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0-27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多由EV71引起。感染對象多見于4、5歲以下的嬰幼兒,常年發病,多在夏秋季流行。大多數手足口病患兒癥狀輕微,潛伏期一般為2~7天,多表現為發熱和手、足、口腔及肛周等部位的皰疹、丘疹可伴有咳嗽、
論文摘要: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多由EV71引起。感染對象多見于4、5歲以下的嬰幼兒,常年發病,多在夏秋季流行。大多數手足口病患兒癥狀輕微,潛伏期一般為2~7天,多表現為發熱和手、足、口腔及肛周等部位的皰疹、丘疹可伴有咳嗽、惡心等癥狀;少數重癥患者可并發腦炎、心肌炎、呼吸道感染等,個別病例病情進展迅速,易導致死亡。本組均是以發熱、肺部感染為主要表現的病例。
本文選自:《醫藥導報》 屬于藥學類專業學術雜志,本刊建立了一支包括醫學、藥學、藥事管理學等學科在內的由160余位專家、教授組成的編委會,并且著重于報道國內外醫藥研究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積極宣傳醫藥政策法規,跟蹤報道藥物不良反應,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夺t藥導報》雜志級別:北大核心 科技統計源核心 浙江省核心,主辦單位:中華醫學會,周期:月刊,國內統一刊號:11-2338/R,國際標準刊號:0254-6450
《醫藥導報》屬于藥學類專業學術雜志,本刊建立了一支包括醫學、藥學、藥事管理學等學科在內的由160余位專家、教授組成的編委會,并且著重于報道國內外醫藥研究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積極宣傳醫藥政策法規,跟蹤報道藥物不良反應,指導臨床合理用藥。
引言
手足口病(HFMD)是一種以嬰幼兒發病為主的常見多發傳染病,EV71病毒是其中一種。臨床上多數以發燒、口腔粘膜出現皰疹或潰瘍而就診,少數患者可并發腦炎、心肌炎、肺炎、肺水腫等。由于此病近幾年發病率較高,而相關文獻對此病的X線影像表現的報道又很少,所以,認真分析手足口病的X線影像表現,對協助臨床診斷及治療都有很重要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搜集我院2008年5月至9月間經臨床確診的76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X線影像資料,其中78例伴有肺部炎性病變,約占10%,其中年齡最大的18歲(1例),年齡最小的8個月(1例),平均年齡4.0歲;男性46例,女性32例。
1.2 臨床表現
本組患者均有發熱和手、足、口腔或臀部皮疹等體征,體溫37.5~39.5℃,呼吸及心率平穩,一般狀態尚好。
1.3 胸部X線檢查
所有患者均行胸部X線攝影,常規后前位和側位;X線機型號為西門子800mA 多功能 X-線機;在760例患者中,發現78例患者的肺部有炎性表現,對各種影像表現進行歸類、分析。
2 結果
在78例患兒中,均有肺紋理粗亂,部分呈網格狀改變(圖1);有49例(約占63%)表現為中下肺野密度較淡點片狀、斑片狀影,邊界不清(圖2);以肺門密度略增濃、結構紊亂(圖3)為主要表現的24例,約占31%;以兩肺中下野片絮狀影、霧狀影(圖4)為主要表現的5 例,約占6%。
圖1雙肺紋理增強,右下肺可見不規則網狀影。圖2右下肺點片狀模糊影。圖3兩肺門結構紊亂、密度增濃,左下肺可見索條狀影。圖4a右下肺片絮狀模糊影(透過陰影可見紋理走行)圖4b(與圖4a同一病例)經一周治療后陰影消失,示紋理增強。
在本組病例中,無論點片影、斑片影、肺門密度改變、片絮影還是霧狀影,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病變密度均較淡,可看到病變部位的粗亂紋理,這可能與病變早期的間質浸潤有關。
3 討論
3.1 病理及影像學表現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多由EV71引起。感染對象多見于4、5歲以下的嬰幼兒,常年發病,多在夏秋季流行。大多數手足口病患兒癥狀輕微,潛伏期一般為2~7天,多表現為發熱和手、足、口腔及肛周等部位的皰疹、丘疹可伴有咳嗽、惡心等癥狀;少數重癥患者可并發腦炎、心肌炎、呼吸道感染等,個別病例病情進展迅速,易導致死亡。本組均是以發熱、肺部感染為主要表現的病例。
手足口病病毒由上呼吸道侵入,侵入細支氣管上皮引起細支氣管炎,表現為肺紋理增多、增粗;感染波及肺間質與肺泡而引起肺炎,病理改變多為間質性肺炎,早期主要累及支氣管、細支氣管和血管周圍,表現為網格狀、索條狀陰影;但臨床變化多很迅速,很快累及肺泡腔,導致炎癥,出現漿液、紅細胞等炎性滲出物,表現為中、下肺野斑片狀、點片狀或小片狀陰影;在出疹后期,肺紋理增多模糊,肺門模糊不清并呈不同程度增大,肺透過度也減低;少數病例隨著病情的發展,常在兩肺中、下野中、內帶出現大片狀密度較淡的模糊影,可能是由于肺泡內被滲出液充填而導致的肺水腫表現所致。
3.2 鑒別診斷
手足口病的肺部X線表現缺乏特異性,但從本組病例的表現中有以下幾點值得在日常工作中逐步探討并引起注意:
3.2.1 密度 手足口病并發的肺部炎癥密度較淡。在本組病例中,大部分可以通過炎癥陰影看到肺內血管紋理走行,而在其他肺部炎癥中,因密度較濃而很少透過病灶見到紋理。
3.2.2 形態 手足口病以網格狀、索條狀陰影多見,這與其病理變化(間質性肺炎)有關。其次,以密度較淡的點片狀、小片狀陰影多見(本組病例)。
3.2.3 肺門 在本組病例中,肺門以結構紊亂、密度增濃為主要表現,肺門角正常,沒有突出。根據此種表現及臨床上高熱等癥狀,很容易與肺門結核鑒別。
由于手足口病近幾年又有多發趨勢,相關報道較少,影像表現又缺乏特異性,難免有不當之處,還請同道指正!值得注意的是:在傳染病高發期,對患兒行常規X線平片檢查有利于早期發現肺部病變,有助于臨床診斷與治療;工作中如發現小兒以肺間質性改變為主伴有密度較淡的小片狀模糊陰影時,應考慮到此病的可能性,密切結合臨床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從而減少如肺水腫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
圖1雙肺紋理增強,右下肺可見不規則網狀影。圖2右下肺點片狀模糊影。圖3兩肺門結構紊亂、密度增濃,左下肺可見索條狀影。圖4a右下肺片絮狀模糊影(透過陰影可見紋理走行)圖4b(與圖4a同一病例)經一周治療后陰影消失,示紋理增強。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