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6-07所屬分類:園林工程師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景觀園林綠化工程在城市規劃與建設環節中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此類工程所應用的綠化種植技術與養護方法能否保證其應用效果,決定了最終的景觀園林所呈現的功能與效果。文章簡述了景觀園林綠化種植、養護分析的應用要求與基本原則,分析了綠化種植的施工步驟與
摘 要:景觀園林綠化工程在城市規劃與建設環節中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此類工程所應用的綠化種植技術與養護方法能否保證其應用效果,決定了最終的景觀園林所呈現的功能與效果。文章簡述了景觀園林綠化種植、養護分析的應用要求與基本原則,分析了綠化種植的施工步驟與養護技術要點,希望能夠為同行業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景觀園林;綠化種植技術;養護方法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居住人口數量迅速增長,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下人們緊張的情緒逐漸增多,這就使得其對于具有休閑放松與親近大自然的場所有了迫切的需求,通過此類綠化工程緩解生活與工作中所累積的壓力。景觀園林作為具有改善人們生活環境、放松居民心情的重要工程類型,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1 景觀園林綠化種植技術與養護方法分析的應用要求
為確保最終景觀園林綠化工程的建設質量,作為施工企業應從初始設計階段介入到工程的建設環節,直至竣工的每一道建設工序均應對其嚴格管理,且需要在確認完成工程建設任務后制訂針對工程的科學養護方案,繼而保證工程整體建設效果。景觀園林工程由于其特殊性,使得其中包含美學、建筑學等諸多領域的專業知識,在建設完畢后不僅能夠改善城市生活環境,而且可使城市空氣凈化與降低噪聲等[1] 。景觀園林工程建設的基本要求包括城市整體形象的改變、美化城市、促進城市生態和諧以及推動城市的經濟建設等。因此,深入分析工程建設環節的綠化種植技術與養護方法,并采取對應優化措施來不斷完善技術應用流程,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2 景觀園林綠化種植的基本原則
景觀園林具有極強的觀賞性且表現出了較多的附帶價值,具有城市形象美化與提高城市綠植覆蓋率等諸多作用[2] 。
伴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政策的落實與具體改革措施的不斷深入,現如今景觀園林綠化種植技術儼然已經成為此類工程建設初期首要的考慮因素。為提升景觀園林工程綠化種植技術的應用水平,作為工作人員應結合當地的氣候情況,挑選與氣候變化相匹配的綠化植物,且需要確保植物主次分明,做到疏密有致,并在聯合應用科學種植手段后,使整個工程有藝術協調性的價值體現,為最終展現出景觀園林的和諧統一效果提供完備條件[3] 。在施工前,作為工作人員必須對種植地點的氣候變化以及該區域的土壤條件、水文情況予以深入分析,并依照景觀園林綠化的具體要求制訂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證選擇綠植的合理性,確定所種植植物的合理位置[4] 。
同時,在對景觀園林進行綠化規劃的過程中,應合理選擇填充細節植物,例如灌木、喬木、草本植物等,通過對植物色彩、造型以及種類等進行適度調配,將使得建設完備的景觀園林有空間立體感的效果展現,為實現和諧統一的園林布局與彰顯景觀主次分明的綠化效果目標奠定堅實基礎。除了對植物景觀進行設置以外,施工環節還應對當地文化元素與周邊其他景觀予以考慮,建議劃撥各類專項活動區域,例如親子活動區、健身區等,賦予景觀園林更多功能以充分發揮其建設優勢。
伴隨我國景觀園林工程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與流程的持續優化,作為建設單位在考慮與其相關的各類建設要素時表現出了多元化的分析需求,保證所應用設計方案合理性與科學性的同時,也應確保各類細節問題的處理效果。
建設景觀園林不僅需要對地形、氣候等因素予以考慮,還應選擇應用合理的空間規劃方案以及匹配周邊道路的實際建設情況,充分發揮景觀園林工程的實用性。這就要求施工單位在實際施工環節,采取科學合理的管控措施并以此為基礎構建施工體系,確保工程建設進度的有序推進。
