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4-22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隨著我國互聯網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車輛技術的交叉融合發展,當前我國城市交通管理領域車聯網技術的應用日益普及,通過車聯網能夠將 司機、乘客、行人、道路、車輛與調度員之間的信息進行聯通,并形成城市交通管理大數據網絡,實時監控城市道路交通相關信
摘 要:隨著我國互聯網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車輛技術的交叉融合發展,當前我國城市交通管理領域車聯網技術的應用日益普及,通過車聯網能夠將 司機、乘客、行人、道路、車輛與調度員之間的信息進行聯通,并形成城市交通管理大數據網絡,實時監控城市道路交通相關信息。除此之外,在新技術發展的背景下,共享出行等新型出行方式出現,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城市原有的交通運行場景及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技術時代城市交通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提出了城市交通管理與服務問題解決新思路以及新興技術下的城市交通管理與服務的新發展,并根據上述分析,提出新技術時代城市交通管理與服務研究未來發展展望。
關鍵詞:城市交通 交通管理 服務研究 發展展望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當前我國城市人口急劇上升,而人口的急劇上升導致城市交通繁忙,城市出現交通擁堵的現象越來越頻繁,與此同時,隨著新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交通出行領域出現了新的發展態勢,首先,我國城市道路交通出現了多圈層的發展態勢,城市化的發展及輕軌等新型交通的出現使人們出行更加頻繁,出行方式也呈現多樣化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城市交通壓力也越來越大;其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于出行質量和要求也越來越高,部分人群不再滿足于傳統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追求更高品質的出行方式,因此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出現了分化,在城市中出現了出行方式多模式化現象;最后,城市交通出現擁堵問題,其本質是現有交通基礎設施無法滿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加強供需雙向調控,一方面需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多樣化出行方式盡量滿足人們的出行需要,而另一方面,則需要大力發展合成出行以及公共交通,提高交通出行資源的使用效率,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借助車輛網技術,使得相關交通管理者工作者能夠實時接收路面信息,并根據相關數據情況作出最為恰當的指揮處理。
1 新技術時代城市交通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1.1 新技術支持了海量人口出行的全息感知
在過去交通管理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只能大概預估交通管理情況,并分析造成相關現狀造成的原因,由于缺乏精確的數據,在過去分析相關原因式,其分析結果并不精準,而隨著新技術的出現,浮動車、手機、 IC 卡以及遙感影像技術使得交通管理人員能夠實時獲取路面信息情況,甚至能夠獲取駕駛人員以及居民出行個性化數據,并建立大數據庫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了解導致城市交通管理及服務出現問題的內在原因。
1.2 新技術催生了交通服務新模式、新業態
新技術的出現還催生了新型出行方式,在過去城市交通除了私家車出行之外,主要以公共交通出行為主,然而公共交通并不能夠精準地照顧到每一位居民的出行,而新技術融合下的共享出行模式則較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共享出行能夠滿足居民的個性化出行需求,為居民提供更良好的出行服務和體驗。
2 城市交通管理與服務問題解決新思路
2.1 出行主動引導
在過去交通管理過程中,解決交通問題的主要方式是通過交通管制來實現的,然而交通管制具有其明顯的弊端,導致部分的出行并不便利,而新技術出現后,則有效地環節了交通出行問題,首先,新技術的出現使居家辦公成為了可能,而居家辦公方式能夠大大減少人們出行的次數;其次,新技術的出現使出行得到了優化,過去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無法獲取 公共交通工具的時間信息,導致居民浪費大量的時間等待交通工具,給居民造成了較差的出行體驗,而通過為公共交通工具安裝定位系統,使居民能夠根據相關 APP 獲取公共交通工具定位點以及預估到達時間,從而使居民合理安排其出行時間;最后,通過對地面交通情況的實時監控,并將其監控結果反饋給駕駛人員,能夠提示駕駛人員相關擁堵路段,使駕駛人員能夠盡量避開擁堵路段行駛。
2.2 合作式交通系統
在過去城市各類交通出行方式,例如:公共交通、軌道以及出租車之間主要存在競爭關系,這造成了城市交通管理之間出現了脫節現象,而且這種模式下居民出行也存在較多不便之處,在新技術的背景下,各個交通工具之間的連接性增強,能夠實現各交通工具之前的合作,使得人們能夠通過搭配多種出行方式選擇最佳出行方案。
2.3 出行與生活整合服務
