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教育期刊瀏覽:次
《黃山學院學報》是安徽省教育廳主管、黃山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創刊于1981年,人文社科方面的主要欄目有:“徽州文化研究”、“旅游研究”、“世界遺產研究”、“哲學·歷史”、“政治·法律”、“經濟·管理”、“文學·語言”、“教育·教學”等。自然科學方面的主要欄目有:“數學”、“信息工程”、“化學”、“資源與環境”、“計算機和網絡”、“建筑”、“體育”、“教育·教學”等。
《黃山學院學報》辦刊中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出版方針,認真執行國家科學技術和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規。按照繁榮學術、服務教學和科研的辦刊目標,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和“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方向,認真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方針,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和文風。在編輯出版過程中,嚴格執行《中國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編排規范》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等期刊質量標準,認真做好學報編排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工作。
《黃山學院學報》已成為多學科、重特色的學報之一。2004年被安徽省教育廳和安徽省新聞出版局評為安徽省高等學校優秀學報。2006年,在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開展的第三屆評優活動中,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在安徽省高等學校學報研究會開展的省社科學報評優活動中,被評為安徽省優秀學報,“徽州文化研究”欄目被評為優秀欄目。2009年8月,在安徽省教育廳和安徽省新聞出版局組織開展的安徽省高等學校學報“三優”評比中獲“優秀學報二等獎”。2010年7月,在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地方高校學報聯絡中心組織開展的第二屆欄目評比中,“旅游研究”欄目被評為優秀欄目。2010年10月,在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開展的第四屆全國高校社科期刊評優活動中,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徽州文化研究”欄目被評為特色欄目。
重要說明:雜志之家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可從事國際、國內全部正規期刊的經營活動,本站不是黃山學院學報雜志社官方網站,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西海路39號黃山學院學報編輯部,郵編:245041
黃山學院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徽州文化研究、旅游研究、世界遺產研究、哲學與歷史、政治與法律、經濟與管理、文學與語言、教育與教學、數學、信息工程、化學、資源與環境、計算機和網絡、建筑、體育、教育與教學
黃山學院學報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全國優秀社科學報
黃山學院學報雜志社介紹
1.《黃山學院學報》來稿格式要求規范,項目齊全,按順序應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全稱、省市名稱、郵編)、中文摘要、中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英文題目、英文姓名、英文作者單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
2.《黃山學院學報》文題:20個字以內為宜,可加副標題;不宜用“試論”、“淺談”等表謙詞語。
3.《黃山學院學報》作者簡介:在首頁地腳標注。內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4.關鍵詞: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詞、詞組3-8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
5.摘要:不超過300字,客觀陳述論文的目的、方法、主要觀點、結論、依據,不談背景信息、常識性內容,不可出現“本文認為”、“作者指出”等用語;不對論文的內容作評價;不使用文學性修飾詞;不出現圖表、公式、標題層次序號、非公知公用符號。
6.正文:8000字以內為宜。社科類文章正文的各級標題書寫樣式為:一,(二),3.,(4),……;自然科學類文章正文的各級標題書寫樣式為:1,1.1,1.1.1,……。
7.注釋:對正文特定內容作進一步的解釋與說明,置于正文末,排在“參考文獻”前,注釋序號與文中指示序號(上角標)相一致,用①②…標識。
8.基金項目:獲得科研基金資助的文稿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注明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該項目編號,置于文稿首頁地腳處,排在“來稿日期”之后。
9.參考文獻:1)參考文獻必須是在論文中直接引用的、發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2)文稿中在引文處按論文中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連續編碼(上角標),用[1][2]…標識;3)凡頁碼出處均標于文內引文序號“[]”的后面;4)一種文獻在同一文稿中被反復引用者,用同一序號標示;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須與文中引文處的序號一一對應,參考文獻著錄項目要齊全,每一條目結尾用實心點。
期刊收錄論文目錄:
基于Web平臺的徽州非遺資料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錢益查;俞乃華;張曉峰; 24-27
退火氣氛對Mn摻雜鈦酸鍶鋇薄膜的影響
何聚;黃志永;許媛;劉琦; 28-31
基于MVC模式的機房教學系統設計
沈來信;楊帆;吳曉盼; 32-35
油庫庫存管理系統的設計與應用
孫志彥;孫連生;孫吾紀; 36-39
典型沖壓零件模具工藝設計與數控網絡制造技術
楊咸啟;閔旭;金浩;葛小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