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5-25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下面是兩篇會計類的高級職稱論文范文,隨著在線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及空間教學的如火如荼,采用網絡空間學習成為當今學生的主要方式,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加快建設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環境,有效提高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水平和學生的信息化使用能力。
下面是兩篇會計類的高級職稱論文范文,隨著在線教育的快速發展,以及空間教學的如火如荼,采用網絡空間學習成為當今學生的主要方式,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加快建設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環境,有效提高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水平和學生的信息化使用能力。
《名師空間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改革》
關鍵詞:名師空間;工作任務;教學改革;職業教育
一、改革背景
在線教育以傳統的課堂教學,轉化為網絡學習,最大效率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靈活性、多樣性、測量性、開放性等優點。當前,教育信息化進入了應用轉型關鍵期。如何探索出一種以空間授課為主的新型教學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年近來,部分高職院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采用“互聯網+”的方式進行了部分課程的試點性教學改革,如采用手機進行教學,加大空間在教學中的使用率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VR等虛擬現實技術等。由于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陳舊的教學內容和簡單的教學方式已明顯不能滿足高職人才培養對相應課程的教學需求,改革效果并不明顯。所以,針對《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改革,在運用世界大學城云空間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實踐效果,探索符合高職教育教學培養目標的信息化教學改革,為打造新型信息化教育平臺,推動網絡學生自主學習空間革命的前進提高了實踐經驗。
二、改革內容
1.空間內容搭建。教師通過大學城云空間平臺,創設專業實踐教學環境,創建空間課程,打破了時間與空間、企業與學校、教師與職教專家、學生與學生群體的所有界限,以信息化手段進行工學結合,采用基于工作任務的教學引導式進行空間開放課程建設,搭建好任務提交欄,在線考試欄,咨詢答疑欄,學習導航等,確保學生任務的提交,搭建學生在線考試,以考試反推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加深印象,以及從空間課堂中獲取更多的實踐資源和教學案例。
2.教學手段改革。在教學情境設計中,以名師空間課堂為載體,充分采用互聯網+名師空間課堂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手段的改革,對于課程單節理論知識的考核,適時采用手機進行教學,特別是針對那些比較抽象的描述,通常都是借助課件實現,或利用虛擬軟件對操作過程進行仿真,如果出現問題,可以及時修正,從而節省了時間和成本,提高了技能掌握的熟練性,也有效的將手機轉變為學習工具。
3.教學方法改革。借助名師空間將學習資源可以先放到平臺上,引導學生運用空間課堂,學生可以提前自學,其次就是充分運用“五步法原則”,在課程上合理安排90分鐘時間,先由老師按照每個任務書的要求邊做邊講15分鐘,學生再按照老師演練方式和要求操做30分鐘,在做的過程中老師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課中休息10分鐘,再由老師講解20分鐘的難點、理論點和補充知識點等,學生再做20分鐘,即通過過程考核(截取評分圖像),通過操作演練的學生為該任務考核合格,不通過取具體分數(有評分系統),最后5分鐘學生上傳任務結果。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和教學效率,又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增了加他們對新技術、新器件了解。
4.課程任務分解。首先是通過企業調研,結合工作中實施會計電算化企業的情況,充分了解當前會計崗位對會計電算化軟件操作技能的要求,以工作崗位為載體,重構課程內容體系,強化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結合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技能的要求,重新組合課程內容,按照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基礎到綜合的原則,精心設計了學習模塊和任務。將基本技能整合為13個具體任務,將必備知識點和技能訓練融于這13個任務之中,將13個任務貫穿于課程教學全過程。每個任務都是按“教、學、做”的步驟進行設計,每個任務相互結合,又循序漸進,學生從簡入難,不斷深入,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就業技能。
5.考核方式改革。為了配合“基于工作任務的名師空間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課題組對傳統的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推行全程化與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將學生參與教學、完成任務情況、工作態度、創新等內容作為考核基本要素。特別是將每個任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的重要方面?己诉^程不僅包括了對學生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的考核,也包括了對學生職業素質、團隊合作精神的考核,具體考核方式為平時成績考核、過程考核、分層次考核、在線考核等多種模式相結合。
