。

  2. 各地區現實老年人力資源比重

  現實低齡老年人力資源比重是指60~69歲人口中以勞動收入為主的人口數量占60~69歲總人口的比重。聚類結果:

  一類地區:山東省(54.24%)、河南省(54.00%)、安徽省(53.47%)、四川省(50.54%)、廣西壯族自治區(50.08%)。

  二類地區:重慶市(47.34%)、湖北省(46.77%)、河北省(46.66%)、云南省(46.36%)、貴州省(46.00%)、湖南省(45.06%)。

  三類地區:江蘇省(42.93%)、全國(42.55%)、浙江省(41.06%)、海南省(40.13%)、甘肅省(39.98%)、陜西省(39.00%)、山西省(38.16%)、江西省(37.24%)。

  四類地區:內蒙古自治區(34.88%)、寧夏回族自治區(34.8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33.93%)、西藏自治區(33.47%)、福建省(32.97%)、吉林省(31.47%)、遼寧省(30.99%)、廣東省(30.64%)、青海省(28.56%)。

  五類地區:黑龍江省(23.79%)、天津市(16.72%)、上海市(8.87%)、北京市(8.81%)。從聚類結果看,一類地區以勞動收入為主的低齡老年人口比重為50%~55%,其中山東最高,其次是豫、皖、川,廣西壯族自治區最低;二類地區勞動收入比重為45%~48%,其中重慶最高,其次是鄂、冀、滇、黔,湖南省比重最低;三類地區勞動收入比重處于37%~43%之間,其中江蘇最高,其次是全國、浙、瓊、隴、秦、晉,江西最低;四類地區勞動收入比重為28%~35%,其中內蒙古自治區最高,其次是寧、疆、藏、閩、吉、遼、粵,青海省最低;五類地區勞動收入比重處于8%~24%,其中黑龍江最高,其次是天津、上海,北京市最低。

  3. 各地區低齡老年人口健康比重

  低齡老年人口健康比重是指60~69歲人口中“健康”(第六次人口普查/長表數據/老年人口/健康狀況)人口比重占60~69歲總人口的比重,聚類結果:

  一類地區:廣東省(72.46%)、山東省(67.31%)、浙江省(67.27%)、江蘇省(64.32%)、福建省(62.38%)。

  二類地區:河南省(59.04%)、上海市(58.84%)、廣西壯族自治區(56.82%)、遼寧省(56.66%)、河北省(56.57%)、江西省(56.37%)、天津市(55.72%)、全國(55.65%)。

  三類地區:云南省(54.39%)、海南省(53.83%)、北京市(53.04%)、貴州省(52.53%)、黑龍江省(52.17%)、山西省(51.86%)、內蒙古自治區(51.78%)、重慶市(50.61%)、安徽省(50.10%)、寧夏回族自治區(50.05%)、

  四川省(49.89%)、陜西省(49.37%)、吉林省(49.33%)。四類地區:湖南省(46.55%)、湖北省(46.27%)、青海省(45.28%)、甘肅省(43.6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42.88%)、西藏自治區(30.49%)。

  從聚類結果來看,一類地區低齡老年人口完全健康比重為62%~73%,其中廣東最高,其次是魯、浙、蘇,福建省最低;二類地區健康比重為55%~60%,其中河南最高,其次是滬、桂、遼、冀、贛,天津市最低;三類地區健康比重為49%~55%,其中云南最高,其次是瓊、京、黔、黑、晉、內蒙古、渝、皖、寧、川、秦,吉林省最低;四類地區健康比重為30%~47%,其中湖南省最高,其次是鄂、青、隴、疆,西藏最低。

  4. 各地區低齡老年人口預期余壽

  為統一算法,預期余壽使用各省級行政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死亡數據編制生命表求得,而不直接使用各地區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報數據。聚類結果(單位,歲):

