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氣象領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

發布時間:2019-10-17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 要:本文介紹了構建氣象領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背景,分析了國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評價指標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依據《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考核評估辦法》,結合氣象標委會的日常運行情況和管理工作需要,以提升氣象標委會能力

  摘 要:本文介紹了構建氣象領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背景,分析了國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評價指標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依據《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考核評估辦法》,結合氣象標委會的日常運行情況和管理工作需要,以提升氣象標委會能力和績效為目的構建了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不僅詳細地解釋評價指標的內涵,同時對其應用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氣象;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評價指標

氣象領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

  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標委會”)是一定專業領域內從事標準起草和技術審查、研究提出標準體系建議、開展標準宣貫及實施調研等標準化工作的技術組織,國家標準委網站統計數據顯示,截至 2018 年 10 月已經成立 1300 個技術組織,含 573 個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716 個分技術委員會(SC)和 11 個工作組(SWG)。由此可見,它是開展標準化工作的重要組織基礎,也是標準化技術工作的重要組織機構。其建設和管理情況、業務工作水平和履職能力直接影響到標準化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1 研究背景

  自 2008 年以來,在國家標準委的關心、支持下,中國氣象局依托國家級各主要業務服務單位先后組建成立了 7 個 TC、6 個 SC 以及 1 個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由于其中 3 個 SC 與所屬的 TC 的秘書處和掛靠單位不同,因此進行單獨考核,共考核 11 個標委會)。隨著氣象標準化工作的廣泛深入開展,氣象標準的數量增長迅速,氣象標委會也已具備了相當的規模,截至 2018 年 10 月,我國已發布實施的現行氣象國家標準 174 項,現行行業標準 431 項。

  由圖 1 可見,各標委會標準數量存在不均衡性,各標委會發展程度也具有不平衡性。雖然標委會工作基本覆蓋了氣象行業各個領域,從組織上保證了標準制定工作的開展,對行業技術進步起到了支撐作用,但仍存在很多問題,如標準系統性不盡完善、數量有所不足(重點標準缺失)、質量不高、制修訂周期較長、標準應用效果和效益較低等。究其原因,一方面,外部環境,存在領導重視程度不夠、社會關注度不高、業內外對標準的需求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自身建設,存在著部分從業人員標準化素養不高、工作經驗和業務水平不足、積極性不夠、隊伍變動頻繁等問題。這都使得標委會的主體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出來 [1]。

  國務院《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以及《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明確要求加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管理,《中國氣象局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實施意見》也明確提出了要“建立標委會工作績效評價和通報制度”和“建立標委會委員履職考核制度”等改進標委會管理的工作任務。依據相關文件精神,研究構建科學合理的標委會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對標委會的科學管理與控制非常有必要,是從源頭抓標準質量、強化標委會規范化管理、提升標委會工作活力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對于加強標委會自身發展,推進國家標準化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2 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

  2016 年以前,國家標準化主管部門對標委會的評價局限于定性考核其工作結果,僅憑一份工作總結和工作報表對其工作進行形式上的認定,沒有對工作完成程度、成效等設定具體的量化指標,使得標委會的目標管理彈性過大,容易產生管理盲區,激勵約束機制難以實施 [2]。為解決這個難題,國家標準委一直以來都在積極尋找解決之道, 2016 年 6 月 28 日,國家標準委正式印發《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考核評估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開始對其批準成立的技術委員會進行以每 3 年為一個評估周期的考核,是對這一難題的破解之始。然而,由于標委會的設置涉及方方面面的專業領域,各行業領域又具有復雜性、多樣性的特點,作為所有專業領域通用評價指標,顯然是不理想的,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3 年的考核周期,在管理的時效性和實用性方面也略有欠缺。

  其他相關領域在 2016 年以前,大部分技術委員會也基本沒有相關的工作績效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經文獻調研僅電工 [3]、石油工業、交通運輸等行業以及部分地方標委會曾開展過考評工作 [4],并形成有部分指標。

  本文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充分吸收各領域研究經驗和成果,從氣象領域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出發,結合行業管理經驗,在已有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提煉,形成一套具有氣象行業獨特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指標體系,與國標委考核評估指標又具有一定的吻合性,能夠覆蓋并滿足國標委考核評估的要求。

  3 指標設計

  3.1 設計原則

  指標的設計主要遵循的原則是:全面性、適用性、科學性、實用性。

  在全面性方面,圍繞《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管理規定》及《氣象標準化管理規定》(以下簡稱兩個《規定》)中對標委會工作職責的要求,吸收融合《辦法》中的評價指標,廣泛借鑒其他行業標委會評估的指標及評估經驗,對標委會標準化工作的全流程進行整體覆蓋,經過逐條梳理,將可以設計為指標的內容進行提煉。將適用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進行引進和集成、研究和篩選。

