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5-18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微生物學檢驗作為一門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重要核心課程,在培養高素質強技能的技術技能型醫檢人才中具有重要作用。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專業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僅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注重將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生物安全、溝通能力、勞動素養、發
摘要:微生物學檢驗作為一門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重要核心課程,在培養高素質強技能的技術技能型醫檢人才中具有重要作用。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專業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僅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注重將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生物安全、溝通能力、勞動素養、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責任與擔當等元素融入教學,積極培育該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努力引導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員。
關鍵詞:微生物學;檢驗;綜合素養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致力于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職業道德與人文素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健康服務專門人才。微生物學檢驗是醫學檢驗技術的重要核心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綜合素養的培育元素,對培養“檢真驗實,有責任擔當”的醫學檢驗技術人員具有重要的意義,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在微生物學檢驗教學中進行了一系列嘗試,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1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畢業后在醫院或第三方檢驗機構從事臨床標本的檢驗工作,畢業一年后可考取臨床醫學檢驗技士或技師資格證書。醫療機構的從業人員基本行為規范與醫技人員行為規范、醫患關系、醫療行為中的倫理道德是醫學檢驗技術人員的從業基礎,是工作過程中必須遵守的準則,也是資格考試的必考內容,在校期間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此部分內容[1]。
除了在《醫院管理》等特定課程中重點學習各項條例外,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應將相關道德標準與行為規范融入微生物學檢驗等專業課程中,如講授微生物學檢驗結果的評審與報告時強調危急值報告制度。檢驗危急值是指某種或某些檢驗結果出現時患者可能處于生命危急狀態,此時,若臨床醫生及時得到檢驗報告并迅速給予患者有效的干預措施或治療,就有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則可能導致患者錯過最佳搶救時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菌血癥是患者臨床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中,血培養陽性結果是常見的微生物學檢驗危急值之一,當血培養儀器出現陽性報警時,應教育學生嚴格遵守危急值三級報告制度,直接涂片鏡檢陽性后立刻通知臨床醫師或相關人員,并按照規定將通知日期、時間、檢測結果、報告者及接受者等具體內容做詳細記錄。臨床醫師可在得到通知后立刻進行臨床干預,最大可能地提升患者的生存率。該步驟可引導學生分組進行,一部分學生扮演醫學檢驗技術人員,一部分學生扮演臨床護士或醫師,通過模擬危急值的報告過程,加深學生對行為規范的理解。
在講授臨床標本的采集規范時,提醒學生及時發現標本采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各類問題,如臨床送來的痰液標本應盡快進行顯微鏡下涂片觀察,若發現每個低倍視野中鱗狀上皮細胞>25個,每個低倍視野中白細胞<10個,提示痰液標本中混入了唾液,取樣質量不合格,應按照《臨床微生物標本規范化采集和送檢》[3]中國專家共識及時退檢,提高檢驗的準確性。
