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景觀綠化特選景松栽種成活率控制

發布時間:2022-06-07所屬分類:園林工程師瀏覽:1

摘 要: 摘要:松柏植物是園林綠化中常用作觀賞的樹種。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特選景松在景觀大道綠化建設工程中得到應用,但在工程建設中特選景松單株價格高昂,苗木成本高,加之施工過程中栽種、養護經驗欠缺,容易導致特選景松成活率得不到保證,從而增加項目成本

  摘要:松柏植物是園林綠化中常用作觀賞的樹種。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特選景松在景觀大道綠化建設工程中得到應用,但在工程建設中特選景松單株價格高昂,苗木成本高,加之施工過程中栽種、養護經驗欠缺,容易導致特選景松成活率得不到保證,從而增加項目成本;跐鲜刑鞓騾^梓東大道改造提升工程施工1標段特選景松栽種施工,探討景觀綠化特選景松栽種成活率的控制措施及成效。總結的經驗可供今后類似工程借鑒。

景觀綠化特選景松栽種成活率控制

  關鍵詞:景觀綠化;特選景松;成活率;控制措施

  特選景松以其蒼勁挺拔的姿態在園林綠化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園林綠化的關鍵節點上,特選景松的栽種可以使節點凸顯開闊大氣的效果,因此在大型景觀綠化中特選景松得到有效使用。但是在栽種過程中,由于栽種措施、土壤環境等原因易造成特選景松的死亡[1-6] 。

  本文以濟南市天橋區梓東大道改造提升工程施工1標段特選景松栽種施工為例,通過對特選景松死亡原因的分析、對主要原因制定改善措施、實際實施等措施,使項目特選景松成活率得到有效保證,避免了特選景松大面積死亡,也避免了特選景松更換返工,節約了綠化返工成本,保證了項目的施工效益。

  1 工程概況

  1.1 總體概況

  濟南市天橋區梓東大道改造提升工程施工1標段段長度為2.2 km,道路實施寬度為52.5 m,景觀綠化寬度為45.0 m (單側),綠化面積為12.9萬 m2 (紅線外)。

  1.2 景松節點

  建邦東西節點位于建邦黃河大橋收費站出口,為本工程門戶景觀節點,設計采用景松、景石+常規喬木進行造景,設計栽種景松36棵,胸徑均在180 mm以上,造景要求大氣美觀,符合天橋區門戶迎賓要求。

  2 成活率調查

  對項目附近其他景松景觀栽種情況進行調查,共檢查 98棵景松,發現死亡18棵,成活率為81.6%。通過調查分析,得出景松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苗木根部的生長環境差。解決了此問題,特選景松栽種成活率就能達到90%。

  因此,我們將如何控制苗木根部的生長環境作為主要解決對象。

  3 原因分析

  通過對苗木根部生長環境差的原因進行分析,共找出 5個原因:通氣管檢查不到位、苗木起苗不規范、未根據實際含水量調整澆水頻率、樹穴高度過低、土壤黏度重。課題組對原因進行逐一分析確認。

  4 主要原因確定

  4.1 通氣管檢查不到位

  通氣管安裝情況評估與成活率對比分析如圖1所示。

  由不同項目的通氣管安裝情況評估與成活率對比分析可知,通氣管加工安裝情況與成活率無明顯線性關系。因此,該因素不是導致特選景松栽種成活率較低的主要原因。

  4.2 苗木起苗不規范

  鑒于已栽種的特選景松種植前起苗質量已無法考察,課題組改變確認思路,對考察的幾個景松種植項目的苗木來源進行了調查,隨后本小組邀請設計院主要設計人員,以及專業分包單位主要技術人員對其來源苗圃進行了考察,主要考察內容是對近期出場的景松起苗施工進行綜合評分,評分結果如圖2所示。

  小組通過對苗圃60棵特選景松的起苗質量水準進行綜合評分,經過統計分析可以看到,除個別景松起苗質量欠佳外,大部分得分均在85分以上,且平均趨勢在90分左右,所以目前市場上平均起苗質量水準較為均衡,起苗質量較好。因此,此項因素不是導致特選景松栽種成活率較低的主要原因。