  在適用性方面,分析各標委會發展運行現狀和存在問題,從氣象標委會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出發,在指標設計和賦分時充分考慮到現階段氣象標委會的工作實際,結合管理部門的管理經驗和行業需求,多次反復征詢管理部門、職能部門、各標委會秘書處、權威專家的意見,對指標進行修正和調整。

  在科學性方面,對指標進行合理的分層,科學的分類。在設定定性指標時,先將定性指標進一步細化為多個考核維度,每一個維度盡量用數據和事實來具體明確,盡量規避定性指標非量化的特點所帶來的籠統和模糊,使指標能夠比較精確地進行考核。而定量指標的設定,主要依靠時間量化、數量量化等的方式,對于復雜的綜合性指標,建立評價數學模型。研究分析指標的重要程度,對其賦予不同的權重。通過試評估等手段,對指標進行驗證。

  在實用性方面,指標的設計結合氣象標委會的日常運行情況和管理工作需要,以提升能力和績效為目的對標委會實施年度評估、對比和通報,同時注重指標體系與國家標準委考核評估要求的對接,確保各標委會既能夠履行好日常工作職責,又能夠順利通過國家標準委組織的考核評估。

  3.2 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由 5 個一級指標,17 個二級指標構建而成,一級指標包括標準制修訂、日常管理、國際標準化、標準化研究與獎勵和工作量,見圖 2。

  標準制修訂主要反映氣象領域標委會在組織標準體系建設以及標準制修訂中的能力、水平和成效,包括 6 個二級指標,分別為:項目完成率,標準體系建設和維護,項目申報,制修訂過程及時,公開與透明度,報批稿質量,復審與實施。

  日常管理主要反映標委會秘書處在日常運行管理中的保障服務能力,以及管理的規范性和有效性,包括 5 個二級指標,分別為:年會及年報,委員管理與培訓,標準宣貫,經費管理,秘書處承擔單位支持。

  國際標準化主要反映標委會或其委員在組織參與國際標準化方面的工作情況,包括 2 個二級指標,分別為:參與國際標準化,國際標準化成效。

  標準化研究與獎勵主要反映標委會在組織開展歸口專業領域標準化研究以及所取得成效的工作情況,包括 3 個二級指標,分別為:標準化研究活動,標準化研究成果,標準化獎勵與表彰。

  工作量主要反映本年度各標委會組織開展標準制修訂的工作量情況,用以彌補工作量大小不一的標委會在綜合評估時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差異。只設 1 個二級指標,為標準制修訂工作量。

  3.3 指標類型及指標賦分方法

  從不同角度可以將指標進行多種形式的分類:

  (1)基本指標和加分指標,即標委會必須履行的職責和鼓勵其開展的工作。其中,基本指標主要衡量標委會的履職情況,包括標準制修訂、日常管理、國際標準化 3 個一級指標和項目完成率等 13 個二級指標。加分指標主要衡量標委會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情況,包括標準化研究與獎勵、標準制修訂工作量 2 個一級指標和獎勵表彰等 4 個二級指標。

  (2)關鍵性指標和一般性指標。關鍵性指標是標委會工作中最需要突出、注意和強調的地方,又稱為約束性指標,賦有較高的分值,具有一定的約束作用。包括項目完成率、年會及年報 2 個二級指標。

  (3)定量和定性指標。定量指標用于考核可量化的工作,側重于考核工作結果,采取時間量化、數量量化的方式,并對于復雜的綜合性指標建立數學模型;定性指標用于考核不可量化的工作,側重于考核工作過程,為盡量規避其模糊性,對定性指標的描述采用了等級描述法和關鍵事件法,即對工作完成情況進行分級界定,對相應工作中關鍵事件制定相應的減分或加分標準 [2]。定量指標主要包括項目完成率、項目申報、制修訂過程及時、公開和透明度、復審、年會等,其中項目完成率和復審率給出了計算數學模型。

  指標體系實行評分制,目的是使考評結果更為直觀,有利于標委會之間的對比。評分方法主要采用要素評分法,即根據標委會在工作中履行職責的難易及復雜程度,按其內涵區分為不同要素,根據不同要素的重要程度賦予權重。

  基本分值為 100 分,包括標準制修訂、日常管理、國際標準化,各占 59%、35%、6% 的權重。其中,在標準制修訂的 6 個二級指標中,關鍵性指標(項目完成率)權重占 34%。在日常管理的 5 個二級指標中,關鍵性指標(年會及年報)權重占 37%?梢婈P鍵性指標具有相對較高的權重分值,對整體分值影響較大,能夠突出標委會工作重點。

