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農業經濟論文范文農地流轉下農戶對金融創新方式的選擇

發布時間:2016-05-23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

摘 要: 本文通過對射陽農戶的借貸情況進行調查問卷分析,從全部樣本來看,有資金缺乏狀況的農戶占樣本總體的78.50%,共計158戶,說明多數農戶在生產過程中有資金困難。那么應該如何選擇金融創新方式呢?本文通過對農地流轉下農戶對金融創新方式的選擇進行了一些研究

  本文通過對射陽農戶的借貸情況進行調查問卷分析,從全部樣本來看,有資金缺乏狀況的農戶占樣本總體的78.50%,共計158戶,說明多數農戶在生產過程中有資金困難。那么應該如何選擇金融創新方式呢?本文通過對農地流轉下農戶對金融創新方式的選擇進行了一些研究,文章是一篇農業經濟論文范文。
  【摘 要】 本研究以鹽城市射陽縣的大農戶為調查對象,通過實地走訪以及數據整理分析,對農地流轉下農戶對金融創新方式的選擇進行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將得到的數據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得出農戶對農地抵押這種金融創新方式的選擇傾向。研究表明,從總體上看,我國農戶貸款需求仍有很大部分無法得到滿足,農村金融市場仍然存在供給缺口;在對金融創新方式的選擇上,農戶年齡、家里的勞動力人數、農地的面積、總產量、是否有貸款以及首選的融資方式等等因素具有重大影響。最后,在政策以及金融體系方面提出了合理建議。

  【關鍵詞】 農地流轉,金融創新方式,logistic模型

  一、土地流轉下農戶金融需求現狀分析

  (一)農戶借貸情況分析

農業經濟論文范文

  有些農戶不愿向銀行借貸,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正規融資中遇到的問題主要集中于一方面,就是大部分農戶認為辦理貸款的過程繁瑣、需要長時間溝通、閱讀并簽署大量協議需要耗費大量精力。這說明銀行等金融機構要針對農戶的實際情況改進貸款業務工作,簡化手續、提高效率。另外,抵押不足又一次占據了較大比重,這無疑體現了農戶貸款困難問題的核心所在,就是缺少貸款抵押物,無法通過金融機構進行融資,只能轉向親戚朋友等民間融資渠道來解決問題。

  (二)農戶融資偏好與資金使用情況

  在缺乏資金的158個樣本中,借貸來自于金融機構的有72個,占總數的45.57%。貸款來自于民間借貸的有86個,占54.43%,可以看出農戶在面對資金困難時選擇民間借貸多于金融機構。這體現出農戶習慣于向民間融資這種偏好。農戶習慣于向民間融資的這種偏好,李曉明,何宗干(2006)將其歸因于:一是民間借貸由于其借貸手續簡單、違約風險小、交易成本低等優點;二是向正規金融機構借貸門檻較高,服務體系不完善等缺點,造成農民偏向于向親戚朋友鄰居等借錢。費孝通(2001)認為不管是從某個區域還是從全國范圍內來看,農戶融資大致遵循如此順序:農戶的內源性融資、親緣血緣性融資、區域內有息非正式借貸、正規金融機構信貸、商業貸款等。

  二、主要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結論

  研究數據發現,土地流轉背景下大、中、小農戶的金融創新狀況、土地情況存在明顯差異。小型農戶對金融創新需求相對較小,且基本多為民間融資、個體借貸,主要原因在于小型農戶生產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資金投入少,只涵蓋種子、農藥等成本;中型農戶對金融創新大,與小型農戶相比,中型農戶投入成本和日常開銷更大,而且中型農戶有向大型農戶發展的趨勢,規;慕洜I生產需要更大的資金投入;而大型農戶由于生產規模穩定,機械化水平較高,資金回籠較快以及生產的多樣化,因此大型農戶存在金融創新,但是沒有中型農戶那么大。

