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雙循環發展格局下遼寧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路徑研究

發布時間:2021-11-26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在雙循環新格局下遼寧港口物流與相關產業均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尤其是對于裝備制造業,迫切需要兩者實現深度融合發展。首先分析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機理以及雙循環發展格局下遼寧港口物流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基于雙循環

  摘要:在“雙循環”新格局下遼寧港口物流與相關產業均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尤其是對于裝備制造業,迫切需要兩者實現深度融合發展。首先分析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機理以及雙循環發展格局下遼寧港口物流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基于“雙循環”新格局戰略目標,從智能化、柔性化、綠色化、集成化四個方面提出遼寧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路徑。

雙循環發展格局下遼寧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路徑研究

  關鍵詞:雙循環;港口物流;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路徑

  一、引言

  長期以來,由于港口與所在城市的相互依存關系,使得港城聯動發展問題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但現有研究成果大多是針對港口、城市、臨港產業的聯動發展問題,缺乏新形勢、新戰略下基于供應鏈視角對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路徑方面的系統性分析。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興起,產業轉型不斷深入推進。國際經貿關系錯綜復雜,世界經濟低迷不振,新冠肺炎影響廣泛深遠。習近平同志在2020年7月21日提出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這將有助于化解日漸增長的國際風險,為穩固供應鏈、產業鏈以及經濟運轉,加速轉型升級價值鏈和需求鏈提供戰略支持。另一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政府相關部門聯合出臺了《推動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提出了18項重要措施。面對新形勢、新戰略,亟須強化理論與實踐創新,以港口與裝備制造業融合為對象,以遼寧沿海港口整合和新冠疫情等新形勢、“雙循環”新戰略為切入點,以完善遼寧沿海港口與裝備制造業的結構、能力水平為導向,構建遼寧沿海港產深度融合發展模式,為我省政府相關部門及港產企業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二、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機理分析

  1.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相互關聯與制約

  從經濟學的視角出發,兩個產業的商品或者服務交換程度高,可以表示兩個產業的生產要素互補性強,也間接反映了兩者之間的關聯程度高。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具有一定的關聯度,兩者之間互相聯系、影響,形成了雙重互動關系(見圖1)。由于裝備制造業涵蓋了電子、機械、電氣設備等產業,且這些產業前后具有明顯的關聯效應,因此裝備制造業產業具有較長的價值鏈條和較高的關聯度。就汽車制造來說,據統計,汽車工業產值的70%左右來自于上下游產業。在汽車貿易和服務業方面,每輛汽車約40%的價值轉移到第三產業,汽車產業對服務業的驅動在30%~80%之間[1]?梢,裝備制造業通過產業鏈的關聯作用,對其產業鏈其他環節的發展起著積極的帶動作用。港口物流具有顯著的基礎性,對臨港及其腹地的裝備制造業產生獨特的區位優勢。同時,裝備制造業形成的產業集群又能增加對港口物流的需求,可以很好地解決資源配置問題,加強了港口的發展建設,接著帶動裝備制造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這又能提高港口基礎設施能力。這種雙重互動作用也就是港口物流和裝備制造業的聯動作用的體現,進一步說明了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

  2.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在相互促進的過程中完善自身產業升級

  產業升級是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產業內部結構與城市經濟活動由低水平向高水平逐步融合的發展過程。其中交通運輸發展水平是影響產業布局和結構的重要因素,運輸發展水平的改善對產業布局和轉型升級具有重大的影響,所以港口物流供應鏈可以整合到裝備制造業供應鏈并起到內部化合作用(見圖2)。隨著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港口物流服務水平和輻射范圍得到了加強,促進了港口升級。交易成本的降低和市場需求的逐步加強,不僅擴大了了市場規模,也對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產品向著高端化發展。裝備制造業逐步向高端價值鏈的方向轉變,促使了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這就要求產業上下游部門提高融合程度,以獲得價值鏈前端研發、設計環節的優勢。設備的更新升級,進而促進了勞動生產率和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在材料采購、物流運輸的過程中,裝備制造業與港口物流的整合關系的加強,將會隨著企業要素稟賦的差異性和企業規模的變化而鞏固資本密集型企業在產業布局的重要地位,并推動裝備制造業向資本密集型產業方向升級。

