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1-25所屬分類:醫學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在我國建筑和交通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創傷已經成為了比較主要的致殘和致死的因素。對于創傷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來說,他們的病情比較復雜,同時并發癥的發生概率比較高,死亡率呈現出一直居高不下的狀態,對于創傷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來說,在急救
[摘要]在我國建筑和交通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創傷已經成為了比較主要的致殘和致死的因素。對于創傷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來說,他們的病情比較復雜,同時并發癥的發生概率比較高,死亡率呈現出一直居高不下的狀態,對于創傷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來說,在急救和護理的過程當中,涉及到院前的急救和院內的急救,本文主要對這方面的護理措施進行梳理和整理。
[關鍵詞]創傷性;失血性;休克;急救;護理進展
創傷性失血性休克是臨床外科當中比較危重的一種重癥,這種綜合性的疾病如果不能夠得到及時的搶救和有效的控制[1],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帶來嚴重的危險,創傷后的大出血會導致患者出現酸中毒的情況,也會導致患者出現低血容量以及凝血功能障礙等癥狀,引發惡性方面的循環,因此科學的急救護理可以提高患者在搶救方面的成功概率[2]。
一、創傷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
1、支線和包扎
創傷之后的大出血是導致患者出現休克最為主要的原因,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急救的過程當中,要關注對患者的血壓控制要用敷料對患者的創口進行進一步的加壓和包扎操作[3]。此外,由于創傷會導致患者的傷口出現疼痛,因此會導致患者出現休克的情況,在有必要的情況之下要適當對患者進行哌替啶的注射[4]。在整個過程當中,需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現呼吸抑制等一些不良的反應,如果患者合并胸口出現損傷以及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那么對于嚴重顱腦損傷的患者應該謹慎使用[5]。
2、保持呼吸道的通暢
在開展臨床處理工作的過程當中,要注重對患者的鼻腔以及口腔里面的異物和呼吸道的分泌物進行徹底的清理操作,如果患者昏迷或者他們的喉頭水腫,那么就容易出現舌后墜的情況,此時要及時用口咽通氣道[6]。有必要的情況下需要進行氣管插管,開展氧氣方面的支持治療,進一步改善患者在缺氧方面的狀況,給予患者持續的氧飽和度以及心電方面的檢測,進一步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狀況[7]。
3、建立兩條靜脈通路
創傷性失血性休克一般來說在骨折和車禍傷里面是比較常見的,這些年來在擠壓當中也會出現這種類型的疾病,損傷的出現會導致患者的器官血液灌流出現嚴重的不足,導致患者的有效循環出現一定程度上的障礙,引發一系列的綜合病癥,包括患者的尿液量出現減少,血壓出現明顯的下降以及意識模糊等等嚴重的情況下,患者有可能陷入到昏迷狀態當中[8]。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由于參與到有效循環當中的血液量出現急劇的下降,因此要注重建立起兩條靜脈通路,通過這種方式幫助患者補充血液容量,一條用于進行擴容,另外一條則是輸入各種類型的搶救藥品[9]。對于穿刺部位的選擇來說,要注重選擇大血管靠近心端的位置,如果患者的傷病比較嚴重,同時存在著穿刺困難的現象,就要對患者進行深靜脈穿刺操作[10]。
二、創傷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護理
對于創傷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來說,在接受了上述院前的急救之后,可以把他們轉入到醫院里面進行急救護理,在這個過程當中,搬運和轉運的過程里面,都要對他們給予不間斷的救治和護理,通過這種方式改善患者的預后[11]。
1、護理評估和組織搶救
