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03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心理治療是指以心理學理論為指導應用心理學方法構建良好的醫患關系、影響、改變患者的認知、情緒、行為,調整患者個體與環境的平衡,以起到治療目的療法。研究認為醫學模式的轉變、皮膚病性病學科的發展、皮膚病性病患者的心理問題是皮膚病性病患者心
[摘要]心理治療是指以心理學理論為指導應用心理學方法構建良好的醫患關系、影響、改變患者的認知、情緒、行為,調整患者個體與環境的平衡,以起到治療目的療法。研究認為醫學模式的轉變、皮膚病性病學科的發展、皮膚病性病患者的心理問題是皮膚病性病患者心理治療的必要因素。皮膚病性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情緒、認知、行為變化,患者普遍表現出安全、歸屬、尊重需求,應用心理治療應把握適應證并且要求醫生具備一定的資質、注重心理診斷、合理應用心理治療方法,諸如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療法、暗示療法、行為療法、生物反饋療法、家庭治療等。
[關鍵詞]皮膚病性病;心理診斷;心理特征;心理治療
心理療法是醫學領域中醫治患者的“四大療法”之一,在患者臨床治療工作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目前國內關于心理治療已有一些綜合介紹的文獻[1-2],但關于皮膚病性病作為切入點進行相關心理療法的全面、系統介紹迄今尚付闕如。資料與臨床實踐均指出不良的心理應激能夠引發皮膚病性病[3],反之皮膚病性病也會引發心理問題,患者的心理問題需要醫務人員幫助引導解除——“治病需治心”。筆者集合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并參考相關文獻資料圍繞心理治療在皮膚病性病治療中的應用展開討論,供各位同行共同討論。
1心理治療
1.1定義
目前關于心理治療的確切定義尚無一致意見,但一般認為心理治療是指以心理學理論為指導應用心理學方法構建良好的醫患關系、影響、改變患者的認知、情緒、行為,調整患者個體與環境的平衡以起到治療目的的療法。廣義上來說心理治療就是改變“人格”“行為”的過程,即利用語言、非語言的交流方式影響對方的心理狀態。現代醫學心理學認為心理治療在一切疾病的治療中都能夠發揮一定作用,且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越大,心理治療的意義也就越大。
1.2目標與原則
心理治療的目標一般為通過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來達到解除病癥、提供心理支持、重塑人格系統的目標。其原則主要包括:①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原則;②教育、啟發原則;③個體化原則;④調動患者積極性原則;⑤針對性原則、計劃性原則;⑥整體性、綜合性原則;⑦藥物與心理并重原則;⑧保密原則。
1.3過程
心理治療的過程一般包括準備階段、處理具體問題階段、輔成階段三大模塊,在準備階段的主要任務有問題的澄清、病史填寫、治療目標與方法的說明、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營造良好的治療環境。處理具體問題階段應遵循依據患者個體的人格特點和病態行為靈活采用心理治療方法[4]。國內最常用的方法為一般性支持療法、認知療法、行為療法及其相結合的綜合療法。輔成階段即銜接心理治療與實際生活環境的過程,是指幫助患者將所獲得的領悟與技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來鞏固療效,這一階段強調了患者與醫生之間經常聯系。
2皮膚病性病患者心理治療的必要性分析
醫學模式的轉變:生物醫學沒有考慮心理與社會因素在疾病與人類健康之間的作用,于是“生理-心理-社會”的模式登上醫學界的舞臺,在這種醫學模式下,強調從生物-心理-社會3個方面了解患者并做出切合實際的診療方案,醫生應考慮到患者是有復雜心理活動與社會環境的前提,不僅提供生物處方,還應開具心理處方。
