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5-25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探討維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尿素清除指數(KT/Vurea)與血鈣、血磷及全段甲狀旁腺激素(iPTH)的關系,并調查我院PD患者血鈣、血磷及iPTH達標現狀。方法:回顧性分析在我院門診定期隨訪的105例PD患者的臨床資料,并根據入選標準及排除標準最終納入59例
[摘要]目的:探討維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尿素清除指數(KT/Vurea)與血鈣、血磷及全段甲狀旁腺激素(iPTH)的關系,并調查我院PD患者血鈣、血磷及iPTH達標現狀。方法:回顧性分析在我院門診定期隨訪的105例PD患者的臨床資料,并根據入選標準及排除標準最終納入59例患者,按照Kt/Vurea達標情況進行分組,比較各指標組間臨床資料的差異性。結果:入選的59例PD患者Kt/Vurea達標率55.9%,與未達標組相比,達標組患者女性比例高,體重指數(BMI)偏低,殘余腎功能明顯優于未達標組;達標組患者血磷、鈣磷乘積、iPTH水平均較未達標組偏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PD患者普遍存在鈣磷代謝紊亂,充分的PD可以改善鈣磷代謝,保護殘余腎功能。
[關鍵詞]腹膜透析;腹透充分性;礦物質-骨異常;鈣磷代謝
慢性腎臟病患者常常并發嚴重的鈣磷代謝紊亂,嚴重者導致心臟瓣膜、血管和軟組織轉移性鈣化,增加了慢性腎臟病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1-3]。我國單中心及多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透析患者普遍存在鈣磷控制不理想的狀況[4]。與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PD)清除毒素機制不同,更有益于保護殘余腎功能,近年來被越來越多的透析患者所接受。因此有必要對PD患者礦物質代謝達標情況進一步分析。本研究擬通過回顧性分析2011年12月~2019年5月間在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腎科接受PD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PD患者尿素清除指數(Ureaclearanceindex,KT/Vurea)與血鈣、血磷及全段甲狀旁腺激素(iPTH)的關系,分析我科PD患者鈣磷代謝達標情況。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11年12月~2019年5月間在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腎科門診定期隨訪、資料保存完整的105例PD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本次研究經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入選標準:①規律PD治療≥3個月,隨訪資料完整;②均使用Baxter公司生產的低鈣腹膜透析液進行透析。排除標準:①近1個月內有嚴重感染者;②有嚴重消化系統、血液系統及心腦血管事件者;③有重大外傷、手術者;④惡性腫瘤患者;⑤已行甲狀旁腺切除術者。
相關期刊推薦:《吉林醫學》雜志是由吉林省衛生廳主管,吉林省醫院主辦,吉林省醫學會承辦的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1958年創刊,設有實驗研究、臨床研究、藥物與臨床、調查報告與研究、臨床經驗、綜述、病例報告、醫院管理、醫學教育、護理研究等欄目。