  經過研究發現,我國農戶存在金融創新狀況,且主要存在民間借貸和向金融機構借貸兩種方式,但是民間借貸仍然是當下農村土地流轉下農戶的主要選擇,為什么民間借貸仍是農戶解決金融創新的主流來源?經研究調查,我們將從金融機構角度和農戶自身角度兩個方面分析原因。

  一方面農業特殊的生產風險直接導致了農業借貸的高成本和低收益,因為農業固有的高風險和低收益特征與金融機構追求利潤、規避風險的屬性相矛盾,這嚴重制約了金融機構向農戶提供資金支持。另一方面,農業貸款監督困難,農戶經營財務狀況難以了解,且多為個體農業戶,擔保抵押物和擔保人難以達成一致,這一系列因素也是制約金融機構農戶貸款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農戶資產不穩定,以農村合作社為例,農村合作社的市場準入條件很低,成立一個合作社只需5個以上農戶就可以辦理注冊,而且自愿進退社原則使合作社的資產運營狀態不那么穩定。另一方面,金融機構貸款門檻高,審批流程復雜,研究可見,農戶多為50歲左右的小學初中文憑勞動者,文化程度的限制,導致農戶對銀行借貸仍存在抵制情緒,相比較而言,更愿意傾向親戚好友的民間借貸。

  通過理論研究以及實地調查發現,目前我國農戶貸款需求仍有很大部分無法得到滿足,農村金融市場仍然存在供給缺口,農戶融資渠道過于單一,缺乏有效的融資體系,需要進一步擴展融資渠道,實現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市場化融資多渠道相結合

  (二)政策建議

  從金融機構及農戶兩方面給出如下建議:

  1.大力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改變金融機構與農戶一對一的傳統授信方式,著眼于整個農業供應鏈。

  金融機構對農業放貸積極性不高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農業自身的固有性風險,即投入產出比例的不確定性,所以改變土地流轉背景下的針對農業單一金融創新進行放貸的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從現有的單一性資金放貸轉而向整條產供銷農業鏈條放貸,相當于金融機構間接參與到農戶的經營生產中,資金的投入以及應用具有了針對性,從而有效分散金融機構向農業貸款的風險。

  2.促進以農行、農發行為核心、農信社為主導的農業金融生態圈建立,降低農戶創新金融的準入門檻。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商業銀行大量撤出在農村的金融機構,農村信用合作社肩負起為“三農”服務的艱巨任務。尤其在當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已逐漸普及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選擇從農信社取得農業發展的資金支持,農業金融生態圈的建立顯得迫切而又迎合實際。簡化農業小額貸款的審批手續,做好農業小額貸款在農戶中的宣傳工作,使農戶一有金融創新首先想到的是農信社,架起金融機構與農戶間的橋梁。

  3.加大政策扶農力度,促成農業產業化經營。

  我們在研究農業發展資金來源渠道時發現單一的資金來源一方面阻礙農業走向產業化道路,而要走創新金融道路,研究樣本未形成農業發展產業鏈又成為攔路虎。政策扶持與技術支持配合,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方式對農業自身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而這一點也是拓寬農業創新金融道路、降低金融機構農貸風險、增強金融機構信心的關鍵。

  [項目課題]本研究得到南京農業大學SRT計劃基金資助
  農業經濟論文發表期刊推薦《農業經濟問題》(月刊)創刊于1980年,是由農業經濟問題雜志社承辦的、由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和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國家級經濟學核心期刊,辦刊宗旨:在遵循“創辦學術期刊、探索農村改革、面向宏觀決策、促進學科發展”宗旨的基礎上,洞察農業發展焦點問題、辨析農村改革熱點問題、探討農民奔小康難點問題。在反映農業經濟理論、介紹農業經濟政策,提供農業問題解決方案等方面具有獨到的作用,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已成為國內最具權威性的農業經濟學科核心期刊。榮獲北京科技期刊全優期刊獎。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