  三、雙循環發展格局下遼寧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必要性

  1.有助于提升遼寧港口物流的服務水平

  2018年底,遼寧省政府與招商局集團共同成立遼寧港口集團,這也意味著遼寧港口資源整合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目前,遼寧港口處于整合過程,還無法適應新格局下裝備制造業對物流的需求,現階段的港口資源整合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遼寧港口沒有構成整合優勢,港口群之間合作還有待加強。因為港口腹地存在一定的重合關系,內部港口間重復建設,相互壓價、同質化競爭嚴重,這種惡性競爭最后就導致港口很難發展壯大,降低了遼寧港口的競爭力。因此,遼寧港口在與環渤海區域其他港口以及日本韓國等港口的競爭中處于下風,其石油產品、礦石散貨、冷鏈服務以及集裝箱等重點業務面臨考驗。第二,港口之間的整合仍然是以資源整合為主要內容,不僅沒有實現遼寧港口群一體化整合,也沒有突破港口之間的資源整合局限從而達到港口與其腹地物流服務供應鏈與裝備制造產品供應鏈之間的融合發展,也就是裝備制造業提升港口服務能力和輻射范圍帶動港口升級,港口同時又為裝備制造業提升生產效率和配置效率實現產業升級。第三,港口群的整合僅僅處于形式和數量的整合,暫時解決了股權、管理組織等問題,還沒有實現功能、本質上的整合,不能形成合理的港口布局和良好的港口資源結構。因此,目前遼寧港口物流服務仍舊是傳統的集散、倉儲等,大批量、靈活性小、存在一定區域性是其物流服務主要特點。因此,遼寧港口不能很好地匹配新發展格局下裝備制造產業對物流的需求。

  2.有助于提升遼寧裝備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遼寧裝備制造業出口貿易比重不斷上升。2019年,遼寧裝備制造業占全部規模以上裝備制造出口貿易額的比重為42.80%[2]。遼寧作為我國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之一,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門類比較齊全的體系。當前,遼寧省就采取產業集群發展戰略建立世界先進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已經形成共識。沈陽市對鐵西區進行了深入改造,形成了以數控機床、石油化工裝備、電力傳輸裝備、大型礦山開采裝備等為主要產品的鐵西裝備制造業示范區。大連市借助其得天獨厚的臨海優勢以及優越的對外開放條件,建立了汽車整車配套、重型裝備及零部件、船舶制造等產業集群,形成了兩區一帶式臨港裝備制造業集群區域。還有以冶金裝備和礦山配套設備產業為代表的鞍山市、以精密儀器產業為代表的丹東市、以船舶制造以及維修產業為代表的盤錦和葫蘆島市等其他城市也都表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未來,遼寧在車用柴油機、遠洋船舶、電氣設備、數控機床、鐵路機車、輕型汽車以及軸承等領域將有更多“走出去”的機會。但遼寧省在實施產業集群戰略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關注和尚需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對產業集群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尤其是港口生產性物流業發展落后于產業集群發展的問題。因而在經濟轉型和結構創新的關鍵階段,如何實現產業集群發展模式與港口生產性物流服務業有效對接,以推進遼寧裝備制造業組織模式的創新,實現產業結構升級,釋放港口物流需求,將對推動遼寧經濟穩定增長具有重要而又緊迫的現實意義。