  加分分值為 10 分,包括標準化研究與獎勵、工作量,各占 50% 的權重。其中,工作量采用了硬性分配法,即將標委會根據工作量大小進行排序按近似正態分布的規律給予對應的分值。

  3.4 指標內容

  3.4.1 標準制修訂

  標準制修訂工作包括:預研究、立項、起草標準草案、征求意見、審查、批準、出版、復審等環節。在這些環節中,制修訂計劃項目建議,制修訂工作組織,負責所歸口領域氣象標準的技術內容和質量;負責復審本專業領域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建立和管理本專業領域立項、起草、征求意見、審查、報批等相關工作檔案,是兩個《規定》中要求的氣象標委會應承擔的職責。除此之外,研究提出本專業領域的標準化發展規劃、標準體系,承擔已發布標準實施情況的調查、評估工作作為標委會職責的一部分,也和制修訂的相關環節密不可分。標委會作為串聯各環節的關鍵作用舉足輕重。因此,在分析了氣象標委會職責和工作現狀的基礎上,結合《辦法》進行設計,下設 6 個二級指標:

  (1)項目完成率,旨在有效保證標準制修訂進度,反映技術委員會時間統籌能力和工作水平,是從結果方面考核標委會是否履行組織本專業領域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職能的指標。為增加可比性,促進標委會對指標的理解和使用,計算方法與《辦法》中保持一致,考核的是前 3 個自然年的標準項目的完成率情況。在進行等級劃分時,對 11 個標委會 2011—2013 年立項的標準完成率進行了試算,其中 5 個標委會項目完成率在 60% 以下,處于較低水平,經過多次研討和整體分值協調、統籌,依據目前氣象標委會標準項目完成率的現狀,設置了 30% 以下、30%~67%、67%~75%、75%~85%、85% 及以上五個完成率檔次,分別賦分,以達到既區分反映實際情況,又有效促進標委會不斷改進提高項目完成率的目的。

  (2)標準體系建設和維護,旨在反映標委會在本專業領域內把握標準化宏觀發展方向的情況?己说氖潜灸甓葮藴鼠w系的變動情況。標準體系包括標準體系框圖和標準明細表。標委會應掌握和及時維護各領域的標準體系,及時組織本領域專家對標準體系及其表變動情況進行審查,以使其正確反映領域的技術發展成果,為未來本領域標準的立項和制修訂提供指引。

  (3)項目申報,旨在反映技術委員會在指導本專業領域內標準制定方面所發揮作用的情況。同項目完成率一樣,考核的是前 3 個自然年標委會組織標準申報和立項的工作情況?己朔謨蓚方面:①申請立項的國家標準項目委員平均投票率,即所有申請立項的國家標準項目委員投票率的平均值。②標準立項數,又分為兩部分:其一,國家標準立項數,即包括國家標準修訂項目在內的所有的國家標準計劃項目;其二,標準立項總數,即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其修訂項目在內的所有的標準計劃項目數。該數量的設定是依據歷年氣象標準立項數測算而得的,由于氣象領域標委會是按照 11 個標委會獨立考核評估的,因此在對立項數的要求上也有所區分:對雷電 TC,只考慮行業標準及其修訂項目;對 SC,在國標立項數上比 TC 要求略做降低;對于 TC,自身即要達到國標委對該指標的要求,從而引導各標委會均要重視對國標的申請工作,充分發揮標委會的指導作用。

  (4)制修訂過程及時、公開和透明度,旨在促進標準的及時流轉,提高技術委員會工作效率并保證標準制修訂過程的公開與透明,是從過程方面考核標委會是否正確履職的指標,主要通過征求意見和標準審查兩個環節來反映。根據《氣象標準制修訂管理細則》的要求,征求意見方面,考核標委會是否向有關行業部門、協會以及相關生產、銷售、科研、檢測和用戶等單位定向征求意見,并向全體委員及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是否在收到標準征求意見材料 15 個工作日內及時出具征求意見函。標準審查方面,考核標委會是否將標準送審稿送達全體委員,委員投票率是否達到要求的比例,是否在收到標準送審材料后 5 個月內完成標準審查。

  (5)報批稿質量,旨在有效控制標準質量,直接反映技術委員會工作效果。按照《氣象標準復核通過基本要求》,對標委會的報批材料提出了材料齊全、格式規范、內容合理、專家意見處理合理、積極配合復核工作等 5 項要求,由氣象標準化技術服務單位根據本年度接收的標委會提交的報批材料進行分項打分。