三、改革成效
通過近一年半的實踐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地提高了本課程的教育教學質量,有力地推動了學院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充分的表明采用這種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職業崗位核心技能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改善,學生學業成績及格率為100%,優秀率為52.2%,學生滿意度從2015年的87%,上升到2016年的99%以上。經過一年多的試驗教學,取得的成績主要是:一是運用“五步法原則”,有效促進學生學習,加強互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覺,覺后做,即在做具體任務中學習,在學習中明白,在明白之后再去做,學生積極性大大提高,參與互動效果上升,教師有效控制了教學課時的90分鐘。二是引進仿真教學和考試平臺,讓每位學生都能訓練、都有獨立任務,每位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感受。
四、結語
本次改革一是有效革新了教學理念,實現了由傳授理論知識向注重實踐能力培養的轉變,強調了技能的培養;二是有效創新教學組織模式,把工作任務作為能力訓練的載體,參照企業的相關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突出學生職業技能的訓練,促進了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增強了學生的適崗能力,三是強調了信息化的融入,有效的將名師空間融入到教學組織過程中,學生對新的學習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信息化運用能力大幅提升;四是取得了更大的改革成果,該課程成功立項2016年湖南省職業名師空間課堂?偟膩碚f,基于工作任務和空間教學的方法不僅影響學習動力和態度,也影響了學生的知識量,課程改革良好的教學成果產生了一定的示范效應和實際應用效果,在當今新形勢下,盡管網絡教學法并不能解決課程中遇到的所有問題,至少對課程質量的提高是有益的,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參考文獻:
[1]牛傳明.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的教學模式新突破[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1):178.
[2]劉瓊.基于云空間的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4,(21):229.
[3]史先紅,郝夏斐.基于網絡空間平臺的高校教育技術教學改革實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5):110.
作者:曾明 郁春蘭 單位: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
《中職會計電算化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踐》
【摘要】本文主要從任務驅動教學法與其教學優勢入手,從任務設計、教師引導以及任務實施過程和教學反饋、拓展提高等環節對中職會計電算化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踐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會計電算化;中職;應用
會計電算化教學是中職會計專業中核心課程,具有很強技術性與應用性,需要學生掌握會計電算化基本概念與理論知識的同時,熟練掌握電算化操作技能。但在中職會計電算化傳統教學中,教師多比較偏重對理論知識的灌輸,忽略了學生學習主動性與會計電算化應用性,導致教學效率較低。[1]近年來,任務驅動教學法以其突出的教學優勢逐漸被應用到現代教學中,取得了較好教學效果,也為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途徑。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與其教學優勢
任務驅動教學是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而形成的教學方法,與傳統“提出概念”至“解釋概念”再至“舉例說明”教學相比,任務驅動教學則以“任務”為核心,通過“提出任務”至“分析任務”再到“完成任務”與“總結回顧”各環節來完成教學。[2]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突出特點在于教師首先需要對教學任務進行設計,然后將課堂知識蘊藏于教學任務中,學生可通過完成任務過程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對任務進行分析,同時需要對完成任務的方案進行研究,最終完成學習任務。在整個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具體任務與教學內容融為一體,不僅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參與性,對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與鍛煉,同時能夠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合作意識,有利于教學效率提升,已經成為現代教學中重要教學方法。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實踐應用
為貫徹“以學生為主體”與“以教師為主導”這一教育理念,在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中中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可通過以下幾個環節實施。
(一)任務設計