2溝通能力
門急診醫學檢驗技術人員需要與患者直接接觸,負責門急診標本的采集與檢驗報告單的發放等,醫學檢驗技術人員良好的溝通技巧可提升醫患關系,降低患者的投訴率。醫學檢驗技術人員也是檢驗科與臨床科室之間的橋梁,在給出臨床標本質量評價、危急值報告、檢驗結果的解釋、進一步檢驗項目建議等時,均要求醫學檢驗技術人員具備與臨床醫護人員良好的溝通能力。
例如,前文提到的痰液微生物學檢驗標本退檢,醫學檢驗技術人員應主動和臨床科室取得溝通,不指責,不埋怨,及時告知正確取痰方式,并請臨床護士或護工協助患者取樣,在重新采集標本后盡快送檢,縮短標本周轉時間,提高患者的診療及時性,避免因標本送檢延誤患者病情。
3生物安全素養與環保意識
醫學檢驗技術人員存在一定的職業危害,檢測臨床標本的微生物實驗室是醫院易發生獲得性感染的場所之一,如結核分枝桿菌等可通過呼吸系統傳播,也可因檢驗操作過程中引起的氣溶膠傳播,尤其是新型冠狀病毒等高傳染性的病原微生物在微生物實驗室中可能由于實驗操作不當引起醫學檢驗技術人員感染。另外,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標本,還可能通過試管破裂、離心產生氣溶膠、針刺或玻璃割傷等方式引起職業危害,教學過程中應重點要求學生掌握生物安全相關知識[4]。
在微生物學檢驗實驗課程中應加強生物危害防護操作相關知識的學習,把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防護服的穿脫規范、生物安全標識、樣品灑溢處置、潛在傳染風險的生物標本轉運規范等內容融入實驗過程[5]。課程中可模擬生長有致病菌的培養基摔落地面,造成培養基破裂,微生物溢灑,形成污染區域的處置場景,進行現場演練。提醒學生務必掌握整個處置過程的相關知識,如通知生物安全員、啟動生物安全應急預案、設置生物危險標識、相應位置覆蓋消毒液、工作人員撤離現場、生物安全員著雙層手套等防護衣物進入事發現場、碎玻璃鉗入利器盒的正確操作、消毒液自外向內的擦拭順序、高壓滅菌或消毒液浸泡相應物品、脫防護用品、洗手、填寫異常事件報告表、報告院感科等。學生分組進行整套流程演練,未進入流程演練的學生在觀看過程中注意發現操作問題,互相指出處置失誤環節,提高學生對生物安全規范流程的掌握。
另外,醫學檢驗技術人員與取樣工具等也是院內感染的因素之一,在課堂上要提醒學生在生物安全柜中進行有微生物泄露風險的實驗操作,養成日常常規消毒操作臺面、取樣箱等,及時對檢驗醫療廢物進行高壓蒸汽滅菌的習慣,建立環保意識,時刻注意防范病原微生物污染環境。注意洗手方式、防護服的穿脫順序與動作等,動作要輕柔,避免沾染在防護服上的病原微生物在脫去過程中產生氣溶膠污染干凈衣物,導致病原微生物隨醫學檢驗技術人員的手、衣物等傳播到醫院環境中,造成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發生感染,甚至醫務人員自身感染。
4勞動素養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的要求。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未來從事檢驗工作,其勞動技能是未來工作的支撐[6-7]。在微生物學檢驗實驗教學課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多訓練學生的勞動能力,如培養基配制、分區劃線、生化管接種、藥敏紙片的粘貼等基本操作實驗,爭取每人1組,每位學生都有操作機會,提升每位學生的勞動技能。微生物學檢驗實驗教學需要準備的實驗用具、耗材、儀器等較多,教師制訂整個實驗學期的值班表格,將學生分組,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參與課前實驗準備與課后實驗整理,如課前配制試劑、分發培養皿、生化管、比濁儀等實驗用品,課后整理并消毒實驗臺、高壓蒸汽滅菌帶菌實驗材料與實驗廢物、清洗可重復使用的實驗用具等。在準備與整理實驗過程中,學生直接參與勞動過程,增強勞動體驗,掌握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提高動手能力。由于肩負全班學生的實驗準備,學生們的責任心也明顯提升,配制試劑時更仔細,多人核對,避免失誤。同時由于勞動成果得來不易,學生們在操作過程中也學會了節約實驗試劑與耗材,以及簡單的成本核算。
細菌接種等操作視頻可幫助學生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反復觀看,琢磨標準操作方法與技巧可明顯提升實驗教學的效率[8]。本專業在錄制操作視頻時讓學生參與其中,請操作規范的學生或在各類技能競賽獲獎的高年級學生進行操作,并邀請學生負責錄制與剪輯,添加字幕等,當視頻在教學中使用時,表揚錄制學生,并在視頻的最后加入參與學生的名字,通過這些方式增加學生的勞動榮譽感。
