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我國出境泰國旅游者旅游偏好調查分析

發布時間:2021-08-13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采用網絡調查問卷的方式,以中國公民在泰國旅游偏好作為調查的主要內容,對赴泰旅游者的人口特征、信息渠道偏好、旅游動機偏好、旅游資源偏好、旅游目的地偏好、旅游商品偏好等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偟膩碚f,赴泰國旅游者旅游體驗滿意度高,重游意象

  摘要:采用網絡調查問卷的方式,以中國公民在泰國旅游偏好作為調查的主要內容,對赴泰旅游者的人口特征、信息渠道偏好、旅游動機偏好、旅游資源偏好、旅游目的地偏好、旅游商品偏好等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總的來說,赴泰國旅游者旅游體驗滿意度高,重游意象也高。因此,應大力培養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旅游人才,深耕文化細分旅游市場聯合營銷。

我國出境泰國旅游者旅游偏好調查分析

  關鍵詞:旅游偏好;出境;中國;泰國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旅游活動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同時也促進了出境旅游業的發展;谥袊—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發展等相關政策和大好環境,中泰雙邊經貿合作得到不斷加強,在經濟、文化、教育、體育、旅游等領域的交流和互動越來越廣泛和深入。1988年,泰國成為中國第一個公民出境游國家。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2017年最受中國游客歡迎的二十大目的地國家,泰國蟬聯第一。

  當前,我們已經邁入新時代,高品質的文化旅游和休閑生活方式,正是彰顯“美好生活”的一個重要途徑。對中國旅泰旅游偏好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為創新旅游產品的開發和旅游營銷,促進雙邊旅游合作提供相關參考。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有泰國旅游經歷的中國公民,參考相關文獻數據資料,采用問卷調查方法,通過網絡發放調查問卷。本次調查問卷發放的時間在2021年1—2月,利用微信、QQ進行問卷的發放。共回收問卷237份,其中有效問卷208份,回收問卷有效率為87.8%。本次問卷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旅游者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職業、月收入、籍貫、會泰語的程度等;第二部分為赴泰國旅游的基本情況,分別從旅游信息獲取渠道、旅游目的地和資源的選擇、旅游商品的購買、旅游體驗滿意度、是否會重游等方面調查其旅游偏好。

  二、中國游客赴泰國旅游現狀

  隨著中泰兩國在多方面的合作日益加深和廣泛,在2010—2019年這十年期間,中國公民赴泰國旅游的人數逐年增長。自2012年中國超過馬來西亞首次成為泰國最大的旅游客源國以來,中國已成為泰國的主要旅游客源國,最受中國出境游游客歡迎的目的地之一。泰國旅游和體育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公民赴泰國旅游1122219人,2015年增數波動較大,達到7936795人,為2010—2019年最大增幅,2016年以后旅游人數增速趨于平穩。

  三、調查樣本的人口特征分析

  (一)性別結構

  從本次抽取調查的有效樣本中,男性61人,占29.33%;女性147人,占70.67%。女性比例高于男性,這是因為問卷發放對象有一部分是來自泰語專業的學生,語言類專業的女性比例大于男性。而且從泰國旅游和體育部統計的數據來看,2010年,中國赴泰國游客男性占54%,女性占46%,男女比例相差不大;2010—2014年期間,男性游客比例高于女性;自2015年開始,女性游客數量增長較快,比例高于男性,2019年,男性游客僅占40%,女性則占60%。自2016年以來,泰國將8月作為女性旅游月,開發“女士之旅”市場,這也是女性游客數量增長的原因之一。

  (二)年齡分布

  受調查的游客86.54%為19~35歲,即“80后”“90后”為主體人群。其中,26~35歲的人群比例最大,117人,占56.25%,這個年齡段的游客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和較穩定的工作及收入,有帶薪假期,既有出國旅游的主觀愿望,又具備經濟能力和閑暇時間,構成了泰國中國旅游市場的主力軍。其次是18~25歲年齡段的人群,63人,占30.29%,這部分的游客以學生和剛步入社會工作的人群為主,其中有一部分人有在泰國留學的需求,在求學過程中,旅游消費是他們消費構成的一個部分。36~45歲年齡的人群占12.5%,46~55歲的群體偏少,僅占0.96%。本次調查數據中,沒有17歲以下和56歲以上的群體。