接著護理人員要迅速對患者的病情狀況開展初步的評估操作及時匯報給醫生進一步完成對患者生命體征的動態觀察,包括患者的血壓和尿液量,同時也了解患者的心率和周圍循環狀況,了解患者的出血量和陽性體征等等,進一步為搶救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更加客觀和可靠的依據[12]。對于急救護理人員來說,需要佩戴比較明顯的標志牌,明確各自的職責,能夠做到相互之間的協作,做到各司其職,進一步為提高整體的搶救效率奠定更加重要的基礎[13]。
2、進行緊急復蘇護理
在緊急復蘇當中,要注重對高危險性創傷所導致的凝血功能紊亂進行進一步的迅速識別,完成對輸血量的準確預測操作,能夠迅速控制患者的出血癥狀,預防患者出現低體溫以及低血鈣和酸中毒的情況[14]。在早期當中需要輸入紅細胞,血小板和血漿比例應該控制在1:1:1左右,避免血液進一步被稀釋,正確使用含有纖維蛋白原的產品和凝血因子也是比較關鍵的[15]。
3、開展呼吸道護理
及時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可以保持呼吸道自身的通暢程度,同時也保證充分的給氧操作[16]。在搶救的過程當中,要注重對患者的呼吸道進行及時的檢查,完成對呼吸道血液以及嘔吐物的迅速清理,此外痰液和分泌物也是清理的對象[17]。如果患者的喉頭出現水腫,應該進行氣管切開操作,針對出現舌后墜的患者來說,可以進行氣管插管或者放口咽通氣管的操作,保持每分鐘的氧流量在6升到8升之間,能夠根據患者的血氣分析結果和呼吸的情況,對整個給氧的時間和氧氣的濃度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調整和調節[18]。
4、體位護理
在傳統的急救護理工作當中,一般來說會采取平臥位的方式,或者把患者的下肢抬高大約30度左右的水平,使得患者的軀干和頭部抬高大約20度左右,進一步防治腦水腫的出現,增加回心血量,并且保持呼吸道的通暢[19]。目前臨床當中有部分研究者認為,要把平臥位和頭罩臺高位進行交替使用,這樣可以改善患者的整體呼吸效果,促進回心血量[20]。臨床當中有研究者認為,要注重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些靈活性的處理,對于老灌注流量減少以及有效循環血量嚴重不足的患者,應該去掉他們的枕頭采取平臥位,如果患者頭部有滲出物或者創口合并存在著昏迷的癥狀,要把它們的頭部偏向其中一側[21]。對于循環狀態改善的患者來說,要把他們的頭胸部略微抬高,如果患者在胸腔里面出現了損傷休克的情況,此時若患者的有效循環血量能夠得到補充,就應該采取半坐位的方式,如果患者的下肢供血不是特別充足,就不能夠把下肢抬高,這樣可以避免出現肢體缺血性的壞死[22]。
5、及時止痛,對出血進行控制
大出血是導致患者休克最為首要的原因,在搶救的過程當中要通過有效的止血措施減少大出血的現象,包括進行手術止血和壓迫止血等等。針對膝關節肘關節以下部位出血的患者,要注重使用氣囊止血帶進行直線氣浪沖擊之后,保持所需要的壓力,一直到遠端沒有出現動脈波動的情況,等到傷口停止出現為止[23]。如果患者的四肢大血管在創傷的過程當中受到了損傷,出現了肝脾破裂,那么要快速進行輸血輸液,同時全面準備手術工作,確;颊吣軌虮M快接受手術治療工作的開展。疼痛是導致患者休克非常主要的原因,在護理當中要注重及時確認患者疼痛的原因,開展對癥處理[24]。如果診斷比較明確,那么建議注射5毫克到10毫克的嗎啡幫助患者止痛,與此同時通過深呼吸和談話的方式,使得患者的注意力得到轉移,降低對于止痛藥物所產生的依賴性[25]。
6、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
對患者的皮膚進行觀察,因為是低血量低的患者,他們的皮膚容易出現蒼白發涼的癥狀,隨著患者血流速度的減緩以及缺氧癥狀的加重,患者的皮膚和粘膜會出現明顯的灰白和發紫,同時四肢會出現濕冷[26]。如果后期患者的皮膚出現了出血點和瘀斑的情況,提示他們有可能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此時要觀察并且記錄患者的尿液量,主要是因為尿液量會對患者的腎臟微循環灌流量進行更加直接的反應,所以要對患者導管里面的尿量性質和顏色進行更加準確的記錄[27]。如果患者每小時的尿量低于30毫升,那么提示患者有可能正好處在休克的早期,如果患者的尿液量得到了恢復,那么可以認為患者的循環狀態得到了改善,休克得到了好轉[28]。
三、結語
總的來說,對于創傷性失血性休克來說,它是臨床當中的危急重癥,在整個搶救的過程當中應該配合有效和合理的護理措施,分清整體的主次,這樣可以顯著提高搶救的成功概率,改善患者的整體預后狀況。——論文作者:陳自芳
相關期刊推薦:《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設有:分子中醫學研究、現代美容醫藥學研究、 現代性醫學研究、論著、實驗研究、臨床研究、經驗交流、藥物研究、中醫論壇、綜述與講座、病例報告、 物理診斷、實驗診斷、臨床護理、醫院管理、健康教育等欄目。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