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未成年人犯罪社會治理論要

發布時間:2023-01-06所屬分類:法律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我國正處于劇烈的社會轉型期,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斷上升,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由于立法滯后和制度設計的問題造成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人犯罪治理陷入困境,迫切需要從完善立法、培育專業化的司法社工隊伍、建立社會支持系統

  摘要:我國正處于劇烈的社會轉型期,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斷上升,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由于立法滯后和制度設計的問題造成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人犯罪治理陷入困境,迫切需要從完善立法、培育專業化的司法社工隊伍、建立社會支持系統等方面,構建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社會治理體系,充分發揮司法社工介入的獨特功能及應有作用。

  關鍵詞:未成年人犯罪;社會治理;司法社工;介入

法制與社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戰略不斷取得重大進展。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一直是法律工作者和社會關注的重點,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矯治越發注重推進多層次多領域的社會力量介入,通過社會力量治理犯未成年人犯罪成為改革和發展的新趨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下,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在偵查、檢察、司法審判、刑罰矯正等各領域都體現出,更加注重落實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司法保護原則;更加注重對涉罪未成年人采取社會化幫教的方式;更加強調辦案專業化。因此,利用社會工作者的力量矯治未成年人,通過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人犯罪矯治,成為我國當前預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發展契機。

  一、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的發展困境

  2018年2月9日,中央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專項組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最高人民檢察院、共青團中央共同簽署了《關于構建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社會支持體系的合作框架協議》!秴f議》提出,為了讓涉案未成年人正;貧w社會,一線公安干警、檢察官、法官在辦案過程給予未成年人特殊司法保護的同時需要專業的社會力量提供心理疏導、就業輔導、行為矯治等服務支持!秴f議》還指出,目前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人犯罪治理還存在法規制度建設滯后、管理體制不健全、支持保障力度不夠等問題。表明中國未成年人犯罪社會治理改革與發展已經進入“深水區”。當前司法社工介入的瓶頸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法律規定滯后且粗糙

  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訂案利用專章規定了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程序,此舉標志我國刑事司法程序重點關注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吸收了西方少年司法的精神,將未成年人犯罪人區別于成年犯對待,給予了充分重視和關注。但是,我國法律法規在針對未成年人犯罪人社會治理方面的條文還很缺乏,如:2012年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在第五編第一章中,專門規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訴訟程序,但在未成年人犯社區矯正問題上卻沒有具體規定,也不涉及社會工作介入未成年人犯社區矯正。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在第三條第二款中,規定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區矯正機構的組織指導下參與社區矯正工作,但僅從工作的指導思想、對象、特點等方面做出原則性的規定,對社工如何開展矯治工作,如何與司法人員溝通協作,矯治的方式、時間介入的措施等都未作規定,導致立法過于原則化,操作性較低。

  (二)內部治理模式欠科學

  目前,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人犯矯正,缺乏科學有效的治理方式。目前,在很多社區矯正中心,未成年人犯罪人和社工的配比失衡。通過調研了解到,在江蘇宿遷“金色花未成年人司法社工矯正中心”,6名矯治對象由一名社工負責管理。很多中心都只配備了一名社工,而需要教育矯治的未成年人卻有幾十名之多。所以,目前我國的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人犯罪矯正,各地主要采用多對一模式,社工人手不足,無法長期跟蹤負責多名矯正對象。導致矯正效果受到影響。

  同時,司法社工的崗位也是流動的,很多社工的主業并不是服務于矯正中心,在做司法社工的同時,還有一份正式工作,導致了工作上一心二用,無法專職負責矯正工作。同時,司法社工缺乏定期培訓和職業考核,導致了很多社工的專業方法欠科學,缺乏專業的指導和監督。

  (三)外部保障體系缺失

  保障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犯矯治的社會支持體系未建立。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犯罪矯正需要得到來自政府、社會、社會組織、家庭、學校、社區、個人的參與和支持。從目前我國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司法實踐看,政府部門對司法社工介入犯罪矯正缺乏宏觀統籌安排,社區未接到政府布置的任務,也缺乏專項經費運營司法社工項目,主要靠社會組織的志愿者參與來維持項目的運營。學校未建立司法社工介入校園犯罪教育服務中心,缺乏這方面的項目宣傳。家庭沒有能力將未成年犯罪人交到服務中心,因此,外部保障體系缺失嚴重制約了社工介入的長期發展。

