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烏拉圭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傳入風險分析

發布時間:2021-05-18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 要:為評估烏拉圭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enzooticbovineleukosis,EBL)傳入我國的風險,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傳入風險分析基本原理,從入境評估、暴露評估及后果評估三方面,對從烏拉圭傳入EBL的風險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從烏拉圭進口活牛、牛精液/胚胎

  摘 要:為評估烏拉圭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enzooticbovineleukosis,EBL)傳入我國的風險,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傳入風險分析基本原理,從入境評估、暴露評估及后果評估三方面,對從烏拉圭傳入EBL的風險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從烏拉圭進口活牛、牛精液/胚胎、牛乳制品傳入釋放牛白血病病毒(bovineleukemiavirus,BLV)的風險為“低”,暴露風險為“輕微”,傳入后果為“中”,綜合評估為“非常低”。根據評估結果,建議采取進口前追溯進口牛原牛場3年內EBL流行史,嚴格執行產地預檢,進行臨床檢查和獸醫衛生條件檢查,進口后隔離檢疫等風險管理措施,以有效控制EBL的傳入。

烏拉圭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傳入風險分析

  關鍵詞: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風險分析;烏拉圭

  目前,國際貿易往來日益頻繁,國內供給側對進口活動物、優良種畜的需求持續旺盛,這增加了動物疫病廣泛傳播和流行的風險。我國正在構建一個立足國情,遵循國際規則,以風險管理為基礎、檢疫技術為支撐的進口動物檢疫管理體系。進口動物境外預檢工作,對于保護我國畜牧業生產安全、改良牲畜品種、提高牲畜生產性能、保護人民生命健康、促進外貿經濟發展等意義重大。2017年,我國共檢疫進口奶牛149897頭,淘汰不合格奶牛44894頭,總體淘汰率為29.95%。從不同檢疫環節上看,境外農場檢疫淘汰奶牛31487頭,境外隔離檢疫淘汰奶牛12748頭,國內隔離檢疫淘汰奶牛659頭。通過境外農場及隔離場檢疫,98%以上的不合格動物被擋在國門之外[1]。

  烏拉圭是我國進口種畜的南美大國之一。根據議定書要求,烏拉圭輸華奶牛需檢疫口蹄疫(FMD)、布魯氏菌病(brucelliasis)、牛結核(TB)、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EBL)、副結核(JD)、牛病毒性腹瀉(BVD)等動物疫病。根據近年來烏拉圭輸華牛檢測數據可知,EBL是檢出數最多的疫病[2]。李志榮[3]在一批烏拉圭進口奶牛的境外預檢中,發現該批牛初選13162頭,農場檢疫EBL陽性率達18.25%,隔離場檢疫陽性率為2.18%,EBL陽性率明顯高于其他疫病。

  EBL是由牛白血病病毒(bovineleukemiavirus,BLV)感染引起的以淋巴樣細胞惡性增生、進行性惡病質和全身淋巴腫大為特征的牛慢性、接觸傳染性腫瘤疾病。EBL分布極為廣泛,幾乎遍及全世界養牛國家,在東歐、北美、南美以及亞洲部分地區常見流行,不同國家EBL的流行情況各不相同。有報道[4]顯示,在南美地區,哥倫比亞、智利和烏拉圭等國家養殖牛的EBL個體陽性率達34.0%~50.0%,群體陽性率可達84.0%,阿根廷和巴西規;B殖牛的EBL個體陽性率分別達到32.8%和50.0%。對于EBL目前尚無治療方法,也無適用的疫苗。

  本研究從入境評估、暴露評估和后果評估三方面,對從烏拉圭傳入EBL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以及烏拉圭進口牛檢疫程序和要求的建議,以期為出入境動物檢疫部門的活牛及其產品的進口檢疫提供借鑒。

  1 風險評估

  概論通過入境評估、暴露評估和后果評估,綜合確定進口活牛、牛肉、牛精液/胚胎、牛乳制品傳入EBL的風險。評估采用定性評估模式,使用“高”“中”“低”等術語(表1)。先對入境評估和暴露評估按照圖1進行評價,再將評估結果與后果評估按圖2進行綜合評價,最后做出綜合評估結論。

  2 入境評估

  2.1 生物學因素

  入境評估的生物學因素主要考慮病原特征、易感動物群體、傳播途徑及臨床癥狀等因素。

  BLV屬于反轉錄病毒科、腫瘤病毒亞科、δ反轉錄病毒屬,具有獨特的抗原性。由包膜基因(env)編碼的囊膜糖蛋白對病毒生命周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中和抗體的主要靶標;趀nv的遺傳多樣性研究表明,目前世界范圍內已分離到10種BLV基因型[5]。但不同毒株間無明顯抗原性差異,且病毒不含變異株。BLV對外界抵抗力較差,對溫度和有機溶劑等敏感,常規處理均可被殺滅。自然感染僅發生于牛、綿羊和水豚,其他動物只在實驗條件下可獲得感染并產生抗體。BLV可發生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5]。易感動物的感染均源自帶毒紅細胞的轉移。醫源性感染是水平傳播的主要原因,吸血昆蟲可作為媒介生物傳播BLV。感染牛后代患病概率增高表明,感染活牛尤其是隱性感染帶毒牛是垂直傳播的主要來源,具有潛在傳入風險。由于出口活牛在進入隔離場前需要進行驗孕程序,因此杜絕了懷孕母牛的出口,從而大大降低了垂直傳播EBL的風險。EBL平均潛伏期較長,除少數急性病例突然死亡外,多數呈隱性感染或癥狀不明顯。