  (三)受教育程度

  本次調查到的對象主要涉及三部分群體,文化程度較高,以大專或本科學歷居多,占87.02%;其次是碩士研究生學歷,占12.02%;博士占0.96%。

  (四)職業構成

  從職業構成上來看,本次調查覆蓋了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企業職員、個體經營者、自由職業者、學生、無工作者等各行各業。調查樣本以企業職員居多,占52.4%;其次是自由職業者,占12.5%;其他占11.06%;事業單位人員占10.58%;個體經營者占6.25%;學生占3.37%;公務員和無工作者群體最少,各占1.92%。

  (五)籍貫分布

  從籍貫分布來看,本次受調查者遍及全國2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以華南地區的群體居多,占整個客源市場的62.5%。其次是來自華東地區的游客,占11.2%。最后是西南地區、華北地區、華中地區、東北地區和西北地區,分別占10%,9.6%,2.9%,1.9%,1.9%。可見,與泰國有經貿往來、教育、文化交流較為頻繁的地區則前往泰國旅游的人數較多。

  (六)月收入結構

  從經濟結構上看,以月收入4001~6000元為主,占28.37%,這部分群體主要是由企業職業、自由職業者和其他職業構成。其次是6001~8000元,占19.71%。月收入為8001~10000元與10001元以上的占比相差不大,分別為16.35%和15.38%,2001~4000元占13.94%,均以企業職員群體為主。零收入群體占3.37%,該群體的構成為學生、無工作者和其他,這三部分的占比相同。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群體最少,占2.88%,其群體為學生。從總體上來看,企業職業其可自由分配的時間和閑暇時間相對固定或比較靈活,又有可供自由支配的部分收入,前往泰國旅游成為可能,部分潛在群體,可挖掘空間較大。

  四、旅游偏好分析

  (一)信息渠道偏好

  獲取信息的途徑是影響旅游者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調查數據顯示,赴泰國中國游客獲取信息的途徑以網絡為主,占總量的81.25%,且不同年齡、性別的游客均以此作為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充分表明信息傳遞的方便、快捷、及時的重要性。其次是朋友推薦,占55.29%,很多人旅游結束后,會同親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旅游經歷、感受,推薦值得一去的旅游目的地,這說明了口碑效果的重要性。通過電視或電影獲取旅游信息的游客占45.67%?梢钥闯,主要是綜合通過網絡、朋友、電視或電影來獲取旅游信息并做出旅游決策。其中通過旅行社獲取旅游信息的游客占30.29%,通過廣告的占21.15%,報紙雜志占10.58%,家人介紹推薦占11.54%,其他途徑主要為教師的推薦、工作的需要,占11.54%。朋友、家人、其他這三個方面的信息渠道,都體現出口碑效用,是影響旅游者做出旅游決策的重要因素。

  交叉分析表明,在接受問卷的208人中,從到泰國旅游的次數、性別、年齡結構三個方面來看,其選擇獲取旅游信息渠道都以網絡為首選。其次是朋友,但在赴泰國旅游三次的群體中,通過電影/電視的占比高于朋友,但差別不大,分別為41.94%和38.71%;在年齡結構18~25歲這組中,通過電影/電視、朋友獲取旅游信息的比例分別為52.38%、50.79%,這組人群與泰國影視劇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處在同一時期,一起成長起來,他們最先獲得相關泰國的旅游資源信息來自電影/電視;46~55歲這一組中,通過網絡和旅行社渠道獲取信息的占比相同,“60后”“70后”出境游對旅行社的依賴較大。50.82%的男性通過旅行社獲取旅游信息,高于女性的比例,女性只占21.77%。到泰國旅游次數越多,他們通過廣告獲取旅游信息的比例越高見下頁表1。