  4.3 未根據實際含水量調整澆水頻率

  根據調查,景松生長最適土壤含水率為12.9%~ 17.7%,最低限含水率為8.4%,本小組對不同項目特選景松養護過程中的澆水施工進行了調查,發現4個項目均采用現場簡易檢測手段對土壤含水率進行檢測,然后根據檢測結果采取不同的澆水頻率和單次澆水數量,檢測方法為:取地面以下20 cm深的土壤,用手攥握,若土壤成團不散,土團自由落地即散,則處于適宜含水率狀態;若土壤不成團,則為缺水狀態;若土團落地不散,則為含水率超標。

  為深入研究本因素是否影響特選景松成活率,小組對 4個項目的特選景松澆水情況進行了試驗檢測,即取每棵景松澆水36 h后距離樹干50 cm、深20 cm的土壤進行含水率檢測。土壤含水率檢測結果分析如圖3所示。

  通過對考察的98棵特選景松澆水36 h后距離樹干50 cm、深20 cm的土壤進行含水率檢測,經過統計分析可以看到,個別景松的土壤含水率低于最適含水率下限,但高于含水率低限,剩余全部處于最適含水率范圍內,且平均含水率為15.1%,由此可見,各項目澆水頻率滿足景松生長成活要求。因此,此項因素不是導致特選景松栽種成活率較低的主要原因。

  4.4 樹穴高度過低

  本小組對不同項目的特選景松栽種樹穴內最低點與距離樹干1.5 m最低點之間的高度進行測量檢查,樹穴高度測量結果分析如圖4所示。

  本小組通過對考察的98棵特選景松栽種樹穴內最低點與距離樹干1.5 m最低點之間的高度進行測量,經過統計分析可知,已死亡景松樹穴高度均小于0。因此,此項是導致特選景松栽種成活率較低的主要原因。

  4.5 土壤黏度重

  為探尋土壤黏度對特選景松成活率的影響,小組對已死亡的特選景松距離樹干1.0 m處的土壤進行垂直取芯,取芯深度為1.5 m,取芯時間為最近一次澆水后120 h,隨后對不同深度的芯樣進行含水率檢測。

  從現場調查的結果來看,現場芯樣深度越大其含水率超標越嚴重,由此可見,現場使用的種植土透水性差,尤其是底部種植土,導致景松根系周圍土壤含水率過高,透氣不良。因此,此項是導致特選景松栽種成活率較低的主要原因。

  通過對造成特選景松死亡原因的分析論證,確認主要原因有2點,即樹穴高度過低和土壤黏度重。

  5 制定改進方案

  根據施工技術及經驗,小組制定了以下改進方案。

  5.1 樹穴高度過低的改進方案

  1)與設計院溝通,調整現場地形起伏情況,預留景松種植地形高點位置。

  2)根據設計院的建議,調整現場地形。

  3)與設計院商定景松具體位置的排布設計。

  4)按照景松的布置設計,開挖樹穴、栽種景松。方案目標:根據美觀平順的地形起伏,合理布置景松位置,實現樹穴高度均大于20 cm。

  5.2 土壤黏度重的改進方案

  調查確定土壤改良材料→試驗制定土壤改良配比→確定樹穴換填深度→現場實施樹穴換填施工方案目標:確定合理的土壤改良換填方案,保證底部土壤含水率在12.9%~17.7%范圍內。

  6 方案實施

  6.1 根據地形起伏栽種在地形高點

  1)與設計院溝通,調整現場地形起伏情況,預留景松種植地形高點位置。小組成員積極與設計院溝通探討,對原有節點地形進行調整,經過調整,坡前地形不再采用水平設計,增加部分地形起伏,形成類似丘陵起伏的地形,保證了坡前景松種植在高點。

  2)根據設計院的建議,調整現場地形。根據設計院確定的地形調整圖紙,在現有綠化地形上重新進行插桿畫線,進行地形調整,調整過程中邀請設計人員進行現場指導,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地形方案,保證地形起伏既順暢美觀又滿足景松栽種條件。