  四、“雙循環”新格局下遼寧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推進路徑

  1.提升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智能化水平

  無論是市場競爭還是滿足客戶需求,供應鏈體系均需要高效協同與快速響應。同時,港口的發展不能僅僅局限于港口碼頭的升級換代,它更大的作用發生在港口之外,這個范圍應當包括貨物流動的整個過程。因此,推動智慧供應鏈成為發展大趨勢。智慧供應鏈是將現代化管理和數字技術結合起來,從而實現自動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企業供應鏈系統。遼寧港口物流應與裝備制造業的計劃管理系統、客戶管理系統及供應商管理系統等實現集成,借助定位追蹤、物聯網感知、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實現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流程數字化、數據流程化。在數字化基礎上,從數字化向網絡化進化,推動物聯網技術在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中的應用,通過電子單證標準化打通各個并行的產業互聯網,形成網絡集群,實現各個產業互聯網與物流互聯網的互聯互通,推動港口物流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梢詮母劭谖锪魅“一單制”服務模式促進信息協同方面著手。“一單制”可以實現海鐵多式聯運運輸體系的不同運輸規則、不同單證、不同信息系統的對接,不僅能減少物流環節多次轉換運輸單證的成本,還能通過信息系統的有效銜接,提高不同運輸方式之間貨物轉運的效率。“一單制”模式明顯提高了物流信息透明程度,從而實現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信息的集聚和共享。

  2.提升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柔性化水平

  進入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物流業、制造業。供應鏈彈性不足、產業鏈協調性弱、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不足等問題突出,直接影響產業的順利運行和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供應鏈柔性就是以需定產,根據不同時間的需求變動做出迅速反應,構建靈活、完整、敏捷的供應體系。因此,在疫情沖擊下,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需要解決效率、穩健、成本、風控兼顧的問題,港口物流企業可以與制造業開展戰略合作,根據自身承接業務范圍的大小,開展上門提貨、干線多式聯運、循環取貨、直供產品上線等業務,并且在通關查驗方面提高效率,縮短時間成本,使其具備快速應對突發情況的適應能力和面對不確定性時的緩沖能力,以提高供應鏈柔性化運作水平。

  3.提升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綠色化水平

  綠色化發展已經成為未來趨勢,港口物流的綠色理念應與裝備制造業融合,推動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綠色融合發展。也就是說,港口與裝備制造業應著眼于供應鏈的整個鏈條,將港口與裝備制造業的核心價值觀、社會責任有機結合起來,在能源利用、生產制造、倉儲包裝、產品運輸、物流配送、廢物排放等多方面,協同推進標準化、減量化、資源化、循環化,構建可持續的供應鏈。比如采用可循環包裝技術、新能源集卡和拖車、智能穿梭車,雙方聯合擴大綠色運輸比例以及完善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整個供應鏈條的數據智能感知和實時采集,提高港口運作效率,不僅僅控制港口碼頭的能源消耗,還要降低在其他環節造成的污染,避免僅形成局部的綠色化發展,促進全局節能減排。

  4.提升港口物流與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集成化水平

  裝備制造企業與供應鏈節點企業連接與高效協同越來越重要,集成供應鏈成為發展大趨勢。集成供應鏈是指供應鏈系統的集成,也就是說,把企業內部(裝備制造企業)外部(港口物流)融合,把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的各種業務看作一個整體功能過程,實現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商流四流合一所形成的虛實結合的供應鏈網鏈系統全面集成,形成集成化的供應鏈體系,達到全局動態最優目標。具體而言,實際上就是“兩鏈”融合聯動發展(見圖3),即以建設港口物流綜合服務平臺為核心,以發展海鐵聯運為突破,根據遼寧各個港口的功能、發展定位、特點以及所輻射區域的資源稟賦,積極建設具有服務價值增值的港口供應鏈,通過與產品供應鏈融合,實現物流、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四流合一”。——論文作者:孫家慶王振宇黃炟

  相關期刊推薦:《世界海運》本雜志是由國家科技部和新聞出版署批準、大連海事大學主辦、大連海事大學期刊社出版的綜合性海運科技刊物,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欄目有海運展望、航海技術、航運安全、航運管理、各國海運、機電管理、航運市場、通信導航、海事法規、環境保護、船舶市場、港口介紹、專題講座、教育培訓和航運動態等。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