以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中“銀行對賬業務”課程為例,對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實踐應用進行分析。在教學實施前,教師可通過對教學資源的利用與整合,形成一套模擬賬,將其作為總教學任務,然后將教學任務分解為系統化子任務,每項子任務中均涵蓋學生所需掌握操作技能。每次教學開始,教師均提出相應教學任務,指導學生完成每次教學學習目標。[3]如“銀行對賬業務”,其為總賬系統出納管理中組成部分,同時是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考綱中考點,其教學目標為學會“銀行對賬”操作基本步驟和相關理論。教師應要求學生于課前通過手工完成銀行對賬,對“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進行編制;上課時,要求學生在會計電算化操作下對銀行對賬業務進行處理,明確具體任務與學習目標。
(二)教師引導
在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師應做好任務分析與引導工作。針對中職會計電算化課程在操作技能培養方面要求,教師可在課前對電算化各個操作技能進行演示并錄制成視頻資源,對應課程各個知識點,為學生操作提供指導。如在“銀行對賬業務”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師可提前對“銀行對賬初始化”及“銀行對賬”等知識點視頻進行錄制;上課過程中對銀行對賬概念與操作步驟框架進行講述,引導學生自行查閱資料;然后通過教師現場操作演示或觀看視頻資源來組織學生進行學習。
(三)任務實施過程
在任務驅動教學中,任務實施過程為其中中心環節,對會計電算化教學目標是否能夠達成具有決定作用。通過引導環節,在任務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發展。[4]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對視頻資源的利用完成“銀行對賬初始化”與“輸入或導入銀行對賬單”以及“銀行對賬”和“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等電算化操作工作任務,確保學生順利完成本次教學任務。學生在任務實施過程中,發現問題時可自行嘗試解決,也可采取合作學習形式進行解決。教師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對學生進度進行觀察,提醒學生對會計準則加以注意,通過細節指導對學生職業素養進行培養。針對學生個別問題,教師可采取個別指導方式;針對學生普遍問題,教師可擦去集體輔導方式。整個任務實施過程主要在于對學生實踐技能進行培養,加強學生對軟件操作能力。
(四)教學反饋
在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教學反饋環節屬于檢驗收獲環節。為更全面地評價教學目標完成情況,在評價形式上可以更加多樣化。除了對學生在課堂中操作技能過程與結果加以評價外,還可對學生自主學習效果與協作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如對“銀行對賬業務”進行學習過程中,可根據學生在理論知識方面掌握情況,實施“銀行對賬”理論測試,測試學生對該部分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所需掌握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于學生操作技能完成情況,可通過教學評價表對學生操作結果進行核對。會計電算化在操作結果上具有唯一性,課堂操作評價表應針對整堂課學生學習情況,包括學生銀行對賬初始化操作結果正確與否,學生輸入或導入銀行對賬單操作結果正確與否,以及學生銀行對賬操作結果正確與否和學生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正確與否等內容,讓學生根據教學評價表總結學習收獲,實現知識自我建構,同時可對學生語言表達與歸納總結能力進行培養,達到在學生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效果方面評價。
(五)拓展提高
為鞏固教學效果,滿足學生課后學習需要,任務驅動教學課后可加入拓展提高環節,布置教學課后任務,拓展提高任務主要為課后對課堂所學任務進行鞏固練習。以“銀行對賬業務”任務驅動教學為例,在課后教師可再增加一套模擬賬,學生需要依靠自身能力完成課后任務。教師應對網絡資源加以充分利用,對于錄制的相關視頻與演示資源等可將其上傳至網絡平臺,為學生課后脫離課堂學習提供指導與參考。針對學生課外作業完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教師可借助QQ群、微信群等給予學生課外輔導,使學生在及時掌握所學知識。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的應用,可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積極性,教師應充分發揮任務驅動教學法優勢,不斷改進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
參考文獻
[1]金鈴.論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的教與學[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旬刊,2015,(1):94-95.
[2]付歡歡.任務驅動教學法初探[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5,(3):60-62.
[3]王敏.對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改革的思考———以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04):93-95.
[4]劉艷萍.任務驅動法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3):165.
作者:張麗麗 單位:河北秦皇島技師學院
推薦閱讀:《產業經濟研究》雜志(IndustrialEconomicsResearch)創刊于2002年,由南京財經大學主辦,是我國第一本專門研究產業組織、產業聯系與結構、產業政策與產業規制問題的專業學術刊物。2007年,我刊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