1.2研究方法:記錄患者性別、年齡、原發病等一般資料。所有患者均空腹8h以上,晨起采靜脈血檢測血常規、血生化等實驗室指標,同時收集24h尿液和腹膜透出液,分別測定其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計算每周總肌酐清除率(總Ccr)和每周Kt/Vurea。其中血鈣值為經公式矯正后所得值。根據Kt/Vurea是否≥1.7/周分為達標組和非達標組,比較兩組患者相關指標差異性。根據NKF-DOQI指南[5]確定觀察指標達標標準:①血漿白蛋白(Alb)≥35g/L;②血紅蛋白(Hb)≥100g/L;③2.10mmol/L≤血清鈣<2.50mmol/L;④1.13mmol/L≤血磷<1.78mmol/L;⑤150pg/ml≤iPTH<600pg/ml;⑥Kt/Vurea≥1.7/周,總Ccr≥50L/(W·1.73m2)。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呈正態、方差齊用兩樣本均數t檢驗;不呈正態、方差不齊用非參數秩和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采用χ2檢驗。所有結果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資料的比較:根據入選標準及排除標準最終納入59例患者,其中女34例,男25例,年齡32~86歲,平均(55.68±14.50)歲,透析時間4~75個月。原發病中糖尿病腎病患者39例,占66.1%。總Kt/Vurea達標者33例,占55.9%。其中女17例,占51.5%。
2.2PD達標組與未達標組臨床差異性比較:Kt/Vurea達標組與未達標組患者在年齡、Alb、三酰甘油及膽固醇及Hb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達標組的患者透析齡相對要小,女性比例高,并且血P、鈣磷乘積、iPTH以及殘余腎功能明顯優于未達標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血鈣、血磷及iPTH水平分布情況比較:59例PD患者血鈣平均(2.24±0.18)mmol/L,達標率69.5%,低血鈣患者13例(22.0%),高血鈣者5例(8.5%)。血磷平均(3.23±1.96)mmol/L,達標率42.4%,低血磷患者6例(10.2%),高血磷患者28例(47.5%)。血iPTH平均為(448.04±375.38)pmol/L,達標率64.4%,8例(13.6%)iPTH低于目標值,13例(22.0%)iPTH高于目標值;血鈣、血磷及iPTH全部達標共12例,占20.3%。
3討論
慢性腎臟病─礦物質和骨異常(CKD-MBD)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最終導致死亡率增加。盡管KDOQI對其提出相應的治療措施和管理目標,但多項研究表明終末期腎病患者尤其是透析患者中骨代謝紊亂狀況并未得到明顯改善[6]。充分的PD可以增加機體對代謝產物及多余水分的清除,透析充分性是影響患者長期預后的重要因素。2012年國內一項多中心研究結果表明,PD患者高磷血癥發生率47.4%,但是血磷達標率卻只有38.5%[7]。我中心PD患者骨代謝紊亂患病率仍較高,其中高磷血癥發生率45.8%,達標率42.4%,優于國內報道水平,并且Kt/Vurea達標組患者血磷水平明顯低于未達標組。本研究中血鈣達標率達69.5%,高鈣血癥發生率只有8.5%,考慮與患者統一使用低鈣透析液有關。國內部分腹透中心高甲狀旁腺激素患病率達66.67%[8],而我中心PD患者中高iPTH患病率20%,達標率64.4%,同樣達標組患者iPTH水平優于未達標組。此外兩組患者在BMI、鈣磷乘積及殘余腎功能方面均有統計學差異。
我中心PD患者血清鈣、磷達標率優于國內部分腹透中心報道水平,考慮與以下因素有關:①飲食限制:慢性腎臟病患者隨著殘余腎功能的下降,機體對磷的排泄相應減少,因此通過飲食調整減少磷的攝入,有助于緩解高磷血癥;②合理使用活性維生素D和磷結合劑:單純依靠飲食限制控制血磷效果有限,并可能增加營養不良的風險,因此在腹透評估過程中根據血鈣及血磷水平合理使用活性維生素D和磷結合劑能有效維持血鈣,增加磷的排泄;③低鈣腹透液的使用:目前我中心已根據指南推薦均使用鈣離子濃度為1.25%的生理鈣透析液,避免鈣離子向體內的轉運過程;④合理腹透方案:腹透充分性、殘余腎功能及其腹膜轉運方式都會影響鈣磷代謝,因此根據腹透評估結果及時調整腹透方案,保證透析充分性有助于維持鈣磷水平。
綜上所述,PD患者礦物質代謝紊亂問題比較普遍,而充分的PD能夠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改善鈣磷代謝,保護殘余腎功能。因此,臨床醫生需加強對PD患者Kt/Vurea的監測,綜合評估PD患者血鈣、血磷及iPTH達標情況,及時調整PD治療方案。并且在透析基礎上口服必要磷結合劑,嚴格控制磷的攝入,抑制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積極干預血管鈣化等,改善慢性腎臟病及透析患者的預后。——論文作者:張敏1,2,方立明1,2,韋玲1,2,胡泳1,2,謝圣芳1,2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