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5-19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資本投資論文發表了流動人口人力資本投資問題研究,流動人口是城鎮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流動人口的人力資本投資、教育投資和培訓投資成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催化劑,論文介紹了流動人口的人力資本現狀,并給出了完善流動人口的人力資本投資的相關建議。
這篇資本投資論文發表了流動人口人力資本投資問題研究,流動人口是城鎮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流動人口的人力資本投資、教育投資和培訓投資成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催化劑,論文介紹了流動人口的人力資本現狀,并給出了完善流動人口的人力資本投資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資本投資論文,流動人口,社會融合
前言
流動人口已經成為城鎮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因此,加強流動人口的人力資本投資對提高人口素質,增加流動人口收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社會融合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人力資本投資的形式
所謂人力資本投資,是指投資者通過對人進行一定的資本投入(貨幣資本或實物),增加或提高人的智能和體能,這種勞動能力的提高最終反映在勞動產出增加上的一種投資行為。它包括投資主體,投資對象,投資產生的智力、知識、技能、體能,投資產生的未來更大的價值收益等四個方面。人力資本投資同物質資本投資一樣,具有投資的一般性,是能夠帶來新的價值增值的行為,但人力資本投入產出效益要大于物質資本投資,是一切投資中收益最高、獲利最大的投資。
1.1教育投資
接受高等教育就會產生直接成本、機會成本和心里成本,相對應也會帶來經濟收益和心理收益。直接成本:直接支出學費以及其他與接受高等教育直接相關的成本。機會成本:因接受高等教育而無法工作損失的四年的工資報酬,或者剛參加工作需培訓等原因導致工資在最初幾年低于已經有幾年工作經驗的高中生,嚴格說這兩種都屬于機會成本。那么教育投資的收益有哪些呢?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第一,教育投資能夠提高個人的整體素質水平,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和信用水平。第二,教育投資明顯改善勞動者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導致國民收入水平提高。第三,教育投資有助于提高就業率,增加個人收入,這是人力資本中知識增量價值的體現。
1.2培訓投資
勞動者大多勞動技能都是通過培訓獲得,學校獲得的是理論知識,而培訓直接服務于人力資本存量增量。在職培訓是最普遍、最主要的方式。培訓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機會成本。為了培訓需要支付的講課費、培訓場地、培訓設備費用稱之為直接成本。機會成本是指勞動者需要請假參加培訓,這樣給企業帶來一定損失。培訓收益主要表現在勞動者生產率提高上。
1.3勞動力流動投資
這種投資是現代市場經濟形勢下的普遍現象。勞動力跨地區間,跨行業間流動能夠使勞動力得到更有效利用,從而提高收入水平。勞動者收益是獲得相對于原收入更高的工資福利。但是活動要有合理限度,過于頻繁,流動接近于失業。
2流動人口的人力資本現狀
2.1流動人口受教育程度的總體水平較低
衡量人力資本的指標之一就是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以占流動人口比重較大的農村勞動力為例,據統計,1990-2010年部分年份我國農村居民家庭勞動力文化狀況令人堪憂,教育程度從低到高排序,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農村勞動力1990年所占比重為20.73%,到2010年為5.73%,比重下降了15個百分點;大專及以上的1990年所占比重為0.1%,2010年為2.41%,比重上升了2.31個百分點。但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達到82.6%;高中及以上比重偏低,總體水平仍然不高。
2.2流動人口缺乏職業技能和農業生產技能
國家和各地方政府對流動人口的職業教育培訓,實施了重點計劃,包括“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陽光工程”、“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雨露計劃”和“綠色證書工程”等綠色通道。但是,現行的做法與制度存在相違背的地方。流動人口進入用工單位后,缺乏有效的職業技能培訓,基于自身所蘊藏的知識和技能,很難滿足崗位需求。久而久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用工單位和勞動者合作的需求。另外,有數據顯示,60%的新生代農民工缺乏基本的農業生產知識和技能,其中24%的新生代農民工完全不會農活。因此,新生代農民工脫離農業生產,成為城市流動人口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局面。
2.3流動人口的培訓不到位
從政府角度分析流動人口的人力資本投資。流動人口數量逐年遞增,建立有效的培訓機制,就要求由多個部門共同管理、實施、反饋、監督。每個環節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國家、企業、個人三方未建立起穩定的培訓合作機制。培訓經費問題難以協調,從而影響流動人口的培訓實施和效果,很難滿足其基本的就業要求。從企業角度分析流動人口的人力資本投資。流動人口流動性強,很難與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因此,企業對流動人口的培訓投入力度較低,并且施以簡單崗位的操作技能,而對于高層次職業素質培訓少之又少,折射到自身的人力資本投資未得到明顯提高。從培訓機構分析流動人口的人力資本投資。培訓機構應該是多元化的,包括政府部門、職業技校和社會培訓機構。流動人口的培訓模式應針對其特征進行技能鍛煉和短期再教育,最終達到培訓目標。從實際情況來看存在培訓方式單一,內容針對性不強,培訓時間不足,培訓效果差等問題。
3完善流動人口的人力資本投資的相關建議
3.1提高流動人口的人力資本投資認識度
人力資本投資同物質資本投資一樣,具有投資的一般性,即消費性和生產性。但人力資本投入產出效益要大于物質資本投資,是一切投資中收益最高的獲利最大的投資。流動人口數量龐大,我國現代化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依靠流動人口的貢獻,光靠政府投資是不夠的,自己也要清楚的認識到,最后的受益者還是個人,應積極參與各種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解決人力資本存量不足的問題,不斷提高自身整體素質。
3.2建立以政府為主、企業和個人為輔的培訓體制
政府應該將職業教育培訓公益化,賦予培訓機構相應權力,使培訓行為具有導向、促進和規范作用。政府設立培訓專項預算,通過財政撥款給予培訓機構保障。企業常常出于自身考慮,是否開展培訓與組織文化相關。各企業應提高思想認識,重視職工的職業教育培訓,與培訓機構合作促進職工整體素質提升。對于積極開展培訓工作的企業,政府應通過相關激勵政策進行扶持與鼓勵。個人應提高對人力資本投資意愿。通過資本投入,增加人的智能和體能,積極參加職業教育培訓,不斷提升人力資本存量,促使流動人口能夠真正融入城市。
3.3切實保障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障體系
社會保障體系對提高流動人口的人力資本存量具有現實意義。流動人口的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等社會保障將逐步全面覆蓋,這樣就減輕了他們的生活成本,才有可能將部分收入用于支付人力資本投資。健全和完善多層次、多元化、促進勞動力自身發展的開放型社會保障體系,擴大覆蓋面,提高待遇支付水平,努力使流動人口和城鎮職工的社會保障政策相互銜接。
主要參考文獻
[1]錢正榮.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合問題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0(2).
[2]我國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的基本特點[N].中國人口報,2011-11-7(3).
[3]張艷華.農村人力資本投資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7,21(6).
[4]國家統計局.新生代農民工的數量、結構和特點[EB/OL].
[5]牟增芬,孫正林.基于人力資本理論的新生代農民工培訓問題研究[J].中國林業經濟,2011(1).
作者:呂峰 楊文杰 單位:保定市糧食稽查大隊 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企業也都開始重視人力資源管理了,很多技術人員也對此進行過一些研究。本文是一篇人力資源管理論文,主要論述了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