  二、理論基礎——社會支持網絡理論

  社會支持網絡理論認為,個體與社會關系有一種相互關聯的網絡。在這個網絡里,個體從中獲得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社會支持,從而獲取社會資源。社會支持網絡理論為司法社工介入未成年人犯罪治理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良好的社會支持網絡可以有效幫助司法社工很快找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即在哪一環節的社會網絡中出現缺陷,或者心理上存在哪些疾病。

  司法社工能夠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幫助矯正對象糾正錯誤的行為方式,從而修復缺失的網絡關系。在針對未成年人犯罪人的矯正工作中,通過社會支持,司法社工會更加重視案主的特點,找出關系網絡中的缺失,并提出應對策略,幫助矯正對象及時走上正軌,并利用社會關系監督其日常行為,使其不再犯罪。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社會治理模式——司法社工的介入

  佩恩(MalcolmPayne)在其《現代社會工作理論》一書中指出,主要有三種力量建構了社會工作,包括“創造和控制社會工作者專業的力量;主動尋求幫助或被動地轉介至社工處的人們被稱為案主的力量;改變開展社會工作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力量。”由此可見,社會關系、司法社工和矯正對象及三者之間的互動是矯正的關鍵。針對上文提出的司法社工的介入問題,提出如下完善建議。

  (一)規則與法律的完善

  在社工介入未成年人犯矯正的制度上,完善社工介入制度,首當其沖應完善《刑事訴訟法》在相關領域的立法工作。其一,《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僅就社工介入未成年人犯社區矯正制度確立起指導原則。應進一步細化相關法律法規,就司法社工如何介入未成年人犯罪矯正做出明確規定;同時建立必要的職業培訓制度,不斷提升這一職業群體的專業化水平和職業倫理標準。其次,進一步規定及細化已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系列規范渠道,如專人負責協調、階段性告知制度、公檢法銜接制度等。

  (二)建立司法社工一對一負責制

  一名社工可對多名未成年人犯進行矯正服務,社工負責該對象直到其刑滿釋放。首先,運用個案工作方法提供服務。介入矯正的司法社工應當根據矯正對象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制定特殊的矯正方案,進行心理評估、心理疏導,通過專業的矯正方法為其提供咨詢和服務。真正做到從“對象”出發,從“需求”出發,為其提供符合需求的服務,幫其減輕壓力,改掉惡習,重返社會。其次,運用小組工作方法提供服務。可成立互助小組,讓相似經歷的未成年人犯在小組中互相傾訴與交流。在社工引導下,可使涉罪未成年人敞開心扉,宣泄不良情緒得以,緩解心理壓力。

  (三)建立完備的社會支持系統

  建立完善內部結構上三個層次的支持系統:一是宏觀政府支持,共青團作為黨領導的群團組織,依托各級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專項組、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發揮社會動員優勢,積極構建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社會支持體系,推動檢察機關未檢工作機構建設。二是中觀群體-社會組織支持,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公益慈善組織、司法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為未成年人提供觀護、技能培訓等。

  三是微觀社會公眾支持,包括家庭成員、朋友、社區居民、社會志愿者等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服務,如陪伴成長,改善親子關系、家庭關系及朋輩關系等。建立完善外部結構上三層次的支持系統:一是規范的保障,包括明確立法,信息共享、服務專業化、資源鏈接等方面。二是經費的保障,包括經費投入的數量、資金多元化途徑等。三是人員的保障,加大專業培訓力度,為司法社工設立正式長期的工作崗位,建立競爭上崗,按期考核的考察制度,培養一批專業度高的司法社工人才隊伍。

  法律方向刊物推薦:《法制與社會》雜志由云南省法學會主辦,云南省司法廳主管,是一本集科學性、思想性、理論性為一體的綜合期刊,是宣傳黨的依法建國方略的大型媒體,是反映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以及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也是我國普法宣傳和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