  綜上分析,入境評估的生物學因素風險為“可接受”。

  2.2 國家因素

  入境評估的國家因素主要分析烏拉圭EBL流行史、診斷及防控措施、輸入牛預檢情況,以及烏拉圭牛群規模、官方防控體系和支撐條件等因素。

  OIE官方網站數據[6]顯示:2005—2019年,烏拉圭每年均有牛EBL通報,但無大規模疫情暴發。2015年至今,烏拉圭每年上報新增EBL病例10~20例,死亡不足10例。2017年,烏拉圭共上報來自6個農場的19例EBL病例,其中死亡7例。

  烏拉圭屬發展中國家,其獸醫管理水平和動物疫病防控體系相比美國、澳大利亞等畜牧業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2017年,烏拉圭全境19個行政區域共有約4.2萬個養牛農場和養殖個體,飼養牛約1175萬頭。國內設有動物健康及福利、獸醫公共衛生、獸醫實驗室、學術活動和教育、動物制藥、私人獸醫診療等機構和部門,擁有獸醫專業人員共4161人,其中官方獸醫291人。烏拉圭有國家獸醫參考實驗室5個,其中有EBL檢測官方資質的實驗室2個。烏拉圭對EBL的防控主要通過邊境預防,對患病牛采取疾病通報措施。目前國內無牛EBL疫苗,無官方免疫控制計劃。

  進口活牛輸出前,在農場和隔離場檢疫期間,對檢出的EBL陽性牛全部進行淘汰處理,這極大降低了EBL輸入風險。進口后,在國內隔離檢疫期間未檢出EBL陽性,說明境外預檢可淘汰血清學陽性動物。烏拉圭采用ELISA方法對出口活牛進行EBL檢測,雖然其敏感性、特異性和時效性較高,但檢測低水平抗體時,可能出現假陰性結果。

  綜上分析,入境評估的國家因素風險為“低”。

  2.3 商品因素

  入境評估評估的商品因素主要分析我國進口烏拉圭牛及制品種類、加工影響、貯存和運輸等因素。

  截至目前,我國準予從烏拉圭進口的牛及制品種類有活牛、牛肉(帶骨、去骨)、牛皮和牛乳制品。根據病原特點,BLV主要存在于血液淋巴細胞中,牛乳中也有存在病毒的可能[7]。但經巴氏消毒可殺滅BLV,動物皮毛等副產品中基本不存在病毒,且BLV對外界抵抗力低,因此經牛乳制品和牛皮傳入EBL的風險非常低。牛肉中可能存在一定量的血液,血液中存有大量病毒,雖BLV易被pH<4.5的酸性條件滅活,但冷卻排酸后的生牛肉在18~24h后,pH降至5.4~5.7,并不能確定是否殺滅所有病毒,因此生牛肉具有一定的EBL傳入風險。進口活牛是EBL傳入風險最大的進口商品品種。

  BLV在環境中存活能力低,常規消毒方法即可達到殺滅效果。運輸工具如車輛、輪船等,在裝運牛只過程中均經過嚴格消毒處理,墊料、飼草等均須來自非疫區,因此通過運輸工具及貯存物資傳入EBL的風險極低。BLV被認為自然條件下,不能通過唾液、鼻腔分泌物、尿液及精液等傳播,因此運輸過程中通過牛只相互接觸而發生傳播的可能性極低。

  綜上分析,入境評估的商品因素風險為“非常低”。

  2.4 小結

  根據對生物學因素、國家因素和商品因素的綜合分析,判定從烏拉圭進口牛及其產品的EBL入境風險為“低”。

  3 暴露評估

  3.1 生物學因素暴露評估的生物學因素主要考慮病原特性、易感動物群體、傳播途徑及臨床癥狀等因素。

  EBL自然條件下一般僅在牛與牛之間流行,種間傳播概率小。BLV對外界環境抵抗力低,常規檢疫性消毒措施可達到預防EBL目的。輸血、免疫注射以及大型吸血昆蟲等生物媒介間接傳播EBL風險較大,隱性帶毒牛孕后可發生垂直傳播,是潛在的病毒傳播隱患。EBL潛伏期較長,患病牛初期癥狀不明顯,隨持續的進行性病變,癥狀逐漸明顯,因此EBL的發現常有時間滯后性。