  (二)旅游動機偏好

  泰國成熟的旅游業,以及豐富的旅游資源,高性價比,對中國游客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問卷的208人中,其到泰國旅游的主要動機是觀光/休閑旅游,占64.42%。其次是留學,占50%,隨著中泰兩國在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加深,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如今選擇到泰國留學。以購物為動機的占18.27%,在到過泰國中部地區旅游的群體中,有90.98%到過曼谷,曼谷作為泰國的首都,購物的天堂,具有大的吸引力。以會議/商務和其他(工作)為動機的各占10.1%,而以康養、探親訪友、體育娛樂、宗教為動機的分別占6.25%,5.29%,4.33%,2.4%。

  (三)旅游資源偏好

  調查顯示,目的地旅游資源偏好程度方面,對自然風光的偏好程度最高,占87.98%。其次為美食、民風民俗、古跡。對建筑、氣候和宗教的偏好程度一致,各占18.27%,三者合并則達到54.81%。對當地的特產、歷史、節事/節慶活動的偏好程度一致,但各自的占比不高,如果將三者結合起來可以達到36.06%。對新興網紅地的偏好,占8.17%;對地理位置、人物和其他的偏好程度依次降低,僅為4.18%、3.37%和1.92%。這一偏好同時也體現在對旅游資源所屬地區或旅游目的地的選擇上。從樣本人群的旅游目的地所在地區,按照六大地區的劃分來看,中部占58.65%,北部占47.12%,南部占38.94%,東部占20.67%,東北部占18.75%,西部10.1%。另外,有19.71%的群體對旅游目的地所處的地理位置不清楚。交叉分析可見,中國游客主要對泰國中部、北部的自然風光、民風民俗、美食、古跡,南部的海島風光等這些成熟的旅游資源認知度較高。這種旅游資源偏好的形成,除了旅游者自身特質影響外,主要還受對異國文化的感知、理解、認同的影響,也有其他旅游產品對中國游客的開發、宣傳還不夠完善等原因。

  (四)旅游目的地偏好

  從表2中可以看出,對泰國各地區的旅游目的地偏好排名前五,其中一線城市旅游占60%,二線城市旅游占40%。二線旅游城市共55個府,各地區排名前五中的二線城市旅游僅12個府,可見還有很多的開發空間。

  另外,對于同一類型的旅游資源的選擇,考慮最多的是價格、安全以及交通,分別占67.31%、63.94%、58.65%;其次是閑暇時間的長短、季節和離自己所在地的距離,分別為56.25%、47.12%、39.42%;對旅游資源的知名度選擇僅占31.25%。首次和兩次到泰國旅游的群體,價格是他們首要考慮因素,其次是安全,這兩個群體考慮的因素相似度高。到過3次泰國旅游的群體,安全和閑暇時間是他們首要考慮因素;其次是離自己所在地的距離。到過4次及以上的群體,最先考慮的是交通,其次是價格。這表明,旅游經驗越豐富,重點考慮的因素隨之不同。

  (五)旅游商品偏好

  旅游購物是旅游六大要素之一,僅有6.25%的受訪者沒有購買旅游手信或旅游紀念品。調查顯示,中國旅游者在泰國旅游購物的偏好為:手工藝品類占30.77%,食品類占29.81%,服飾品類占23.08%,旅游日用品類占22.60%,旅游紀念品類占12.02%,藥品或保健品類占11.54%,乳膠產品類占8.65%,其他占7.21%。從詞云圖的關鍵字中“大象”的頻數最多,說明相關大象的周邊產品,如服飾、鑰匙扣、木雕、玩偶等深受偏愛,其次是與榴蓮有關的食品、化妝品、乳膠產品。由此可見,旅游者更喜愛的是帶有地方特色的、實用的旅游商品,且這類商品的性價比高。有一部分的商品,如手工皂、青草膏、鼻通等,是在中國——東盟博覽會、廣州博覽會等相關有泰國展展會上常見的、熟悉的,或是親朋好友推薦的商品,當有機會到當地旅游時會購買的商品之一。

