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9-03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作為全球最大一次能源消費國和碳排放國,中國面臨嚴峻碳減排壓力,尤其是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化石能源占比較高,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能源轉型及減緩氣候變化的關鍵途徑。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較傳統能源成本較高且開發利用技術難度較大,政策支持對于可
摘要:作為全球最大一次能源消費國和碳排放國,中國面臨嚴峻碳減排壓力,尤其是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化石能源占比較高,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能源轉型及減緩氣候變化的關鍵途徑。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較傳統能源成本較高且開發利用技術難度較大,政策支持對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利用尤為重要。
關鍵詞:可再生能源;空調制冷;應用
前言
現在能源“十四五”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之中,面向2035年現代化國家初步建成和2050年建成美麗的現代化強國的能源發展戰略研究也在進行中,我國歷史上關于能源發展規劃與發展戰略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多次,其經驗和教訓值得汲取。到目前為止,我國先后進行了13次5年國民經濟發展規劃(計劃)綱要的編寫,都包含了能源的內容,自“六五”開始有了專門的能源規劃(計劃),先后編制了8次國家能源規劃(計劃),進行了4次規模較大的能源戰略研究。
1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要點分析
1.1嚴謹評估、合理規劃
隨著現代社會對于能源消耗速度的逐漸加快,對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資源進行合理應用十分重要,要想實現這一理想條件,在使用新能源之前就必須進行合理的規劃與嚴謹的評估。秉承著科學評估的原則進行前期品股,提高能演質量。在后期進行新能源開發的過程中,對于整個過程所需的資金和時間都要進行合理的規劃。保證新能源的有效開采,對于開采成功的新能源,國家也要出臺相應的法律制度進行合理的規劃與管理,保證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
1.2建立低碳化結構、調整產業結構
新能源與可再生資源開采之前,我國以及其他的眾多國家一直采用的是以煤炭資源為主的煤炭資源作為一系列社會活動的支撐,直至今天,任然有許多過處于這種以煤炭資源為核心的能源消耗方式。這種能源消耗方式引起的碳消耗和溫室效應必然會對地球的生態環境產生惡劣的影響,最終危及人類的生命健康安全。針對于此類情況,我國必須建立低碳化結構、調整我國的產業結構,通過制定低碳化發展目標,嚴格遵從低碳原則,進行新能源的選擇和利用,更好的發揮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作用。將各種能源的利用率維持在平衡的狀態。
1.3重視前期勘察工作
對于系能源的開發主要是通過前期的地質勘測發現新能源,再經過前期勘察、研究開采等一系列具體的工作措施,最終完成新能源的開發。在這一系列工作中,前期的之地勘察非常對于,是整個新能源開采過程的基礎和保障。通過制定符合實際操作要求的方案,選擇地質勘查的目標,實現多種能源存量的勘察和分部認識,確保充分發揮出地質勘查工作的重要作用。
相關期刊推薦:《制冷》Refrigeration(季刊)1982年創刊,是制冷工業刊物。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的特點,其中主要欄目有:研討園地、新技術新設備、應用園地等。旨在將知識形態的生產力轉化為物質形態的生產力,是發現和培養人才,體現黨和國家對制冷科技工作的方針政策。
2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暖通空調中的利用
2.1太陽能
太陽能因為其本身具有的純綠色、無污染和可再生的特點使其成為現代社會最受歡迎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運用到暖通空調中的太陽能主要有采暖和制冷兩種作用,起作用的方式為主動和被動兩種方式,通過太陽能制冷主要是用于緩解夏日的炎熱、太陽能制暖則是為了冬天抵御嚴寒。通過太陽能作用于暖通空調進行制冷制暖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居住環境,豐富了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平。
2.2風能
風能主要是應用于暖通空調的制冷部分,通過空調制冷,緩解夏季的炎熱,改善居住環境。同時,自然界的風能還可以應用于新家裝修產生的異味消除,將現代裝修材料中含有的作者簡介:簡曉敏(1966-),男,重慶人,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大量的揮發性有毒氣體通過自然風的流動帶出室外,減少對人們身體健康的威脅,實現可持續發展。
2.3地熱能
地熱能也是暖通系統的常見新能源之一,其表現形式主要為使用土壤熱交換器裝置保證建筑室內誰路線相互連接的土壤熱交換器地源熱泵應用、將地下水供應到熱泵機組當中,隨之要將井水回灌到地表以下的地下水地源熱泵系統應用、以多重并聯的形式鏈接的塑料管道取代取代土壤熱交換應用系統的地表水地源熱泵系統應用。并且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進步,地熱能也常用在城市房屋建筑中,提高社會居民居住環境。
2.4潮汐能
現階段我國對于潮汐能的利用主要運用于潮汐發電這一方面,通過地球上最為豐富的海水資源的不斷流動產生的動能。潮汐能與風能、太陽能相類似,對于地球生態環境的威脅為零。我國本身就是沿海國家,與海洋相鄰或者相近的城市非常多,對于潮汐能的開采十分方便。將潮汐能合理應用到暖通系統中對于暖通系統的研究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5生物質能
生物質能是一種新興的可再生資源,主要是由自然界中有生命的植物將前期儲存的太陽能轉化為能夠被人類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是通過有機物的光合作用進行,能夠有效的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F代社會對于生物質能的應用除了制取沼氣、制造酒精之外還可以用于暖通空調的有效運行,促進暖通空調的長遠建設與發展。
3面向未來的能源戰略
現在我們再考慮2030、2035年和2050年的能源發展戰略目標時,方向已經非常明確。我國明確提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的戰略要求,問題在于如何實現。提出這些觀點都有一定的客觀因素基礎,但是面向未來的能源發展戰略不能僅僅著眼于客觀因素,還要著眼于技術進步、著眼于發展潮流和發展大勢。美國頁巖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的成本遠遠低于煤炭,在過去的十多年間,美國的燃煤發電接近一半被天然氣發電取代,IEA也估計5年之內,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就能僅相當于燃煤發電的燃料成本。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既是大勢所趨,也是時代進步的要求。最近幾年,一些政策扭曲了市場。比如片面地要求降電價,導致1/3的煤電企業虧損,2/3的省級電網虧損,同時由于政府拖欠企業補貼,導致幾乎所有非水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賬面上盈利,實際現金流為負數。換言之,約60%以上的發電企業處于“實際虧損”的狀態。對可再生能源發展問題的爭論已經毫無意義,全球都把發展可再生能源作為重要的戰略方向,在我國卻“為1分錢難死英雄好漢”。近期可再生能源執法評估發現的最大問題是補貼不到位,導致4億kW的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入不敷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分簡單,就是把可再生能源附加提高1分錢,每年增收700億元即可解決問題。但是難以落實,原因在于降電價!其實可再生能源附加增加1分錢,相當于整個電價水平提高了1/60,在整個GDP中占比0.7%。700億元換一個20年后的能源獨立難道不值嗎?總之,能源戰略研究,沿用傳統的思維定勢,改變不了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實際,即使不惜一切代價,國內石油生產也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改變,關鍵是如何做好可再生能源發展這篇大文章。10年內我國的石油產量不可能增加3億t,但在10年內,每年新增2000億kW·h的非化石能源發電量是沒有太大困難的。到2030年,屆時中國將有近4萬億kW·h的非化石能源發電量,相當于12億t當量煤的能源,也相當于8億t當量油的石油和天然氣,同時這些能源是無污染和低碳的。這些應該成為我國能源發展戰略重點,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結束語
將開發的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一系列新的可再生資源運用到暖通系統中,保證暖通系統的合理運行,促進行業發展,同行對新能源進行合理規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論文作者:李超雷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