  一類地區:海南省(26.46)、上海市(25.17)、北京市(24.90)、天津市(24.76)。

  二類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4.00)、吉林省(23.84)、重慶市(23.50)、廣西壯族自治區(23.49)、黑龍江省(23.45)。

  三類地區:浙江省(23.10)、湖南省(22.93)、廣東省(22.62)、四川省(22.62)、內蒙古自治區(22.61)、江蘇省(22.59)、福建省(22.57)、安徽省(22.46)、湖北省(22.44)、遼寧省(22.33)、全國(22.27)。

  四類地區:貴州省(21.88)、山東省(21.87)、河南省(21.86)、陜西省(21.51)、江西省(21.39)。

  五類地區:青海省(21.05)、甘肅省(20.80)、西藏自治區(20.65)、山西省(20.63)、云南省(20.32)、河北省(20.09)、寧夏回族自治區(19.80)。

  從聚類結果來看,一類地區低齡老年人口預期余壽處于24.5歲~26.5歲之間,其中海南省最高,其次是滬、京,天津市最低;二類地區預期余壽為23.45歲~24歲之間,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高,其次是吉、渝、瓊,黑龍江最低;三類地區預期余壽處于22歲~23.1歲之間,其中浙江省最高,其次是湘、粵、川、內蒙古、蘇、閩、皖、鄂,遼寧省最低;四類地區預期余壽為21.39歲~21.88歲,其中貴州最高,其次是魯、豫、秦,江西省最低;五類地區低齡老年人口預期余壽處于19.8歲~21.05歲,其中青海最高,其次是隴、藏、晉、滇、冀,寧夏回族自治區最低。

  5. 各地區低齡老年人口高中及以上學歷比重

  低齡老年人口高中及以上學歷比重是指60~69歲人口中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學歷的人口占60~69歲總人口的比重,聚類結果:

  一類地區:北京市(37.78%)、上海市(36.32%)、天津市(26.73%)。

  二類地區:遼寧省(16.49%)、海南省(16.09%)、吉林省(14.82%)、黑龍江省(13.63%)。

  三類地區:廣東省(12.7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2.13%)、陜西省(11.93%)、福建省(11.29%)、江蘇省(10.98%)、內蒙古自治區(10.95%)、全國(10.38%)、山西省(10.18%)、寧夏回族自治區(9.97%)、湖北省(9.96%)、江西省(9.22%)、河北省(8.90%)、山東省(8.47%)、湖南省(8.43%)。

  四類地區:青海省(7.92%)、廣西壯族自治區(7.89%)、浙江省(7.79%)、河南省(7.48%)、安徽省(7.41%)、甘肅省(7.16%)、重慶市(7.06%)、四川省(6.26%)、云南省(6.14%)、貴州省(5.69%)。

  五類地區:西藏自治區(2.70%)。從聚類結果來看,一類地區高中及以上學歷的低齡老年人口占地區低齡老年人口比重處于 26.73%~37.78%之間,北京最高,其次是上海,天津最低;二類地區比重為13.63%~16.49%,其中遼寧最高,其次是瓊、吉,黑龍江最低;三類地區比重大致處于8%~13%,其中廣東最高,其次是疆、秦、閩、蘇、內蒙古、全國、晉、寧、鄂、贛、冀、魯,湖南最低;四類地區比重處于5.5%~8%,其中青海最高,其次是桂、浙、豫、皖、隴、渝、川、滇,貴州最低;五類地區僅一個西藏自治區,低齡老年人口高中及以上學歷比重僅為2.7%。——論文作者:陳 磊A ,周麗蘋B ,班茂盛B ,鄭運鴻A

  相關期刊推薦:《人口學刊》創刊于1981年,本刊為雙月刊,長期致力于中國人口科學的體系建設,常設欄目有人口理論研究、綜合研究、人口老齡化問題、人口的流動遷移與城市化問題、人口的數量變動與質量變化、社會保障問題、人力資源問題、民族人口問題、人口與可持續發展問題并一直關注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和實際工作中出現的新現象、新問題。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