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無抽搐電休克療法在精神疾病患者中應用體會

發布時間:2020-05-25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目的:總結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精神疾病的療效、安全性及相關情況。方法:選擇精神疾病患者48例,共計193人次。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僅為美國鷹賽醫學技術公司和Somatics公司聯合研制。對相關情況登記表進行統計,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結果:有效

  摘要:目的:總結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精神疾病的療效、安全性及相關情況。方法:選擇精神疾病患者48例,共計193人次。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僅為美國鷹賽醫學技術公司和Somatics公司聯合研制。對相關情況登記表進行統計,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結果:有效率89.58%,其中。顯效27例(56.25%),好轉16例(33.33%);無效5例(10.41%)。未出現并發癥。結論: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安全有效,值得推廣。

無抽搐電休克療法在精神疾病患者中應用體會

  關鍵詞:封鎖抽搐電休克;精神疾病;臨床分析

  無抽搐電休克也稱改良電休克,其治療作用在于發作,不在于痙攣。無抽搐電休克過程雖然痙攣不出現,但是大腦內依然有癲癇樣放電,同樣引起發作,從而發揮其治療作用。治療過程中心臟負荷減輕,意外減少,沒有關節方面的禁忌癥和并發癥。20世紀50年代初,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問世以來已被廣泛應用,但在我國應用尚不廣泛,經驗不多[1]。我院于2000年引進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儀,對一些精神疾病進行了治療,取得了明顯效果,現將有關資料總結如下。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單位: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創刊時間:1987年2月。本刊報道內容主要涉及學科包括精神病學與精神衛生學、健康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是跨學科的學術期刊,全面反映我國心理衛生領域的研究現狀和學術水平。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接受治療患者共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共計193人次。年齡:最大61歲,最小21歲,其中21~30歲17例(35.41%),31~40歲18例(37.50%),41~50歲8例(16.66%),51~60歲4例(8.33%),61歲以上1例(2.08%),平均年齡34.93±10.29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19年,平均4.95±4.52年。

  1.2診斷

  所有精神疾病均由一名住院醫師和一名副主任醫師根據CCMD-3診斷標準共同確定診斷,共48例患者,其中分裂癥27例(56.25%),神經癥3例(6.25%),情感障礙10例(20.83%),癔癥4例(8.33%),其它精神障礙4例(8.33%)。

  1.3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儀

  由美國鷹賽醫學技術公司和Somatics公司聯合向中國精神衛生服務和研究機構提供。

  1.4數據收集

  由治療護士對每位病人和每次治療的相關數據進行登記,然后由治療醫師進行確認。項目包括:病人年齡、精神疾病診斷、病程、用藥及全并藥種類和效價劑量,治療前血壓、體重,每位病人治療次數,療前應用阿托呂、硫噴妥那和司可林劑量。抽搐指標:抽搐時間。抽搐指數、抑制指數,一致性指數,血氧飽和度,呼吸恢復時間,意識恢復時間。

  1.5數據統計

  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時合并用藥情況

  氯氮平12例次(25.00%),維思通7例次(14.58%),舒必利7例次(14.58%),氯丙嗪2例次(4.16%),奮乃靜2例次(4.16%),阿米替林1例次(2.08%),多慮平1例次(2.08%),博樂欣1例次(2.08%),賽樂特1例次(2.08%),百憂解1例次(2.08%)。單一用藥13例(27.08%);未用藥25例(52.08%)。合并用藥效價劑量:420.00±381.16mg。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期間減少原有抗精神病藥、抗抑郁藥和抗焦慮藥劑量,停用鎮靜催眠藥、鋰鹽、利血平、抗癲癇藥。

  2.2療前檢查

  體格檢查均無異常;收縮壓:15.33±1.94kpa,舒張壓:10.56±1.36kpa; 心圖:正常41例(85.41%),異常7例(14.58%);腦電圖:48例均在正常范圍;胸片:正常47例(97.91%),異常1例(2.08%);血生化:正常47例(97.91%),異常1例(2.08%)。

  2.3治療次數

  最少1次,最多10次,平均4.02±2.45次。治療頻率:日連續做5例(10.41%),隔日做43例(89.58%)

  2.4療前用藥

  阿托呂,0.5mg40例(83.33%),1mg8例(16.66%),平均0.58±0.19mg。硫噴妥那,0.10g1例(2.08%),0.13g1例(2.08%),0.15g9例(18.75%),0.18g5例(10.41%),0.20g14例(29.16%),0.23g3例(6.25%),0.25g13例(27.08%),0.30g2例(4.16%),平均0.20±0.04g。司可林:50.00mg1例(2.08%),60.00mg4例(8.33%),70.00mg141例(22.91%),80.00mg19例(39.58%),90.00mg2例(4.16%),100.00mg10例(20.83%),120.00mg1例(2.08%),平均80.83±14.11mg。

  2.5抽搐監測指標

  抽搐時間(秒):48.64±16.04,能量百分比(%):26.67±8.46,抽搐指數:1536.40±593.95,抑制指數(%):84.66±13.28,一致性指數:均>51%,血氧飽和度(%):99.75±0.69,呼吸恢復時間(分):4.33±0.48,意識恢復時間(分):12±0.12.

  2.6療效判定

  精神癥狀大部分消失為顯效;精神癥狀小部分消失為好轉;精神癥狀無變化為無效。本研究有效率89.58%,其中,顯效27例(56.25%),好轉16例(33.33%),無效5例(10.41%)。

  3討論

  3.1本研究接受治療20~40歲35例(72.91%),41~50歲8例(16.66%),51~60歲4例(8.33%),61歲以上1例(2.08%),41歲以上共計13例(27.07%),可見無抽搐電休克年齡適應范圍大于有抽搐電休克的18~40歲范圍[2],無抽搐電休克對老年人也是一項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療[3]。

  3.2本研究共治療患者48例,193人次。主要疾病為分裂癥27例(56.25%),情感障礙10例(20.83%),神經癥3例(6.25%),癔癥4例(8.33%),其它精神障礙4例(8.33%)。盡管治療的主要為分裂癥和情感障礙占77.08%,但是神經癥、癔癥和其他精神障礙占22.92%?梢娚窠洶Y性障礙亦是無抽搐電休克的適應癥[4],無抽搐電休克病程適應范圍大于有抽搐電休克,且無絕對的禁忌癥[5]。

  3.3 本研究合并用藥患者23例(47.92%),未用藥都25例(52.08%);單一用藥者13例(27.08%),合并用藥兩種以上者10例(20.83%);未用藥者比例相當,但未用藥者和單一用藥者為大多數。在行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前應盡量不用藥或單一用藥,治療時宜減量或停藥,以避免延長呼吸恢復時間[6]。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時,應用阿托品大多數為0.5mg(83.33%),少數為(16.66%),以減少唾液分泌;應用硫噴妥那課題變化較大,最小量0.10g,最大量為0.30g,根據患者意識狀況掌握劑量;司可林劑量變化較大,最小量0.10g,最大量為0.30g,根據患者肌肉松馳狀況掌握劑量。

  3.4接受治療者療前體格檢查、血壓和腦電圖均正常。心電黑乎乎大多數正常(85.41%),胸片亦大多數正常(97.91%),血生化檢查絕大多數正常(97.91%)。由于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儀使用時間不長,因此選擇了軀體基本正常者接受治療,以避免發生意外。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