另外,微生物學檢驗教學中還涉及很多的菌落形態、鏡下形態、生化管變化等的觀察,實驗報告書寫過程中可要求學生以畫圖的方式完成這部分結果的描述,既加深學生的印象,又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5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微生物學檢驗實驗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菌種鑒定錯誤、污染雜菌、細菌不生長等各種情況,教師引導學生在實驗報告的討論部分仔細分析實驗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導致實驗結果不準確的原因,如無菌操作技術不過關、接種環過熱、菌種挑取不純等問題,引導學生仔細梳理實驗過程,發現實驗問題,提出后續需要注意的操作細節,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關期刊推薦:《國際檢驗醫學雜志》(半月刊)1979年創刊,是全國性檢驗醫學專業學術國家級期刊。全面、系統地反映國內外檢驗醫學成果和發展動態的高級醫學專業學術期刊,報道國際范圍內先進醫學科學信息和有特色的臨床經驗,以廣大科研人員、臨床生化、微生物、免疫、血液等檢驗醫學工作者及臨床醫務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對從事檢驗醫學的醫務工作者和醫學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在臨床工作中可能遇到各種情況,如患者接受抗菌藥物治療后采集的標本,有臨床癥狀但無陽性培養物,或病原微生物發生變異、耐藥菌的產生等。及時發現臨床問題,并迅速提出解決方案是優秀醫學檢驗技術人員的必備能力。鑒于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與檢驗能力[9-11],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在微生物學檢驗教學過程中引用案例教學方式,專業教師與臨床兼職教師一起編制難易程度適中、循序漸進的微生物學檢驗教學案例,課程最初由教師帶領學生分析,幫助學生建立案例分析的思維與流程,掌握分析原則后,教師在課前發布案例,并請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課上分組報告,通過學生間相互提問及教師總結,提升學生在工作崗位上主動發現問題、努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責任擔當
社會服務是高校的四大職能之一,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勇于擔當的使命感是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一直秉承的宗旨,微生物學檢驗課程涉及傳染性疾病的相關知識,在特種疾病的高發季節,引導專業學生開展疾病預防與衛生宣講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意義。
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微生物學檢驗教師在講到流感病毒等呼吸系統傳播疾病的病原體與痢疾等消化系統傳播疾病的病原體檢驗部分時,布置課后任務要求學生制作預防呼吸道與消化道傳播疾病的宣傳手冊與宣講PPT,帶領學生進入公園、社區、學校等機構,通過專業的講解與組織生動的游戲,科普洗手、戴口罩、勤通風等活動在呼吸與消化系統疾病預防中的必要性,幫助民眾建立疾病預防知識。在特定日子如艾滋病防治日,組織學生開展防艾健康小知識宣講,解釋疾病傳播途徑,幫助民眾克服恐艾心理,并宣傳堅決抵制吸毒等違法活動及避免不安全性行為等高危活動。學生在制作宣講材料及舉行宣講的過程中獲得了運用專業知識的充實感與自豪感,同時提升了對專業的認同感與社會責任感。
7實施效果
綜合素養培育在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微生物學檢驗教學已應用3年,每學期末通過給在校學生、實習畢業學生及實習、就業單位發放問卷調查、電話咨詢等形式了解學生及單位對該措施的應用效果評價,并根據建議不斷調整授課方式與內容。在校學生對綜合素養的接受程度從最初的78%提高到92%,實習和已畢業的學生高度認可在校期間綜合素養培育對檢驗實際工作的幫助,用人單位對學生的滿意度,尤其是對學生在責任心與溝通能力方面的滿意度也逐年提高。
8結 語
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以微生物學檢驗教學為例,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中開展綜合素養培育,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生物安全與環保意識、溝通能力、勞動素養、社會責任感等,對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醫學檢驗技術人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今后將在堅持實施的基礎上拓寬實施深度、廣度與溫度,努力辦成人民滿意的教育。——論文作者:魏華1,岑葉平1,馬以光2,吳立山3,張旭1,陶濤1△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