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開創新形勢下互利共贏開放戰略新局面

發布時間:2021-07-30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

摘 要: 新世紀第一個十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6位躍居世界第2位,在全球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占3.4%提高到2010年的占9.5%;貨物進出口總額從世界第8位躍居第2位,其中,貨物出口額2009年和2010年已連續2年占據世界第一位,

  新世紀第一個十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6位躍居世界第2位,在全球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占3.4%提高到2010年的占9.5%;貨物進出口總額從世界第8位躍居第2位,其中,貨物出口額2009年和2010年已連續2年占據世界第一位,占全球出口的比重達到10%,其他許多經濟指標在國際上的排位顯著進步。2010年我國人均GDP接近4400美元,首次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我國有效地應對了世所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保持了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十一五”時期,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均達到30%,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做出重要貢獻,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我國的國際地位、作用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開創新形勢下互利共贏開放戰略新局面

  到2020年的新世紀第二個十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全面分析判斷把握這一時期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和挑戰。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不斷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擴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匯合點,完善更加適應發展開放型經濟要求的體制機制,有效防范風險,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我們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必須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準確把握國際國內新形勢,開創互利共贏開放戰略新局面。

  一、緊緊抓住和充分用好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2008年9月以來,這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規模最大、破壞力最強的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在經濟和非經濟多重因素影響下,世界經濟復蘇進程緩慢曲折,各種變數迭生。全球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準等的競爭日益激烈,糧食、能源、資源安全以及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愈發突出,由于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國際經濟中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顯著抬頭,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主要發達國家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帶來全球流動性嚴重過剩;國際金融危機凸顯的不合理全球經濟治理和國際金融貨幣體制機制,改革進程步履蹣跚;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有待突破,艱苦培育、降低成本,擴大市場、任重道遠;總量龐大的國際金融“有毒資產”,在許多發達國家巨額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的掩蓋下暗流涌動,不僅尚未得到全面有效清理,而且財政赤字高企和政府債務不斷增加,后患不容低估。全球通脹壓力顯著增大,糧食、能源、礦產和主要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位振蕩,已達到或超過歷史最高水平,且金融投機因素不斷增強,加劇了世界經濟復蘇的復雜程度。中東、北非亂局繼續蔓延和劇烈動蕩,大地震、海嘯和7級核事故使日本經濟加劇衰退,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持續深化和發酵,已從希臘、愛爾蘭,蔓延至葡萄牙,危及西班牙……,這些都進一步加大了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新興經濟體通過擴大公共支出、大規;A設施建設和企業海外并購,帶動和促進了世界經濟的恢復和增長,整體實力顯著上升,成為一道靚麗的國際風景線,但在大量投機性國際資本流入的沖擊下,通貨膨脹、資產泡沫、本幣升值以及經濟轉型、貧富差距、出口市場競爭激烈等困難和障礙,也給新興經濟國家下一步發展帶來新的考驗。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經濟穩定增長,金融運行平穩,資金供給充裕,財政收入良好,國內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鏈配套齊備,經濟結構轉型加快,科技和教育整體水平提升,勞動力素質改善,體制活力顯著增強,政府宏觀調控和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提高,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國家綜合實力日益加強,國際競爭力穩步提高,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再上新臺階。緊緊抓住并充分用好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至關重要。我們必須多謀善斷,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以全球戰略視野堅持施行長期政策舉措,積極創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推動我國在世界經濟結構、治理機制和未來發展格局的大調整、大變革中,努力占據主動和有利的地位。

  相關知識推薦:可以發農業貿易相關論文的期刊有哪些

  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須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時代的要求,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新特征。我們在取得占世界GDP生產的9.5%、對近5年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平均貢獻率達到30%的巨大成績的同時,也消費了全球一半左右的鋼鐵、水泥、煤炭和10%的石油等。中國在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為全球生產物美價廉產品的同時,大量消耗著寶貴的能源資源,也影響和損耗著自身脆弱的生態環境。一些發達國家為遏制我國的發展,在節能、環保、低碳技術方面實行技術限制和壟斷,并要求我國承擔超過承受能力的所謂環境和氣候變化“責任”。10年前,在面對嚴峻挑戰和諸多困難的條件下,我國政府在制造業、農業、服務業和知識產權等領域,做出了廣泛而深遠的承諾,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新成員,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的成績斐然。隨著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問題積聚,我國30多年來快速發展中曾經有效利用的一些比較優勢正在逐步減弱;快速發展的工業化、城鎮化,在創造世界經濟發展奇跡的同時,產生的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居民收入分配和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差距較大,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等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也日益顯現。因此,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刻不容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必須審時度勢,做出重大調整,完善對外開放模式和體制政策。要深刻把握當前國際經濟結構調整、國際經濟分工格局變化與國際經濟治理和全球金融貨幣體制機制改革的新趨勢、新特點、新變化,充分認識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新特征,準確把握我國現階段在國際經濟分工中的新定位,注重統籌和切實協調好加強全球經濟合作與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關系。要有效突破發達國家壟斷和制約我國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發揮自身比較優勢,把自主創新與對外開放更好結合起來,加快提升我國重大科技研發和創新水平。要堅持處理好擴大內需和穩定外需的關系、擴大進口和穩定出口的關系、擴大對外投資和有效利用外資的關系,切實改善消費、投資、出口的關系,著力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建設,推動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同時,要加快完善國際經濟合作與互利共贏發展新模式,突出加強與新興經濟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全方位互利合作;在國際事務中提升參與度和話語權,在全球經濟復蘇及其治理改革、國際金融貨幣體制機制改革的過程中,發揮整體作用和實力影響,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和長期經濟安全。這些年來,我們通過學習世貿組織規則、熟悉規則、遵守規則,已成為規則制訂的參與者和推動者。通過清理3000多部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平均關稅從15.3%降到9.8%,開放了100多個服務貿易部門,企業面對市場不斷開放和關稅大幅下調的壓力,經歷了艱難和痛苦的調整過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不斷成長,競爭力逐步增強。在我國由貿易大國、經濟大國向貿易強國、經濟強國轉變的進程中,企業還要經歷更加艱苦的磨礪和淬變,要通過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網絡的出口企業和著名品牌,增強產業、企業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完善和發展開放型經濟體系。這是對外開放有力助推我國發展方式轉變,邁上新臺階、達到新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論文作者:張松濤教授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