無論是對后期園林植物的灌溉、排水,還是施肥、修剪等工序,應由專業人員對其作持續性的養護管理,這就對養護人員的技能水平有了更高要求,在確保對植物屬性全面了解的同時,還應掌握不同植物在所處區域環境下的生長規律,采取針對性的養護方式有利于提升植物的成活率。
3 景觀園林綠化種植的具體施工步驟
3.1 設計景觀園林綠化方案
為確保最終所呈現出的景觀效果,提升苗木的成活率,要求在正式種植前聯系種植區域的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景觀園林綠化方案,在節省種植成本的同時確保最終的施工效果滿足美觀性與科學性的基本要求。首先應注意現代園林建設與古代園林建設之間的理念與要求的差異性。現代園林設計多采用建筑空間分割的施工方式,并充分發揮植物與土坡等元素的優勢做空間分割處理[5]。因此,為確保所設計綠化方案的科學性,就應在保證植物選擇多樣性的同時,考慮選擇使用合適植物達到空間分割的目的,避免影響最終的景觀呈現效果,其也是影響景觀園林預期所展現風格與意境的關鍵因素。其次在方案確定環節,綜合不同植物的自身特點與對景觀功能效果的具體要求,實現植物合理布局的建設目標。從以往的園林建設情況來看,在總結相關建設經驗后發現若在景觀工程中種植同一類型的植物過多,則該景觀園林的病蟲害暴發風險會明顯增大。為確保景觀園林效果的呈現持續性,在設計布局方案應以原生植物為基礎,確保對細節填充植物(灌木、喬木、草本植物等)配置的合理性,從而達到豐富植物種類的同時展現更多植物特點的工程建設目的,并降低區域集中暴發病蟲害的風險。此外,保證原生植物的應用合理性,在減少施工成本的同時其也是將景觀園林建設難度降低的關鍵因素。再次應避免大規模的在景觀園林中使用外來植物,以避免對原生植物造成威脅[6] 。此外,為將景觀園林工程施工質量進一步提升,完成設計方案后需要依照方案的相關需求制訂科學合理的養護計劃,保證景觀園林呈現效果。
3.2 土壤選擇與苗木運輸
作為植物種植效果的決定因素,土壤基質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保證土壤肥沃,滿足植物對生長所需水分、肥料以及溫度等要求,可使植物保持正常發育。在實際種植前,首先應對土壤的酸堿度予以檢驗,保證土壤與種植在該區域的植物生長要求相匹配。若土壤酸堿度無法滿足預期要求,則應選擇合理方式調整酸堿度,直至達到土壤預期應用目標,從而降低苗木大批量死亡的植物種植風險。
除了確保土壤酸堿度滿足生長需求以外,還應適當調整土壤疏松度,為后續的苗木扎根生長提供保障條件,滿足植物后期的生長需求。實際的園林綠化環節,應強調苗木運輸的重要意義,并采取多元化措施提升苗木成活率。一是確保所選取的培育時間與當期氣候條件變化規律相匹配,通常情況下應在早春時節對其做培育處理,以避免由于當地環境溫度過高影響到苗木的正常生長狀態;二是在出苗前 3 d 保證苗木根系的澆灌及時性;三是需要對苗木做整體造型,適當修剪多余枝條,為保證土壤中養分的平衡奠定基礎,為苗木的移栽成活率提供保障條件。
3.3 苗木種植
春季與秋季是種植苗木的最佳時機。在明確植物生長狀況的前提下,在預先標注位置挖掘符合其根系生長要求的種植坑洞,將根系放入坑內并在確保苗木與地面呈垂直角度的基礎上,進行填土操作。這一環節應重點強調苗木根系是否獲得足夠的舒展空間,建議采取分次填土方式并對其壓實效果核驗。苗木栽植任務完成后,一般需要在其周邊建設環形圍水欄,并根據天氣的變化規律制訂澆水方案。
3.4 大樹移植
3.4.1 大樹選擇
所選擇種植的大樹必須保證其足夠健壯且無病蟲害出現,芽子需要飽滿且樹勢處于良好的生長態勢。伴隨樹木年齡的增長,規格增大的同時其病蟲害的發生概率也隨之提高,極易出現發育不良現象。需要選擇合適樹齡的大樹。
相關知識推薦:園林專業職稱分類
大樹主干應有直立表現且保證冠形的飽滿程度。多數大樹由于在野外長期生長極易受到土壤、光照等因素影響,導致出現偏冠現象,因此應由專業人員挑選合適的樹種以保證后期的生長效果。此外,需要考慮到大樹在景觀園林中的搭配合理性,避免對園林整體風格造成不良影響。
3.4.2 大樹移植時間
春季初期是種植大樹的最佳時機,其特征表現為樹木剛剛開始萌芽且樹葉尚未完全長成,此時其所產生的樹木蒸騰作用并不處于最旺盛的階段。此時若能帶土球種植,并配合精心養護,可顯著提升大樹成活率。若北方景觀園林中有種植大樹的需求,則應考慮雨季因素,空氣濕度較大的環境下建議以針葉樹為主,以免影響后期生長因為與區域環境匹配效果不佳出現諸多問題。
3.4.3 種植前的修剪
為確保大樹在種植后的成活率,建議采取預先斷根與根部環狀剝皮的方式對大樹根部處理,以達到促進根須健康生長的目的。種植前大樹的修剪對象主要包括枝葉、嫩芽、果實等。若為落葉樹需要盡量留存強枝;若為常綠闊葉樹則應對其采取樹冠收縮方式進行處理,將其外圍枝條截去并疏稀樹冠內部的弱枝。
4 景觀園林綠化養護技術要點分析
4.1 植物養護