  (6)復審與實施,旨在保證標準的適用性和先進性,及時剔除和修訂滯后標準,反映了標委會對本專業領域的標準實施情況的掌握程度和及時處理能力,促進標委會在標準執行過程中的問題的調研分析中發揮重要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的規定,標準的復審周期一般不超過 5 年,因此,復審指標考核標委會對考核年度標齡為 5 年標準的復審率和復審報告。實施情況跟蹤與分析指標,考核標委會是否能夠收集標準實施反饋信息并及時向主管部門通報有關情況或提出處理意見;是否對重點標準開展實施情況的分析研究,并形成分析報告等書面材料。

  3.4.2 日常管理

  標委會秘書處是標委會的常設工作機構,是標委會開展工作的核心。下設 5 個二級指標:

  (1)年會及年報,年會是標委會召開的全體會議。根據《規定》標委會應每年至少召開 1 次全體委員會工作會議。為保證年會質量,要求標委會出席年會的委員超過一定的比例,并形成和保存組織召開年會的通知、會議紀要、委員簽到表、年會照片等記錄。年報方面,要求標委會按照國家標準委和氣象標準化管理部門的要求按時提交年報。年報內容詳實,符合要求,且數據真實有效,無修改記錄。

  (2)委員管理與培訓,在委員管理方面要求標委會委員構成符合《規定》要求,并規范開展標委會換屆工作。要求標委會對委員履職情況,主要包括參加立項投票、就標準征求意見進行反饋、出席年會和審查會等情況進行跟蹤和形成記錄,當委員出現不適合繼續擔任委員或不履行委員職責等情況時及時進行委員的調整。委員培訓方面,為提高履職能力,要求標委會副秘書長、委員和秘書處工作人員每年參加由標準化專業機構或行業部門組織的標準化方面的培訓不少于 1 人 / 次。

  (3)標準宣貫,是指由標委會組織或參與組織的標準宣貫,也包括標委會有關人員在行業協會年會、產業聯盟大會上所做的標準宣貫,包括網絡形式、會議形式等。要求標委會在考核年度內組織過標準宣貫活動,對重點標準開展專題宣貫活動的作為加分項。

  (4)經費管理,標委會秘書處掛靠單位的經費支持和健全的財務制度是標委會健康運行的保障。按照《規定》經費管理的相關要求,指標考核標委會的工作經費是否納入掛靠的秘書處承擔單位財務統一管理,秘書處是否按照要求向全體委員報告經費收支總體情況,國家標準制修訂補助經費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制修訂經費管理辦法》,工作經費是否單獨核算、?顚S玫。

  (5)秘書處承擔單位支持,由于標委會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其掛靠的秘書處承擔單位對標準化工作開展的重視程度,提供的人力、物力支持成為支撐標委會健康運行的關鍵因素。秘書處承擔單位支持方面,按照《規定》,指標考核秘書處工作是否納入承擔單位年度工作計劃并能按照工作計劃實施考核。人員支持方面,指標考核秘書處是否配備能履行好工作職責的專門秘書或專職秘書。經費支持方面,指標考核秘書處承擔單位是否為標委會提供標準化活動經費支持及支持的力度。

  推薦閱讀:氣象工程師需要發表什么文章

  3.4.3 國際標準化

  下設 2 個二級指標:

  (1)參與國際標準化,反映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活躍度及工作情況,要求標委會或其委員積極參與下列 2 項或以上國際標準化的工作:①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②積極提交國際標準提案;③按時參與國際標準投票;④按時參與國際對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年會;⑤積極開展國家標準外文版翻譯;⑥積極參與發達國家或地區(如 CEN)對口標準化工作;⑦組織開展本領域標準化國際會議;⑧國際標準的跟蹤評估及轉化。

  (2)國際標準化成效,反映在國際標準化工作中影響力以及取得的重要進展情況,要求標委會或其委員積極取得下列 1 項或以上國際標準化成效:①擔任國際或國外標準化組織領導職務;②承擔國際或國外標準化組織秘書處;③獲得 ISO 或 IEC 獎勵;④提交新工作領域申請并獲得國際組織批準;⑤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發布。

  3.4.4 標準化研究及獎勵

  下設 3 個二級指標:

  (1)標準化研究活動,反映開展標準化研究的活躍度,要求標委會或其委員積極開展:①承擔標準化研究項目(以司局級單位下達的任務書為準);②組織國內標準化學術交流、研討等活動;

  (2)標準化研究成果,反映標準化工作的研究能力,要求標委會或其委員積極取得以下任意 1 項研究成果:① 發表(出版)標準化相關論文或論著;②撰寫了標準化技術報告或調研報告。

  (3)標準化獎勵表彰,反映標準化工作的科研成效及亮點,指標委會或其委員獲得省部級或國家級(含獲國際獎勵、表彰)標準化方面的獎勵、表彰。

  3.4.5 工作量

  各標委會工作量以本年度組織開展標準征求意見和審查活動的數量之和計算。根據計算結果對標委會進行排名,按排名結果給予對應分值。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