皮膚性病學科的發展:目前皮膚性病學科的相關研究已經認識到對皮膚性病的認知與治療不能一味依靠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應當從整體的觀念出發,以生物-心理-社會多層次考慮。
皮膚病性病患者存在心理問題: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皮膚是覆蓋體表的器官,外觀的改變容易引發患者心理變化。皮膚病性病患者的心理問題主要包括由于對疾病的未知引發的恐懼心理、對疾病的焦慮和抑郁心理[5]、擔憂疾病影響容貌的自卑心理、患病的自責心理等。
3皮膚病性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3.1主要的心理變化分析
3.1.1情緒變化:情緒變化是皮膚病性病患者患病過程中最常見的心理變化,具體體現在情緒活動的“強度”“持續時間”“穩定性”“主導心境”4個方面;疾∑陂g患者消極情緒的反應強度大于正常人、持續時間延長,表現出情緒不穩定、易激惹。主要的情緒反應有焦慮、恐懼、憤怒、抑郁[6]、懷疑、孤獨感、被動依賴、否認、僥幸、自卑、同病相憐、主觀感覺異常等。如濕疹、銀屑病、皮炎等患者發病初期會因為影響美觀而無法接受,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狀態。部分傳染性皮膚病(疥瘡、傳染性軟疣等)、使用大量類固醇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剝脫性皮炎、天皰瘡等)患者常需要隔離治療,部分患者會出現孤獨感和遺棄感。再如一些沒有嚴重自覺癥狀,但對患者美觀產生一定影響的疾病,如酒渣鼻、色素痣、痤瘡等容易使患者出現自卑感,部分患者因此類疾病找工作、社交、戀愛婚姻等社會生活受到不良影響,從而不愿與人交往。
3.1.2認知變化:皮膚病性病引發的生理與心理應激破壞患者心理平衡而引起認知功能損害,具體表現為患者清醒狀態下出現過敏、遲鈍等。這種變化會受到患者的文化水平、年齡、社會經歷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患者在面對疾病時可能出現對疾病后果、性質等產生不切實際的認知而出現系列行為、情緒、自我防御反應等。
3.1.3行為變化:皮膚病性病患者心理問題會通過行為表現出來,主要集中在不遵醫行為和過度依賴兩方面。
3.2主要的心理需求分析
①安全需求:許多疾病本身就威脅患者健康,而患病期間患者日常生活秩序受到影響會進一步影響其安全感,促使患者出現負性情緒,此時患者會將安全放在最優先的層次上,如果安全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患者容易陷入威脅、恐懼感當中。②歸屬需求:包括情感、關懷、親密、理解等。③尊重需求:自尊是人類的基本心理需求,患者對尊重的需求常常強于其他人,患者渴望在別人心中占據適當位置,如果尊重需求得不到滿足便會使得患者失去自信,表現出憤怒、自卑、無助等情緒反應。
4皮膚病性病治療中的心理療法
4.1皮膚病性病患者心理治療的適應證
開展心理治療應把握適應證。①心身性皮膚病性病患者:心理因素在發病中起主要作用者,如斑禿、銀屑病、神經性皮炎等,心理治療發揮決定性作用,應將心理治療作為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②與皮膚病性病相關的神經癥患者:如恐艾癥、恐麻癥、性病疑病癥等神經癥主要由心理社會因素引起,針對這部分患者心理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③情緒源性皮膚病患者:如皮膚行為癥、咬甲癖、拔毛癖等原發于情緒源性皮膚病與人格障礙、行為障礙等有聯系,治療時應以心理治療為主輔助調節藥物。
4.2皮膚病性病科醫生開展心理治療的必要資質分析
開展心理治療要求醫生具備一定的資質,除了具備健康的心理狀態、高尚的職業道德外還應具備:①應熟悉神經病學和精神病學的相關專業知識,確保有的放矢地對患者進行治療而非空洞的說教;②應具備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敏感的理解他人心理的能力,為醫患之間的有效溝通奠定良好的基礎;③應具備豐富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知識與生活經驗,從而更好地實現與患者“共感”。
4.3皮膚病性病的心理診斷