  綜上分析,暴露評估的生物學因素風險為“輕微”。

  3.2 國家因素

  暴露評估的國家因素主要分析我國EBL流行史、引進烏拉圭牛群規模、我國易感動物群體,以及官方技術支撐體系等因素。

  截至目前,我國尚未有發生EBL大規模暴發和傳播的報道。但國內EBL的存在可追溯至20世紀70年代,且在此后逐步蔓延至全國其他省市。我國是養牛大國,養殖方式多為民間散養,防疫條件有限,盡管在一些規;B殖場中有系統的EBL監測和凈化體系,但未能在全國范圍內根除該病。我國每年從國外引進大量活牛。牛只進口前,須經我國派遣預檢組參與產地檢疫,一旦發現EBL陽性牛須全部淘汰。牛只進口后須在國內指定隔離場進行45d的隔離檢疫,檢疫合格后方可放行。我國有官方指定的國家標準用于EBL的診斷和檢測,無EBL疫苗和官方指定免疫計劃。

  綜上分析,暴露評估的國家因素風險為“輕微”。

  3.3 商品因素

  暴露評估的商品因素主要分析我國進口烏拉圭牛及制品種類、加工影響、貯存和運輸等因素。

  根據BLV病原學特性,牛肉制品存在EBL傳入風險,但肉類制品一般需經過腌制、干燥、蒸煮和熏烤等加工工藝,可對BLV起到殺滅作用;牛乳制品經巴氏消毒后可完全殺滅BLV;牛皮等副產品中不存在活病毒。因此,上述牛制品基本無傳播EBL的風險。隱性帶毒牛為EBL發生的潛在風險。BLV對外界環境抵抗力低,活牛及牛制品在貯存和運輸過程中,通過運輸工具和其他物資而發生EBL傳播的風險極低。

  綜上分析,暴露評估的商品因素風險為“非常低”。

  3.4 小結根據對生物學因素、國家因素和商品因素的綜合分析,判定從烏拉圭進口牛及其產品的EBL暴露風險為“輕微”。

  4 后果評估

  4.1 生物學因素

  后果評估的生物學因素主要考慮疾病分類、易感動物等因素。

  BLV在世界范圍內不同地區和國家已分離到不同基因型,但無變異株,即使傳入我國,發生BLV變異的可能性也非常小。BLV自然條件下,僅對牛易感,一旦傳入我國并發生疫情,將對我國養牛業帶來較大影響。綜上分析,后果評估的生物學因素風險為“中”。

  4.2 國家因素

  后果評估的國家因素主要分析我國易感動物群體規模、疫情防控難易程度、經濟貿易影響等因素。

  相關知識推薦:畜牧獸醫論文多少字數能發表

  我國是傳統的牛養殖大國,EBL易感群體數量巨大,一旦BLV傳入并發生疫情,須對患病牛展開隔離、疫情監測、病畜撲殺、緊急防控等措施,并進行后續跟蹤監測。根據EBL慢性持續性流行的特點,該病將對我國養牛業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同時影響我國動物及動物產品的進出口貿易帶來嚴重。

  綜上分析,后果評估的國家因素風險為“中”。

  4.3 商品因素

  結合入境、暴露評估的商品因素分析,EBL通過牛肉制品、牛乳制品和牛皮等副產品進一步擴散的概率較小,但將對這些商品的進出口貿易和國內流通銷售帶來影響。因此,后果評估的商品學因素風險為“輕微”。

  4.4 小結

  根據對生物學因素、國家因素和商品因素的綜合分析,判定從烏拉圭進口牛及其產品傳入EBL的后果風險為“中”。

  5綜合評估

  根據入境、暴露和后果三個方面因素的風險評估結果,按照圖1、圖2評估矩陣,將從烏拉圭進口牛及其產品傳入EBL的風險綜合評估為“非常低”(表2)。

  6 風險管理

  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從烏拉圭進口傳入EBL的風險綜合評估為非常低,表明事件很不可能發生。考慮到中國、烏拉圭進出口貿易情況和貿易便利化以及疫情傳入風險和潛在后果因素,建議逐步完善烏拉圭進口牛檢疫程序和要求。

  (1)了解進口牛原牛場牛群病史,追溯譜系,要求進口牛農場3年內沒有發現EBL臨床癥狀牛;

  (2)活牛進口前,中方派遣人員嚴格執行產地預檢,包括農場檢疫和隔離場檢疫,隔離檢疫期不少于30d,其間通過臨床檢查和實驗室檢測(AGID或ELISA方法)淘汰陽性牛;

  (3)進口牛小于2歲,其母代牛需進行EBL檢測,其血液樣本在1年內未檢測出陽性;

  (4)進口牛輸出前24h,隔離場中所有牛均須接受臨床檢查,并無EBL臨床跡象;

  (5)隔離檢疫期間和運輸中所用飼草、墊料等應來自EBL非疫區,并符合獸醫衛生條件,運輸牛的用具、車廂、船艙和機艙等應進行清洗和有效消毒;

  (6)進口牛運抵后,須在指定隔離場隔離檢疫45d,并經臨床和實驗室檢測(AGID或ELISA方法)為陰性,陽性牛應立即淘汰并撲殺;

  (7)避免在吸血昆蟲流行的季節進口活牛。——論文作者:牛文博1,程 瑋2,宋 飛3,崔明昊4,陶 青4,付志浩1,姜秋月3,王 耀3,于恒智1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