植物養護環節具有循序漸進特點。由于景觀園林中的植物受空間限制使得其對養分的需求量較大,這就需要種植人員預先在土壤中加入適量的基肥,以滿足其后期生長的養分要求。若有園林中植物需要搬運,則應遵循輕拿輕放的原則,并避免與周邊植物或物體發生碰撞,以免影響到植物的根系生長與萌芽狀態。在確保苗木處于設定好的位置后,即可對土壤進行固定,并拆除防護包裝,有序推進填土作業流程。該環節應注意提前將苗木土球做軟化處理,為植物的健康生長提供完備條件。
4.2 灌水管理
針對植物做灌水處理的目的是為提升植物成活率,這就需要養護人員綜合分析植物的生長特點與區域氣候條件,制定科學灌水管理方案,明確具體的灌水時間、頻率等。由于景觀園林中的植物過多,不同植物生長習性不同,再加上種植地點與南方、北方氣候等因素的差異性,因此所制定的灌水管理方案需要以當地地質條件為基礎進行綜合分析,以充分發揮灌水管理方案的應用優勢。
4.3 排水管理若景觀園林地勢較低,或者周邊排水溝渠易堵塞,將增大雨季內積水現象的發生風險,因此,應制訂排水管理方案以減少對園林植物生長狀態的不良影響。若無法保證園林內排水的及時性,則植物根系的腐爛速度將會提升,并對植物的呼吸頻率造成不良影響。土壤中若水分積存過多,會導致土壤缺氧,無論是微生物活動還是有機物分解,均會有較多的不正常表現。大量降水所導致出現的不流動淺水區域,再加上部分區域的日曬增溫,對植物將產生難以逆轉的影響。
由于不同植物有著自身的生長屬性,使得其耐水力同樣有所不同,喬木、灌木在積水中若浸泡的天數超過 3 d,樹葉就會有脫落的現象,尤其是老年樹木與處于幼齡的苗木,本身生命力較弱使得其抗澇性極低,因此應強調防范方案應用的重要意義,保證排水方案的及時落實效果。
4.4 抹芽處理與病蟲害防護
在苗木種植初期具有較強的萌芽能力表現,且在主干與側枝部位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后才可長出新梢。此時,需要由專業的養護人員將新梢做剪除處理,并需要保證修剪的及時性,避免出現與主干爭奪養分的現象,為苗木創設良好的生長條件。同時,需要對樹冠是否處于良好的通風與透光狀態進行檢驗,滿足植物生長的具體要求。
養護人員應嚴格遵循苗木管理的原則,采取多種方法用以預防病蟲害,例如物理、生物、化學以及農藥等方式。若部分植物不具備使用農藥進行病蟲害消殺的預防條件,建議采取引進蟲害天敵的生物防治方法,將蟲害消滅于萌芽之中。部分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驅蟲功效,此類植物應擴大其種植覆蓋面積,提升植物的病蟲害預防能力。
4.5 施肥
不同植物對土壤營養成分的需求類型與需求量有所差異,但多數以氮肥、磷肥、鉀肥為主,若土壤供應量明顯小于植物對養分的需求量,此時就應通過實施科學的施肥方案對土壤補充養分。
基肥、追肥、種肥等均是常見的施肥形式,施肥方法包括全面施肥與局部施肥兩類。全面施肥是指在種植或育苗前的施肥過程,例如在土壤中施加基肥;局部施肥則分為條施、穴施以及環狀施等,應根據苗木的不同生長狀態與種植規劃確定施肥方案。在苗木已經進入正常生長狀態的情況下施加肥料。施肥應避開雨季,并應在施肥前對設定地塊提前做好松土除草工作,以免影響肥料的施加效果。
4.6 靈活運用施工機械
科學技術的更新與發展,提升了大型機械的使用頻率,節省了人力資源的消耗量。為保證景觀園林的施工效率,應根據種植區域的實際地質情況選擇應用起苗機、割草機等設備,將園林施工的整體綠化施工質量與效率同步提升。完成苗木種植任務后,同樣可以應用自動噴灌裝置,有序推進苗木養護工序,在節省資源的同時,確保及時澆灌。
5 結束語
景觀綠化工程在城市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美化與空氣凈化作用,為人們創造了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其也是城市形象的直觀展現。因此,相關部門應強調種植技術與養護技術的應用重要性,強化對景觀園林工程建設環節的整體管控,為加速技術的改革與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論文作者:林曉金,劉新紅,祁 鵬,吳 嫻,曲云磊
參考文獻:
[1]許東,錢鈺鋼.景觀園林綠化種植施工方法探究[J].精品,2020(5):192.
[2]吳華強.城市園林綠化苗木栽植與養護技術研究[J].農村科學實驗,2019(27):45-46.
[3]楊軍.探究園林綠化種植施工與養護管理技術[J].風景名勝,2019(10):17.
[4]李男男.園林綠化中苗木種植施工與養護技術探析[J].現代園藝,2019(2):195-196.
[5]李寶貴.城市園林景觀綠化施工中喬木栽植及養護技術研究[J].河南建材,2019(2):148-150.
[6]于洋.園林工程綠化苗木的種植與養護技術[J].建材發展導向(下),2019,17(9):178.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