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雜志投稿論文要求

所屬分類:學報雜志期刊瀏覽: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關注()
期刊周期:月刊
國內統一刊號:15-1112/N
國際標準刊號:1003-7578
主管單位:內蒙古農業大學
主辦單位: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干旱半干旱地區研究委員會;內蒙古農業大學
上一篇:中國土地雜志投稿要求
下一篇: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最新論文目錄
學術服務咨詢服務項目咨詢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簡介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月刊)1987年創刊,是綜合性學術刊物。特點是綜合性強、審稿快、發文量大,凡研究干旱半干旱甚至季節性干旱區的論文,研究干旱半干旱問題及防治技術的論文,特別是綠洲建設的論文,不論屬于社會科學領域或者自然科學領域均可刊用;每年刊載論文440篇左右;網上投稿4周左右即可收到反饋意見,最多兩個月即可收到審稿結果;不收審稿費,有利于年輕學子投稿。宗旨為: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原則,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針,充分發揚學術民主,促進科技發展,活躍學術氣氛,交流學術經驗,繁榮學術研究,及時反映國內外干旱區研究趨勢與動態,為干旱、半干旱地區的發展與建設提供有益經驗。《干旱區資源與環境》主管單位:內蒙古農業大學,主辦單位: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干旱半干旱地區研究委員會;內蒙古農業大學,國內統一刊號:15-1112/N,國際標準刊號:1003-7578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欄目設置

  專座、理論與方法、綜述、信息動態。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雜志論文范例參考:

  呼和浩特市區1951-2010年氣溫變化特征的研究…………………………梁燕 魏玉榮

  錫林河流域氣候變化特征診斷分析…………………………宋小園 朱仲元 張圣微 焦瑋 席小康

  降水對北麓河地區多年凍土活動層水熱影響分析…………………………張明禮 溫智 薛珂 陳良致 李德生

  包頭地區晚第四紀沉積地層與環境演化…………………………趙紅梅 趙華 劉林敬 張翼龍 王成敏 毛洪亮

  臨汾盆地中更新世中晚期沉積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周汶 韓軍青 田慶春 黨玉婷

  磴口縣荒漠綠洲景觀特征及時空變化研究…………………………于強 岳德鵬 郝玉光 侯宏冰 張啟斌 李寧 岳攀

  陜西傳統民居景觀的地域分異及形成機制…………………………祁劍青

  我國霧霾主要前驅物排放績效省際差異分析…………………………王雪青 巨欣 馮博

  武威平原區飲用水源地土壤六六六和滴滴涕殘留特征研究…………………………李彥榮 魏玉杰 謝忠清 常瑛 陳志國 王軍強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投稿須知

  1.題名:準確、簡明,概括文章要旨,符合編制題錄、索引與檢索要求。

  2.署名及作者信息:署名作者最多不超過5名。作者單位應具體到研究室或院系,地點及郵編號詳細到街區;第一作者附簡介,寫明籍貫、性別、出生年月、職稱、職務、研究方向、聯系方式(電話可另附,印刷時刪除)、電子郵箱等,通訊作者只附電子郵箱或聯系方式。

  3.文摘(摘要):以提供文摘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本刊采用指示性文摘寫法,字數200字以內,格式需符合國家標準GB6447—86《文摘編寫規則》的要求。

  4.關鍵詞: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內容的術語,是學術論文進人流通和引用的窗口,一般3-5個,請參照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2002〕49號(通知)(科協學發字]《關于在學術論文中規范關鍵詞選擇的決定(試行)》的要求編寫并排序。

  5.基金項目:凡有基金資助者,一律需要注明項目類型、項目名稱與項目編號,并與收稿日期,作者簡介一同置于首頁地腳。

  6.來稿需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7783-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書寫,正文內章節序號一律采用:1;1.1;1.2.1三級,小于第三級分布可用(1)、(2)表示。

  7.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是對期刊論文引文進行統計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需認真列出。參考文獻著錄須符合國家標準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的要求。包括:主要作者,文獻題目及版本,刊物與出版社名稱、出版年月,文獻起止頁碼。

  8.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必須準確地說明文章的基本內容、論點與結論,一般以100-1500個印刷符號為宜,且英文摘要中的專業術語應一律使用全稱,不能出現縮寫形式。

  9.計量單位:文章內所有物理計量單位一律采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表示,如km(公里)、m(米)、cm(厘米)、mm(毫米)、t(噸)、kg(公斤)、g(克)、m3(立米)、m2(平米)等。

  10.生物學名:凡在文內首次提及某生物(動物、植物等)均應在中文名稱后括號內注明其拉丁學名,拉丁名應用斜體,如:沙芥(Pugionium)、綿刺(Potaninia)等。

  11.圖與表:圖表往往是作者研究成果的精華部分,務請認真設計、繪制,尺寸合適,清晰,適合制版,具有自明性,有英漢文字對照名稱,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排序號。文內件應附電子版原圖。

  12.稿件原則上以8000字左右為宜(含全部字符及空格)。原創性、科學性和可讀性是影響稿件刊用率的主要因子,務請作者予以足夠的重視。

  13.文稿的著作權屬于作者,文責由作者自負。作者若不允許編輯部對文稿作文字性及少量內容刪改,請在來稿時聲明。

  14.為適應我國信息化建設需要,擴大作者學術交流渠道,本刊已于2008年加盟《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雜志社》網絡出版計劃和“中國期刊網”,本刊論文的數字化復制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由該雜志社獨家經辦。凡在我刊發表的論文,其光盤版和電子版均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雜志社獨家經營。2011年,編輯部又與《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雜志社》簽訂數字優先出版計劃,從2012年起,你的網絡版論文將比紙質版提前1-3個月在中國知網面世,這將提高你論文的影響力。

  除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雜志社之外,我刊沒有允許國內外任何出版機構使用網絡版權和紙質版版權,如發現以上侵權行為作者及本刊編輯部均有權追究。

  15.我刊為《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重點期刊。為強化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抑制,從2011年1月1日起,凡未通過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檢測的論文,將不進入光盤版,并從網絡上刪除,由此產生的一切問題都由作者本人承擔,請各位作者務必予以足夠的重視。一稿兩投或多投的稿件,編輯部有可能因時效問題而錄用。但是,論文一旦刊出,重復投稿問題必將曝光,編輯部也將會同中國知網按學術不端文獻予以網上刪除處理。

  16.本刊不收審稿費,對錄用稿件收取一定的版面費。稿件刊登后,按國家有關規定酌致稿酬,同時贈送當期樣刊2冊。該稿酬由我刊紙質版稿酬、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雜志社網絡版和光盤版稿酬組成,由我刊一次性支付,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雜志社不再另付稿酬。

  17.歡迎網上投稿,Word文件直接投入郵箱即可。

  凡投稿我刊的作者,請認真閱讀以上各注意事項,務必是在您清楚并同意上述各項條款的前提下再將您的稿件投入郵箱。凡不同意數字優先出版計劃者、不同意出版網絡版和光盤版的作者請投稿時請務必聲明。編輯部將在出版時做適當處理。

  18.為加快意見反饋速度,來稿時務請提供作者的聯系電話、電子郵箱,詳細到街區和院系班級、研究室的通訊地址;投稿人最好不要用簡稱、呢稱,名稱最好與作者姓名一致。以上信息只供編者與作者交流使用,不會泄露。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