  3)與設計院商定景松具體位置的排布設計。項目特選景松全部由設計院主要設計人員跟蹤篩選號苗進場,在篩選過程中,我方與設計人員考察多個苗圃,根據現場景觀預期效果對景松的造型、胸徑、冠幅、樹冠方向、高度等進行嚴格篩選,同時應考慮每一棵特選景松的排布位置、組團搭配、樹冠朝向等因素,篩選號苗結束后,與設計院溝通,讓其對苗木排布出具詳細的設計圖紙。

  4)按照景松布置設計,開挖樹穴、栽種景松。根據設計院提供的景松排布圖紙,進行樹穴放樣及開挖,樹穴開挖完成后,將進場景松按照設計位置及朝向進行初步定位,待全部景松初步定位完成后,與設計人員溝通,讓其根據現場景松組合的實際情況,對景松排布進行微調,微調過程中也對地形進行局部微調,保證景松種植于地形高點。

  相關知識推薦:江南園林論文參考文獻查詢

  栽種完成后,本小組對項目特選景松栽種樹穴內最低點與距離樹干1.5 m最低點之間的高度進行測量檢查,通過以上檢查措施,實現預期目標。

  6.2 自行拌和改良種植土換填

  1)調查確定土壤改良材料。根據調查分析,適用于本項目的種植土改良材料主要有以下3種:有機肥料、草木灰、土壤改良劑。根據其優缺點分析確定采用草木灰改良材料。

  2)試驗制定土壤改良配比。根據確定的草木灰改良材料,項目進行了草木灰配比試驗,采用不同的草木灰摻量,測定改良土壤的透水性能,分析結果如圖5所示。

  3)確定樹穴換填深度。CJJ 82—2012《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要求胸徑大于20 cm的喬木種植土厚度不低于180 cm,樹穴開挖直徑根據土球直徑加大60~80 cm,確定改良土換填深度為1.8 m,樹穴開挖直徑采用2.1 m,景松定位后樹穴采用改良土回填。

  4)現場實施樹穴換填施工。根據以上確定的草木灰摻量、樹穴換填深度和樹穴尺寸,栽種特選景松,栽種過程中加強旁站檢查,保證現場按既定措施施工。

  栽種完成后,小組對本項目特選景松距離樹干1.0 m位置的土壤進行垂直取芯,取芯深度1.5 m,取芯時間為最近一次澆水后120 h,隨后對最底層的芯樣進行含水率檢測。由統計結果可以看出,通過以上措施,可以實現預期目標。

  7 結語

  方案實施后,我們對實施目標進行了認真檢查,通過嚴格的現場作業過程控制,景松根部生長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時在栽種和養護過程中加強現場管理,減少栽種過程中苗木遭受機械傷害,及時噴灑病蟲害防治藥劑,隨后對項目栽種的特選景松進行成活率調查,總計36棵特選景松,死亡2棵,成活率達到94.4%。

  通過以上研究,樹穴高度以及栽種土壤黏度是影響景松成活率的主要原因,通過合理設置栽種地形,將景松栽種于地形高點或坡上位置,通過草木灰拌和種植土壤,對種植土壤進行有效改良是改善提高特選景松栽種成活率的有效方法。——論文作者:宮汝強 趙 彬 常遠領 韓芳曉

  參考文獻

  [1] 牛淑賢,寇書宏.油松綠化大苗栽植技術[J].陜西林業科技,2012 (4):123-124.

  [2] 翁科.油松大苗移植及栽培管理技術[J].現代園藝,2017(16):48.

  [3] 何志東.園林綠化工程中大樹移植技術及養護管理措施分析[J].南方農業,2020(36):74-75.

  [4] 朱萬里.淺析園林綠化工程中全冠大樹移植成活率低的原因及對策[J].風景名勝,2021(1):358.

  [5] 楊龍豐.淺談采涼山油松大苗移植技術[J].內蒙古林業,2017(7):22-23.

  [6] 劉鳳.夏季造型松栽植技術分析與研討[J].現代園藝,2020(22): 21-22.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