心理診斷是正確的心理治療的基礎。心理正常與否目前主要依據“統計學”“生物醫學”“社會文化”3種尺度來衡量。在新的醫學模式下對皮膚病性病的診斷應進行心理社會因素的分析,明確患者是否存在心理社會因素的誘因、明顯的情緒因素、神經質、神經癥等。皮膚病性病的一般程序包括“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心理學檢查”“綜合分析”,常用的心理診斷方法有交談法、自主神經功能檢查、心理生理學、社會因素檢查。
4.4皮膚病性病的心理治療
4.4.1支持性心理治療:皮膚病性病的支持性心理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解釋、保證、鼓勵、指導、宣泄、改變環境等[7]。應用支持性心理治療時醫生應注意在談話中貫穿積極的生活態度,采用積極的語言但也應避免脫離現實的盲目樂觀,同時應語言清晰、分析透徹,避免使用醫學術語、表達方式要靈活多樣。
4.4.2認知療法:認知療法是糾正患者不良認知的心理治療總稱[8]。包含的方法有貝克認知轉變法、合理情緒療法、隱匿示范、應對技巧訓練等。皮膚病性病心理治療工作中應用認知療法時強調醫生挖掘、發現患者異常的思維方式并加以批判和分析,提供訓練或學習方法進行矯正,實踐發現隨著不良認知的矯正,能夠為患者心理障礙的好轉創造良好的條件。認知療法的過程一般包括建立求助動機-矯正不良認知-新認知對抗原有認知-改變自我認知[9]。
4.4.3暗示療法:暗示療法是指不經過患者邏輯判斷自覺接受醫生灌輸的觀念而取得治療效果的心理療法,主要包括自我暗示、他人暗示、言語暗示、操作暗示、藥物暗示等,暗示治療是以實施暗示的醫生一方以某種信息影響患者的心理活動,這里的某種信息不是說理論證而是動機的直接“移植”,暗示療法的成功因素主要取決于患者的感受性和依從性。
4.4.4行為療法:行為包括外部可見活動及內在心理活動。人類的行為絕大部分是通過學習而獲得,行為療法認為病態行為是日常生活中通過學習并經條件反射固定下來的[10]。既然可以通過學習獲得,那么反之就可以通過在學習而替代。行為療法的著眼點為當前可觀察的非適應性行為上,常用的行為療法有系統脫敏療法、厭惡療法、行為塑造療法、滿灌療法、示范法等。
4.4.5生物反饋療法:生物反饋療法是指利用現代電子儀器將患者不能察覺的機體生理信息轉化成可察覺的信號,提示患者有意識的矯正機體偏差。目前應用的生物反饋療法主要包括肌電反饋、自主神經反饋、皮層反饋。生物反饋療法的一般步驟包括準備階段、訓練階段、鞏固階段,應用生物反饋療法需要事先告知患者一些可能出現的暫時性軀體感覺以免其出現不必要的恐慌和焦慮,同時應確保操作者經過專業訓練以保證結果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4.4.6家庭治療:家庭治療是以家庭為對象實施的心理治療,家庭治療認為家庭是社會群體的基本單位,這種小群體具有長久性、發展性、私人性,家庭療法的焦點為家庭各成員的人家關系,家庭治療的原則為注重感情與行為、關心現在、強調優點、提供輔導、協助決定。
4.4.7其他療法:隨著醫學、心理學及相關理論的發展,臨床逐漸出現其他心理治療方法并取得一定給的療效[11],如森田治療、信念療法、關愛療法、工作療法、體育療法、文娛療法、音樂療法、精神分析療法、疏導療法、氣功療法等,皮膚病性病科醫生應依據患者個體差異合理選擇治療方案。
5小結
隨著現代醫學對疾病與人類健康認知的深化,同時結合現代皮膚病性病學科的發展趨勢,皮膚病性病醫生在開展治療工作中應當進一步加強心理學基礎知識的學習,注重對患者開展心理治療,這將對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發揮很大的促進作用。——論文作者:謝曉莉張金蕊孟玫
相關期刊推薦:《中醫外治雜志》(雙月刊)1991年創刊,中醫外治療效獨特、作用迅速、歷史悠久,具有簡、便、廉、驗之特點:,包括針灸、按摩、熏洗、針刀、敷貼、膏藥、臍療、足療、耳穴療法、物理療法等百余種方法。治療范圍遍及內、外、婦、兒、骨傷、皮膚、五官、肛腸等科,與內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歸,異曲同工”之妙,對“不肯服藥之人,不能服藥之癥”,尤其對危重病癥,更能顯示出其治療之獨特,故有“良工(高明的醫生)不廢外治”之說。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