目前在交通管理過程中仍然以交通管制為主,給人們的出行造成了諸多的不便,而如果將新技術手段普遍應用于交通管理過程中,則能夠實現智慧交通出行服務模式,改變過去單一的管制模式,形成雙向傳輸創新式交通管理模式,從出行者的角度出發,使其能夠在新技術的合理規劃下,在使用較低成本出行時,也能夠獲得較好的出行體驗。
3 新興技術下的城市交通管理與服務
3.1 交通大數據
首先,通過交通大數據能夠實現對人們的出行進行預測,從而根據預測結果提前干預交通管理,為人們提供良好的出行體驗。通過 IC 卡、GPS、手機等工具能夠提前獲取人們的出行信息,根據對眾多出行信息的匯總能夠對交通大數據信息進行提前預測,分析人們的出行需求,例如:根據對網約車信息的分析發現,在商業區等就業密集場所以及機場、游樂場所出現突發性出行需求的概率較大;其次,通過交通大數據能夠分析人們日常出行情況,從而對公共交通進行合理的優化和調整,例如:在城市人們日常出行主要是在家與公司之間往返,因此通過手機出行信息,相關交通管理部門能夠獲得居民的住職通勤信息,利用大數據可以同步感知城市交通需求變化,并根據相關變化調整和優化城市交通管理;最后,通過對人們出行大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能夠準確評價城市的公共交通設施情況,人們出行中單位路程內通勤時間越長或者需要花費的費用較高則說明城市公共交通運輸情況越差,反之則公共交通運輸情況較好,在評價公共交通設施后,相關部門需要對公共交通較差的地區進行針對性的優化調整,提升城市整體的交通服務水平。
3.2 共享出行
在互聯網技術、定位技術等新技術融合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出現了大量的共享出行服務,例如:共享汽車、共享自行車等服務。如果能夠利用好這些共享汽車和共享自行車資源,能夠提高對交通運輸資源的利用效率,進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情況。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在大型城市交通運輸過程中,私家車出行中,個人單車駕駛的比例高達 60% 以上,這無疑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而如果能夠對這些資源加以利用,則能夠大大節約相關資源,并能夠為有出行需求的人提供較好的服務。通過共享出行,私家車駕駛人員能夠通過分享車輛空余位置獲取一定的收益,而乘客也能夠以相對較低的價格享受到便捷的出行服務,同時在這一模式下,城市交通的擁堵情況也能夠得到一定的緩解。
3.3 網聯自動駕駛
隨著互聯網技術以及自動化技術的出現,當前網聯自動駕駛成為了城市交通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網聯自動駕駛通過使用傳感器能夠實時感知周圍物體信息,防止出現碰撞,同時通過網絡信息實時傳輸,能夠根據網絡既定程序路線行走,實現自動駕駛。相對于人工駕駛而言,自動駕駛首先能夠節省駕駛人員的時間,使駕駛人員原本用于駕駛的時間能夠開展其他工作,其次自動駕駛的安全性也相對更高,通過傳感器能夠實時監測到車輛周圍所有與駕駛安全相關的信息,并通過監測到的信息采取對應的措施進行處理,因此自動駕駛下,追尾、碰撞等事故出現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
相關知識推薦:哪些交通期刊審稿快
4 新技術時代城市交通管理與服務研究展望
4.1 大數據技術能夠對傳統的交通規劃技術進行擴展和延伸
首先,在過去傳統的交通規劃過程中,只能根據假設確定的交通情況對交通運輸加以規劃,而如今通過大數據技術能夠實現對交通運輸信息的動態追蹤和了解,通過大數據支撐多模式、全過程出行鏈路的成本和服務水平評估,進而對交通管理以及交通基礎設施中的不足之處進行優化調整,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提升城市交通運輸效率。
4.2 共享出行定價問題研究
共享出行模式下,通過多人共享同一交通運輸工具,能夠大大提升交通運輸工具的使用效率,然而當前關于如何更好地匹配交通運輸工具與乘客仍處于研究過程中,除此之外,在多人共享同一交通工具的過程中,如何對每一位乘客進行差異化的收費也是一大問題,盡管當前共享模式下,出行費用主要是按照里程分攤費用的,但是共享出行模式中,影響出行成本的不僅有里程數,同時還包括交通擁堵水平、共乘人數的多少等,因此在未來關于合乘共享出行的研究中,需要加強對相關定價費用的研究。
4.3 網聯自動駕駛推動微觀交通流理論發展
受到技術水平的限制,在過去傳統的微觀交通研究和相關理論主要是基于單條線路進行研究的,其研究具有較大的局限性,而隨著新技術的出現,通過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遙感技術能夠實現對微觀交通網絡的研究和分析,這無疑能夠增強微觀交通網絡研究的全面性和實用性,使相關研究結果能夠為交通決策提供更可靠的數據分析依據,使交通決策的合理性得以提升。——論文作者:張震
參考文獻:
[1] 羅由平,周召敏,周桐等 . 基于警務位置云平臺的城市交通管理與服務體系研究 [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15):34-35.
[2] 張慶 . 智能交通信息共享平臺的相關理論和應用研究 [D]. 北京交通大學,2006.
[3] 王振 . 物聯網下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的規劃與設計 [D].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12.
[4] 李德仁,李清泉,楊必勝等 .3S 技術與智能交通 [J].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2008,33(4):331-336.
[5] 蘇躍江,韋清波,吳德馨等 . 城市道路交通運行指數的對比和思考 [J]. 城市交通, 2019,17(2):96-101.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