  五、總結與啟示

  (一)總結

  隨著泰中在旅游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斷加強,我國赴泰國旅游的意愿逐漸增強;泰國旅游信息主要來自互聯網、朋友口碑和電視/電影;泰國美麗的風景、美食、民風民俗、優越的教育資源和高性價比的購物天堂對消費者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他們對最具知名度的成熟旅游目的地認知度高,偏好于一線城市旅游;旅游商品的偏好為帶有地方特色和形象、實用的商品。另外,有97.6%的受調查者表示有機會還會選擇赴泰國旅游;不會重游的占2.4%,分布在對旅游體驗滿意度為一般和很不滿意。旅游體驗滿意度為滿意、很滿意、一般、很不滿意,占比依次為69.23%、20.67%、9.62%、0.48%。女性在旅游體驗滿意度為一般的比例大于男性,而男性在旅游體驗滿意度為很滿意以及滿意的比率略高于女性。性別因素與是否會重游關聯度低?偟膩碚f,旅游體驗滿意度高,重游的意向也高。

  (二)啟示

  1.培養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旅游人才。旅游活動過程是跨文化交流的一種體現,跨文化交流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對異地文化的了解和接納便是其一。具有旅游專業知識,同時又能掌握旅游目的地國的語言的復合型旅游人才尤其重要。目前,很多高校的泰語專業或二外泰語專業,都開設有相關旅游模塊的課程,對這一部分學生來說,他們具有語言的優勢,又有旅游相關基礎知識,是今后潛在的部分旅游相關從業者,是對中泰兩國的文化交流傳播起重要作用的隊伍之一。旅游是載體,文化是靈魂。這些專業可以加大相關語言、文化方面的課程內容的設置和整合,如:開設“泰國旅游文化”專題選修課,跨文化交際必修課程;蛘咴趯I課的授課內容中,導入相關的泰國文化或中泰文化的對比。如在基礎泰語(3)教材中的第5課《我們的母親河——湄南河》這一課中,可以補充導入水文化,湄南河沿線的泰國各府人民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等相關文化內容、旅游資源介紹等。另外,針對赴泰留學學生市場,可開發研學之旅,進行深度文化體驗,加強跨文化的意識和溝通理解能力培養,可以有助于旅游資源或宣傳資料的正確的傳達。

  2.利用各府口號,深耕文化,細分旅游市場,聯合營銷。泰國的六五計劃,始于1987年,該年也定為泰國旅游年(VISITTHAILANDYEAR1987)。泰國政府為推動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在1987年1月至1988年7月舉行了一系列的旅游活動,邀請泰國人及外國游客觀光旅游,親身深入體驗當地的民風民俗,同時征集各府口號,其內容以宣傳推介各府的人文、自然資源、當地智慧等特色,展現各府的形象。將2012年泰國出版的《泰國之最有什么之最》一書與2021年查詢維基百科中的各府口號對比,統計結果發現,僅有21個府的口號進行了內容的增、減或全面的調整。根據此次208份有效調查問卷顯示,對各府口號了解程度的占比分別為:36.54%沒聽說過;58.17%稍有了解;僅5.29%非常了解。對是否會跟隨各府口號提及的旅游資源去選擇旅游目的地,選擇“今后可能會”占40.38%,“會”占21.15%,“不確定”占18.27%,“不會”占20.19%。

  由此可見,如果能利用好各府口號,深挖文化,整合旅游資源,對應不同的細分市場,進行同類旅游資源的產品開發,與泰國發展“二線城市旅游”的發展戰略相結合,進行專題專項推薦,開發新業態新產品,可以產生持續的旅游吸引力。如重游市場的消費者,其有一定的旅游經驗,在重游時,一般會選擇深度游。目前,泰國國家20年戰略提出的“OTOP+鄉村社區旅游新模式”項目,便可結合各府口號中的當地魅力進行宣傳推介,挖掘當地故事。

  泰國各府都有別具特色的風土人情,講好當地故事,增強文化自信,整合現實和潛在的旅游產品。在文旅融合理念下,可利用旅游者偏好的微信、微博、小紅書、抖音等網絡平臺,對旅游產品進行聯合宣傳營銷。——論文作者:羅鳳懿

  相關期刊推薦:《經濟研究導刊》雜志創刊于2005年,旬刊,大16開本。是由黑龍江省報刊出版中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經濟類學術雜志。設有:專家論壇、熱點探討、經濟理論、財政與稅務、企業改革與發展、新農村建設、東北老工業基地、三農問題研究、金融證券、市場營銷、財會研究、勞動經濟、企業管理、區域經濟、管理天地、經貿探索、經濟與法等欄目。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